世间的陌生人 短评

热门
  • 10 malingcat 2022-02-10 21:40:05

    作者是斯坦福大学临床精神病学荣休教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精神分析师,因此他以精神分析法写作本书,颇为令人信服。他认真研究了梵高书信和精神病院的原始记录,在梵高侄子和侄媳的帮助下走访各处,并且获得著名梵高研究者特拉尔鲍特的无私帮助,同时,他对于梵高作品也非常熟悉,能见出他人所未见。梵高与母亲的关系、梵高的宗教情结、受虐狂倾向、对弟弟的依赖与压榨、对高更的过度期望、躁狂、自我牺牲、眯眼观看的方式,都有道理。尤为令人服膺的是作者对画作的分析,橄榄树与殉道,坟墓与重生,光晕及其变体,甚至那些小小的画中人,都是有意味的形式,服气。作者没有把梵高描述成一个病态怪人与伟大画家的混合体,而是旨在把他表述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在抵制痛苦的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利用了心理冲突来形成自己的风格。

  • 2 路灯 2024-05-28 17:10:53 广西

    本书是对梵高的精神分析传记,虽对梵高的画作过分阐释,但却为我们理解真实的梵高增添了一些新角度。梵高受到原生家庭影响,一生都在和自己的精神疾病抗争,为此他不断换工作、换居住地、逃离家庭、远离父母与亲人。他出生于中产阶层的牧师家庭,却因为憎恶家庭的规范而过着穷苦贫民的生活,以此和广大劳动人民共情。他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歌颂一切形式的苦难,对那些人们都喜爱的优美置若罔闻,将痛苦与热情史无前例地融为一体,他描绘丑陋和贫穷,热爱真实的大自然,也曾为得不到的认同与爱而受伤。最终,他将人生之苦转为生命之歌,为观者奉献了美术史上一幅又一幅精彩又感人至深的画作。这就是一个我们都不了解的世间的陌生人。

  • 0 殷靁 2022-03-12 09:34:16

    借助书信进行精神分析与借助画作进行图像学分析,很大程度上仰赖作者强大的想象能力才能补足缺损的信息。 正如作者也承认的那样,以此勾勒的梵高生平与精神生活,并没有超出幻想的界限。然而, 幻想并不会因为在物质证据上的匮乏而降低为非存在。相反,就幻想呈现给读者的统一感而言,它是真实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精神分析和图像学分析所能抵及的极限并不是对梵高画作的分析的界限。又或者,画作的分析,人的心理分析,始终是敞开的…

  • 0 独角兽想象地图 2021-12-09 14:23:58

    国内首部从心理分析角度解读梵高的传记作品。作者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为特独视角,以梵高遗留给世人的数百封书信和数百幅画作为“自由联想”的素材,同时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对梵高的一生展开追踪。从他幼年的遭遇、宗教的信仰、职业的挫折、爱情的失败、对父母的叛逆、跟弟弟的复杂情感以及与同时代画家的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来解译这位画坛旷世奇才的内心世界,对他的怪诞、疯癫,对他的割耳、自杀,对他绚烂眩晕的绘画风格做出较合理的解释。

  • 1 游吟荷马 2021-12-09 13:39:11

    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存世的大量书信和油画,解读梵高的“神性之疯”。

  • 1 凤洁 2022-06-23 03:12:23

    最近画画进入瓶颈期(听说接下来就是螺旋式进步了lol),本周开始的时候打开了这本梵高心理传记。之前只知道梵高是一个热情似火的天才画家,没想到他除了天才的部分,也跟普通人类一样,渴望得到关爱和支持。他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所以他尽量克制自己的进食,这样就不会因为精力旺盛而产生更大的破坏力。听说画家都是理性的,没想到他如此理性,忧郁、丑陋、痛苦等等都被他转化为绘画工作的动力。他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小人物的疾苦,为了照顾弱者,他不惜一切。他又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人,他的画作就像是他的布道。作品作为他生命的一部分,长长久久地活在人间。流浪的人呀,愿你快乐。

  • 0 chow 2024-10-10 20:48:09 福建

    一本描绘梵高的心理学之作。一个发现是,当去发现梵高画作中的心理肇因时,这是一份敏锐的观察;当以心理学诠释梵高的创作动因时,这是一种令人不悦的扭曲窥探。因此,创作是大于心理学的,人是大于心理学的。我们对于人之情感的科学划分法,尚不足以观测人本身之复杂。因此本书的首章远远好过尾章。

  • 0 比奇堡的消防局 2024-10-20 21:30:40 广东

    从没看过人们从心理和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梵高和他的画,虽然如作者所说,所有的解释都不构成最终导致结果的主要动因,整体读下来让我更能走进梵高的画,也能更加了解自己。书中很清晰的梳理了梵高生活的环境变动以及接触到的人,不管是对艺术专业者还是门外汉都很有帮助。

  • 0 初晓 2023-01-08 22:54:30 山东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一个崭新的角度了解梵高,而了解这一切对于理解梵高的画作也十分有帮助。

  • 0 砂河 2024-12-01 13:40:57 北京

    在诸多研究梵高的作品里也算得上有趣的视角。从心理和精神分析切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梵高作品。父母、童年、另一个文森特、宗教等,感觉既一直困扰着他,也驱动着他达成自我。

  • 0 2023-05-01 16:44:39 上海

    玻璃杯中的一枝杏仁花。

  • 1 小悬子 2025-02-23 16:33:43 上海

    2025.01.26 ~ 2025.02.21 翻译得不错,个别年份的差错有点扎眼,但瑕不掩瑜。心理分析本身见仁见智,在我看来有一定的道理,但总的来看,感觉还是比较一厢情愿。不过这本书确实可以让人系统了解梵高的生平。

  • 0 林奚(恋爱中) 2022-06-11 11:20:29

    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存世的大量书信和油画,解读梵高的“神性之疯”

  • 0 散装小可爱 2022-08-24 11:28:01 上海

    认识梵高必不可少的资料

  • 0 马男波杰克 2023-12-20 11:51:37 浙江

    梵高不容易

  • 1 Cor Cordium 2022-10-17 09:17:07 安徽

    心理分析是不错的 不过对梵高画作部分有点过分解读了。 可能能理解艺术的只有艺术家本身了。 看过之后会有人想成为梵高吗 真有人想拥有如此美术天赋和审美的同时,拥有那么多痛苦的经历吗 原生家庭的不幸 爱而不得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背叛 我才不

  • 1 Renozhero 2024-02-17 10:12:04 湖南

    看了一半 困了 但是梵高好

  • 0 万斩 2024-12-03 11:45:31 广西

    书是好书,但可能不太适合我读没太读懂,书挑人,书好梵高好,我差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