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写的挺好,政治史学习入门了解方便。 政治制度延伸出去,“好的制度更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将效益最大化而制度成本更低”
打卡《制度与人情》: 更具语言亲和力、更具广度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最同意作者对科举的观点:“(八股文)尽可能做到了公平公正。……真正有才华、有思想的人是不会被形式限制住的,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一种选拔形式,就说明这个人的水平也就如此了。 科举制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是科举把考试和当官连了起来,助长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和人们的功利心。……现代人还受这种科举当官思想毒害,这才是科举的负面遗产。” 不过本书缺点也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样:没有一张图表。 研究历史(政治制度当然也算历史研究一部分)的书籍,没有一张图表总是说不过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天津作者渤海小吏好评如潮,人家就舍得用图表,一家出版社不行,就再换一家,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论述真的不严谨,史实性错误都有。
对政治制度比较通俗全面的讲解,确实如作者所说,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是两项读史的重要基础。
有时候会联系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很好看的一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通俗浅显,但有一说一,就事论事,不夹带私货。陋规就是陋规,不像吴思自创了个“潜规则”,就妄以为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捋了一遍,讲的很清楚了。提供了一个给人思考的平台。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决定了人治社会的基本逻辑。
在这里,“古代法律最高的权威是皇权”,直到20世纪初大清灭亡;在西方,王在法下,这是1215年《大宪章》的成就。1701年,大英帝国有了《王位继承法》,而在稍后,雍正帝采取秘密立储法——到如今,我们还在津津乐道雍正的“高操智慧”——我们不仅过去与人家差一个太平洋大西洋的距离,当我们沉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时,我们与外面的距离依然是太平洋大西洋。
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博弈史
本书是政治制度史的科普读物。书中提到学历史,其中两个次级学科很重要:一个是历史地理,另外一个就是政治制度史,这点非常认同。政治制度史是历史的骨架,乃史学之容器。历史地理是历史的视野,是历史学的想象力。 对政治制度史变迁的了解发现,做皇帝难,后宫待着难,做王公大臣也难。皇帝没有自由、爱情、亲情,大臣没日没夜,作息繁忙。权力往往伴随着重压,当皇帝做官也不止光鲜亮丽的一面,还有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但为什么古代依然很多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因为权力除了带来重压也有另外一面——可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当然也有人是希望有一个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只是这样的人相对而言并不多而已。
非常深入浅出啊!我第一次搞懂了五寺的职能!!而且里面还提到了制度的本质问题!说的很好,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制度的作用是这么大。 这么好的书没啥人看,可惜了。
后来,干干的和稀稀的和在一起,煮成了一锅夹生饭
简明版的以明清为代表、同时涵盖多个朝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明书,讲制度多,讲人情少
其实脉络清楚,讲的也很有意思,但是有些错误太明显了,比如清代秘密立储制度,你再说一遍是谁开创的?
入门作品
普通的科普读物,大段大段的介绍让我以为我在看百度百科,分析论述不多且无聊。
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整体来说还行。
最后一部分感觉说的比较透
浪花淘尽,如人饮水。
有点失望,收获主要集中在零散的历史知识点上,比如皇城、宫城(紫禁城)的布局,前廷、后宫的的架构,宗室爵位的分类,清朝武官等级,金台夕照、房谋杜断、金龟婿(大红大紫)的由来,六部排序、吏部构成、户部造币,督抚与尚书侍郎的旋转门,台谏,建此与冀州,九江柴桑浔阳庐山的渊源,易县清西陵的辉煌,袁世凯的宗族关系,天安门龙门虎门等等。反而是最后一讲归纳总括略有点东西,比如点出中国整个古代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以行政为中心,比如梭伦的名句“什么制度最好?请先告诉我,这是针对哪国人哪个时代而言的”。毕竟制度是为了应对特定历史而建立的持久行为模式。
> 制度与人情
5 有用 最成功的就是你 2024-03-10 21:41:17 广东
写的挺好,政治史学习入门了解方便。 政治制度延伸出去,“好的制度更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将效益最大化而制度成本更低”
4 有用 黄山张老师 2023-05-23 15:43:54 安徽
打卡《制度与人情》: 更具语言亲和力、更具广度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最同意作者对科举的观点:“(八股文)尽可能做到了公平公正。……真正有才华、有思想的人是不会被形式限制住的,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一种选拔形式,就说明这个人的水平也就如此了。 科举制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是科举把考试和当官连了起来,助长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和人们的功利心。……现代人还受这种科举当官思想毒害,这才是科举的负面遗产。” 不过本书缺点也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样:没有一张图表。 研究历史(政治制度当然也算历史研究一部分)的书籍,没有一张图表总是说不过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天津作者渤海小吏好评如潮,人家就舍得用图表,一家出版社不行,就再换一家,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1 有用 这是谁的号 2023-06-07 06:30:46 浙江
论述真的不严谨,史实性错误都有。
1 有用 北洛 2024-03-06 15:02:13 北京
对政治制度比较通俗全面的讲解,确实如作者所说,历史地理和政治制度是两项读史的重要基础。
1 有用 🏳️🌈Debbie 2024-03-16 10:33:35 广东
有时候会联系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2 有用 只能修改一次 2024-03-29 20:24:07 江西
很好看的一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通俗浅显,但有一说一,就事论事,不夹带私货。陋规就是陋规,不像吴思自创了个“潜规则”,就妄以为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1 有用 南堇安 2022-12-02 22:51:35 美国
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捋了一遍,讲的很清楚了。提供了一个给人思考的平台。权力的排他性和扩张性决定了人治社会的基本逻辑。
3 有用 kill魔 2022-10-01 14:00:03 湖北
在这里,“古代法律最高的权威是皇权”,直到20世纪初大清灭亡;在西方,王在法下,这是1215年《大宪章》的成就。1701年,大英帝国有了《王位继承法》,而在稍后,雍正帝采取秘密立储法——到如今,我们还在津津乐道雍正的“高操智慧”——我们不仅过去与人家差一个太平洋大西洋的距离,当我们沉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时,我们与外面的距离依然是太平洋大西洋。
2 有用 夏语冰 2022-10-21 19:54:25 重庆
皇权和官僚集团的博弈史
6 有用 思苇 2022-12-04 10:25:40 贵州
本书是政治制度史的科普读物。书中提到学历史,其中两个次级学科很重要:一个是历史地理,另外一个就是政治制度史,这点非常认同。政治制度史是历史的骨架,乃史学之容器。历史地理是历史的视野,是历史学的想象力。 对政治制度史变迁的了解发现,做皇帝难,后宫待着难,做王公大臣也难。皇帝没有自由、爱情、亲情,大臣没日没夜,作息繁忙。权力往往伴随着重压,当皇帝做官也不止光鲜亮丽的一面,还有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但为什么古代依然很多人对权力趋之若鹜?因为权力除了带来重压也有另外一面——可以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当然也有人是希望有一个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只是这样的人相对而言并不多而已。
0 有用 父亲 2022-09-19 10:05:58 北京
非常深入浅出啊!我第一次搞懂了五寺的职能!!而且里面还提到了制度的本质问题!说的很好,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制度的作用是这么大。 这么好的书没啥人看,可惜了。
0 有用 陈生 2024-03-05 17:22:01 江苏
后来,干干的和稀稀的和在一起,煮成了一锅夹生饭
0 有用 XXX 2023-12-23 19:28:41 北京
简明版的以明清为代表、同时涵盖多个朝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明书,讲制度多,讲人情少
2 有用 人欲静心已远 2024-01-26 19:11:47 河南
其实脉络清楚,讲的也很有意思,但是有些错误太明显了,比如清代秘密立储制度,你再说一遍是谁开创的?
0 有用 谦钰 2024-02-26 22:39:54 辽宁
入门作品
0 有用 人间草木记 2024-01-11 17:17:26 浙江
普通的科普读物,大段大段的介绍让我以为我在看百度百科,分析论述不多且无聊。
0 有用 哈喽 2024-01-11 18:11:08 新疆
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整体来说还行。
0 有用 肥狼 2023-11-22 12:16:01 湖南
最后一部分感觉说的比较透
0 有用 懒狮yobo🦁 2024-01-07 20:38:35 北京
浪花淘尽,如人饮水。
0 有用 阿罗德斯 2023-08-23 15:36:40 北京
有点失望,收获主要集中在零散的历史知识点上,比如皇城、宫城(紫禁城)的布局,前廷、后宫的的架构,宗室爵位的分类,清朝武官等级,金台夕照、房谋杜断、金龟婿(大红大紫)的由来,六部排序、吏部构成、户部造币,督抚与尚书侍郎的旋转门,台谏,建此与冀州,九江柴桑浔阳庐山的渊源,易县清西陵的辉煌,袁世凯的宗族关系,天安门龙门虎门等等。反而是最后一讲归纳总括略有点东西,比如点出中国整个古代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是以行政为中心,比如梭伦的名句“什么制度最好?请先告诉我,这是针对哪国人哪个时代而言的”。毕竟制度是为了应对特定历史而建立的持久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