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普通德国人经历的20世纪
原作名: Broken Lives: How Ordinary Germans Experienced the 20th Century
译者: 王晨
出版年: 2022-1
页数: 476
定价: 10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译丛
ISBN: 9787559845238
内容简介 · · · · ·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
从纳粹独裁、二战、大屠杀、冷战到柏林墙倒塌
在充斥着杀戮与死亡的剧变中,普通人如何重建破碎的生活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魏玛一代”德国人,经历了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私人生活与历史进程罕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他们回顾一生的经历时,曾经的热情因看清独裁政权的真相而幻灭,有人忏悔,有人以无知和被蒙蔽作为开脱的借口,也有人声称德国人同样是受害者以博取同情。
基于七十多部自传和回忆录的一手叙述,《破碎的生活》描述了普通人视角下的20世纪德国。其中既有参与前线战争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透过对德国民族身份的重新审视,本书试图回答: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独裁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人权,从军事侵略者变为欧洲的民主支柱。
「编辑推荐」
★ 一幅20世纪德国历史的完整图景,生动地展示普通民众在时代动荡中的颠沛命运。
20世纪20 年代出生的德国人,承继了德意志帝国的历史荣光,拥有幸福自由的魏玛童年,之后却经历了纳粹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大屠杀的罪孽、战败的离散与清算、冷战东西德的分裂,最后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迎来两德的统一。他们的一生就是20世纪世界历史的缩影,是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最佳写照。
★ 一部折射大时代的“小人物”群像,完整呈现普通人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处境与选择。
本书的主角既有在前线浴血杀敌的士兵,也有在后方挨过萧条岁月的女性;有种族清洗的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了解他们为何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政权,又如何与种族主义和大屠殺切割,最终如何理解自己蒙受的苦难与战争的责任,进而体会普通人如何与强大的命运进行斗争并选择自己的生命道路。
★ 一个还原普通人声音的真实世相,揭示剧变下普通人重建破碎生活的日常点滴。
从一战到大萧条,从纳粹到二战,从冷战到柏林墙倒塌,20世纪的普通人的生命不仅仅是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还有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与同伴的游玩时光、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在战争的死亡威胁下建立的温暖家庭、在冷战的紧张情势中重建的生活……这些普通人的日常,正是生命的真实面貌。
★ 史密森学会2018年最佳历史书籍,《柯克斯评论》2018年最佳非虚构类图书,《选择评论》2018年优秀学术著作。
破碎的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康拉德·H. 雅劳施(Konrad H. Jarausch),美籍德裔历史学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吕尔西欧洲文明教授。曾任美国德国研究协会主席,《当代历史研究》主编。早年专注于希特勒掌权过程的研究,后期转向东德研究、两德统一,以及德国的文化民主化。已出版专著或编著五十余本,其中《走出灰烬》获2016年欧洲学院布罗尼斯瓦夫·盖雷梅克奖、美国出版协会欧洲与世界历史专业与学术杰出出版奖提名。
王晨,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译有《古典传统》《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拷问法国大革命》等。
目录 · · · · · ·
导言 德国人经历的叙事
第一部分 战前的童年
第一章 帝国的祖先
第二章 魏玛的孩子
第三章 纳粹的青少年
第二部分 战时的青年
第四章 男性的暴力
第五章 女性的挣扎
第六章 受害者的苦难
第三部分 战后的成年
第七章 作为全新开始的战败
第八章 民主的成熟
第九章 共产主义者的失望
结语 断裂生活的记忆
致 谢
注 释
文献列表
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破碎的生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破碎的生活"的人也喜欢 · · · · · ·
破碎的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关于“内在移民” | 来自哲别 | 3 回应 | 2024-11-26 16:23:44 |
当时普通德国人也反感犹太人吗? | 来自喝可乐的骑士 | 1 回应 | 2024-08-06 16:45:07 |
翻译的不行连排版都出错 | 来自鱼子烧 | 2 回应 | 2023-11-14 18:57:01 |
书中亲切的把他们那一代人称作“魏玛的孩子” | 来自江户片之 | 1 回应 | 2023-08-26 01:38:05 |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无时无刻都在想起《我... | 来自江户片之 | 1 回应 | 2023-07-28 16:24:5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8)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理想国译丛 [MIRROR] 完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理想国译丛[MIRROR](已出版书目) (Yursler_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破碎的生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毒妇脸少女心。 2022-05-01 10:57:57
和平与战争、崛起与失落的风云变幻,能够让作者以真实、多样的视角书写历史,以悲悯、流畅的文笔捕捉恐惧。人们从昔日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到对战争充满了无限期对德意志帝国的恐惧和死亡威胁下,以一种逆降的暗阶向上涌动。除了史实的细致铺陈外,还带来一些感官上的纯粹的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走进了罪恶与耻辱的神龛,结局之后是寂静飘落的雨,画面静默。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一种祛魅的含蓄表达,集体记忆... 和平与战争、崛起与失落的风云变幻,能够让作者以真实、多样的视角书写历史,以悲悯、流畅的文笔捕捉恐惧。人们从昔日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温馨、爵士乐声中摇摆的青春到对战争充满了无限期对德意志帝国的恐惧和死亡威胁下,以一种逆降的暗阶向上涌动。除了史实的细致铺陈外,还带来一些感官上的纯粹的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走进了罪恶与耻辱的神龛,结局之后是寂静飘落的雨,画面静默。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一种祛魅的含蓄表达,集体记忆存在的必要性得到否定,也是通过德国人的普通生活塑造为切割苦难的主题史。 (展开)
5 有用 9号球 2022-04-04 23:15:23
普通人视角经历的历史,大家都是在滚滚车轮下挣扎,从纳粹上台到二战,战后重建和东西德再到统一,普通人有的选吗,死掉的人都没有机会在书里发声了。从东德人的生活里看到当下,讽刺的是东德的状况都还算好了
4 有用 2koo 2022-10-31 15:43:57 广东
只有通过重述个人命运,才能理解人们遭遇的千百种不幸。
3 有用 黄不知 2022-03-29 17:20:45
比起许多非虚构作者力求引人入胜的小说化结构和笔触,本书的风格更偏学术化、更严谨,相对没有那么好读,与作者的历史学家身份也有很大关联吧。但庞大扎实的访谈信息和知识储备,仍把整个叙事剖析得非常全面且透彻。关于普通德国人经历了战争、纳粹压迫、大屠杀和专制统治,从行凶者到旁观者再到受害者的角色转变;战后东西德截然不同的走向,读来有一种异常熟悉的共鸣感;以及复杂的自我批评之路。是非因果无法一锤定音,只能说譬... 比起许多非虚构作者力求引人入胜的小说化结构和笔触,本书的风格更偏学术化、更严谨,相对没有那么好读,与作者的历史学家身份也有很大关联吧。但庞大扎实的访谈信息和知识储备,仍把整个叙事剖析得非常全面且透彻。关于普通德国人经历了战争、纳粹压迫、大屠杀和专制统治,从行凶者到旁观者再到受害者的角色转变;战后东西德截然不同的走向,读来有一种异常熟悉的共鸣感;以及复杂的自我批评之路。是非因果无法一锤定音,只能说譬如战争的反人类行为,为国家决定层之外的普通人带来的永远只有灾难,灾难,灾难。 (展开)
49 有用 把噗 2022-03-02 21:39:13
“今天,德国成了稳定的孤岛和自由主义的最后希望。”
0 有用 竹叶青 2024-11-27 19:58:30 辽宁
资料非常丰富。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都喜欢采用政治高压和严密的控制手段呢。。。可惜了,德国丧失了属于他的二十世纪
0 有用 佩 2024-11-24 18:09:58 四川
054 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儿童这一年龄群体的集体传记,通过连续的生命阶段来审视一系列德国政权。威廉帝国属于祖父母讲述的怀旧回忆,一战和战后的混乱体现在父母的挣扎中,传记作者们的童年经历展现了温和的魏玛共和国,而民族社会主义则通过希特勒青年团中少年的眼晴得以呈现。二战出现在年轻人对战场或家乡可怕经历的描绘中,对大屠杀中苦难的描写成为其高潮,德国的战败和被占领正值他们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向成年的决定性时期... 054 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儿童这一年龄群体的集体传记,通过连续的生命阶段来审视一系列德国政权。威廉帝国属于祖父母讲述的怀旧回忆,一战和战后的混乱体现在父母的挣扎中,传记作者们的童年经历展现了温和的魏玛共和国,而民族社会主义则通过希特勒青年团中少年的眼晴得以呈现。二战出现在年轻人对战场或家乡可怕经历的描绘中,对大屠杀中苦难的描写成为其高潮,德国的战败和被占领正值他们沿着不同的轨迹走向成年的决定性时期,这些轨迹在冷战期间分别通往西德的民主和东德的独裁……80个不同的记忆犹如马赛克上的一块块小石头,组成一副更大的图案,显示了个人的生活决定如何被卷入更汹涌的时代洪流 (展开)
0 有用 lyrany 2024-11-23 01:55:41 广东
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个人感觉叙事过于琐碎
0 有用 圈网 2024-11-17 18:33:27 四川
作者的大局观真的强,从战前魏玛一代,一直到二战结束,到德国解体,再到柏林墙倒闭。魏玛一代从优越的生活,到集体主义,从偏左到偏右,再到极右。恶性通胀和经济大萧条,是促进这群人,开始转向的原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崇拜,再到个人崇拜。希特勒吸引了太多因为经济萧条事业的父亲,逐步传导给子代,导致纳粹化逐渐年轻,也驱使了个人崇拜的集体发力。留下了震惊世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民族屠杀,这是这群开始魏玛一代,以及... 作者的大局观真的强,从战前魏玛一代,一直到二战结束,到德国解体,再到柏林墙倒闭。魏玛一代从优越的生活,到集体主义,从偏左到偏右,再到极右。恶性通胀和经济大萧条,是促进这群人,开始转向的原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崇拜,再到个人崇拜。希特勒吸引了太多因为经济萧条事业的父亲,逐步传导给子代,导致纳粹化逐渐年轻,也驱使了个人崇拜的集体发力。留下了震惊世界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民族屠杀,这是这群开始魏玛一代,以及他们的子代。普通的德国人也是如此艰难,很难独善其身,最后都成为刽子手,父亲,母亲,老师,警察,等等原本老实的“职业”,最后也走向极端。 (展开)
0 有用 一个杯子 2024-11-16 21:50:11 北京
第五本理想国译丛,很遗憾又是期待值与反馈落差较大的一本,整体印象还是零碎的泛泛而谈。作者通过解构七十多个不同社会阶层的魏玛时代生人的自传(强调要“避免精英叙事倾向”结果只有1/10来自劳动阶层)再对标历史进程对素材进行毕加索式的归纳重组,以期在还原集体记忆的基础上赋予它一个多层次的维度。但正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面所呈现出的那种重叠错落的视觉混乱,在有很强的宏观性和内容感的标题下插入过多碎片化的个体... 第五本理想国译丛,很遗憾又是期待值与反馈落差较大的一本,整体印象还是零碎的泛泛而谈。作者通过解构七十多个不同社会阶层的魏玛时代生人的自传(强调要“避免精英叙事倾向”结果只有1/10来自劳动阶层)再对标历史进程对素材进行毕加索式的归纳重组,以期在还原集体记忆的基础上赋予它一个多层次的维度。但正如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面所呈现出的那种重叠错落的视觉混乱,在有很强的宏观性和内容感的标题下插入过多碎片化的个体传记会有种宏观不够宏微观不够微的尴尬。而且样本数量虽然不少,但仅凭70个人的自传撑起整个20世纪德国人的集体记忆还是太勉强了吧。相对优渥的童年、经济萧条、政坛动荡、被迫选边站队、强人统治、走向极权、沦为战争机器的零件、铁幕的两边、共产者的梦碎,普通人真正的悲剧是在完全不自觉的状态下被命运驱使、碾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