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鲤鱼满嘴荣光 2014-06-01 11:48:00

    观其图书,则浩渺幽微,混元周溥,继往圣,开来哲;味其诗文,则沉实朴淡,风清月白,山林趣,云水心;览其志传,则厚德高操,化物泽人,存养深,事功彰。诚如晦翁所言,“不有先觉,何开我人”,先生实儒门之龙象,可与颜子相参。

  • 17 濟楚 2016-10-18 11:49:06

    如果一定要挑这本书编辑上的毛病,那便是序言所说“原来各种版本多收有宋、元、明、清理学家们对周著的发挥、议论以及封谥等等,则一概从略”——好个弃金如沙!

  • 7 王两可 2012-11-10 17:45:00

    以前在看中国哲学史的时候都相信主流观点:周敦颐的太极图来自陈抟。听了李申老师的课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是这个太极图是周敦颐的创造,后世道教是从周敦颐的太极图演化出后来的阴阳鱼的

  • 8 五更山月 2019-07-25 00:19:52

    元公周濂溪集有近一千页,整理完成了薄薄一册。印象最深的是,点校者把里面所有的「朱子」改成了「朱熹」,还特别出了校记。读书当求善本,此本不佳。

  • 0 白衣 2011-09-09 13:18:00

    诗文要是注有时间就好了

  • 0 Brasidas 2015-10-15 09:51:22

    《通书·诚上第一》:“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 1 小學教授 2021-03-09 14:53:47

    读了书才知道平日里的许多毛病就是读书太少的原因

  • 0 Buchfink 2013-07-20 17:15:15

    周子,真性洁之士。真君子存乎诚而已,动念恶已违道远矣。

  • 0 不穷即安 2012-04-16 21:44:50

    无极而太极,有意思极了!

  • 0 息羽听经 2021-03-07 17:24:36

    乐上第十七 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 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 读周子诗一时胸中渣滓荡尽,好不快活。

  • 4 三清喵 2022-04-02 14:06:58

    套用二程之言,即三清喵谓一部周子全书,只消一个乾字可了。🙄其太极图说本从道家窃夺,虽晦庵亦未矢口否认,后人何须掩口讳言?尔教圣人孔丘,尚且礼拜玄门老君。据此,汉宋孰高孰低,无疑一目了然。其道学祖师之地位原是层累造成,今人邓恭三考辨极是,后人何必掩耳盗铃?尔教千年道统,至孟轲即崩,何以周氏突然接续?莫非,孔孟真灵附体,周氏起坛招魂?宋史尝云:“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然则宋初三朝,道学安在?北宋中叶以降,儒学日益复兴,而荆公得君行道之日,道学安在?南宋理宗崇之,宋即亡;朱明思宗崇之,明即亡;蒙元、满清崇之,蛮夷也。😝

  • 0 蹈海 2021-11-17 22:33:02

    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2021.11.10莱顿

  • 0 李斯佩 2022-11-22 00:49:07 北京

    勉强算读过了。

  • 0 黑猫警长 2022-03-09 10:55:33

    做助教才读的足够细致。 太极图解,太极图说解,附辩,通书若干条。

  • 0 Philosofaker 2023-10-25 21:56:06 上海

    宋明期中报告暴论合集:①儒家一脉倾向于将“太极本无极”理解成“太极本即无极”(如朱熹、牟宗三、陈来),二者合一,无极作为无性状是对太极这个原初实存的描述;道家一脉则理解为“太极本乎无极”,从而本体为空。然而由于《太极图说》首先是图,其次方才是说,而开端处用以界说太极-无极的符号〇是同一的,因此从儒家解或更佳。②太极作为无规定性的实存“动而生阳”,在其中就存在一种近乎创世的原初决断有待去解释。求索甚久,惟有牟宗三于《心体与性体》反思了“太极如何能动”:通过太极-诚的《通书》进路,根据神的“动而非动”,太极就成为本体-活动的统一。③太极之一与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四种可能:太极作为全体、太极作为理贯穿万物、万物之太极各异、万物仅生成依赖太极。据“三极之道一太极”从一即全之解,堪称理学版本的泛神论。

  • 0 尧让天下于许由 2023-12-30 01:55:14 上海

    道学宗主,胸怀洒落,光风霁月,他的诗也俊逸自然,老子骨性寒………至于太极图与道教的关系,自然千丝万缕,但不妨这些儒者重新注入义理。

  • 0 释槐鸟 2023-01-25 17:49:47 浙江

    补标。

  • 0 晏清 2023-11-11 18:43:35 北京

    历代对《通书》的评价大概都会有“淡而有味”之论,诚然也:语言平实雅淡、不见波澜,然品之则极有意味。熟悉后面理学发展的看过去会发现理学几乎所有的核心议题、侧重与倾向在周子处都可见端绪,尽管还未使用成熟的理学语言。泛论之本体工夫之类自不必提,如于五经中特重《易》,论理性命,于诸观念中专举“诚”,论圣人可学而至,以颜子为典范,等等。以此而论,虽周程授受至今尚有争论,然以周子为理学开山则断无可疑。后面附录虽是以时间排列,但以毛西山一文作结似有其为总结之意,然其文多少可取却多有可商。其欲贬《太极图说》,方式主要是找出在先存在的相似道家图,且只是元素相同而排列方式大不一样,纵然图一样又如何?关键还在周子如何解图。如不同人用同一字同一概念,其用法可能全然不同。故其批驳多无道理。不若将朱陆往返信札全文附上。

  • 0 祖依阿嬷 2022-05-03 09:18:18

    断断续续读了快一周的时间,基本都是在睡前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睡着了。慢慢习惯看繁体竖版,周敦颐是大家,读他的文字能感受到他的修养。好的书籍能带给你成长,在古文基础上,自己还是有所欠缺。慢慢来会比较快,这本书我应该会时常翻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