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第5卷)》的原文摘录

  • 有人问我,是否真的有必要为一位作家撰写一部卷数如此之多(当时已经出版了三卷)的专著。我记得我回答道,如果我只是把他当作一个个人来写的话,写这么多卷可能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因为我实际上是在写一部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中心的经过浓缩的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化史,所以,我认为我的卷帙浩繁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实际上,他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集中表现了俄罗斯文化的各种问题——不是在他的同时代人通常看到的那个层面上,而是以他自己的末世论观点和救世主眼光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因此,他的远见卓识在当时引起的那种欣喜若狂的反应使我们为自己澄清它的意义变得更加重要了。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4赞 2022-03-30 22:01:38
    —— 引自章节:前言............ ⅰ
  • “此时此刻,《穷人》和《死屋手记》的著名作者,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白痴'的创造者就要到这里来了一他一进来,对我来说就将发生某种新的、不寻常的事情…今后,一切都不会像现在一样。”然而,第一眼看到她的偶像就证明,“我自己的想象为我绘制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画像,与我面前的这个真人一点也不像”。她看到的是一个中年人,他的脸色“极其苍白,那是一种灰暗、病态的苍白,他看上去非常劳累,也许还生了病”。他站在那里,“满脸忧郁、疲惫的神情,由于紧绷的面部肌肉不自然地抖动,脸上的表情朦胧出现了一些奇异独特、意味深长的细微变化。在这张两颊深陷、额头宽阔、天庭饱满的面孔上,每一块肌肉似乎都充满了思想和感情。这些思想和感情不可抑制地要流露出来,但是,这个沉静、优郁——他衰老虚弱同时又肩膀宽阔、体格强壮——的男人钢铁般的意志不许它们流露”。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13:05:50
    —— 引自章节:第三章《公民》周刊............ 49
  • 即使抛开这种潜在的意识形态分歧,作为主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表现得像一个严厉苛刻的工头,他几乎从不试图博取下属的好感(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的确,他非常清楚地表明,他希望他的指示得到无条件的执行,哪怕它们不合理或无法执行一有时情况确实如此。在最初的几个星期,当他与季莫费耶娃之间的交流还只限于某些编辑问题时,后者曾经大胆地指出,他的文章有一处标点不符合俄语语法。他怒气冲冲地反驳道:“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他有他自己的语法!我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规矩!”他对这种小事的反应如此过敏,以至季莫费耶娃决定随他的便好了。有一次,他显然是想谈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提到的却是一部赫尔岑的小说,季莫费耶娃没有纠正这个错误让它刊登了出去。当陀思妥耶夫斯基批评她“疏忽失察”时,她狡辩道,因为他坚决要求“一切必须保持校样上的原状”,所以她不敢修改。“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因此明白了,他的《作家日记》的主要倾向是我不能接受和反感的。在某种程度上他想得对。”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13:10:03
    —— 引自章节:第三章《公民》周刊............ 49
  • 六个月前,他给皇储寄去一本《群魔》,还在附信中对这位皇室成员通过波别多诺斯采夫传达的希望了解作者本人如何解读这本书的要求作出回应。“我认为这[涅恰耶夫案件]不是一些偶然、孤立的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这些现象是俄国的启蒙教育长期脱离俄国生活的土壤和特点的直接后果。”俄国人根本不愿意相信,“我们自己,作为具有根深蒂固的俄罗斯精神的俄国人…由于我们与众不同的发展条件,也许能为世界带来新的光明”。他知道,“如今在我们俄国人当中这样考虑问题并且阐述这种思想就意味着使自己成为受人鄙视的角色”:不过,他还知道,“如果告诉我国的别林斯基和格拉诺夫斯基之流,他们是涅恰耶夫的直系父辈,他们肯定不会相信。我在这部作品中想要表现的正是这种从父辈到子辈具有血缘关系的思想传承”。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13:38:24
    —— 引自章节:第三章《公民》周刊............ 49
  • 车尔尼雪夫斯基断言,意志或者“意愿”的概念“只不过是伴随着从先前的思想,行动或客观事实中产生的思想和行动而出现在我们头脑中的主观印象”。也就是说,人的意志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客观意义,它只是对某种具有严格因果关系的心理过程的错误解释。没有什么比否认人的意志的存在更让陀思妥耶夫斯基怒不可遏了,他——当然不只是他一个人——认为,人的意志是一切道德责任感的根源,也是个人人格尊严意识的根源。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相信人的意志的存在不只是一种抽象的道德一哲学信念或原则。 相反,这是他在服苦役那些年吸取的一个难忘的教训。实际上,他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人类对于通过行使自由意志显示自己的个性有根深蒂固的需要。他通过敏锐的分析精彩地描写了这种需要,乍看起来这种需要似乎表现为他那些同牢囚犯毫无意义、失去理性的行为。他说明,他们完全可以用加班加点干活所积攒的一点来之不易的钱财换取更好的食物或是与女人亲近。他们不去满足这些基本的欲望,反而总是无度挥霍他们的钱财纵酒狂欢一同时,他们可能为此招致最严厉的处罚。陀思妥耶夫斯基凭心理直觉认为,这种行为并不完全出于任性,也不是无法解释的。他在《死屋手记》中写道,“‘囚犯'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指的是一个没有个人意志的人;然而,当他花钱的时候,他是在按照他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尤其是当他花钱去干被禁止的事情和危险的事情时。无论显示出多么严重的自毁倾向,无法克制的表达个人意志的强烈欲望“只不过是人的个性的一种极度痛苦的阵发性表现…他想宣泄心中的郁闷并且张扬被屈辱的人格的愿望突然出现,接着发展成怒不可遏、精神错乱、丧失理智、情绪爆发和抽搐痉挛”。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19:19:01
    —— 引自章节:第四章民粹主义: 俄国民粹派运动............ 8
  • 我们看到,米哈伊洛夫斯基使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使用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词汇,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他的对话者相信,《群魔》所刻画的那些激进分子的形象如今已经令人遗憾地过时了。他直截了当地劝告陀思妥耶夫斯基:“只要您不再玩弄‘上帝’这个词汇并且更准确地了解一点您耻于谈论的社会主义,您就会相信,它至少符合俄国民众的真理的某些要素。”米哈伊洛夫斯基敦促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其攻击那些现在像他一样普遍尊重民众及其“真理”的人,不如环顾四周注意一下最近如瘟疫一般在这个国家到处出现的新的“群魔”: 在您笔下疯狂得病入膏肓的那个俄国如今铁路纵横交错,工厂和银行星罗棋布——而在您的小说中,没有这个世界的一点迹象!您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撮无足轻重的疯子和无赖身上!在您的小说中没有国家财富培育的恶魔[以牺牲民众的幸福为代价的工业扩张],这是所有恶魔中影响最广泛的恶魔,而且与其他恶魔相比,它更不知道着恶的界限。……为民效力的恶魔——尽管是一个施虐俄国病休的恶魔——渴望以某种方式赎罪,这是它完整的本质。如果您只能看到它的病态那就最好完全避开它。 在紧接着出版的下一期《公民》周刊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马上承认他受到了米哈伊洛夫斯基这篇文章的影响,他说它“在某种意义上对我是一个新的启示”。几个月后,他再次对这篇文章做出回应。“我难以忘记《祖国纪事》的H.M.和我欠他的‘债’。”他机敏地写道,“我尚未有幸认识他本人,也没有机会了解他个人的任何情况。但我真心地相信,他是在彼得堡可以找到的最真诚的时事评论员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被米哈伊洛夫斯基深切表达民粹派人士为民众牺牲自己的愿望的严肃语气所感动:后者对涅恰耶夫的公开谴责大概也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曾经在笔记本中轻蔑地写道:“[在激进分子当中]没有人敢于对涅恰耶夫发表看法。 但是,他立即表明,他对自己与民粹派人士在主要问题上继续存在意见分歧这一点不...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20:02:05
    —— 引自章节:第四章民粹主义: 俄国民粹派运动............ 8
  • 别林斯基甚至比埃内斯特勒南之类的怀疑论者走得更远。勒南在他的那本《耶稣的一生》中认为,基督“仍然是人类之美的理想,是无法企及的榜样,未来永远不可能重现”。别林斯基不这样认为,“一天晚上他尖叫着说”,人类太虚弱了,以至无法承担基督加诸人类的道德责任。“您知道吗,人类的罪孽不能算在人类头上,当社会以如此可恶的方式建立起来以至人们不得不作恶时,他不能以沉重的道德责任施压,要求人们转过另一边脸颊任别人抽打;唯有经济因素导致人们作恶,因此,要求一个人去做一件即使他想做自然法则也将使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荒谬和残忍的。”然后,别林斯基仔细打量着默然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继续说:“每当我提到基督的名字他的整个脸色都变了,仿佛就要哭了似的。”这些话大概是说给在场的另外两个人听的;如果别林斯基的话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快要哭了,那只是因为别林斯基轻蔑地辱骂了基督。 别林斯基接着用这种腔调继续说:“相信我,您的基督假如出生在我们这个时代,他将是最平凡的普通人;现代科学和如今推动人类进步的那些力量将会使他黯然失色。”这时,在场的一个人插话说:“如果基督现在出现,他将参加社会主义运动并走在运动的最前面。”尽管别林斯基刚刚说过基督在现代社会扮演不了什么角色,但他赶紧附和道:“他肯定将会加入社会主义者的行列并追随他们。”接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出了基督将成为其追随者的那些别林斯基欣赏的社会主义者的名字:乔治·桑,“现在完全被遗忘了的[艾蒂安·]卡贝”,皮埃尔·勒鲁和“当时刚刚开始活动的”皮埃尔-约瑟夫·蒲鲁东。这些作家不是信奉自然神论的法国社会主义者,就是蒲鲁东这种用宗教语言表达社会主义理想的人。在基督归来加人社会主义者行列的这个意象中,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基督归来的主题和“宗教大法官的传说”所涉及的问题。究竟是基督追随了社会主义者,还是社会主义者篡改歪曲了基督的教义?当宗教大法官声称以基督的名义...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20:28:07
    —— 引自章节:第五章《作家日记》,一八七三年(一)............
  • “我认为,俄国民众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精神需要是对苦难的需要,是在任何地方和任何事情上对持续不断、难以消除的苦难的需要。我认为,俄国民众从远古时期就被灌输了这种需求。……在俄国民众的幸福中,甚至总是有一种苦难的成分,没有它,他们的幸福就有缺憾。” 无论人们如何看待这种特征一尼采和弗洛伊德都认为这使俄国民众显得既高贵又卑贱,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苦难”显然与肉体痛苦、物质缺乏或受到虐待毫无关系。俄国民众“对苦难的热爱”意味着对道德精神救赎的渴望,这种渴望最终将战胜当代的罪恶。毫无疑问,弗拉斯迟早“将会醒悟过来,并将开始从事上帝的事业。…他将拯救自己,也拯救我们大家,因为,救赎之光将再次从社会底层放射出来”。于是,像民粹派人士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再一次向深藏在俄国民众精神世界中的道德财富躬身致敬,同时强调了这种潜在的宝藏与俄国民众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2赞 2022-04-05 21:40:28
    —— 引自章节:第六章《作家日记》,一八七三年(二)............
  • 我以前所写的每一卷都被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创作的那个时期的意识形态所主导,而在最后这一卷中,我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对来说尚未有人认真研究过的他七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与俄国民粹主义学说的关系上。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2-03-30 22:00:54
    —— 引自章节:前言............ ⅰ
  • 第一版《群魔》全部售出之后,他们挣得四千卢布的利润——远远超过“两三个骗子利用我对出版业务缺乏经验”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再是一个他曾经自称的“文学无产者”,不再完全依靠为编辑和出版商当牛做马获取的报酬维持生活,尽管他从来没有像那些出身贵族的作家同行一样实现彻底的经济独立。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2-03-30 23:18:15
    —— 引自章节:第二章悄然归来............ 17
  • 因此,这种新的对话基础为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他试图通过在《祖国纪事》上发表他的下一部作品利用这个机会。民粹派人士的意识形态最薄弱的环节是,他们在表示愿意尊重俄国民众和“俄国民众的真理“的同时却拒绝接受这种“真理”的基础,即,民众与生俱来的对作为神—人的基督的信仰。民众的所有道德价值观念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宗教信仰为他们提供了唯一坚实的精神支柱,民粹派人士怎么可能在不坚持这种宗教信仰的情况下将民众理想化并且当作偶像崇拜?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的小说中,宗教信仰不可或缺这一主题呈现出新的重要意义和力度并被明显地置于突出的地位。当然,这一主题一直存在,但是,在针对虚无主义的攻击为提倡博爱和自我牺牲的基督教道德准则进行辩护时,它处于次要的地位。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2-04-05 20:11:03
    —— 引自章节:第四章民粹主义: 俄国民粹派运动............ 8
  •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篇文章对赫尔岑和别林斯基都有简略的描述。他首先强调了赫尔岑自诩的原则与其个人生活之间的内在矛盾,认为赫尔岑是一个典型的历史人物,这个人没有成为流亡者,反而可以说是一个在流亡中诞生的“我国贵族社会的产物”。他代表那个脱离了俄国民众的俄国贵族阶层;“当他们脱离俄国民众时,他们自然也就脱离了上帝”。在他们眼中,俄国民众“形同一七九三年巴黎的乌合之众”,他们在想象中热爱民众,但在现实中却看不起他们;同样的言行不一贯穿赫尔岑人生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他拒绝承认他活在其中的传统社会的一切准则:然而,他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非常小心仔细地照管着他所继承的财产,同时鼓动其他人走上危险的革命道路,尽管他“喜欢舒适的生活和家庭的平静”。最重要的是,赫尔岑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一位才华横溢的健谈者和艺术家,具有“卓越的自我反省能力”。“自我反省是一件被他发挥到极致的事情:他能把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当作一件物品摆在自己面前,凝神静气地赞颂一番,接着也许还会不屑一顾地嘲笑一番。”这种能力有助于说明赫尔岑的对话为什么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赞赏的那种反讽式的自我批判的特点,虽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最后没有这么说。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2-04-05 20:21:25
    —— 引自章节:第五章《作家日记》,一八七三年(一)............
  • (“无神论是一种贵族病,是一种文明和进步的疾病。”他曾经在笔记本中写道。)他总是通过这一类型的人物(瓦利科夫斯基公爵,拉斯柯尔尼科夫,斯塔夫罗金)描述无神论,未来当他通过伊万·卡拉马佐夫对斯梅尔佳科夫的影响提出这种疾病在下层民众中流行的可能性时,他将继续这样做。此时此刻他只是注意到,“否定自己最倾向于相信和尊敬的东西,否定自己心中最神圣的一切的强烈欲望”成为俄国人的一个特征。另一方面,“当俄国人走投无路时…他用来拯救自己的是…同样的力量,同样的冲动,对自我保护和忏悔的同样强烈的欲望”。正是这种能力使基督的幻象突然出现,挫败了读神的行为;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俄国人使自己重生的努力“总是比先前定和毁灭自己的欲望更严肃认真”。 (查看原文)
    老霸王夏天很好 1赞 2022-04-05 21:35:31
    —— 引自章节:第六章《作家日记》,一八七三年(二)............
  • T只L 第二十三章离经叛道与宗教大法官589 小说主题的重心是伊万提出的关于上帝正义论的问题,即,为什么在一 个帽说由普爱众生的上帝创造的世界里存在者邪恶和苦难,这在陀思妥耶 失新基的作品中不乏先例。犹太教和基督教的读者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与 比有关的《约伯记》,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为数不多的以同样的雄辩洞群的痛苦发表看法的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在为这几章所作的笔 记中没有明确提到约伯,但他的名字在别的地方出现了三次;佐西马长老也 00将在他的临终遗言中讲述约伯的故事,强调其令人感到欣慰的结尾。前面 已经引述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七五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但值得在这里 再欢引述,他在这封信中写道:“我一直在读《约伯记》,这使我陷入一种痛苦的狂喜状态;我停止阅读,在屋里走来走去,几乎忍不住大哭一场…亲爱的安娜,这本书令人不可思议,它是平生感动我的第一本书。当时我实际上还是个孩子。”这一段回忆后来归于佐西马长老,他想起自己八岁时在教堂听到大声朗读《约伯记》的情景,“我当时确实感到敬畏和惊喜。…从那后…每次阅读这一篇圣经故事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14:264-265)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失去儿子阿列克谢的悲伤的驱使下,这一精彩的篇章还辅述了在他心中激荡了一生的情感。人俄国当多热 ,可合什位田2耶夫斯基的小说产生了某种影 (查看原文)
    普鲁斯特起床了 1赞 2022-08-15 11:20:01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三章离经叛道与宗教大法官............ 58
  • 陀思妥那夫斯基再次竭力消除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将在他地的编辑心心 产生的粗优。“下一卷将写到佐西马长老的去世以及他在临终之前与朋 们的淡活。这不像是布道而是像在讲故事,讲他一生的经历。如果达到 期的效果,我就做了一件好事。我将使人们不得不承认,纯粹、典型的基徒不是抽象的事物,而是可能真实存在的、站在我们面前的活生生的人认基督教是俄罗斯大地上唯一可以远离罪恶的避难所。我祈求上帝让我功:只要我的灵感源源不断,这一卷将感人至深。最重要的是,我们当代作家和诗人从未写过这一类主题,因此,这意味着它具有完全彻底的独性。整部小说都是为它而写的,但是现在,我只想着让它达到预期的果!”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宗教大法官和“佐西马长老的生平”将是作的在俄罗斯小说中前所未有的篇章。9管州。天人 同一天,陀思妥那夫斯基又给音齐科维奇写了封信,表示担心卡特长等人可能不接受他最近写的这几章。他鼓励普齐科维奇不要灰心,并且许 (查看原文)
    普鲁斯特起床了 1赞 2022-08-15 11:20:01
    —— 引自章节:第二十三章离经叛道与宗教大法官............ 58
  • 馆思妥耶夫斯基因而意识到,与六十年代的情况相比,理性与信仰在信仰被非常直接地认为是基督教信仰的非理性核心之间的冲突在当今的俄罗斯文化中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最近的突显为他提供了一个他早就希望得到的机会,即,将其置于一部主要作品的中,从最深刻的道德一哲学角度去理解它。因此,在最后这部小说中,他把自的所有情感,智芯文化修养和艺术才能全都用米应对这一激进思想的最游变种一就像以前他在(地下室手记》中应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在《罪与罚》中应对皮萨列夫的虚无主义,在《群魔》中应对巴枯宁涅怡耶夫不受道德约束的革命理念那样。的■物商来重恒丽 《卡拉马佐夫兄弟》著名的关于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第二部分的第五卷和第六卷)以无与伦比的力度和高度戏剧性地表现了这种对立。这些内手 (查看原文)
    普鲁斯特起床了 1赞 2022-08-15 11:20:01
    —— 引自章节:第三十一章第一卷和第二卷............ 797
  • 802文学的巅峰 力在极度的痛苦中以怜悯受苦受准的人类为名、 教上帝的反抗以及宗教大法官对基督本人的控诉,控诉他把自由意志这种 过于沉重的负担强加给人类,以至人类无法承受。对此予以反击的是齿西 马长老的布道,他宣称,必须相信上帝和不朽,因为这是基督所要求的热 沙唯一保证。在这里,这种对立冲突以具有明,一文的古老问是题,日签c、在清巴辉9,步子x=, 571,←S人叔事片段上是不够的。因乃” 主题出现在贯穿全书的具有多样性的情节中。其特定的宗教形式成方。 个象征性的中心,它从这个中心以相似的方式辐射到名个主要人物所处角 场景中。火出金速综第来快的银天肠责盖的指组会 正如我们所知,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当随意地谈到,第六卷中佐西马长 老的言论是为反击伊万对上帝的指责而专门构思的;但他这么说部分是为 了消除K。几。波别多诺斯采夫的担忧,后者认为长老的反击不像伊万的政 击那么有力。不过,后来他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记下的一条笔记中写道, “这本书整个”是对宗教大法官的传说的回应。(27:48)他这句话更准确 地说明了小说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它们的联系建立在伊万的 长诗所反映的人类处境与各种人物。—除了那些最无关紧要的附属人 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具有相似性这一基础上。对于一个像伊万这样的 知识分子来说,他为人类苦难而感到的极度痛苦使他不相信基督教会给人 类带来任何希望—只有对神人基督的光辉形象产生克尔凯郭尔所谓韵 “信抑飞跃”,才有理由相信基督教将给人类带来希望。类似的情况是,英他主要人物全都面临同样的当务之急,即,必须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广生570 起越自我的信飞质,才能道过精神上的自跑眼从突破个人利己主义解对于这些人物... (查看原文)
    普鲁斯特起床了 1赞 2022-08-15 11:20:01
    —— 引自章节:第三十一章第一卷和第二卷............ 797
  • 停净潮不清…但 4,巴月走的道理”。(14:287-288) 特学意义最明品的说数似子是直接讲给阿座沙听的(这些话是对一个的 “年轻人”说的),但佐西马长老后来转向“兄弟们”。他对他们说,“不要忘 记祷告”,每天都要为那些灵魂即将来到上帝面前的人祷告。他们当中有许 乡人没有其他人为他们祈祷,因此,这种祷告是表明爱的普遍性一这是佐 商马长老的劝诚的主旨的唯一方式。“因为普天之下像一片海洋,一切 631 在流动交融:在某个地方的一次触动就会在世界的另一端引起反应。”他辽强调说,必须“爱那即使是有罪的人,因为这类似于神的爱,是人间最崇高的 爱。另外,人不仅婴爱有罪的人,还要爱“上帝所创造的一切,爱整个世界和 世界上的每一粒沙于。爱每一片树叶,爱上帝的每一道光,爱动物,爱植物,爱 人间万物”。他再一次特别提到孩子们一孩子们受到的虐待曾经使伊万怒 不可漫:“尤其要爱孩子们,因为他们也像天使一样没有罪过,他们活着使我们 的性情温和并且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可以说给我们指引着方向。伤害孩子的 人将大祸临头!”阿廖沙赞成伊万的意见,应当枪毙那个施虐成性、残忍地放狗 撕咬农民的孩子的将军;但是,佐西马长老在回答是否应当用“谦卑的爱的力 量”对抗人类的罪恶时说:“永远拿定主意,运用谦卑的爱。”按照他的说法,“充 满爱的谦卑具有奇迹般的强大力量,是超越一切的最强大的力量,没有什么力 量像它那么强大”。(14:288-289) 一的明版誉速清品西边黄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时代的许多评论家并不认为这样应对具有足够的力量,虽然我们可以料到他的西方派对手将会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是,认为这样应对不能解决问题的不只是他们。即使在那些同情他的人当中,我们也发现谢尔... (查看原文)
    普鲁斯特起床了 1赞 2022-08-15 11:20:01
    —— 引自章节:第三十四章第六卷............ 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