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建议作者还是去做短视频吧,不会写书没必要硬写的。。
用新媒体写法编排的中国艺术史,口语化,通俗易懂,有大量彩图,适合入门小白和小朋友翻阅。后半部分讲述中国画的部分挺精彩,结合文人画家身世和画作侃侃而谈。
写艺术史的书不少,能写得这么有意思的不多见,一本行文不怎么严肃,知识点却爆满的艺术入门读物,句句有梗,却也荡气回肠。中国艺术史可以当艺术欣赏,也能当历史品读,它传递的是漫长的千年的山水,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也是我们传承至今的文化底蕴。4.5
行文比较诙谐,知识点并不新鲜
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诙谐的语言让历史瞬间没有了距离感。
好评是刷出来的吗?
建议对艺术史有兴趣的朋友还是去读巫鸿和高居翰吧……整体视角比较俗,不是通俗的俗,就是大路货的俗。能感觉到知识和写作者之间就是个搬运的关系,互相经过了一下,没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非常通俗易懂,很适合我这样的小白作为古代艺术的科普入门。作者用了很多当下流行语言来打比方,竹林七贤是古代第一男子偶像天团,不想当公务员的王羲之参加兰亭的露天派对,把上市公司开垮的艺术学院院长宋徽宗……图文对应的注解也很清楚,古代的青铜器、书法、绘画,如果完全不懂,就根本欣赏不到那个层面。读完勾起了我对宋徽宗的极大兴趣!
喜欢看意公子写的中国艺术史,尤其喜欢她笔下的中国文人:李白、颜真卿、苏东坡、黄公望、唐伯虎、八大山人……各具风流,却个个至情至性,想来意公子亦必是这样的性情中人。这是一本难得的以情动人的中国艺术史,中国人的性情傲骨,中国人的神思风华,漫卷横溢,扑面而来
语言通俗易懂,大量插图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不过既然是艺术,就不该只局限于绘画和书法。不如改成大话绘画和书法史。
感谢意公子,又让我享受了一次艺术的熏陶,这种阅读的享受太妙了。这本书把中国的艺术史比作一个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看完之后,不仅了解了活生生又有趣的故事,更对艺术有了新的了解。艺术其实并不是晦涩难懂的,正如意公子一直在做的事,给大众进行艺术科普。浅显易懂、给人启迪和美的感受是她一贯的风格,可惜《艺术很难吗》这档综艺几乎不再更新,感兴趣的盆友可以去看看之前的,出了好几季,每一集都喜欢😘
叫《大话中国书画作品》更合适,我有收获,但并不喜欢,一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结论,比如说其中其一位画家的18岁才是18岁应有的样子;二是有一些不严谨的结论,比如宋代战力更弱;三是有一些莫名其妙又不严谨的结论,比如敦煌的艺术价值超过宗教。
被搓骗了!胶都要开了!
看得很尴尬的一本书。文本质量一般,涉及历史方面更有种硬凹的感觉,卖梗也一点不幽默,很尬。随时随地的煽情毫无节制,当年明月课外辅导的徒弟?这种水平的文字,连优质公众号文章都算不上吧,只是占了个螃蟹坑而已。
无言以对。
本书的分数的确虚高了,意公子是做内容的一把好手,但是当内容剥离了语气、场景、服化道之后,就会以最为本质的形式存在——“文以载道”,显然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的水平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虽然作者刻意在名字前边加上的“大话”二字,但是依旧无法掩饰本书内容上的拼凑感与观点平乏,不论是对艺术爱好者,或者是想简要了解艺术史的普通读者,本书的内容都算不上及格……
许多“专家学者”的话语引用没有标注来源,大量主观臆测和情绪性文字,通篇读下来逻辑混乱。和上一本《大话西方艺术史》一样,噱头大于实际的拿来主义营销号产物。
作者没hold住这个主题,没有主线,没有主见,只有百科故事和微信感悟。本来打的两星,但因为现在评分虚高,水军很明显,所以改为一星(我知道意公子也不在乎我们这一星半点)。书真的做得很漂亮,我相信意公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很佩服,真的。但这不对,这是在做产品,她甚至帮读者想好了发朋友圈的“文案卖点”(我真心很佩服),但这不是在做书。
用轻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覆盖了中国历史上以书画为主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作品赏析,最难能可贵的是用外行能听懂的语言把很多艺术品到底牛在哪里说清楚了。
自从发觉作者是同事最爱的意公子………顿时觉得更烂了………接地气没问题,但也没必要非要往粗俗整吧。
> 大话中国艺术史
14 有用 摸凹猫 2022-03-29 08:01:20
建议作者还是去做短视频吧,不会写书没必要硬写的。。
20 有用 mumudancing 2022-07-11 20:34:17
用新媒体写法编排的中国艺术史,口语化,通俗易懂,有大量彩图,适合入门小白和小朋友翻阅。后半部分讲述中国画的部分挺精彩,结合文人画家身世和画作侃侃而谈。
11 有用 撒旦的表妹 2022-07-02 21:06:02
写艺术史的书不少,能写得这么有意思的不多见,一本行文不怎么严肃,知识点却爆满的艺术入门读物,句句有梗,却也荡气回肠。中国艺术史可以当艺术欣赏,也能当历史品读,它传递的是漫长的千年的山水,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也是我们传承至今的文化底蕴。4.5
51 有用 扭腰客 2022-03-09 14:58:06
行文比较诙谐,知识点并不新鲜
2 有用 陌上 2022-03-21 21:51:26
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诙谐的语言让历史瞬间没有了距离感。
22 有用 悬而未决 2022-03-03 12:44:18
好评是刷出来的吗?
6 有用 曼仔 2022-06-28 01:10:33
建议对艺术史有兴趣的朋友还是去读巫鸿和高居翰吧……整体视角比较俗,不是通俗的俗,就是大路货的俗。能感觉到知识和写作者之间就是个搬运的关系,互相经过了一下,没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11 有用 叶酱 2022-06-30 10:47:15
非常通俗易懂,很适合我这样的小白作为古代艺术的科普入门。作者用了很多当下流行语言来打比方,竹林七贤是古代第一男子偶像天团,不想当公务员的王羲之参加兰亭的露天派对,把上市公司开垮的艺术学院院长宋徽宗……图文对应的注解也很清楚,古代的青铜器、书法、绘画,如果完全不懂,就根本欣赏不到那个层面。读完勾起了我对宋徽宗的极大兴趣!
2 有用 午歌 2022-06-27 14:42:20
喜欢看意公子写的中国艺术史,尤其喜欢她笔下的中国文人:李白、颜真卿、苏东坡、黄公望、唐伯虎、八大山人……各具风流,却个个至情至性,想来意公子亦必是这样的性情中人。这是一本难得的以情动人的中国艺术史,中国人的性情傲骨,中国人的神思风华,漫卷横溢,扑面而来
2 有用 少年锦时 2022-03-21 22:57:55
语言通俗易懂,大量插图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不过既然是艺术,就不该只局限于绘画和书法。不如改成大话绘画和书法史。
1 有用 苍耳梓 2022-03-20 22:28:24
感谢意公子,又让我享受了一次艺术的熏陶,这种阅读的享受太妙了。这本书把中国的艺术史比作一个人的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暮年,看完之后,不仅了解了活生生又有趣的故事,更对艺术有了新的了解。艺术其实并不是晦涩难懂的,正如意公子一直在做的事,给大众进行艺术科普。浅显易懂、给人启迪和美的感受是她一贯的风格,可惜《艺术很难吗》这档综艺几乎不再更新,感兴趣的盆友可以去看看之前的,出了好几季,每一集都喜欢😘
1 有用 后四塔 2022-06-23 23:04:09
叫《大话中国书画作品》更合适,我有收获,但并不喜欢,一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结论,比如说其中其一位画家的18岁才是18岁应有的样子;二是有一些不严谨的结论,比如宋代战力更弱;三是有一些莫名其妙又不严谨的结论,比如敦煌的艺术价值超过宗教。
1 有用 端、 2023-09-24 12:37:20 湖南
被搓骗了!胶都要开了!
1 有用 找不到服务器_ 2023-07-06 19:00:03 北京
看得很尴尬的一本书。文本质量一般,涉及历史方面更有种硬凹的感觉,卖梗也一点不幽默,很尬。随时随地的煽情毫无节制,当年明月课外辅导的徒弟?这种水平的文字,连优质公众号文章都算不上吧,只是占了个螃蟹坑而已。
1 有用 绛黎 2023-04-23 11:23:41 北京
无言以对。
2 有用 艾迪蓝波 2024-01-28 19:46:02 江苏
本书的分数的确虚高了,意公子是做内容的一把好手,但是当内容剥离了语气、场景、服化道之后,就会以最为本质的形式存在——“文以载道”,显然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的水平并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虽然作者刻意在名字前边加上的“大话”二字,但是依旧无法掩饰本书内容上的拼凑感与观点平乏,不论是对艺术爱好者,或者是想简要了解艺术史的普通读者,本书的内容都算不上及格……
4 有用 森槿. 2022-08-13 05:29:06
许多“专家学者”的话语引用没有标注来源,大量主观臆测和情绪性文字,通篇读下来逻辑混乱。和上一本《大话西方艺术史》一样,噱头大于实际的拿来主义营销号产物。
15 有用 是益生君啊 2022-03-20 03:57:54
作者没hold住这个主题,没有主线,没有主见,只有百科故事和微信感悟。本来打的两星,但因为现在评分虚高,水军很明显,所以改为一星(我知道意公子也不在乎我们这一星半点)。书真的做得很漂亮,我相信意公子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很佩服,真的。但这不对,这是在做产品,她甚至帮读者想好了发朋友圈的“文案卖点”(我真心很佩服),但这不是在做书。
1 有用 刺幻者 2025-05-07 22:29:31 北京
用轻松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覆盖了中国历史上以书画为主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作品赏析,最难能可贵的是用外行能听懂的语言把很多艺术品到底牛在哪里说清楚了。
1 有用 Bonne nuit 2025-03-23 17:28:36 湖南
自从发觉作者是同事最爱的意公子………顿时觉得更烂了………接地气没问题,但也没必要非要往粗俗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