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看过原著的电影再来刷原著有点亲切,明年我要将我的白日梦一一实现
“我的童年世界,哪里经得起时间的流逝呢。”描摹夫妇之道的几篇令人印象深刻,讽噱中见犀利。
读了才发现,我读过其中的几篇,《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好咬人的狗》《花园里的独角兽》等,应该之前读过的《想我苦哈哈的一生》中收集的。我竟然把《好咬人的狗》记成是一个英国作家写的了。P.S.个人感觉,詹姆斯·瑟伯和伍迪·艾伦写的东西,算是《纽约客》出身的作家中写得最有意思的了。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缘故,看不下去,还是找来电影看吧
读到《房间里的猫头鹰》后实在是没兴趣读下去了,很无聊,很无聊,很无聊,很无聊…
看完电影《白日梦想家》,寻到这本书。看完便觉得编剧着实厉害。只是相似的人物,便能构建出如此美丽的而电影。 一如既往读不来短篇。文章呈现了很多小人物形象,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构思着波澜不惊的秘密生活,以弥补种种失意的生活。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时某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随意挥洒着自己的想象力,但永远是自己为主角。可能对于不能扭转的客观现实,这也算是无伤大雅的调侃与平衡,只要不是过度沉迷就好。
美式话痨,风趣怪奇,鲜明辛辣的聪明主义。每个短篇都有作者自己画的配图,《纽约客》那种突出表情动作的极简手绘(哦哦,原来本就是《纽约客》特约作者)“那段时间,所有公司的老板都爱把话说得模棱两可,配上让人听不清的低沉声音,因为没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也没人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大环境令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一系列经济现象不客气地昭示,当前的文明怕是等不及自然衰退,而是已经来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 简直以为是说2022。
文中配的瑟伯的画就像他的文字,简单有趣。
与电影《白日梦想家》简直是毫不相干,只能说编剧牛逼,斯蒂夫·康拉德,同时也是《当幸福来敲门》、《奇迹男孩》的编剧。
电影对于原作,已经没法说是改编了,那应该叫二创了!但是恰恰这样才体现出了原作者和电影编剧双方的强来。
无厘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麦克白谋杀案之谜》笑不活了:“这你还不明白吗?”这位美国女士说,“要是一开始就让人猜出凶手是谁,后面还有什么看头。莎士比亚可要高明多了好吗。我以前在哪儿读到过,说《哈姆雷特》里有很多难解的谜团,莎士比亚想必也不会把《麦克白》写得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要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就好了,赫尔克里·波洛在的话早把凶手抓住了。美国女士认为凶手是麦克德夫,因为他发现了尸体之后大喊,“混乱已经打开了王上的圣殿”,还有“大逆不道的凶手完成了它的杰作”等之类的。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如果是你发现了尸体,你总不会临时说出这么一大套吧。你做不到,除非提前演练过。“我的天啊,这儿有一具尸体!”真正无辜的人这样说才合理。第一人称叙述者听了推断后回去也读了《麦克白》,结果推断出来凶手是麦克白夫人的父亲。讽刺了轻读者
每个平常人都是独特的多面体,连条狗都个性十足。他笔下的男性,总是徒劳地试图逃离日常中的某种不可名状之物,却总是临阵脱逃,无力行动,只在精神世界中异想天开。有感同身受到
如果你是看过同名电影来的,那你大概率要失望了。我就是。
三星半吧
很美式的简洁笔触,但读起来没那么轻松,詹姆斯.瑟伯太聪明、炫耀自得,往这些短篇注入了大量信息,使故事中那些沉迷幻想的各路神经质人物有些喘不过气了。文学里的讽刺和幽默都极易过时,瑟伯这些短篇有些依然很妙,讽喻得当。他和当时写类似《纽约客》专栏的那批作者,无疑引领着时代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电影创作者如本.斯蒂勒、韦斯.安德森也受惠多多,瑟伯的画很有一位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简笔画线条的味道。
本书是一部偏重于小趣味的短篇集,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小趣味讥讽装腔作势的中产阶级的刻薄生活,在精神世界中异想天开,在生活中严丝合缝地做事,在日常中收获惊喜与欢乐。
大部分都很好读,真是有趣的灵魂啊
27篇短小精悍的讽刺小品,聚焦的是生活,但有想象力和辛辣的文风铺底,呈现出生活之外的惊喜。万万没想到的是,《白日梦想家》这个所谓原著小说,其实只占了薄薄几页纸,没有电影那种平凡英雄的逆转之旅,反而是密集堆叠了许多从现实催生的幻想,通过零碎的情节点,塑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白日梦想家。《花园里的独角兽》印象最深,寥寥几笔,就有两重反转,夫妻生活的心计阴谋算是被他写透了。还有《巴尼哈勒的黑魔法》,把外乡口音(或许能引申为文化冲突?)夸张成恶魔的语言,再寻常不过的话,听不懂就误以为是下咒。诸如此类,一个个正经的话题,被瑟伯包裹在趣味的表达中,文本祛除晦涩,接近坊间闲聊,嬉笑之余引发思考,也许,这就是詹姆斯瑟伯受人喜爱,这种文风在《纽约客》大获成功的原因吧。
轻省,嬉笑,笨拙,天真,细巧。
> 白日梦想家
3 有用 李厂长📖 2021-12-26 10:49:36
看过原著的电影再来刷原著有点亲切,明年我要将我的白日梦一一实现
1 有用 欢乐分裂 2022-01-11 21:26:07
“我的童年世界,哪里经得起时间的流逝呢。”描摹夫妇之道的几篇令人印象深刻,讽噱中见犀利。
0 有用 我永远在吹泡泡 2022-02-08 14:10:41
读了才发现,我读过其中的几篇,《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好咬人的狗》《花园里的独角兽》等,应该之前读过的《想我苦哈哈的一生》中收集的。我竟然把《好咬人的狗》记成是一个英国作家写的了。P.S.个人感觉,詹姆斯·瑟伯和伍迪·艾伦写的东西,算是《纽约客》出身的作家中写得最有意思的了。
0 有用 青泥莲花缎 2022-02-08 18:38:55
不知是不是翻译的缘故,看不下去,还是找来电影看吧
0 有用 七七八八 2022-02-24 20:00:56
读到《房间里的猫头鹰》后实在是没兴趣读下去了,很无聊,很无聊,很无聊,很无聊…
1 有用 墙角葡萄树 2022-03-14 15:40:53
看完电影《白日梦想家》,寻到这本书。看完便觉得编剧着实厉害。只是相似的人物,便能构建出如此美丽的而电影。 一如既往读不来短篇。文章呈现了很多小人物形象,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构思着波澜不惊的秘密生活,以弥补种种失意的生活。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时某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随意挥洒着自己的想象力,但永远是自己为主角。可能对于不能扭转的客观现实,这也算是无伤大雅的调侃与平衡,只要不是过度沉迷就好。
0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2-03-16 15:20:25
美式话痨,风趣怪奇,鲜明辛辣的聪明主义。每个短篇都有作者自己画的配图,《纽约客》那种突出表情动作的极简手绘(哦哦,原来本就是《纽约客》特约作者)“那段时间,所有公司的老板都爱把话说得模棱两可,配上让人听不清的低沉声音,因为没人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也没人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大环境令每个人都如履薄冰,一系列经济现象不客气地昭示,当前的文明怕是等不及自然衰退,而是已经来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 简直以为是说2022。
0 有用 在路上的假行僧 2022-03-15 21:00:08
文中配的瑟伯的画就像他的文字,简单有趣。
2 有用 阿恪 2022-02-06 13:30:05
与电影《白日梦想家》简直是毫不相干,只能说编剧牛逼,斯蒂夫·康拉德,同时也是《当幸福来敲门》、《奇迹男孩》的编剧。
0 有用 iClaud 2022-02-04 14:55:12
电影对于原作,已经没法说是改编了,那应该叫二创了!但是恰恰这样才体现出了原作者和电影编剧双方的强来。
0 有用 喜喜 2022-02-02 17:09:10
无厘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2-01-29 17:59:01
《麦克白谋杀案之谜》笑不活了:“这你还不明白吗?”这位美国女士说,“要是一开始就让人猜出凶手是谁,后面还有什么看头。莎士比亚可要高明多了好吗。我以前在哪儿读到过,说《哈姆雷特》里有很多难解的谜团,莎士比亚想必也不会把《麦克白》写得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要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著作就好了,赫尔克里·波洛在的话早把凶手抓住了。美国女士认为凶手是麦克德夫,因为他发现了尸体之后大喊,“混乱已经打开了王上的圣殿”,还有“大逆不道的凶手完成了它的杰作”等之类的。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如果是你发现了尸体,你总不会临时说出这么一大套吧。你做不到,除非提前演练过。“我的天啊,这儿有一具尸体!”真正无辜的人这样说才合理。第一人称叙述者听了推断后回去也读了《麦克白》,结果推断出来凶手是麦克白夫人的父亲。讽刺了轻读者
1 有用 十年九夏 2022-01-24 22:45:36
每个平常人都是独特的多面体,连条狗都个性十足。他笔下的男性,总是徒劳地试图逃离日常中的某种不可名状之物,却总是临阵脱逃,无力行动,只在精神世界中异想天开。有感同身受到
0 有用 霍乱 2022-01-23 22:38:48
如果你是看过同名电影来的,那你大概率要失望了。我就是。
0 有用 十九 2022-01-24 16:29:30
三星半吧
1 有用 bird 2021-12-26 20:25:15
很美式的简洁笔触,但读起来没那么轻松,詹姆斯.瑟伯太聪明、炫耀自得,往这些短篇注入了大量信息,使故事中那些沉迷幻想的各路神经质人物有些喘不过气了。文学里的讽刺和幽默都极易过时,瑟伯这些短篇有些依然很妙,讽喻得当。他和当时写类似《纽约客》专栏的那批作者,无疑引领着时代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趋向,电影创作者如本.斯蒂勒、韦斯.安德森也受惠多多,瑟伯的画很有一位漫画家索尔.斯坦伯格简笔画线条的味道。
1 有用 韧勉 2021-12-26 17:37:36
本书是一部偏重于小趣味的短篇集,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小趣味讥讽装腔作势的中产阶级的刻薄生活,在精神世界中异想天开,在生活中严丝合缝地做事,在日常中收获惊喜与欢乐。
1 有用 关小白 2021-12-28 14:32:28
大部分都很好读,真是有趣的灵魂啊
0 有用 龙小翊霓 2021-12-29 15:18:08
27篇短小精悍的讽刺小品,聚焦的是生活,但有想象力和辛辣的文风铺底,呈现出生活之外的惊喜。万万没想到的是,《白日梦想家》这个所谓原著小说,其实只占了薄薄几页纸,没有电影那种平凡英雄的逆转之旅,反而是密集堆叠了许多从现实催生的幻想,通过零碎的情节点,塑造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白日梦想家。《花园里的独角兽》印象最深,寥寥几笔,就有两重反转,夫妻生活的心计阴谋算是被他写透了。还有《巴尼哈勒的黑魔法》,把外乡口音(或许能引申为文化冲突?)夸张成恶魔的语言,再寻常不过的话,听不懂就误以为是下咒。诸如此类,一个个正经的话题,被瑟伯包裹在趣味的表达中,文本祛除晦涩,接近坊间闲聊,嬉笑之余引发思考,也许,这就是詹姆斯瑟伯受人喜爱,这种文风在《纽约客》大获成功的原因吧。
0 有用 不良生 2021-12-30 08:46:39
轻省,嬉笑,笨拙,天真,细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