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的书评 (19)

真心关怀普通人的躺平神书,无所事事也是一种有效行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捞一本有价值的好书,过一段有深度的生活。 大家好呀,这里是夏泉在捞书。 今天夏泉继续跟大家分享一本躺平神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半年微博常有一些气死年轻人的智障热搜。 比如,#为什么年轻人睡眠时间越来越少# 能为什么呢?除了手机好玩,就是生存压力大啊! 写不... (展开)
朝太阳的方向生长,又在土地里溃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看封面和标题谁能想得到里面还挺严肃的,很适合节后第一周去读。作者是从学界转职到业界的,从一名精神治疗师的角度来写的本书。抛去社会因素,单论我们作为劳动者的本身和作为人的本身,“不为”不失是一种选择呢,我们一边面对着“功绩社会”的统一价值观,一边学着“... (展开)
映射当代精神生态的一面棱镜
一本被标题深深吸引,读起来比想象中更加深刻的书。 因研究弗洛伊德扬名的Josh Cohen是英国一位很有人文情怀的学者,语言文字兼具学术清晰性和文学流畅性。 书中对人群进行“重力”和“反重力”两种大类,在此基础上继续划分出“倦怠者、懒虫、白日梦想家、游手好闲者”四种小...
(展开)

懒也分种类!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慷慨激昂的激发了自己一系列焦虑之后,为了防止更大的焦虑,我选择去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现代文学理论教授、精神分析学家乔希·科恩。封面是一只慵懒的大猫,书的名字也很无脑《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相比之下,使用《Not Working:why ... (展开)
需要停下来的时候,那就停下来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是很有内容,很值得思考的。确实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与封面不太符合,会容易错过这本书。还有就是翻译者对于书名的翻译,我觉得不是太好,还不如直译英文,正好最后一章有点题,通篇都是事实依据。以及列举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四类比较典型的人与表现。...
(展开)

动起来工作有意义,停下来发呆也一样
虽然封面是慵懒又治愈的大橘猫,但本书的内容很严肃,一开始看感到有些乏味,甚至很难坚持,但坚持读下去就发现渐入佳境,像发现新大陆一般获得很多收获。 作者通过对知名人士和精神分析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在书中详细论述和说明了—— 对于生活而言,动起来工作有意义,停下来...
(展开)

真正的神性在于不工作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 乔希·科恩 ◆ 引言 >> 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作,正在见证一场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危机。过劳是其中最显而易见的表象之一,另一个表象则是工作岗位的日益稀缺。整个劳动力市场,包括制造业(由机器组装的汽车和计算机)、零售业(完全由计算...
(展开)

你敢挑战这个时代的社会准则吗?
《不工作——我们为何要停下来》是这本书的原名,书里写了好几类人——倦怠者、懒虫、白日梦想者、游手好闲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内容。 归根结底,作者并不是要批判他们,反而借由自身的感受对这几类人产生了共情与理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现在的样子?以及他们选择如此的生活...
(展开)

在这本书里看到疲惫和无助的自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列举了四类人:倦怠者、懒虫、白日梦想家、游手好闲者,每一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举例分析这些人的特征,第二部分享真实事例,其中第二部分人名太多晦涩难读(其实全书我感觉翻译都一般般。。好像中信的书都这样)。 这本书只是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去展示和分析了这... (展开)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想做”我该如何做?
——没有人可以脱逃重力、他必须学会背负自己身体、感情和焦虑的包袱如果我没有学会?会怎样,会对如今的生活有影响吗? 我们发现自己在“强迫自己做太多事情”和“希望什么都不做”之间徘徊,一直在强迫自己做很多不喜欢的事情,告诉自己,我或许会对他“日久生情”总有一天会...
(展开)

这是一本严肃的心理学书籍
书的英文名叫not working:why we have to stop。这中文翻译的让人以为这是一本闲杂书。翻译的不伦不类的还有一本叫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其实人家英文educated一个单词就很清晰的告诉了这本书的主旨。作者把惰性分为四个类型,从这四个类型分别展开了讲了一番,告诉我们一个道...
(展开)

精神科学领域里难得的说人话+有深度的书
书本身倒也不是完美无瑕,但是完全写在了我的点上,是精神科学领域里难得的说人话+有深度的书,翻译的也没大毛病,挺流畅,对我而言,这是一本毫无争议的五星书。强调一下,这本书完全是作者的阐述,作者应该是一个相当自恋(褒义)的人,所以这本书没有什么研究,背景材料支撑...
(展开)

第二部分 反重力 白日梦想家
1. 身心忙碌加深着人们惯性般的一成不变,未知和意外也就无法闯入其中。存在就是治疗这种永不停歇惯性行事的解药,是一种抵御重力把我们往下拉扯的方法。144-145 2. 当痛苦不再折磨我们时,倦怠就会接管剩下的人生。绝望和满足竟然变得难以区分。167惩罚性过度劳动,是为了诱...
(展开)

“停下来”,可能吗?
书是好书,但我觉得不适用于现代人。要把“停”从及物动词变成不及物动词是非常难的,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要不要停下来”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停下来”。 如果可以我也想停啊,休学、阅读、摘抄、动漫、游戏、日语,撕烂数学书,一天又一天无所事事地消磨着青春,好快乐,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