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民 短评

热门
  • 3 猪头妖怪 2023-08-14 18:36:42 上海

    就我个人而言,前半本、特别是其中罗斯福在孤立主义盛行的国内环境中如何权衡对当时西欧犹太人的救助政策的部分,比后半本里那些被驱逐到法国的德国犹太人深陷在官僚主义黑洞中的无助命运更引人深思。对比其他那些关于奥斯威辛的著述的沉重、广阔和幽邃,这些周旋于一个又一个图章的求生过程就显得比较琐碎和平庸了,但这恰恰就是本书所关切的核心主题。然而,作者在书中屡次引用了当年的孤立主义政客、北卡参议员罗伯特·雷诺兹的言论,从“美国的公民优先”到“如果我有办法,我会在美国边境修一堵墙”,才让我理解了迈克尔·多布斯选取这个看似平淡的主题背后的另一层关切和忧虑。

  • 1 danyboy 2024-08-27 02:00:49 北京

    逃掉的太少了。

  • 1 Jenny007 2022-11-10 12:11:26 山东

    作者以德国偏远边陲小镇【基彭海姆】为主轴,讲述以【韦特海默】、【瓦亨海默】、【魏尔】、【瓦尔弗】等家族为代表的普通犹太人,面对本地人的反犹主义暴行和党卫军魔爪,坎坷逃亡,努力活下去的悲惨求生之路。 在这艰难逃亡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美国官僚、地缘政治、反犹情绪(排外情绪)等诸多因素对及时救助犹太难民的巨大阻碍和极端冷漠。 人们因无知而恐惧,因恐惧而冷漠,叠加政治的丑陋博弈,使得犹太难民的求生之路充满了人为障碍和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那些执意拒绝提供帮助的人眼中,犹太难民是可怕的、可疑的,甚至是可憎的…但他们忘记了,这些鲜活的生命,最终正是被他们的疑心与恐惧推向了死亡深渊…… 记录并重温历史,是为了懂得【以史为鉴】!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往往背道而驰…

  • 1 Step 2022-11-24 10:08:55 辽宁

    感慨良多

  • 1 vita 2022-10-19 13:51:41 北京

    官僚制度的缩影

  • 3 西西Cissy 2022-12-09 14:28:43 山东

    关于奥斯维辛的书,市面上已经不少了,而这本描述的历史事件恰恰止于奥斯维辛。基彭海姆小镇是一个位于德国西部,且犹太民族比较富足的小镇,本书主要描写了小镇上的犹太中产阶级倾家荡产逃离纳粹的过程。而罗斯福在此期间的政见和动摇,是另一条线。双线并进,彼此独立又互相影响。镇上的人们有幸运地辗转北非逃走的,也有虽然饱受摧残却依然抱着希望被美国批准入境的。而罗斯福受政敌所碍,使更多人在死后才收到签证,也是对美国官僚体制的控诉。这本纪实作品,文笔冷静,却在最后,描写被儿童保护计划幸存者重返故乡时让人破防。

  • 5 lunangel 2022-12-18 15:48:05 河北

    正如全书最后一章所说,本书重现了基彭海姆犹太人在纳粹迫害下的逃亡之旅,因为财富与人脉的关系,使得他们的存活率相较于整体略高,这让人不禁好奇于在财富、教育和人脉上都并没有优势的另一部分——他们可能甚至连成为弃民的机会都未曾得到。

  • 0 小Belle 2023-08-24 23:33:14 上海

    感谢作者和翻译。

  • 1 幽灵酒保 2023-07-19 13:49:11 江苏

    书的切口是很多印章,每一个都是让他们摔向更绝望之处的希望之章。背后是遥远的政治家脑中的微小念头。

  • 0 🔹 2023-07-18 22:46:42 北京

    “只要缺少一枚印章,难民们就会陷入无尽的官僚炼狱,往往面临走向死亡的命运。”

  • 0 lazy_boy 2023-08-19 15:42:49 浙江

    内容有些无聊,有点像纪录片,视角很单一,反反复复讲的内容都是关于获取签证,移民的话题。

  • 0 秋天 2023-10-08 11:30:24 陕西

    以色列没有建国之前,犹太人,虽然没有自己的祖国,但一直保存自己的民族,没有被他国同化。这样的民族可敬又可怕!

  • 3 连木木 2022-08-28 21:24:47 北京

    单单“弃民”二字,历史的萧杀便迎面扑来。作者迈克尔·多布斯呈现给我们的,是欧洲大陆被摧毁的4000个犹太社区之一,基彭海姆的故事。那里的数个家庭与个人,作为那段历史的剪影,是如何在消亡与延续之间,因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签证政策、国家政策,被决定了走向。无能为力,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它在决定命运的秤杆两头,衡量着、倾倒着,有些人成功拿到一串盖章与船票,并顺利上岸,有些人永远错过了领事馆的信件,消失在毒气室的尽头......“慎始为上”,当再次不可避免地走进相似的历史时,也许可以有机会保持警觉。

  • 2 阿鱼 2022-08-30 21:21:04 江西

    生于斯长于斯的蝼蚁,只能祈祷神的眷顾:免受战乱且执政者较为正常。当一个个民族国家出现并越来越强调坚决捍卫本民族本国“利益”时,这世界就成为一个个孤岛,不要指望有谁能伸出援助之手。回顾过去,人类给自己制造了多少耸人听闻的灾难,八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历史又会重演。

  • 7 尤里卡 2022-08-18 16:41:21

    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科层制模型,以其正式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职责分工、清晰的权力分层,维持着整个国家政治机器的运转,正所谓“上级的上级不是上级”,这当然具有十分突出的制度优势。但在另一面,科层制异化成为了官僚主义,它重形式理性,轻实质理性;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从而沦为了僵化的官僚体制和无效的形式主义。《弃民》讲述的便是这是一桩沉重的历史往事,那些犹太人的死亡当然与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直接相关,但美国当时对此犹太人的移民申请所展现出的冷漠无情的科层体制,则是间接的“凶手”。在嗜血的刽子手旁边,还站着冷血的旁观者,他们在集体无意识中成为了主犯与帮凶。

  • 2 荆乐堂二爷 2022-06-11 22:19:33

    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大罪,在任何一本书內,都值得看一看。本书是通过罗斯福当政期间,与德国难民移民的问题就一个小镇(基彭海姆)展开。普通老百姓为了可以顺利移民,需要经历好多磨难,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完成手续。多少次机会,多少次拒绝,一幕幕的变换导致最终大部分犹太人被送进奥斯维辛。。。

  • 4 横转中子星 2022-06-05 21:51:28

    一场由德意志第三帝国发动的针对犹太人的驱逐行动,如疾风暴雨般展开。 书中把视角聚焦到德国边境的一个小镇,以小镇犹太人的生活经历变化,以小见大,窥探当时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 书中大致可分为三条线路: ①第一是犹太人逃离德国的求生之路; ②第二是美国对难民政策的变化之路; ③第三是德国对犹太人民的欺压之路。 犹太难民问题所表现的不仅仅是法西斯的残暴,还有对官僚体系繁杂的厌倦,对国家利益追求而忽视人性关怀的批判。以一言概之,作者把犹太难民问题,以一个立体的角度呈现出来,避免了平铺直述的平面化描写,可以让人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除此之外,本书的内容清晰明确,逻辑性强,语言清楚明确,平易近人。让人如有沐春风之感,这点在社科书中实在难得!

  • 15 沐之 2022-07-18 17:13:20

    所有关于二战提到犹太人的时候,都不会提到大量犹太人帮着纳粹肆虐自己的犹太同胞。

  • 0 . . 2024-04-15 12:02:20 陕西

    从德国小镇Kippenheim入手,叙述德国犹太人的逃亡之路。 (最近读到的难得的好书,书中的50幅照片很珍贵。)

  • 0 陈钢 2023-08-11 08:58:23 浙江

    本书讲述的是二战前夕犹太难民逃离纳粹德国时很难取得签证的那段历史。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