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的最终选择没有对应原文标题里的「No Shame in My Game」,还刻意模糊了当中“内城区”的概念,有些影响了对它的第一眼判断。“耻”是只能游走在底层工作,却不断重复着贫困代际传递的回天无力;还是在这片强调着初创梦想的土地,认真工作却得不到更多回报的蒙羞;更或是决意从巴恩汉堡店开始,却依然遭遇到的戏谑。冷静的数据分析和夹杂着情感的叙述不断交错进行,从方方面面切入低薪群体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放下书页依然为后记里面的三个主要受访对象感慨,有人成功,有人走散;但一切只为了想要生存下去和战胜所有的“法则”,这些声音弥足珍贵却又宝贵真实。【2022 #24】
作者: [美]凯瑟琳·纽曼 原作名: No shame in my game: the working poor in the inner city isbn: 7500876130 书名: 穷忙纽约 页数: 426 出品方: 万川文化 译者:黄婷 定价: 68.00元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年: 2022-2-1 装帧: 平装
2 有用 徐谌辉 2022-10-03 12:00:22 北京
这是纽约的故事吗? 这是关于工业革命之后人力资源压迫的故事。 虽然是本老书,作者是90年代对纽约的卧底采访写成的。但刚刚翻译过来,其实读起来和如今的生活并不违和。 资本当权,手握资金这个重大生产资料,那么对于没有生产资料的人来说,是极度碾压的,更不用说生产资料获取价值是靠剥削。 996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尽全力却毫无收获,如同拉磨的驴,驴奋斗的得利者只有驴的主人。 这就是国际大都市纽约的真实写照。
18 有用 赫拉克利喵 2022-02-05 13:11:58
当一个国家出现大量的穷忙族,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社会财富分配机制出了严重问题。这或许不是换个总统能解决的,创新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机制,比创新科技要难得的多?
3 有用 基瑞尔 2022-03-02 16:20:59
译名的最终选择没有对应原文标题里的「No Shame in My Game」,还刻意模糊了当中“内城区”的概念,有些影响了对它的第一眼判断。“耻”是只能游走在底层工作,却不断重复着贫困代际传递的回天无力;还是在这片强调着初创梦想的土地,认真工作却得不到更多回报的蒙羞;更或是决意从巴恩汉堡店开始,却依然遭遇到的戏谑。冷静的数据分析和夹杂着情感的叙述不断交错进行,从方方面面切入低薪群体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是如此不同,却又如此相似。放下书页依然为后记里面的三个主要受访对象感慨,有人成功,有人走散;但一切只为了想要生存下去和战胜所有的“法则”,这些声音弥足珍贵却又宝贵真实。【2022 #24】
4 有用 野岛 2022-02-21 23:53:34
2009年的书,辩证地读。
4 有用 密叶猴耳环 2022-10-15 13:13:59 北京
看过穷忙的纽约,触摸过英国贫穷的质感,唯独没有看过……
0 有用 D.Maverick 2024-07-30 14:41:22 黑龙江
纽约底层的表象
0 有用 脱氧核糖十三 2022-08-26 11:18:35 北京
主要覆盖哈莱姆区巴恩汉堡店工作的非洲裔、波多黎各裔、多米尼加裔的描绘。虽然最后提出了工资补贴、税收抵免、儿童医疗保障、迁居就业、工会、辅助人脉拓展和效仿日本德国的“学业-职业过渡培训”等方案,但与这些低薪就业群关联的社会问题有些很难改变。最核心的观点是很多章翻来覆去讲到的教育和工作的相互关系,如果两者能够平衡,那么半工半读有利于提升对教育的重视度,低薪就业现实的残酷可以帮助树立起改善生活的长远目标,工作带来的纪律性也能帮助提升对学业的专注力和自信心,并激发学习热情;但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越会意识到前途的局限性的认知广泛存在,因长时间工作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需要把握好平衡。此外,因为针对的是哈莱姆区独特的民族构成,所以读后留有印象的还有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新移民更有干劲儿更受青睐几个小点。
0 有用 之暾 2022-07-07 16:50:36
No Shame in My Game。尤其是现在面临找工作的人,看这本书估计心里都不好受。人确有勤奋懒惰之分,可也并非勤奋就如何。不求富贵荣华只希望平淡安康,可是其实“平淡安康”也非常难得。
0 有用 提沙 2024-06-26 09:16:21 美国
有点啰嗦。看10页和看完了整本书好像没什么区别。
0 有用 funess 2025-01-05 17:36:41 重庆
400多页的篇幅 很详细地介绍了the working poor群体在纽约的工作处境 文章最后也介绍了一些改善措施 但也许是调查日志的缘故 整体读起来很乏味 纽约多年前的实况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并不陌生
1 有用 奥克利林 2023-04-17 23:20:46 北京
1. 和预期有点错位,看书名以为讲的是纽约的工作和收入,没想到说的是90年代末纽约中区的“穷忙族”。 2. 工作真的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批判“狗屁工作”对人的消耗的时候,在结构的底层却有人需要一份工作来兑现自己的价值、脱离赤贫的泥淖。这种两面性甚至不会因为一时一地的不同而改变。 3. 书里真正涉及田野调查的部分有点乏力,细节不足的部分似乎总有说教来补上。看完又觉得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底层受访者的不信任感几乎随时会让他逃跑。那个消失的受访者就是后记里一个灰暗的句点。
0 有用 看完了吗 2022-05-05 10:44:37
还不错
0 有用 灰色气泡 2022-10-12 10:41:51
粗读,简单翻完
1 有用 采菊 2022-03-03 07:43:33
对贫困问题的叹息失望 对自力更生观的反复灌输已屡见不鲜
0 有用 无意义 2023-01-08 09:41:24 福建
穷忙纽约 非常厚,跳着看,感觉像没有整理过的研究记录。 我期待看到分析的内容,因为我的确挺懒得自己分析的,而且我想看到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的精英们,怎么反思自己在这些穷人命运中的角色。 都没有看到。 我看到很多案例,很多很多。详细记录案例主人公的工作,家庭,是否求学,带有很多心理描写,对主人公的品质的点点夸奖。透露出一种这样的感觉:他穷,错的不是他,错的是……错的是谁,为什么不讲清楚呢? 我是一个非常冷血,没有共情力的人,看书的时候就光生气了。看到主人公之一计划着读书,结果恋爱生孩子最后还是在汉堡店打工,生气;看到带着儿子寄希望于有房子的新男友带自己出泥坑结果被甩,生气;看到辛苦攒钱结果被吸毒的妈妈拖后腿,生气。 一本跟我缘分不大的书
0 有用 稀有血型 2024-03-09 22:08:47 江苏
需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