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卫道者之言,可作为鲁迅研究学术史的历史文献观止。语言风格难以脱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挂帅的窠臼,好谈大词、感情激昂奔放也是大多数八十年代兴起的研究者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时代弊病的症候。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辑二关于《两地书》的研究。从鲁迅私人情感的角度将鲁迅从神坛还原出其人性的部分。然而,贯穿全书的研究者自身“唯鲁迅是从”的情感,直教人怀疑是否有将鲁迅从一个神坛挪到另一个神坛的嫌疑。当然,情感真实是毋庸置疑的,一种独属于八十年代的真诚。
王得后老师各时期鲁迅研究的文章合集。那一辈研究者以鲁解鲁的讨论方式,总有一些捍卫(道)的意思,卫他们心中的鲁迅,现在越来越怀疑这种研究方式的有效性。
道理不用复杂,以鲁解鲁,以最易的鲁解最复杂的鲁。
主要参阅鲁迅与左翼文艺一辑。以鲁解鲁,比较中肯。作者为文谨慎,超出知识结构之处不发一言,让不少文章在关键处戛然而止,可惜可惜。
津津有味,体贴入微
语言有些陈旧,主要使用的是马列文论,但开启的命题有其历史意义
以鲁释鲁,确实很有“读书笔记”的味道。钱老在总评中引述王老对鲁迅研究局限的看法,自然带有无限的怅惘,但怅惘过后,余下的又是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值得我辈学习。另外,关于《两地书》的研究可以一阅,尤其那些出版之后被改写的部分信件。
写鲁迅与母亲的母子关系的一篇颇有感触,包括转引一段文字,讲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部分源自给母亲找书看,很有启发。
充满老一辈学人气息与时代色彩的鲁迅思想研究,更为可感的是与时代的互动性,而不是现如今鲁迅研究的严谨学理性。可能无法作为现今深入研究的援引,却可视作我辈怎么样真正接近鲁迅先生的参考。
还是“如一箭之入大海”啊……
分别阐述了鲁迅思想的总体性质,鲁迅对孔子和孔学的批判,与左翼文学的异同,以及一些余论和杂文。对鲁迅灵魂的剖析,中肯体贴,于细微处见到鲁迅的真精神
如一箭之入大海。
> 鲁迅研究笔记
3 有用 陈澄海 2022-06-29 16:57:04
卫道者之言,可作为鲁迅研究学术史的历史文献观止。语言风格难以脱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挂帅的窠臼,好谈大词、感情激昂奔放也是大多数八十年代兴起的研究者的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时代弊病的症候。全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辑二关于《两地书》的研究。从鲁迅私人情感的角度将鲁迅从神坛还原出其人性的部分。然而,贯穿全书的研究者自身“唯鲁迅是从”的情感,直教人怀疑是否有将鲁迅从一个神坛挪到另一个神坛的嫌疑。当然,情感真实是毋庸置疑的,一种独属于八十年代的真诚。
2 有用 袖中 2021-12-30 17:23:35
王得后老师各时期鲁迅研究的文章合集。那一辈研究者以鲁解鲁的讨论方式,总有一些捍卫(道)的意思,卫他们心中的鲁迅,现在越来越怀疑这种研究方式的有效性。
1 有用 Nicola Ivanez 2022-01-19 14:41:19
道理不用复杂,以鲁解鲁,以最易的鲁解最复杂的鲁。
0 有用 不宣 2023-08-19 15:05:57 江苏
主要参阅鲁迅与左翼文艺一辑。以鲁解鲁,比较中肯。作者为文谨慎,超出知识结构之处不发一言,让不少文章在关键处戛然而止,可惜可惜。
0 有用 米豆 2023-05-19 06:47:06 河南
津津有味,体贴入微
0 有用 淡淡的潜水艇 2023-05-03 14:53:35 福建
语言有些陈旧,主要使用的是马列文论,但开启的命题有其历史意义
0 有用 飞鱼 2023-03-23 23:04:51 北京
以鲁释鲁,确实很有“读书笔记”的味道。钱老在总评中引述王老对鲁迅研究局限的看法,自然带有无限的怅惘,但怅惘过后,余下的又是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值得我辈学习。另外,关于《两地书》的研究可以一阅,尤其那些出版之后被改写的部分信件。
0 有用 SeaHoney 2024-11-17 10:45:51 湖南
写鲁迅与母亲的母子关系的一篇颇有感触,包括转引一段文字,讲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部分源自给母亲找书看,很有启发。
0 有用 热风 2022-05-27 11:56:54
充满老一辈学人气息与时代色彩的鲁迅思想研究,更为可感的是与时代的互动性,而不是现如今鲁迅研究的严谨学理性。可能无法作为现今深入研究的援引,却可视作我辈怎么样真正接近鲁迅先生的参考。
1 有用 macky 2021-12-30 10:12:33
还是“如一箭之入大海”啊……
0 有用 凯思i 2022-01-20 19:04:20
分别阐述了鲁迅思想的总体性质,鲁迅对孔子和孔学的批判,与左翼文学的异同,以及一些余论和杂文。对鲁迅灵魂的剖析,中肯体贴,于细微处见到鲁迅的真精神
0 有用 旺旺掀被 2024-11-21 12:11:31 广东
如一箭之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