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全天下无产阶级是一家
为什么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本打工人看了很受启发。
第六章枪口对准女权运动的样子吃相太难看,真的指望以老白男为主体的美国男权大发善心一直给黑人单亲母亲发福利?你猜猜“福利女王”这个词是哪个性别发明的?不提高女性职场地位缩小男女收入差异,黑人女性更没有活路。真正有罪的是那些不给黑人少女做正确生育教育和性教育的社会,不生or少生晚生孩子才是对于在男权社会生活的女性过好人生的首要前提。
在洛克纳时代,保守派法官秉持司法能动,积极介入国会立法和社会政策;自由派法官坚持司法谦抑,“法律的归法律,政治的归政治”,双方在契约自由和劳工权益等领域泾渭分明,论争不断。戏剧性的是,到了民权时代,自由派法官继承了保守派的衣钵,大行司法能动之道,在种族平权、男女平等、言论自由等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青史留名的伟大判决。
美国人正在失去对工作时间的控制……作者对渗透在美国人工作中的准奥威尔式策略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分析。
翻译的不行,有些点很醍醐灌顶,剩下的有些啰嗦。
向欧洲人学习吧。
感觉明明可以计量(件)的工作,却要考虑计时因素,很不合理。实际上是变相鼓励了磨洋工,进而让所有人都拖时间、内部恶性竞争。假如工人内斗,最后就是资本得利。假如工人联合起来,那么就是互相消耗,最后技术进步取代工人,或者工人在消耗中浪费了一生。还是暴力革命比较好。
又浅又散,除开个人故事部分外的理论都没有特意来读的必要。由我们自己掌握工作时间真的会促进闲暇的增加吗?这个论述听起来就是在把有毒工作视为个人的困境,却忽视了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只要你还在用现行社会的竞争规则为自己的产出定价,无论你是在组织里或个人创业,都逃不开“过劳悲歌”的结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1世纪最大的骗局:鼓励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不谈经济性和非经济需求
谁控制了劳动,谁就控制了时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当代劳动,但同一个加班,富人和穷人各有各的福报
获奖社会学家拨开现象看本质,严谨分析“过劳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被劳碌的汗水浸透;心灵像身体一样忍饥挨饿,我们渴望面包,也渴望玫瑰!”
工作的意义可能是被操纵的,工作的收入可能是不稳定的,我们以增加工作时间来追求未来的努力,似乎有着必然失败的结局。从现在开始缩短工作时间,掌握一部分的控制权,逃离既定的意义规则,自我研讨意义的标准。
这本书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他的内页封面。
时间不是金钱,它是权力、控制、正义(p.222)。过度工作、不稳定的日程安排和缺乏足够的时间,这三个特定决定了当代工作相互矛盾的时间性特征(p.5)。在现时代的技术特点下更为被放大。而这种“职业伦理”本身又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因此关键是夺回时间,减少工作时长。
二月份出版的书,提到了新冠疫情下,美国劳动人民要为维持基本福利,艰难工作。让我很震惊,因为在youtube、twitter、知乎上看到的美国总给人一种薪资高福利好,的印象。原来能够在社交媒介上的只是冰山一角。同样面临着劳工问题,底层人民需要没兴趣工作50个小时以上,艰难的生活着。上个世纪的工作可以通过工会来反抗,如今的资本家更加聪明,利用大数据,文化传播,让员工认为工作是有意义的,不需要获取更高的利益也要做更多的公工作,把大家的时间拉满,没有时间思考和反抗,同时利用大数据去监控,去优化劳动力。美国的外卖员和司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却收益越来越低。很多公司也渐渐开始外包制度。这和中国何其相似,可以说我们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越行越远。而作者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法,竟然是社会主义,真是荒诞
这种被称为“有意义的工作”的文化转变是当时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中不满情绪共同发酵产生的结果——一方面,白领觉得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像工厂,渴望更有趣、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蓝领厌烦于无休止的重复劳动,要求在减少工作时间和降低生产率的同时不削减工资。
前几章必谈工会和社会主义。最后一章,作者开始文学创作。他畅想社会主义美国带来的种种制度优越性,工作者能控制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全书使用美式畅销书写法,揭示了美国劳工现象与劳工学研究的一角。
> 过劳悲歌
59 有用 扭腰客 2022-02-08 15:53:14
全天下无产阶级是一家
37 有用 野草蜂蜜 2022-02-09 17:11:21
为什么生产效率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本打工人看了很受启发。
2 有用 x10 2023-02-17 10:54:59 广东
第六章枪口对准女权运动的样子吃相太难看,真的指望以老白男为主体的美国男权大发善心一直给黑人单亲母亲发福利?你猜猜“福利女王”这个词是哪个性别发明的?不提高女性职场地位缩小男女收入差异,黑人女性更没有活路。真正有罪的是那些不给黑人少女做正确生育教育和性教育的社会,不生or少生晚生孩子才是对于在男权社会生活的女性过好人生的首要前提。
2 有用 尤里卡 2023-04-07 17:26:44 河南
在洛克纳时代,保守派法官秉持司法能动,积极介入国会立法和社会政策;自由派法官坚持司法谦抑,“法律的归法律,政治的归政治”,双方在契约自由和劳工权益等领域泾渭分明,论争不断。戏剧性的是,到了民权时代,自由派法官继承了保守派的衣钵,大行司法能动之道,在种族平权、男女平等、言论自由等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青史留名的伟大判决。
12 有用 daisy 2022-02-09 17:08:05
美国人正在失去对工作时间的控制……作者对渗透在美国人工作中的准奥威尔式策略进行了发人深省的分析。
4 有用 Yang 2022-02-28 23:38:07
翻译的不行,有些点很醍醐灌顶,剩下的有些啰嗦。
1 有用 李必达 2024-07-26 22:21:37 辽宁
向欧洲人学习吧。
1 有用 null 2023-04-22 22:40:46 广东
感觉明明可以计量(件)的工作,却要考虑计时因素,很不合理。实际上是变相鼓励了磨洋工,进而让所有人都拖时间、内部恶性竞争。假如工人内斗,最后就是资本得利。假如工人联合起来,那么就是互相消耗,最后技术进步取代工人,或者工人在消耗中浪费了一生。还是暴力革命比较好。
2 有用 海住じゅり 2024-08-31 09:38:15 广东
又浅又散,除开个人故事部分外的理论都没有特意来读的必要。由我们自己掌握工作时间真的会促进闲暇的增加吗?这个论述听起来就是在把有毒工作视为个人的困境,却忽视了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只要你还在用现行社会的竞争规则为自己的产出定价,无论你是在组织里或个人创业,都逃不开“过劳悲歌”的结局。
1 有用 williwaitforit 2024-12-23 13:15:11 浙江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 有用 不要搜索我 2025-01-02 23:09:21 浙江
21世纪最大的骗局:鼓励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不谈经济性和非经济需求
14 有用 年方十八发如雪 2022-02-21 22:02:47
谁控制了劳动,谁就控制了时间。描绘了形形色色的当代劳动,但同一个加班,富人和穷人各有各的福报
12 有用 邢月亮 2022-02-09 17:03:44
获奖社会学家拨开现象看本质,严谨分析“过劳问题”,及其可行的解决方案
6 有用 Nelly.L 2022-02-26 21:43:36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被劳碌的汗水浸透;心灵像身体一样忍饥挨饿,我们渴望面包,也渴望玫瑰!”
2 有用 阿页 2022-03-05 13:07:54
工作的意义可能是被操纵的,工作的收入可能是不稳定的,我们以增加工作时间来追求未来的努力,似乎有着必然失败的结局。从现在开始缩短工作时间,掌握一部分的控制权,逃离既定的意义规则,自我研讨意义的标准。
6 有用 Demian 2022-03-01 20:55:06
这本书最好看的部分就是——他的内页封面。
6 有用 Blade King 2022-02-11 21:13:52
时间不是金钱,它是权力、控制、正义(p.222)。过度工作、不稳定的日程安排和缺乏足够的时间,这三个特定决定了当代工作相互矛盾的时间性特征(p.5)。在现时代的技术特点下更为被放大。而这种“职业伦理”本身又是新自由主义的产物。因此关键是夺回时间,减少工作时长。
9 有用 小熙看世界 2022-03-12 17:12:22
二月份出版的书,提到了新冠疫情下,美国劳动人民要为维持基本福利,艰难工作。让我很震惊,因为在youtube、twitter、知乎上看到的美国总给人一种薪资高福利好,的印象。原来能够在社交媒介上的只是冰山一角。同样面临着劳工问题,底层人民需要没兴趣工作50个小时以上,艰难的生活着。上个世纪的工作可以通过工会来反抗,如今的资本家更加聪明,利用大数据,文化传播,让员工认为工作是有意义的,不需要获取更高的利益也要做更多的公工作,把大家的时间拉满,没有时间思考和反抗,同时利用大数据去监控,去优化劳动力。美国的外卖员和司机,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却收益越来越低。很多公司也渐渐开始外包制度。这和中国何其相似,可以说我们在资本主义道路上越行越远。而作者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法,竟然是社会主义,真是荒诞
0 有用 非必要不自证 2022-03-15 19:22:41
这种被称为“有意义的工作”的文化转变是当时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中不满情绪共同发酵产生的结果——一方面,白领觉得办公室变得越来越像工厂,渴望更有趣、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蓝领厌烦于无休止的重复劳动,要求在减少工作时间和降低生产率的同时不削减工资。
3 有用 郑能亮 2022-02-23 10:36:56
前几章必谈工会和社会主义。最后一章,作者开始文学创作。他畅想社会主义美国带来的种种制度优越性,工作者能控制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全书使用美式畅销书写法,揭示了美国劳工现象与劳工学研究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