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1968至2004年,黃霑定期為不同報刊寫作專欄,字數過千萬,題材和風格多樣。他是音樂人,又是作家,寫歌填詞的親身經歷,順理成章化成隨筆評論的對象。這個雙重身份,幾乎全港獨有,令他相關的文章,特別有質感。首先,黃霑的文章有黃霑。對他來說,做廣告、寫歌詞、拍電影,有市場設下的框框。唯有每天在副刊爬格子,他可以自由自在,放眼四方,心內奔馳,寫出真感覺。此外,黃霑的文章有香港。他的專欄文字,盡是黃霑的簽名港式性格:有話直說,態度親民,寫人寫景繪形繪聲,月旦世情今古索引。其中寫流行文化的文章,更是只此一家,幾十年來緊貼每期流行,記錄了大眾藝人如何在香港社會發展劇本欠奉的時刻,大膽摸索,細心創造,在不同的崗位建構本土聲音。我們決定重新嚴選他有關流行音樂的專欄文章,理順次序,讓它們互相對話,織點成線,對焦「製造港式流行音樂」的過程和奧秘。
作者簡介
黃霑
黃霑,香港著名作曲家、填詞人,對粵語流行曲的發展有里程碑式的貢獻,其填詞的《獅子山下》《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等名曲,傳唱廣大華人地區。黃霑2004年身故後,一班學者啟動「黃霑書房」計劃,花多年時間搜集了黃霑歷年的專欄文章、學術論文、手稿、樂譜、傳真、信件等珍貴文獻,用黃霑留下的材料,探究黃霑行過的路。本書一套五冊,展示了黃霑身世與香港軌跡的交錯、他對流行音樂的心得和見解、與同代音樂人的交往,是研究黃霑至為重要的專集。
編者簡介
吳俊雄
在香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多年,長期關注流行文化和香港社會發展。曾出版《普普香港:閱讀香港普及文化,2000-2010》(合編),及《此時此處許冠傑》等著作。近年為「香港記憶計劃」製作了「黃霑書房網站」,和替香港電台主持播音節目「粵語長片重出江湖」。
製作者簡介
黃霑書房
在2005年由幾位文...
(展开全部)
在2005年由幾位文化工作者組成,致力整理黃霑的遺物,研究他的經歷、創作和影響。成立至今,曾以展覽、電視電台節目、網站、社區導賞團和出版等方式,探討黃霑跟香港社會互相交疊的足跡。
黄霑无疑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教父之一,坚持自己流行乐的创作风格,按谱填词、洋为中用、通俗易懂,致力于香港流行乐的学术研究,研究起源及影响,和学术派对话据理力争,丝毫不在下风,毫不掩饰通俗音乐的商业性,细数与几位大师顾嘉辉、戴乐民、徐克合作的喜怒哀乐,致敬对自己敦敦教诲的老师梁日昭、喇沙学校修士、姚敏、李厚襄等,分享许多名作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受什么风格影响,看什么书受到启发,编曲时乐手的即兴创作,歌手演... 黄霑无疑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教父之一,坚持自己流行乐的创作风格,按谱填词、洋为中用、通俗易懂,致力于香港流行乐的学术研究,研究起源及影响,和学术派对话据理力争,丝毫不在下风,毫不掩饰通俗音乐的商业性,细数与几位大师顾嘉辉、戴乐民、徐克合作的喜怒哀乐,致敬对自己敦敦教诲的老师梁日昭、喇沙学校修士、姚敏、李厚襄等,分享许多名作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受什么风格影响,看什么书受到启发,编曲时乐手的即兴创作,歌手演绎对歌曲的加持,流行乐是集体创作的集大成者,传唱度决定了它的优秀程度,它的优秀来自于更自由的风格,至于霑叔的鬼才成就,非一日之寒,他更相信将勤补拙,可以几小时就写完几首歌,也可为了一首男儿当自强耗尽心力花费两个月,自己倒贴六万元而完成 (展开)
非常簡短的專欄集結,偶也不乏妙語洞見。比如談創作觀,“寧放自己屁,不吃古人屎”。笑左。
蛮好看的,仿佛是对那个的一种回顾,像看老电影,又像看史料,又像看故事集。
《黃霑與港式流行》不如黃霑講流行音樂有趣。這一冊收錄黃霑刊登在不同報章雜誌的文章,談音樂、談創作、談耳軌、談流行,字數有限,絕對會影響內容深刻程度,雖然每篇文章都不一樣,但其實有不少重覆的內容(有些文章有在另兩冊裡見過),而且文章水平參差不齊。最精闢的觀點在第一章第一篇文章已經提了出來:粵語流行曲在七十年代興起,這是黃霑稱之為我是我的年代,是在這個時候香港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可是這個觀點也在另一冊裡... 《黃霑與港式流行》不如黃霑講流行音樂有趣。這一冊收錄黃霑刊登在不同報章雜誌的文章,談音樂、談創作、談耳軌、談流行,字數有限,絕對會影響內容深刻程度,雖然每篇文章都不一樣,但其實有不少重覆的內容(有些文章有在另兩冊裡見過),而且文章水平參差不齊。最精闢的觀點在第一章第一篇文章已經提了出來:粵語流行曲在七十年代興起,這是黃霑稱之為我是我的年代,是在這個時候香港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可是這個觀點也在另一冊裡被提出來)。最後幾篇文章講香港幾個殿堂級歌手,但內容不算深刻,有點閒談娛樂圈的意味(不過黃霑好像偏愛葉倩文?)。 (展开)
虽然只是集合,有些杂乱,不少内容其它书也出现过,但还是喜欢看霑书的文字,太有意思,关于词曲,很多人事物信手拈来,妙趣横生。
> 1人在读
> 9人读过
> 94人想读
订阅关于黃霑與港式流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沁沅 2022-03-27 13:13:55
黄霑无疑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教父之一,坚持自己流行乐的创作风格,按谱填词、洋为中用、通俗易懂,致力于香港流行乐的学术研究,研究起源及影响,和学术派对话据理力争,丝毫不在下风,毫不掩饰通俗音乐的商业性,细数与几位大师顾嘉辉、戴乐民、徐克合作的喜怒哀乐,致敬对自己敦敦教诲的老师梁日昭、喇沙学校修士、姚敏、李厚襄等,分享许多名作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受什么风格影响,看什么书受到启发,编曲时乐手的即兴创作,歌手演... 黄霑无疑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教父之一,坚持自己流行乐的创作风格,按谱填词、洋为中用、通俗易懂,致力于香港流行乐的学术研究,研究起源及影响,和学术派对话据理力争,丝毫不在下风,毫不掩饰通俗音乐的商业性,细数与几位大师顾嘉辉、戴乐民、徐克合作的喜怒哀乐,致敬对自己敦敦教诲的老师梁日昭、喇沙学校修士、姚敏、李厚襄等,分享许多名作创作时的心路历程,受什么风格影响,看什么书受到启发,编曲时乐手的即兴创作,歌手演绎对歌曲的加持,流行乐是集体创作的集大成者,传唱度决定了它的优秀程度,它的优秀来自于更自由的风格,至于霑叔的鬼才成就,非一日之寒,他更相信将勤补拙,可以几小时就写完几首歌,也可为了一首男儿当自强耗尽心力花费两个月,自己倒贴六万元而完成 (展开)
1 有用 慕 2024-03-18 16:03:04 中国香港
非常簡短的專欄集結,偶也不乏妙語洞見。比如談創作觀,“寧放自己屁,不吃古人屎”。笑左。
0 有用 王美好 2025-04-28 02:07:35 浙江
蛮好看的,仿佛是对那个的一种回顾,像看老电影,又像看史料,又像看故事集。
1 有用 康一來 2024-07-02 10:12:33 中国香港
《黃霑與港式流行》不如黃霑講流行音樂有趣。這一冊收錄黃霑刊登在不同報章雜誌的文章,談音樂、談創作、談耳軌、談流行,字數有限,絕對會影響內容深刻程度,雖然每篇文章都不一樣,但其實有不少重覆的內容(有些文章有在另兩冊裡見過),而且文章水平參差不齊。最精闢的觀點在第一章第一篇文章已經提了出來:粵語流行曲在七十年代興起,這是黃霑稱之為我是我的年代,是在這個時候香港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可是這個觀點也在另一冊裡... 《黃霑與港式流行》不如黃霑講流行音樂有趣。這一冊收錄黃霑刊登在不同報章雜誌的文章,談音樂、談創作、談耳軌、談流行,字數有限,絕對會影響內容深刻程度,雖然每篇文章都不一樣,但其實有不少重覆的內容(有些文章有在另兩冊裡見過),而且文章水平參差不齊。最精闢的觀點在第一章第一篇文章已經提了出來:粵語流行曲在七十年代興起,這是黃霑稱之為我是我的年代,是在這個時候香港開始有自己的聲音(可是這個觀點也在另一冊裡被提出來)。最後幾篇文章講香港幾個殿堂級歌手,但內容不算深刻,有點閒談娛樂圈的意味(不過黃霑好像偏愛葉倩文?)。 (展开)
0 有用 kinder23 2024-10-05 22:43:16 中国香港
虽然只是集合,有些杂乱,不少内容其它书也出现过,但还是喜欢看霑书的文字,太有意思,关于词曲,很多人事物信手拈来,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