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人的性、爱、婚姻家庭与亲密关系 (平果)
- 2021人类学 (人类学的李小夫)
- 书单|社会史 (库兹涅佐夫)
- Social (qdsxinyee)
- 社会学 (小心那颗花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之家庭问题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林清明 2022-11-12 23:34:27 浙江
生育,到底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责任?阅读此书时,作为一个坚定的不婚不育者,我如坐针毡。因为不管是100年以前还是100年以后,婚姻和家庭始终被摆在一个关乎家国、关乎种族的高度,社会责任衍变为道德绑架,仿佛一个人不婚不生,世界就因此而毁灭了。 作者强烈的说教意味和操控欲望都让人高度不适,从优生的角度给人贴标签,智力卓越者宜多生,中庸者则褫夺他的生育权力(想到了二战期间的种族计划);对父母赡养、婚姻自... 生育,到底是个人选择,还是社会责任?阅读此书时,作为一个坚定的不婚不育者,我如坐针毡。因为不管是100年以前还是100年以后,婚姻和家庭始终被摆在一个关乎家国、关乎种族的高度,社会责任衍变为道德绑架,仿佛一个人不婚不生,世界就因此而毁灭了。 作者强烈的说教意味和操控欲望都让人高度不适,从优生的角度给人贴标签,智力卓越者宜多生,中庸者则褫夺他的生育权力(想到了二战期间的种族计划);对父母赡养、婚姻自主和子女养育的双重标准,父母赡养和恋爱婚姻都强调小家制的个人主义,而一旦涉及子女问题,则一切以繁衍为第一要义,子女养育天然地占据婚姻乃至家庭的全部中心位置。 生育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想要的难道只是生育吗?我们看重的,难道不是一个人长成后所能贡献的价值总和吗?人是目的,绝非手段。 (展开)
1 有用 伊粒米 2023-07-11 15:14:35 上海
目前的思潮较当时的思路变化真大;对于托古自称血脉优越者那一段数理统计的辩驳很精彩
0 有用 霖珑君 2024-01-01 18:42:43 江西
潘先生以精英主义的本位思想去忧心社会之发展,不乏真知灼见,但对血统论/出身论的仰仗也暴露出“门第之见”与“优越感”.
1 有用 喬伊丘 2022-12-16 11:57:13 广东
本书的整体思路以优生学为核心,主张以种族绵延作为婚姻与家庭的目的,反对旧有的大宗族制度和激进的反家庭论调,认为以子-父-祖三代的传递反馈为模式的“折中制家庭”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 在性别问题上,潘先生认为每个女性的母性强弱和能力高低都有个体差异,而女性运动的发起者大多是母性弱而能力强的。因此,作者批评这些女性运动发起者要求女性和男性完全一致地参与工作的主张过于偏颇,指出这忽视了个体差异,无异于旧... 本书的整体思路以优生学为核心,主张以种族绵延作为婚姻与家庭的目的,反对旧有的大宗族制度和激进的反家庭论调,认为以子-父-祖三代的传递反馈为模式的“折中制家庭”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 在性别问题上,潘先生认为每个女性的母性强弱和能力高低都有个体差异,而女性运动的发起者大多是母性弱而能力强的。因此,作者批评这些女性运动发起者要求女性和男性完全一致地参与工作的主张过于偏颇,指出这忽视了个体差异,无异于旧时代将女性完全禁锢在家中的主张。这个观点是很有远见的。 文章中还对很多家庭与婚姻的相关问题提出鲜明的观点,虽然部分观点论证不足、存在过于武断的嫌疑,但总体而言非常具有启发性。 (展开)
0 有用 六月双子 2024-06-04 17:56:14 安徽
社会学早期做调查研究的经典书目之一,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对于问卷答案的分析进而理论化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