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美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横转中子星 2023-01-12 20:24:08 辽宁

    政治的发展,自由派的起伏,美国社会问题的产生与爆发。在新闻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与此相关的类似事件。在本书之中,我们主要可以从两条线索来展开:首先是对于政治自身的发展,就是从总统的选举以及国家整体的战略之上来进行探讨。其次是对于社会运动以及社会活动对于政治发展的影响。两者之间可以说是一个是顶层的管理者,一个是普通人民群众的运动(当然,这些运动背后或许也有一些财团的帮助,成为那些管理者统治的手段。)而美国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之下,其政治发展也会受之而变化。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政府加大主导权,都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变化的结果。那么,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政治极化,社会民众矛盾充斥的情况之下,美国又会如何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多事之秋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2 Water Notes 2022-06-27 14:44:08

    篇幅很短 主要观点是身份政治无法团结美国人,每个人都在讲个体的身份,而不以社会的公民为第一。另译后记好大的口气,大篇幅批判原作者的观点,还提出译者自己的第三方案。

  • 1 阿斯特里昂的家 2022-05-23 23:35:49

    身份政治就是左派的里根主义,两者都是陈腐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满有趣的小册子,只不过5年过去,作者希望的“重置”似乎也没有到来。

  • 1 月宫兔宝宝™ 2022-09-29 17:57:38 上海

    哎呀,公民在雅典就是排除异乡人和奴隶的,如何绕开身份问题,前几天特朗普出来演讲又像饭圈文化一样了

  • 3 soloye 2022-10-06 22:26:46 四川

    对“身份政治”的论述比福山清晰,也没像福山扯那么远,认为根子就在里根主义。这当然是美国的问题,在墙内则是另外一副状态:这里貌似有一个由强力保障的“身份”或者“共识”,但这独特的“政治正确”并不指向公民政治。这造成的结果仍然是社会撕裂,而且,所谓的“共识身份”本身变成了撕裂状态下党同伐异的工具——可以被任意指认他者身份群体或者个体的“不纯”,然后等待下一次指认者也被指认为“不纯”而消失于舆论场。“指认”一词替换为jb当然是更合适的。这很像wg的重演,但貌合神离的状态又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一切身份标签都被工具化和庸俗化了,不再具有崇高的价值和意义。回到本书,序和后记的篇幅加起来恐怕超过了正文,刘擎和马华灵都说里拉错得离谱,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药方来——没错,太监们在教一个男人行房事。

  • 0 Cooltree 2022-04-18 14:30:53

    昨天的 明天的 为什么就不思考当下的 Liberal(2018)学者无力对话当下,和千百个福奇一样。

  • 2 三土居士 2022-05-01 16:22:11

    美丽国版找最大公约数

  • 0 沁墨 2022-12-03 10:01:29 青海

    作者里拉批评反对身份自由主义(分裂 伪证治),提倡公民自由主义(团结) 译者认为是结合两者,提出公共自由主义 刘擎老师认为将身份政治与公民政治对立起来是有问题的,同样也是赞成调和两者 话说归根结底还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中庸之道。 【这本书(中文版)作者的论述篇幅约五分之三,译者和引言详细论证了各自观点,读者自行独立揣摩也是特点之一】

  • 1 猪头妖怪 2022-12-06 01:40:14 上海

    虽然作者似乎过分沉溺于词藻和愤懑,但他的核心论点我基本都赞同。他批评了如今身份政治中“我以X的身份发言,你主张B冒犯到我了”这种对话模式。认为前半个短句,暗中主张了一种针对某个话题的优越立场。它构筑了一堵墙,阻挡了非X视角的问题;他斥责身份政治其实是一种伪政治,因为“民主政治有关的是说服,而不是自我表达。”身份政治的现实后果,就是消解了一个更广泛的公民身份的认知框架,因此实际上也退出了竞争政治权力的赛场;他还认为BLM运动是这类的反面典型:“一旦你单单从身份的角度来提出一个议题,你就等于邀请你的对手也这样做了。”我也愈发相信,身份政治的潮流正在不断掏空自由主义的内涵和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并逐渐使之退至一种不假思索的部落主义中去。而想要挣脱政治极化的恶性循坏,自由主义者就必须要从反省自身做起。

  • 1 魚の香 2022-05-07 20:58:58

    身份政治(身份自由主义)有两个毛病,以为个人内省基础上的身份认同而斗争取代了公民政治中为公共议题或公民权利而斗争;在此基础上,身份政治以运动政治取代了政党政治的题旨——通过政党赢得政治权力组建政府,里拉认为这也是当今民主党的毛病。最后是以一种公民政治建构的想象来试图解决日益个人化和分裂的政治共同体,问题是2020年的大选,以高投票率表现了美国公共生活的巨大裂缝,身份政治似乎没有完全导向政治冷漠,政治极化的趋势和政党动员有不可分的关系。不过里拉关于身份自由主义对美国自由政体威胁的分析实际上在某个方面回应了1.6国会山事件的爆发,那是极右民粹与身份政治相结合的完美之作。

  • 1 Indigo 2022-05-05 00:02:58

    特别短,其实就是一个核心观点,即现在大学教出来的年轻人过于在乎个人身份的表达而无法求同存异,反复说。从罗斯福到里根到特朗普。反政治指的是不再对彼此负责,强调个人影响;伪政治指的是探索自我的身份不能算政治,因为身份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到最后所有人都无法达成统一。特朗普之后共和党的优良传统早就不复存在,民主党困于身份多样性谁都不敢得罪也无法前行//作者给出的政治建议是,学会以“公民”为基础上拥抱彼此不同。减少自我表达和游行抗议,多一些真正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市长、州长),学会倾听和在小范围内的让步(说白了至少要明确核心呼求吧)。打破身份禁忌(比如黑人问题的过度政治正确)//想法很好,但让习惯了个人主义和社交媒体小屏幕日益定制化私人化,去看到别人听到别人在哪个国家都有点不现实//翻译实在不怎么样。

  • 0 德意奥人 2023-12-25 14:12:29 北京

    身份的分裂-表达-说服-认同。

  • 0 老骥 2024-01-08 11:45:27 北京

    作者认为,美国自由派推行的身份政治的失败,恰是特朗普2016竞选成功的原因。他认为,自由派应该改身份政治的街头政治运动为公民政治的竞选行动,然后付付自己的意愿。 作者想法很好很天真,也没有给出具体方案。译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包含身份政治又包含公民政治的公共自由主义,中庸之道。 其实,所以问题的背后都有原因。强调自由平等人权个人主义,恰恰造成今天的局面。这也是美国战略家们强调的:美国总要向外寻找对手,以图国内团结。

  • 0 VIP私物 2023-09-03 18:12:48 山东

    了解的越多才发现我们这片土地多么的奇葩 百年过去英美依然是文明的高峰 身份政治,冒犯,分裂 它的另一面有可期的政治图景,团结的信念

  • 3 是隅隅呀 2022-04-25 23:55:50

    罗斯福时代和里根时代,集体政治和个人去政治。当作者看到20年拜登终于带领民主党战胜共和党,想来也会宽慰几分。特朗普的上台彻底暴露了保守主义的弊病,因此它既是自由主义最危险的敌人,也是自由主义重新出发的起点。 不禁感叹,当美国已经在思考“我”与“我们”的深刻关系时,中国居然还在扯什么“我将无我”,如果里拉在反思个人主义是霍耐特所谓的承认,那么我们则依然原地不动重操旧业。我们的集体是虚妄的,我们的个人是低俗的,我们的公民是欠缺的,民主是讽刺的,自由是水中月,正义是镜中花。猫托邦在最后说到,世界还会好吗,这是一个问题,而我看不到答案。

  • 2 罗马市民 2022-05-15 16:40:52

    我们需要真正的公民,不是笼子中的私人,也不是一昧服从的臣民,而是有“感受力”的公民

  • 0 掷果盈车正太喵 2022-05-26 16:34:11

    不是诊断书,而是行动宣言。不是身份政治批判,而是站在身份政治的废墟上回答“政治是什么”。感觉带有韦伯《以政治为志业》的那种犀利与现实感,告诉自由派政治就是要到选举中去获得权力。把身份政治看成里根式个人主义的一个侧面很犀利。

  • 1 顾予美 2022-07-03 07:12:37

    导读和译后记加一星。作者很有力批判了身份政治,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公民政治来取代身份政治,但身份政治的问题恐怕在于“无公民”而非“有身份”。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投票选举和获得权力,但对于那些并不维护建制、不愿被殖民国家收编为“公民”的人又如何呢?

  • 1 玉杨 2022-07-12 22:29:19

    身份自由主义引向分裂,缺乏共同的政治愿景,解决方案是公共自由主义。

  • 2 prime3368 2022-06-30 20:02:00

    马克·里拉作为一名古典学者,他在美国政治立场中是一名偏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他更支持肯尼迪式公民政治自由主义,反对激进的身份自由主义,也反对民粹主义。里拉将近代美国政治划分为罗斯福时代与里根时代,罗斯福时代强调的是正义与团结,他所理解的那个时代的自由主义是一种集体的、“我们的”公民政治,女权也是公民权力的一种,侵犯女权就是侵犯公民权,同样的案例也可以衍生至劳工问题或种族问题上。但是里根时代之后,里根主义对里拉而言基本等于自由至上主义,连带影响是自由主义逐渐回退至高校以内,左派逐渐不关心这些同样作为公民的工人、农民等其他人的观点与生活,从“我们”陷入到一种“我”的身份政治立场,他们不愿意去听取他人观点来赢得选举,却更关注于如何通过法院多数来实行裁决,最终使得自由主义大加撕裂,并离美国人越来越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