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插图版)的笔记(35)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芝麻

    中国皇朝,向来以汉、唐为最重要的时代。假如借用佛家“成、住、坏、空”的说法:汉代是充实华夏,完成“中国”本体的“成”;唐代则是取精用宏、开展性的“大成”。人类历史上,许多地区都有过“盛世”,往往在极盛巅峰开始下降。在此以后,又往往有一段过程,该一复杂系统逐渐固定、僵化,而逐渐衰败。唐代的巅峰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天宝以后,安史乱起,唐代逐渐过了升降交点。根据佛家所谓“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唐代...   (1回应)

    2022-03-30 21:16:35   13人喜欢

  • 怎么啦

    许倬云先生的《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都是理解中国历史的巅峰之作,但两者的视角、方法和结论却大相径庭。闲来将它们进行比较,能让我们汲取更为丰富和辩证的历史智慧。 一、核心异同点分析 1. 根本区别:视角与范式的不同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如果把中国历史看作一个巨大的有机体, 钱穆先生像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解剖学家”。他专注于剖析这个有机体的核心骨架与主要器...

    2025-09-26 13:01:07

  • 1942一庭 (早见。)

    共同体也不是旦夕可以形成 以雨滴或者雪片比喻 水分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以结合的核心 才能扩大成为一个大水滴 其重量才足以降落成为雨滴 大而言之 我们所属的太阳系 也必须有一个太阳作为核心 这一串行星才能构成一个星系 因此 在上述变动的过程之中 我们必须要从成核开始 在本书中 我们从大概一万年前开始讨论

    2025-01-27 19:45:33

  • 卷儿儿儿吖

    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这一共 因此,就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而论,在这一章中,我们至少看见有数次族群的大混合,反映为文化的起伏和兴衰。从这一个观点上说,文化对于族群的认同和归属的影响,已如前述,可能不亚于血统本身的因素,甚至于更过之。

    2022-12-12 20:19:36

  • Yanni

    儒生是寄托在政权的体制内,朝代可以改变,可儒家权威及其造成的社会制度,却是长久存在、难以改变。这是中国历史的吊诡性:稳定——甚至超高度的稳定,却难以适应外力引起的新环境。

    2022-08-15 22:30:44

  • sepsnow

    有时候,许先生这种批判不免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所以,也会看到许先生使用这样激烈的词句:“传统的‘天下国家’,应当是国家下面就是广土众民。现在,‘天下国家’剩了一个皇上,和一群奴颜婢膝的官僚而已。”(第十三章,233) 这是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我相信,许先生无疑深感现实世界的刺激,他担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变化(Becoming)之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西方的现代文明本身也已经...

    2022-08-07 11:52:22

  • sepsnow

    尽管站在汉族中国立场,许先生在理论上大体上赞同“征服王朝”的说法,但是作为一个同情“华夏/中国”的历史学者,他又不完全认同元朝与清朝是两个“外族政权”。因此,他大体上秉持的历史认知,是元朝与清朝应当算“双重体制”,这一点似乎无可厚非。特别是,我能感到许倬云先生站在当世,对这数百年历史造成后来中国衰败的痛心疾首,也能够理解许倬云先生追溯“华夏/中国”历史形成过程中,对于满蒙两个异族王朝的复杂态度。...

    2022-08-07 11:49:49

  • sepsnow

    尤其在今天,西方的现代文明本身也已经趋于老化,如何在双重迷失的情况下,致力重整原来的共同体,建构一个动态平衡的新系统,将是各地中国人都必须面临的难题。

    2022-08-07 11:27:44

  • sepsnow

    明代本身的皇权继承了元朝的暴力性格,其专制程度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2022-08-07 11:27:05

  • sepsnow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经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则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与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2022-08-07 11:25:55

<前页 1 2 3 4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说中国(插图版)

>说中国(插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