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没太搞懂“凝视”的含义,在其他资料中(存在主义的观点?萨特?拉康?)看见的关于“凝视”的讨论好像都是带有批判意味的,说“凝视”带有权利意味,被凝视是不舒服的。凝视的主体也是欲望的主体,会对凝视的客体产生权利的压力。
找到一个关于“凝视”的解释:“携带权力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它通常是视觉中心主义的产物,观者被权力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看者沦为‘看’的对象同时,体会到观者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
那么第一个问题是,在爱情偶像剧中,男主角凝视镜头,观众透过女主角的眼睛(镜头)看见男主角目光时,男主角、女主角和观众谁是凝视的主体,谁是凝视的客体?按照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男主角是凝视的主体,女主角是凝视的客体,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旁观者?)。但是观众作为一个不参与剧中情节而全知全能的旁观者,她可以尽情地看并且将欲望投射在看向镜头的男主角身上,这样说来观众才是凝视的主体,男主角是凝视的客体,女主角的眼睛(镜头)是观众凝视男主角的媒介?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在爱情的语境中,“凝视”的权利意味好像消失了?为什么凝视成为了看见自己的镜子(上面的“镜中自我”的概念也不是很理解,如果说社会、文化、他人的目光确定了自我价值,那梵高活着的时候难道是没有自我价值的吗?那些追求不符合主流逻辑的人难道就没有自我价值了吗?)?为什么“被凝视”成为了人类最本能的需求?
最赞回应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所划句子的凝视应该不能是价值评判或者权力位差的那种凝视,老师后面也说了,是一种需求。这里的凝视只是单纯满足人们被看见被关注的需求的凝视。另外观众看浪漫偶像剧一般带入女主吧,也不一定天然是旁观者视角。
关于第二个问题,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目的。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落点是人不是事情。梵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当然不能说他没有自我价值。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凝视的概念和作者有出入。另外你对心理学的镜中自我理论有点误解。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但我们不能觉得所有人都得按着这种理论运行,解释不通的时候只是这个理论不适用罢了。
我理解的这里的被凝视是被关注,它的背后是被爱,被支持,当然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
关于第一个问题,你所划句子的凝视应该不能是价值评判或者权力位差的那种凝视,老师后面也说了,是一种需求。这里的凝视只是单纯满足人们被看见被关注的需求的凝视。另外观众看浪漫偶像剧一般带入女主吧,也不一定天然是旁观者视角。
关于第二个问题,人是社会性动物,人是目的。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落点是人不是事情。梵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当然不能说他没有自我价值。
我觉得你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对凝视的概念和作者有出入。另外你对心理学的镜中自我理论有点误解。理论是用来解释世界的,但我们不能觉得所有人都得按着这种理论运行,解释不通的时候只是这个理论不适用罢了。
我理解的这里的被凝视是被关注,它的背后是被爱,被支持,当然是人类最本能的需求。
啊我明白了!谢谢UU的解答🌹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