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看的过程中觉得初为父母的好应该看看这本书,小心自己的成人情绪失调导致孩子的人生蒙上阴影。挖掘源由,解剖行为动因,都讲得很好。虽然已知大部分的疗愈手段都是走向爱,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但多难啊,虽然我们都会努力(又随时返回自身的洞穴)。
增加了新的知识
call me 解离术士 我知道的 一切都会变好的 地球就是一个实验场 看的时候常常联想到崔庆龙老师 人是经验的结合体 经验是有连续性的
“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过去的痛苦不放,我们就无法前行。”
大脑皮质是掌管智慧的睿智大男主,可是边缘系统这个小淘气经常会被唤醒,影响着他,人们愤怒的时候没有理智的原因是,收到了恐惧和压力,大脑的主导权就由大脑皮质降级到了脑干或者间脑,缺少理性的思考,主要是应激反应,一般就是战斗。等待七秒,就七秒,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
不喜欢结尾,不过很好地抚平了我的大脑。
可是封面上的那句“人生的10%…90%…”是哪里来的,英文版封面没有,书里也没有,也不符合书要表达的,是编辑嫌没有鸡汤味自己加的鸡精吗🤮
有些人有个幸福的童年,表达爱的方式自然而然,有些人却要去学习如何表达爱。大多数人无法完全避免创伤,重要的是如何从创伤中恢复过来。修复创伤最重要的能力是复原力,在《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里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时就印象深刻,这本书也在讲如何获取复原力。以前看这类书是为己所用,现在更多的是想怎么呵护下一代。
读这本书时,我的情绪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窒息、心痛,到宽恕、酣畅,就像走完一段黑暗崎岖的山路后遇见了灿烂的朝阳。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书。
故事和理论结合得不错,很真诚的一本书
让我明白,我的脆弱敏感,不是天生的,是有原因的,阅读的过程中,无数次的感同身受,然后我逐渐原谅了自己,也原谅了别人。不责备自己,知道痛苦从哪里来,是改变的开始。
3.18
学到了很多
9小时读完,174标注。值得反复阅读。帮助我理解了自己的创伤经验,也让我更理解了我所在乎的人,ta如今的痛苦与ta曾经的创伤之间的关系。往后我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以及关爱我所在乎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连接本就是最有疗愈力的事。
也是育儿书。你经历了什么,而不是你怎么了。这本书还差点东西,它只说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所带来的危害,却没有说怎么解决怎么调节。。。
知其所来方知其往。一本很疗愈的书。 安全(大脑皮质才不会关闭),调节(压力和复原力) 调节(良好的状态)-连接-理解(人际交往) 解离系统过于敏感(敏感化的应激反应) 催眠,心流,进入最佳状态——也是解离反应带来的出神状态 人与人的社会连接(被看见,被听见以及共情
生而为人,不代表我们都能顺利地长大成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会定义我们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创伤的产生是来自人,疗愈的关键同样是人。通过科学的疗愈方法,比如重建中断的情感连接,团体治疗,“合适剂量”的谈话,对创伤的正确重访,整合记忆碎片,有节律的运动,找到安全感和被爱感……我们就能恢复正常的应激模式,构造新的大脑回路,让大脑皮质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人生的10%取决于你经历了什么,90%取决于你如何应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剥离开来,夺回人生的掌控权。只有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疗愈自己,并且共情并理解他人,减少偏见与误解。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这股强大的复原力将帮助我们告别过去,走出黑暗,获得创伤后的智慧。
这本书就是《身体从未忘记》和《也许你需要找人聊聊》的完美结合,有脑科学理论,有心理学知识,也有真实的病患故事,读的过程中几度落泪,特别感同身受。
值得反复读
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大脑的反应模式,不同的人由于经历不一样,大脑的反应模式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构成这份独一无二的基础,是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在大脑发育最快速时期——童年的经历。
> 你经历了什么?
9 有用 噜噜 2022-04-06 10:58:11
看的过程中觉得初为父母的好应该看看这本书,小心自己的成人情绪失调导致孩子的人生蒙上阴影。挖掘源由,解剖行为动因,都讲得很好。虽然已知大部分的疗愈手段都是走向爱,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但多难啊,虽然我们都会努力(又随时返回自身的洞穴)。
3 有用 晨光猫 2022-04-01 22:40:11
增加了新的知识
5 有用 parrolcano 2022-04-03 00:40:11
call me 解离术士 我知道的 一切都会变好的 地球就是一个实验场 看的时候常常联想到崔庆龙老师 人是经验的结合体 经验是有连续性的
9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22-03-31 00:23:21
“如果我们总是抱着过去的痛苦不放,我们就无法前行。”
4 有用 凛冰 2022-03-31 16:38:42
大脑皮质是掌管智慧的睿智大男主,可是边缘系统这个小淘气经常会被唤醒,影响着他,人们愤怒的时候没有理智的原因是,收到了恐惧和压力,大脑的主导权就由大脑皮质降级到了脑干或者间脑,缺少理性的思考,主要是应激反应,一般就是战斗。等待七秒,就七秒,很多事情就不一样了。
0 有用 注销 2022-03-30 11:21:56
不喜欢结尾,不过很好地抚平了我的大脑。
4 有用 蔡小铁 2022-03-26 21:43:53
可是封面上的那句“人生的10%…90%…”是哪里来的,英文版封面没有,书里也没有,也不符合书要表达的,是编辑嫌没有鸡汤味自己加的鸡精吗🤮
2 有用 Erica 2022-03-24 06:58:46
有些人有个幸福的童年,表达爱的方式自然而然,有些人却要去学习如何表达爱。大多数人无法完全避免创伤,重要的是如何从创伤中恢复过来。修复创伤最重要的能力是复原力,在《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里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时就印象深刻,这本书也在讲如何获取复原力。以前看这类书是为己所用,现在更多的是想怎么呵护下一代。
2 有用 谦谦卮言 2022-03-27 11:18:29
读这本书时,我的情绪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窒息、心痛,到宽恕、酣畅,就像走完一段黑暗崎岖的山路后遇见了灿烂的朝阳。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书。
1 有用 Morsing 2022-04-05 14:20:12
故事和理论结合得不错,很真诚的一本书
7 有用 洺子 2022-03-23 21:30:59
让我明白,我的脆弱敏感,不是天生的,是有原因的,阅读的过程中,无数次的感同身受,然后我逐渐原谅了自己,也原谅了别人。不责备自己,知道痛苦从哪里来,是改变的开始。
0 有用 果子不脆✨ 2022-03-24 22:37:13
3.18
0 有用 无知者 2022-03-20 20:02:18
学到了很多
2 有用 将将将将! 2022-03-18 05:14:59
9小时读完,174标注。值得反复阅读。帮助我理解了自己的创伤经验,也让我更理解了我所在乎的人,ta如今的痛苦与ta曾经的创伤之间的关系。往后我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以及关爱我所在乎的人。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连接本就是最有疗愈力的事。
3 有用 青木 2022-03-09 15:38:54
也是育儿书。你经历了什么,而不是你怎么了。这本书还差点东西,它只说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所带来的危害,却没有说怎么解决怎么调节。。。
3 有用 berumotto 2022-03-08 16:29:16
知其所来方知其往。一本很疗愈的书。 安全(大脑皮质才不会关闭),调节(压力和复原力) 调节(良好的状态)-连接-理解(人际交往) 解离系统过于敏感(敏感化的应激反应) 催眠,心流,进入最佳状态——也是解离反应带来的出神状态 人与人的社会连接(被看见,被听见以及共情
4 有用 䶮虓 2022-02-09 16:25:18
生而为人,不代表我们都能顺利地长大成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样子,会定义我们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互动和每一个决定。创伤的产生是来自人,疗愈的关键同样是人。通过科学的疗愈方法,比如重建中断的情感连接,团体治疗,“合适剂量”的谈话,对创伤的正确重访,整合记忆碎片,有节律的运动,找到安全感和被爱感……我们就能恢复正常的应激模式,构造新的大脑回路,让大脑皮质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人生的10%取决于你经历了什么,90%取决于你如何应对。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过去从现在的生活剥离开来,夺回人生的掌控权。只有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才能认识自己、疗愈自己,并且共情并理解他人,减少偏见与误解。昨日之深渊,今日之浅谈。这股强大的复原力将帮助我们告别过去,走出黑暗,获得创伤后的智慧。
6 有用 迪迪陈 2022-02-21 14:08:59
这本书就是《身体从未忘记》和《也许你需要找人聊聊》的完美结合,有脑科学理论,有心理学知识,也有真实的病患故事,读的过程中几度落泪,特别感同身受。
2 有用 Kinki 2022-02-21 08:39:31
值得反复读
1 有用 读书的草席吖 2022-02-19 20:13:01
一个人的经历会影响大脑的反应模式,不同的人由于经历不一样,大脑的反应模式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构成这份独一无二的基础,是过去的经历,尤其是在大脑发育最快速时期——童年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