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译制发表地址:浪客搬运·构建你的第二大脑 · 语雀 (yuque.com)
仔细想想看,你曾经有多少次经历过这种事情:当你试图努力记住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它却从你的脑中偷偷溜走,滑至虚妄之中。
也许你正在讨论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却在交流中忘掉了支持自己观点的可信案例。又或许你在开车的路上想出一个绝妙的新点子,却又在到达目的地时忘掉了这个伟大的想法。再举个例子,你又有多少次能努力回忆起读过的书籍文章中哪怕一次有用的收获呢?
随着信息浪潮的到来,这种信息失焦的体验将会越来越普遍。我们将淹没于比以往更多的各种“经验建议”之中——它们承诺会让我们更聪明、更健康以及更快乐。
我们所消费的书籍、播客、文章和视频比我们能够消化的信息还要多得多。对于我们所获得的所有知识而言,我们到底需要呈现的知识形式是什么?到底有多少与我们不期而遇的伟大想法,在将其付诸实现之前,它就已经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不见,滑向永远不可能触及的深渊?
我们花了无数的时间与精力去阅读、去倾听和观察别人的观点与评论——关于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思考、应该如何生活的看法,但在应用这些知识并将其变为我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上,却并没有在上面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很多时候,我们患上了“信息囤积症”,而囤积信息最终将只会徒增我们的焦虑。
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上述所提到的情况。请仔细想想,你所浏览的所有网上内容,以及你所拥有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媒体,它们其实并不是无用的。这一点相当重要,也说明了它们的价值。但唯一的问题在于——你经常在错误的时机消费它。
你正在阅读的出版物恰好符合你需求的概率有多高?你所聆听的播客所提到的每一个见解能被立即实践的可能性有多大?你收件箱里到底有多少电子邮件是你应该去聚焦的?更多的真实情况是,其中仅有一部分在当下合乎你的行动需要,但更多的部分,只有在未来才会与你的行动相关。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那些对我们而言真正重要的信息,我们需要一种方法——一种将其打包并通过“时间胶囊”发送给未来自己的方法。我们需要一种方法去定制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这是为了当时机出现时——无论是我们想要换工作、做演讲、推出新产品,还是成家立业——我们都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去作出正确决定并采取最有效的行动。而这一切,都始于一种关乎于“记录”的简单习惯。
我将会为你展示这种简单的习惯成为“第二大脑”系统中第一个步骤的关键所在,该系统借鉴了 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个人知识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像PC(个人电脑)的出现彻底革新了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一样,个人理财改变了我们管理资金的方式,个人生产力革新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个人知识管理让我们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潜力。虽然技术创新以及新一代强大的应用程序为我们这个新时代创造了新的时机,但您将在本书的内页里所收获的经验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原则上的。
*PKM领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旨在帮助大学生管理网上图书馆中获取的大量信息。它是知识管理个人化的产物,知识管理研究的是公司以及其他组织应该如何管理它们的知识。
本书将会教你以下事项:
- 在短时间内检索到你过去学习、触及或思考过的任何内容;
- 组织你的知识,并在推进项目与目标时更好地贯彻这一点;
- 保存你的伟大想法,使得你无需再劳费心去记忆它;
- 将思路与注意力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连线,使得你能更好地去理解如何生活;
- 采取可靠的系统去帮助自己更自信、更轻松地去分享你的工作成果。
- 让工作压力脱离脑海并放松——用一个值得信赖的系统来跟踪所有细节;
- 花更少的时间去找到你自己想要的东西,花更多的时间做你自己能做的最好、最有创意的工作。
当你转变自己同信息间的关系时,你就会开始发现信息技术在你的生活中将不仅是一种存储媒介,更是一件“思考之器”。就如同“心智”拥有了一辆“加速自行车”*,一旦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这辆自行车的方法,技术就能增强我们的心智能力,并加速我们实现目标的效率,这比我们单靠心智去实现目标要快得多。
*史蒂夫·乔布斯首先使用这个比喻来描述个人电脑的未来潜力。
在这本书里面,我将会教你如何创建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或者称之为“第二大脑”*。无论对其称呼是“个人云”、“田野笔记”,还是像我的一些学生一样称其为“外部大脑”,它都将是你最珍贵的记忆、想法与知识的数字档案馆,它可以帮助你完成工作、经营你的企业和管理你的生活,在这个过程里,你无需把每一个细节都记在脑子里。它就像你口袋里的个人图书馆一样,你可以随时翻阅检索,“第二大脑”可以帮助你回忆起你想要记住的一切,你可以用它帮助你完成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这种系统的其他流行术语包括 ZettelKasten(在德语中意为“滑箱”,该系统由著名的社会学家 Niklas Luhmann 创造),Memex(由美国发明家 Vannevar Bush 发明的单词)和数字花园(由流行的在线创作者 Anne-Laure Le Cunff 命名)。
随着信息浪潮的来临,我越来越相信个人知识管理是当今世界的根本挑战之一,也是最不可思议的机遇之一。每个人都迫切需要一个系统来管理不断涌入大脑的繁杂信息。我在此间聆听过学生、高管、企业家、经理、工程师和作家以及其他更多人的需求,他们寻求的就是去增强“信息消费”的有效性、可控性。
那些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并在生活中掌握信息流的人将更有把握去完成他们下定决心的任何事情,与此同时,那些继续依赖脆弱的“生物脑”的人将逐渐淹没在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中,成为信息时代的“溺水者”。
我花了数年时间来研究过去那些产出诸多著作的作家、艺术家以及思想家的创作流程与方法。我花了无数个小时去研究人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展和增强我们的自然认知能力。我个人已经尝试了当下可用的各种工具、技巧以及技术以理解信息的本质。当然,在教导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去发掘他们想法中的潜力时,我已提炼出最好的见解——构建一个“第二大脑”,而这就是本书的来历。
有了触手可及的“第二大脑”,相信你将会打通任督二脉,释放自己的全部潜力与创造本能。你将拥有一个可靠的系统——它能在你健忘时帮你记住闪念、在你强壮时帮你释放力量。你将比以往能够做、学习和创造更多的事物,而所花费的努力与压力却更少。
在下一个章节中,我将告诉你一个故事,一个有关于我是如何构建起“第二大脑”的故事,以及我在此过程中所学到的经验与教训,都将会统统告诉你。
最近事务繁忙,更新较为缓慢,希望大家多多点赞激励一下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