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内容不错,了解了我们这一代卡哇伊流行文化的历史,就是翻译简直太烂了,以后买书还得看出版社,就跟买衣服,电器,日用品要看牌子一样。
有点意思,但是没有说透。
铁臂阿童木、卡拉OK 、Walkman、马里奥、 hello kitty 、红白机 、 Game Boy 、奥特曼 、emoji表情、Cosplay、动漫、宫崎骏、村上春树 、卡哇伊……
讲述示例而不是剖析原因和逻辑,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不够体系化。但是没有全部读完。
奥特曼、铁臂阿童木、宝可梦、emoji表情、动漫、游戏、Cosplay……这些被称作“幻想满足装置”的“日本制造”,在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到了成年,到现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会风靡全球?人类创造了这些产品,可有一天我们回过头去才发现,我们的生活、精神世界,甚至未来都被这些产品塑造、影响着。在当代,身为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介绍了如何在满足国民精神生活内需的同时,打造出席卷世界的文化消费浪潮。既是日本文化消费潮流崛起的商业史,也是洞察中国新消费时代趋势的参考书
很有意思的书,至少当下依旧还有人愿意写日本奇迹,自从通产省到原创力,恰巧时逢30年,全世界依旧对日本“创造”孜孜不倦,尤其是可爱文化和御宅族的阐述,对于当下丢失安全圈的人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这本书的结构十分清晰,后记尤其出彩!作者也是《经济学人》的撰稿人。「走出这个怪异的后资本主义技术、政治地狱的唯一路径,就是创造。」
产品都是在文化里面长出来的,是围绕人而产生的。所谓「创意的生成」几乎等同于提取当下的文化
关于日本流行文化的侧写。任何事物的流行背后都有一股有着相同诉求和感受人类的精神力量。人类的命运可能并不想通,但人类的内在诉求却可以通过卡拉OK、动漫、电子游戏为载体大肆传播。
味気ない
@2022-05-21 15:20:21
开头挺吸引人的:探索日本泡沫经济破发后为什么文化输出更厉害了…我以为会讲述经济、政治和文化、创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民众心理的变化与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关系。但之后基本上就是不同的日本文化产品类型的微缩历史:玩具、卡拉ok、ip、漫画、动漫、游戏… 都讲的不深。
历史疏通了一遍,太浅显了,可以更深入挖掘。
喜欢玩switch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这本书,没准儿就让你明白了那些游戏是怎么蹦出来的了😂
选题有意思,但内容读着不太过瘾
书里讲述的是我从小就知道的行业拓荒者们,看着喜欢了三十年的领域在夹缝中成长,看的热血沸腾,本以为看完动漫章节就不会有高潮了,结果最后引出了宝可梦,作为宝可梦脑残粉,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阅读过程中,看着手冢治虫、宫本茂、宫崎骏、大友克洋、盛田绍夫这些刻在DNA里的名字跃然纸上,脑海中似乎突然就出现一个灰色的角被磕掉漆的随身听,一个老旧套着塑料膜的电视遥控器,一个有点油的嗡嗡作响的电风扇,一个按键按下去可能弹不上来的游戏手柄。它们就藏在我的记忆中,落满了灰,这本书轻轻把灰吹走,带着他们和我一起回到看着绫波丽没有背景音乐枯燥地躺在床上发呆了两分钟的那张板凳,买到宝可梦图鉴一个个背进化顺序的那个街边,使劲搓着小霸王游戏机手柄搓到大拇指起水泡的那个客厅,想一想笑一笑叹口气回不去的那段时光中的小房间。
读后的感觉是,这本书对指导企业、产品策划人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内心,洞察消费,制造潮流有很大的帮助。
很有意思,但或许例子太多以致读起来有时候觉得关联性变差,但这个时代还有人愿意写这么多旧故事,后记尤其好
意外这本书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写的,这本书介绍了日本在战后文化的发展,通篇读下来觉得只是说了一个大概,但让我对日本文化发展有了更深了解,后记的思考也很有意义。
> 日本原创力
0 有用 凤梨菠萝塔塔 2022-03-12 11:40:37
内容不错,了解了我们这一代卡哇伊流行文化的历史,就是翻译简直太烂了,以后买书还得看出版社,就跟买衣服,电器,日用品要看牌子一样。
0 有用 穆艺 2022-02-19 20:09:01
有点意思,但是没有说透。
1 有用 光音镇 2022-02-20 10:05:56
铁臂阿童木、卡拉OK 、Walkman、马里奥、 hello kitty 、红白机 、 Game Boy 、奥特曼 、emoji表情、Cosplay、动漫、宫崎骏、村上春树 、卡哇伊……
1 有用 朝朝 2022-02-08 12:35:15
讲述示例而不是剖析原因和逻辑,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不够体系化。但是没有全部读完。
1 有用 泡菜青雨瓷 2021-12-21 16:22:38
奥特曼、铁臂阿童木、宝可梦、emoji表情、动漫、游戏、Cosplay……这些被称作“幻想满足装置”的“日本制造”,在我们的童年、少年,甚至到了成年,到现在,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为什么会风靡全球?人类创造了这些产品,可有一天我们回过头去才发现,我们的生活、精神世界,甚至未来都被这些产品塑造、影响着。在当代,身为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1 有用 帅吉诃德 2021-12-29 20:34:44
介绍了如何在满足国民精神生活内需的同时,打造出席卷世界的文化消费浪潮。既是日本文化消费潮流崛起的商业史,也是洞察中国新消费时代趋势的参考书
1 有用 PoorLand 2022-01-05 21:32:43
很有意思的书,至少当下依旧还有人愿意写日本奇迹,自从通产省到原创力,恰巧时逢30年,全世界依旧对日本“创造”孜孜不倦,尤其是可爱文化和御宅族的阐述,对于当下丢失安全圈的人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0 有用 那是只松鼠嘛 2022-01-03 20:03:28
这本书的结构十分清晰,后记尤其出彩!作者也是《经济学人》的撰稿人。「走出这个怪异的后资本主义技术、政治地狱的唯一路径,就是创造。」
0 有用 tqtifnypmb 2022-04-19 09:09:20
产品都是在文化里面长出来的,是围绕人而产生的。所谓「创意的生成」几乎等同于提取当下的文化
0 有用 cannibalism 2022-04-15 15:27:28
关于日本流行文化的侧写。任何事物的流行背后都有一股有着相同诉求和感受人类的精神力量。人类的命运可能并不想通,但人类的内在诉求却可以通过卡拉OK、动漫、电子游戏为载体大肆传播。
0 有用 conjugation 2022-04-27 15:32:50
味気ない
0 有用 Franklif1 2022-06-04 05:40:11
@2022-05-21 15:20:21
0 有用 Oksana 2022-06-16 00:39:15
开头挺吸引人的:探索日本泡沫经济破发后为什么文化输出更厉害了…我以为会讲述经济、政治和文化、创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民众心理的变化与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关系。但之后基本上就是不同的日本文化产品类型的微缩历史:玩具、卡拉ok、ip、漫画、动漫、游戏… 都讲的不深。
0 有用 HomoBulla 2022-05-04 22:13:47
历史疏通了一遍,太浅显了,可以更深入挖掘。
0 有用 两眼一亮 2021-12-29 17:15:58
喜欢玩switch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这本书,没准儿就让你明白了那些游戏是怎么蹦出来的了😂
0 有用 暖山 2022-05-02 22:55:28
选题有意思,但内容读着不太过瘾
0 有用 rzethld 2022-02-08 07:32:08
书里讲述的是我从小就知道的行业拓荒者们,看着喜欢了三十年的领域在夹缝中成长,看的热血沸腾,本以为看完动漫章节就不会有高潮了,结果最后引出了宝可梦,作为宝可梦脑残粉,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阅读过程中,看着手冢治虫、宫本茂、宫崎骏、大友克洋、盛田绍夫这些刻在DNA里的名字跃然纸上,脑海中似乎突然就出现一个灰色的角被磕掉漆的随身听,一个老旧套着塑料膜的电视遥控器,一个有点油的嗡嗡作响的电风扇,一个按键按下去可能弹不上来的游戏手柄。它们就藏在我的记忆中,落满了灰,这本书轻轻把灰吹走,带着他们和我一起回到看着绫波丽没有背景音乐枯燥地躺在床上发呆了两分钟的那张板凳,买到宝可梦图鉴一个个背进化顺序的那个街边,使劲搓着小霸王游戏机手柄搓到大拇指起水泡的那个客厅,想一想笑一笑叹口气回不去的那段时光中的小房间。
0 有用 好好搬砖 2021-12-29 18:02:49
读后的感觉是,这本书对指导企业、产品策划人如何抓住年轻人的内心,洞察消费,制造潮流有很大的帮助。
0 有用 k8yjxsnp9d 2022-03-28 01:56:13
很有意思,但或许例子太多以致读起来有时候觉得关联性变差,但这个时代还有人愿意写这么多旧故事,后记尤其好
0 有用 清纳少言 2022-05-04 16:29:32
意外这本书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写的,这本书介绍了日本在战后文化的发展,通篇读下来觉得只是说了一个大概,但让我对日本文化发展有了更深了解,后记的思考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