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究竟出版社
副标题: 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原作名: Skärmhjärnan : hur en hjärna i osynk med sin tid kan göra oss stressade, deprimerade och ångestfyllda
译者: 葉小燕
出版年: 2022-1-1
页数: 224
定价: NTD 31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861373522
内容简介 · · · · · ·
★驚悚!揭露你所不知的恐怖真相!原來手機和網路這樣「駭入」你我的大腦!
★熱銷!瑞典版長踞排行榜42週不墜,日文版突破60萬冊!
★獨創!從腦科學和人類進化角度出發,教你與數位科技和平共處的身心安穩之道。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
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電腦螢幕上?
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能免費使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高科技名人,禁止家中的孩童使用3C產品?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系」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
★驚悚!揭露你所不知的恐怖真相!原來手機和網路這樣「駭入」你我的大腦!
★熱銷!瑞典版長踞排行榜42週不墜,日文版突破60萬冊!
★獨創!從腦科學和人類進化角度出發,教你與數位科技和平共處的身心安穩之道。
為什麼比爾蓋茲不給小孩用手機、賈伯斯不讓孩子碰iPad?
注意力喪失的時代,你不得不面對的手機依存問題!
你一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電腦螢幕上?
為什麼社群媒體這麼方便,卻能免費使用?
為什麼越來越多高科技名人,禁止家中的孩童使用3C產品?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系」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的人表示,網路成癮的危險性跟海洛因有得拚。
•你花費了大把時光漫遊網際,也讓大企業厚實了營收。
教育大國瑞典帶給全世界的震撼之作!
瑞典國民心理學家最新的腦科學研究!
世界級暢銷書,帶你看清真相、找回身心優勢!
安德斯・韓森在本書中分享獨到見解和客觀證據,讓我們明白人類的腦袋其實無法適應快速變動的科技,因此我們的壓力指數飛天、睡眠品質低劣、再也無法專心,各類假訊息傳染病、數位忌妒、注意力殘留、自戀流行病……層出不窮,而憂鬱和焦慮等症狀更成為跨國的通病。面對這些衝擊和影響,韓森發出了諸多提醒與具體的因應之道,是每個現代人必讀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
一九七四年出生,瑞典精神醫學專家,並具有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MBA學位。於世界上最有威望的卡羅琳醫學大學(也是頒發諾貝爾生醫獎的單位)接受培訓,累積了多年研究成果,至今發表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是世界級的研究者。在瑞典的地位與《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相當,為瑞典的國民醫師。
他同時也是一位受歡迎的演講者,在瑞典電視臺播出有關大腦的系列紀錄片,並出版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成為瑞典超級暢銷作家,著有《真正的快樂處方》,在人口一千萬人的瑞典暢銷60萬冊。第二本書《拯救手機腦》,不僅在瑞典暢銷書排行榜蟬聯42週,在日本也引起廣大關注,一年內熱銷超過60萬冊,成為年度No.1暢銷書。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譯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等。
Yen0407...
作者簡介
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
一九七四年出生,瑞典精神醫學專家,並具有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MBA學位。於世界上最有威望的卡羅琳醫學大學(也是頒發諾貝爾生醫獎的單位)接受培訓,累積了多年研究成果,至今發表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是世界級的研究者。在瑞典的地位與《真確》作者漢斯.羅斯林相當,為瑞典的國民醫師。
他同時也是一位受歡迎的演講者,在瑞典電視臺播出有關大腦的系列紀錄片,並出版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成為瑞典超級暢銷作家,著有《真正的快樂處方》,在人口一千萬人的瑞典暢銷60萬冊。第二本書《拯救手機腦》,不僅在瑞典暢銷書排行榜蟬聯42週,在日本也引起廣大關注,一年內熱銷超過60萬冊,成為年度No.1暢銷書。
譯者簡介
葉小燕
專職譯者、臺灣高等法院特約通譯。
譯作包括《被討厭的勇氣》《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等。
Yen0407@yahoo.com.tw
目录 · · · · · ·
〈推薦序〉人生的聖典
第1章 人類歷史建構於無手機的情境下
為何人類無法適應現代?/人並沒有因應現代社會而進化/情感是生存所必須的戰略/下判斷時,是情感在支配我們/負面情緒擺第一
第2章 壓力、恐懼和憂鬱都負有任務
壓力系統的形成過程/人體的火災警報器──杏仁核(扁桃體)/即時動作的杏仁核/不安──可能出現的威脅/連不合理的不安都合乎道理/憂鬱是天然的防護衣?/長期壓力的代價/憂鬱症狀──是為了預防感染?/用言語表達情感很重要/警告旗/不見得必然是「強者生存」
· · · · · · (更多)
〈推薦序〉人生的聖典
第1章 人類歷史建構於無手機的情境下
為何人類無法適應現代?/人並沒有因應現代社會而進化/情感是生存所必須的戰略/下判斷時,是情感在支配我們/負面情緒擺第一
第2章 壓力、恐懼和憂鬱都負有任務
壓力系統的形成過程/人體的火災警報器──杏仁核(扁桃體)/即時動作的杏仁核/不安──可能出現的威脅/連不合理的不安都合乎道理/憂鬱是天然的防護衣?/長期壓力的代價/憂鬱症狀──是為了預防感染?/用言語表達情感很重要/警告旗/不見得必然是「強者生存」
第3章 智慧手機是我們最新的毒品?
多巴胺的任務/腦部總是喜好新事物/熱愛「說不定……」的腦部/「或許……」讓人想用手機/煽動獎勵中樞的社群媒體/矽谷內滿是罪惡感/資訊科技業高層不給孩子用智慧手機/輕易就被數位世界的旋轉木馬繞得暈頭轉向
第4章 專注力才是現代社會的珍貴寶物
多工的代價/腦部效能愈差時,愈會自我獎勵/有限的工作記憶/即使是靜音模式,手機依然造成干擾/光是連結就會讓人分神/反覆訓練讓注意力更加渙散/手寫筆記勝過PC/建構長期記憶需要專注力/腦袋最愛走捷徑/谷歌效應──資訊無法成為記憶/對周遭漠不關心
第5章 螢幕對心理健康與睡眠的影響
被低估的睡眠/我們為何要睡覺?/壓力「加上」螢幕有礙睡眠/黑夜中的藍光/電子書VS.紙本書/感受程度因人而異
第6章 社群媒體──現代最強的「影響者」
人類的腦袋最愛負面傳聞/終生具有社交性/人生中有數年光陰被臉書奪走/我們想說說自己/社群媒體愈用愈孤單/社會地位對精神健康的重要性/數位世界裡的嫉妒/臉書降低了人生滿意度/社群媒體從各個面向影響我們/社群媒體使女孩失去自信/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社群媒體會扼殺共鳴的能力嗎?/是誰在支配你的關注?/數位化世界的軍備競賽/需要什麼商品,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自己vs.那些傢伙」血染的歷史/不實報導的擴散機制/該是時候進行數位排毒了
第7章 變傻的孩子們
兒童的手機成癮/在多巴胺最活躍的青少年時期更應禁止喝酒/不適合幼兒的平板學習法/喪失延遲享樂的能力/校內的手機──是敵人還是夥伴?/拿走手機、提升成績/年輕人愈來愈睡不著/年輕人精神失調的狀況激增/長期調查的結果也相同/網路可隨身攜帶的時代/精神狀態VS.依賴/螢幕使用時間監測的概念
第8章 明智的對策──運動
資訊海嘯/少量運動也有效果/專注力為何會提升?/不論老少,運動都能預防壓力/應對壓力的心靈安全氣囊/現代人運動量愈來愈少/所有的運動都有效
第9章 要腦部去適應手機嗎?
我們的智商在下降/計程車司機腦部變化的原因/「鐵路暈眩」與「數位化暈眩」的決定性差異/數位化影響快到來不及研究!/我們正在失去什麼?/人類還在進化嗎?/心理問題切莫掉以輕心/人類並非幸福的生物/為了不因科技而退化
第10章 結語
數位化時代的建議
專題
適度承受一些壓力吧!/當眾發言的恐懼/不安是人類特有的現象/什麼樣的人會得手機成癮症?/因為多工而錯置的記憶/因為手機而憂鬱?/螢幕甚至會影響食欲?/一生之中能夠認識多少人?/薄弱的自我檢視/最嫉妒什麼?/為什麼額葉最後才成熟?/我們的身材太誇張!
謝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在6个月的时间内能至少进行52个小时的运动,效果便会达到最佳。也就是说,1周需要运动两个小时。拆开来看,1周3次,每次运动45分钟即可。尽管并不是运动时间越长就能对大脑产生越好的影响,但至少运动得越多,身体就会变得更好。站在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只要能够坚持每周运动两个小时,效果就会在某个时刻开始显现。因此,马拉松也不一定非要跑完全程。 如果能够提高心率,大脑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就算只是慢悠悠地散步,也能够带来令人惊喜的效果。如果可以试着尽量提高心率,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8. 想要有所改变,就先运动起来 -
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在Google上查找的方式获取。如果想要适应这个世界,好好生存下去,或是试图提出一些批判性的问题,抑或是需要对某个信息进行评判时,我们就需要积累起很多知识。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时,所谓的“巩固”,并不是单纯将原始数据从大脑的内存(RAM)转移到硬盘里的一个过程。为了构建起知识体系,在“巩固”的过程中,需要将获取到的信息与个人的经验统合起来。 对人类来说,所谓的知识,并不单单是指背诵记忆某些内容。你所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并不一定是最擅长问答游戏的人。要真正深入地学习一些东西,需要沉思和专注。然而,在目前我们所处的数码时代,深入思考和高度集中似乎是很难实现的。人们更多的是在网上浮躁地快速浏览各种内容,根本没有给予自己好好消化这些信息的机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4. 注意力——时间的稀缺性
> 全部原文摘录
拯救手機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3 条 )

别老刷手机了~小心得抑郁症!

为什么手机带来的诱惑这么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健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自己不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vx,因为受yq影响,要看健康🐴,他才用iPad下载了一个vx。 这令我很惊讶,很难想象在城市中生活,没有智能手机的日子会有多么不便利。 一个画面: 早晨醒来眼睛一睁,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机。临睡之前也要将手机放在床头柜上... (展开)
这本书能帮助你找到沉迷于手机的真正原因

手机瘾?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怪你,怪达尔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来自瑞典国家卫生与福利委员会大数据显示,每9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存在抑郁问题。 另一个数据,2022中国猝死人数55万之多。有81%的中国人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近60%的人通常在深夜11点到凌晨1点入睡,而46.61%的人不到7点便已早早起床。 明明人类寿命更长了,身体也比从前更健康,... (展开)
看清手机的真面目,相信你会马上放下手机

原来戒掉手机瘾那么简单,你只需做到这3点

玩手机——我们深陷其中却不得而知

手机大脑|打算用手机安抚孩子?当心保姆变刺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晚,熟睡的我被手机砸醒了,这回,手机是砸到了眼睛,疼得我眼冒金星,睡意全无。而这,是我躺在床上刷手机,刷到不知不觉睡着,又被手中掉落的手机无情砸醒的第N次。 那一刻,回想起我和手机难舍难分的生活日常:醒来就找手机,自此,走路看、吃饭也看、睡觉前还要看…… 我... (展开)
《手机大脑》:为什么比尔·盖茨不让小孩用手机,乔布斯不让孩子碰iPad?

2025/1/28《手机大脑》个人行动灵感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7.2分 3708人读过
-
Cappelen Damm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新潮社 (2020)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Bonnier Fakta (2020)暂无评分 1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拯救手機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無臉男有心 2022-02-01 20:34:09
數位排毒,人人皆知,只是做不做得到。
0 有用 你在教我做事 2023-01-14 15:35:50 中国香港
简单,好读,而且里面的提醒和建议是在日常生活中能感觉到的好用。接下来决定尝试一下,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提升社交媒体的功能。
0 有用 Willa 2024-08-21 09:02:50 北京
让我自认为奇怪的心理、奇怪的变化、以及奇怪的行为有了解答。读书过程中甚至一点点的了解自己,谅解自己。
0 有用 阿明 2022-04-22 14:34:07
很棒的书,有原理有建议,如果读懂了原理,还做不到,那是自己的问题。
0 有用 Raven 2024-03-05 08:48:02 江苏
從人類生物演化觀點描寫了現代信息化時代給人帶來的問題. 作者通過一些文獻舉例描述了現代媒體如何通過手機作為載體設計各種成癮機制, 持續刺激多巴胺分泌讓人上癮. 社群媒體在通過用戶停留的時間轉換成流量作為兜售給廣告商的黃金. 書中最後也提了解決方案, 雖然全書內容不多但是內容精簡還是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