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导论 .........001
一、 “亚洲”的由来与“兴亚”论 .........001
二、 “兴亚”论的主要特征 .........008
三、 “兴亚”论的演进 .........012
四、 “兴亚”论与各种侵略理论之关系 .........016
第一章 “兴亚”思想之源起 .........019
第一节 古代日本与亚洲的交流 .........019
一、 日本与中国交流的起始 .........019
二、 隋唐时期日本的对外交流 .........025
三、 元明时期中日往来与征战 .........028
第二节 古代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031
一、 努力汲取中国物质文化,推进列岛经济进步 .........032
二、 选择性吸收中国制度文化 .........035
三、 努力争取与中国对等的政治地位 .........038
第三节 从“锁国”到“开国”日本人亚洲观的转变 .........043
一、 日本“锁国”体制的建立 .........043
002 日本“兴亚”论研究
二、 “黑船”叩开日本国门 .........046
三、 学习“实用”的西方文明 .........051
第二章 亚洲主义——“兴亚”论的发展 .........056
第一节 亚洲主义的萌芽与“兴亚”团体的建立 .........056
一、 “兴亚”团体的出现 .........056
二、 《大东合邦论》 .........062
三、 非主流的“兴亚”论 .........064
四、 日本早期“兴亚”论的特点 .........070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亚洲主义的形成 .........073
一、 效仿西方向亚洲邻国扩张 .........073
二、 中日两国东亚地位的逆转 .........079
三、 甲午战争期间的“兴亚”论 .........088
四、 以“兴亚”为目标的东亚同文会 .........092
第三节 日俄战争时期的“兴亚”论 .........099
一、 渲染东西方对立,制造对俄开战舆论 .........099
二、 扩张军备挑起对俄战争 .........101
三、 日俄战争时期的“兴亚”论 .........105
第四节 “兴亚”论的演进与20世纪初日本的对外扩张 .........110
一、 “亚洲一体论” .........110
二、《大亚细亚主义论》 .........118
三、 一战期间的“兴亚”论 .........126
四、 亚洲门罗主义之顿挫 .........134
五、 “协调”名义下推进大陆政策 .........139
目 录 003
第三章 “兴亚”论和着侵略的节拍前行 .........146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兴亚”论 .........146
一、 以“兴亚”之名转移社会矛盾 .........146
二、 “满蒙生命线论”的提出与传播 .........149
三、 “兴亚”论配合日本的舆论宣传 .........155
四、 以“兴亚”构建殖民统治秩序 .........167
第二节 “兴亚”团体协和会的建立及活动 .........174
一、 “协和”幌子下的侵略 .........174
二、 助力文化侵略政策 .........180
三、 配合日军向关内的扩张 .........187
第三节 “兴亚”论助力日本向关内扩张 .........192
一、 日本向长城一线及华北扩张 .........192
二、 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侵华战争 .........198
三、 日本的战争动员与战争狂热 .........205
第四节 “兴亚”论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211
一、 日本战争狂热再度兴起 .........211
二、 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政策的提出 .........214
三、 “兴亚”论为“大东亚共荣圈”造势 .........217
第四章 “东亚联盟”之“兴亚”主张与活动 .........224
第一节 “东亚联盟”之“兴亚”主张 .........224
一、 东西方文明对立下的世界最终战争论 .........224
二、 “东亚联盟”论之“指导理念” .........230
三、 “国防共同”之剖析 .........236
四、 “经济一体化”的内容与实质 .........243
五、 “政治独立”与“文化沟通”的欺骗性 .........253
004 日本“兴亚”论研究
第二节 日本的“东亚联盟”运动 .........261
一、 “东亚联盟”运动的兴起 .........261
二、 “东亚联盟”协会的主要活动 .........264
三、 “东亚联盟”运动配合日本侵华政策 .........279
四、 近卫新体制下的“东亚联盟”运动 .........288
五、 “东亚联盟”与“大东亚共荣圈” .........302
第三节 汪伪政权的“东亚联盟”运动 .........308
一、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建立 .........308
二、 汪精卫以“东亚联盟”作为投敌依据 .........313
三、 汪伪统治区“东亚联盟”运动的兴起 .........320
四、 “东亚联盟”中国总会的活动 .........330
五、 日、伪“东亚联盟”运动之异同 .........351
第五章 “东亚协同体”之“兴亚”分析 .........356
第一节 “东亚协同体”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356
一、 昭和研究会的成立 .........356
二、 “东亚协同体”论的提出 .........364
三、 “东亚协同体”论之“兴亚”观 .........368
第二节 “东亚协同体”论的解决战争之道 .........383
一、 以协同主义解决卢沟桥事变 .........383
二、 用“东亚协同体”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0
三、 在“东亚协同体”论下建设“共荣圈” .........397
第六章 “大东亚共荣圈”的“兴亚”主张与实施 .........403
第一节 “大东亚共荣圈”论的提出 .........403
一、 “大东亚共荣圈”论的提出与内容 .........403
目 录 005
二、 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建设 .........409
三、 “兴亚”旗号下的战争动员 .........415
第二节 “大东亚共荣圈”的覆灭 .........426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 .........426
二、 日军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430
三、 “大东亚共荣圈”覆灭 .........432
终章 对“兴亚”论的反思与批判 .........435
第一节 战后处理日本发动战争的责任 .........435
一、 清算日本发动战争的罪行 .........435
二、 美国转换对日政策 .........442
第二节 战后“兴亚”论的存续与影响 .........447
一、 为侵略战争助力的“兴亚”论未被彻底批判 .........447
二、 日本否定侵略战争的思潮及表现 .........452
三、 日本为“兴亚”论“正名”的表现 .........457
四、 对日本“兴亚”理论的几点思考 .........463
主要参考文献 .........467
索引 .........476
后记 .........480
· · · · · · (
收起)
1 有用 null 2024-05-11 17:01:39 广东
从标题就能看出内容的一二,而看完全书后,也没有得到更多的三四。 写作使用了教材式的说明,当然这本来就是论文。整体以批判为主,缺乏更深的分析,当然也可能因为鬼子的那套东西,确实乏善可陈…… 想到一个点,不一定对,随手一记: 「兴亚」这个提法,在哲学层面上是自相矛盾的——凡要兴起的,必然需要有强烈的本体性,也就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行动;但「亚」这个概念是西方白种人强加给亚洲的,尤其所谓的「远东」式的「东亚... 从标题就能看出内容的一二,而看完全书后,也没有得到更多的三四。 写作使用了教材式的说明,当然这本来就是论文。整体以批判为主,缺乏更深的分析,当然也可能因为鬼子的那套东西,确实乏善可陈…… 想到一个点,不一定对,随手一记: 「兴亚」这个提法,在哲学层面上是自相矛盾的——凡要兴起的,必然需要有强烈的本体性,也就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行动;但「亚」这个概念是西方白种人强加给亚洲的,尤其所谓的「远东」式的「东亚」,更不符合华夏的「天下观」,甚至不符合「日本」这个词的本意。 把这两个东西揉在一起,想要「用别人给我定义的身份实现我自己文明的崛起」,这不扯淡吗?只能说在当时的那种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下(日本自认不弱,可东亚着实不堪),确实会催生这种精神分裂一般的离奇主张。其失败也是必然的。 (展开)
0 有用 文化暗鸭 2023-08-10 13:38:56 北京
选读部分。
1 有用 PaulZhang 2023-04-29 03:26:34 北京
从每隔一页就要强调一下泛亚论主流是维护日本利益,是侵略理论,而帮助中国革命的人都是少数这种毫无意义的结论就知道作者什么水平了,我是不相信作者不知道孙文在日本演讲泛亚论时候的盛况与早期同盟会的人员组成情况的,作者为了既维护孙文的官方定性,又维护对于日本历史行为的官方定性,很幽默的把孙文以及资助支持孙文的的泛亚论者归为一类,把另一类所谓维护日本利益其终极目的是侵略的泛亚论者称作主流,有没有可能这两类根... 从每隔一页就要强调一下泛亚论主流是维护日本利益,是侵略理论,而帮助中国革命的人都是少数这种毫无意义的结论就知道作者什么水平了,我是不相信作者不知道孙文在日本演讲泛亚论时候的盛况与早期同盟会的人员组成情况的,作者为了既维护孙文的官方定性,又维护对于日本历史行为的官方定性,很幽默的把孙文以及资助支持孙文的的泛亚论者归为一类,把另一类所谓维护日本利益其终极目的是侵略的泛亚论者称作主流,有没有可能这两类根本都是同一拨人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