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战争题材的女性视角作品真的不多,所以类似作品,我都会抱着感激的心情去读。 这本书是三线叙事,三位女性视角之间切换,讲述了二战最后段,盟军即将攻入巴黎前夕,英国的女特工们如何险境求生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通过战后在纽约地铁站捡到女特工照片的格蕾丝视角,埋下了悬疑伏笔—这些女特工最终结局以及谁是背后的叛徒。中后段加重悬疑这部分的描写,读的很紧张很刺激很爽! 很满意这个结局,感谢作者手下留情,给出了一个比较温情的结局。 最感动喜欢的是,这本书展现的不同维度的女性成长,女性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力量,女性对于真相正义的执着追求,还有女性之间的互相理解,怜惜,帮助。 书中还有一些对于战争给各国留下的阴影的描写,表现出所谓的胜利的复杂一面,这部分着墨不多,但看的很有感触。
我认为在执行重大任务时产生爱情是愚蠢的行为,所以玛丽让我感觉很烦躁,很厌恶,怎么会有特工这么天真以为自己说出了一切就能获得自由。宏大的背景,蹩脚的落点。
唉
平平无奇的故事,单薄寡淡的人物,刻意强调人物是女性反而充满了刻意迎合女性主义潮流的嫌疑,若是把里面的特工性别转换为男性的话整本书将毫无亮点可言。想写女性,就不能只是把传统小说里的男性人物换成女性,而是要真真正正共鸣女性的苦难,反思社会反思历史,很明显作者写女性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销量而已。若是真的想还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女性为世界和平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贡献和牺牲,写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感觉更像是为了迎合当今女性权利觉醒而特别出的一本,因为从故事上讲12个人换成男女混搭或者男女老少都有似乎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话题感就少了很多。
《在巴黎失踪的女孩》让我想到了李安的电影《色戒》,纷乱战争,哪里容得下个人的情爱,又哪里容得下细微的呐喊,她们被缩小再缩小,变成了一个符号,变成了注定的放弃和牺牲。
还行吧,故事算是圆了,但圆得不大好。感觉写女人怎么也得写点情情爱爱,倒也算可以接受。而且这所谓高层的背叛来得怪怪的。
读起来没啥真实感,根据近年的女权的热点,套了悬疑的外壳,强行编的二战故事。。。
开头比较难进入状态(双视角在情节上会错乱),后面时间线逐渐接近,就比较好读了,战争背景小说……就当小说看吧
还行吧
三个女人交织在一起,很简单的间谍故事。最后用政府阴谋强行收尾了。
太过仓促
故事情节波澜不惊,但背后的逻辑让人心惊。大方向需要牺牲多少个人?决策者总是用宏大叙事来获得支持,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文件里,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已。
手提箱中沉重的真相 是那些女孩们存在和英勇的证据
感觉有为了推动故事进行强行存在的point,但故事是个好故事。他们否定她们,他们质疑她们,他们陷害她们,他们抛弃她们。上位者很少有我们,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守护自己的责任心,其他都很被动,不是么。
意味的好读。三线叙述,选择的切片还算有意思,战争和寻找真相的故事
虽然中段也有不少让我无语到想翻白眼的情节点,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无法理解,经历了战争摧残的人们本身就会产生一些非同寻常的心理变化。但无论怎么说,相比于它不算出色的文学性,从故事背景、三线共叙、悬念设置、人物情感纠葛、埋在末尾收束各线的情节高潮等等方面,这本书真的太适合影视化了。按照古典战争剧情片的拍法,去芜存精,我指的是大卫O拉塞尔(x),罗伯特泽米吉斯(√),狠狠期待。
后面看得我一直眼含热泪,勇敢坚强的女孩们呀!政治太黑暗,战争太残酷。
女性视角但是故事稀烂。车祸没有解释。
每一部分都着墨不多感觉不够深入,没说完的故事
> 在巴黎失踪的女孩
6 有用 大力 2022-09-15 23:57:23
战争题材的女性视角作品真的不多,所以类似作品,我都会抱着感激的心情去读。 这本书是三线叙事,三位女性视角之间切换,讲述了二战最后段,盟军即将攻入巴黎前夕,英国的女特工们如何险境求生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通过战后在纽约地铁站捡到女特工照片的格蕾丝视角,埋下了悬疑伏笔—这些女特工最终结局以及谁是背后的叛徒。中后段加重悬疑这部分的描写,读的很紧张很刺激很爽! 很满意这个结局,感谢作者手下留情,给出了一个比较温情的结局。 最感动喜欢的是,这本书展现的不同维度的女性成长,女性在战争中发挥的巨大力量,女性对于真相正义的执着追求,还有女性之间的互相理解,怜惜,帮助。 书中还有一些对于战争给各国留下的阴影的描写,表现出所谓的胜利的复杂一面,这部分着墨不多,但看的很有感触。
0 有用 大苦君。 2023-10-25 07:48:47 广东
我认为在执行重大任务时产生爱情是愚蠢的行为,所以玛丽让我感觉很烦躁,很厌恶,怎么会有特工这么天真以为自己说出了一切就能获得自由。宏大的背景,蹩脚的落点。
0 有用 闪闪发光的雪莉 2023-11-28 18:24:07 重庆
唉
0 有用 JIE 2023-10-13 21:29:14 比利时
平平无奇的故事,单薄寡淡的人物,刻意强调人物是女性反而充满了刻意迎合女性主义潮流的嫌疑,若是把里面的特工性别转换为男性的话整本书将毫无亮点可言。想写女性,就不能只是把传统小说里的男性人物换成女性,而是要真真正正共鸣女性的苦难,反思社会反思历史,很明显作者写女性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增加销量而已。若是真的想还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女性为世界和平做出的不为人知的贡献和牺牲,写成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0 有用 sojeuhe 2022-11-29 16:11:29 广东
感觉更像是为了迎合当今女性权利觉醒而特别出的一本,因为从故事上讲12个人换成男女混搭或者男女老少都有似乎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话题感就少了很多。
2 有用 atangtang 2022-10-13 21:14:23 湖北
《在巴黎失踪的女孩》让我想到了李安的电影《色戒》,纷乱战争,哪里容得下个人的情爱,又哪里容得下细微的呐喊,她们被缩小再缩小,变成了一个符号,变成了注定的放弃和牺牲。
0 有用 Hilda 2023-04-06 23:02:34 北京
还行吧,故事算是圆了,但圆得不大好。感觉写女人怎么也得写点情情爱爱,倒也算可以接受。而且这所谓高层的背叛来得怪怪的。
1 有用 天才之豆 2023-01-06 08:29:08 广东
读起来没啥真实感,根据近年的女权的热点,套了悬疑的外壳,强行编的二战故事。。。
0 有用 翡翠樱 2023-10-08 10:30:08 浙江
开头比较难进入状态(双视角在情节上会错乱),后面时间线逐渐接近,就比较好读了,战争背景小说……就当小说看吧
0 有用 Stephy的书匣 2024-04-19 11:00:04 福建
还行吧
0 有用 Bedivere 2024-03-10 14:56:03 辽宁
三个女人交织在一起,很简单的间谍故事。最后用政府阴谋强行收尾了。
0 有用 lily 2024-01-25 12:51:16 四川
太过仓促
0 有用 杜一无二 2024-02-16 17:40:15 江苏
故事情节波澜不惊,但背后的逻辑让人心惊。大方向需要牺牲多少个人?决策者总是用宏大叙事来获得支持,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他们眼里,文件里,只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已。
0 有用 arc_cra 2023-12-17 23:32:16 北京
手提箱中沉重的真相 是那些女孩们存在和英勇的证据
0 有用 beingzz 2025-04-11 15:35:44 上海
感觉有为了推动故事进行强行存在的point,但故事是个好故事。他们否定她们,他们质疑她们,他们陷害她们,他们抛弃她们。上位者很少有我们,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守护自己的责任心,其他都很被动,不是么。
0 有用 Vincent 2024-08-08 23:01:05 广东
意味的好读。三线叙述,选择的切片还算有意思,战争和寻找真相的故事
0 有用 AilsonAir 2024-07-24 11:01:06 广东
虽然中段也有不少让我无语到想翻白眼的情节点,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无法理解,经历了战争摧残的人们本身就会产生一些非同寻常的心理变化。但无论怎么说,相比于它不算出色的文学性,从故事背景、三线共叙、悬念设置、人物情感纠葛、埋在末尾收束各线的情节高潮等等方面,这本书真的太适合影视化了。按照古典战争剧情片的拍法,去芜存精,我指的是大卫O拉塞尔(x),罗伯特泽米吉斯(√),狠狠期待。
0 有用 Sammy 2025-02-14 20:26:23 湖北
后面看得我一直眼含热泪,勇敢坚强的女孩们呀!政治太黑暗,战争太残酷。
0 有用 大豆 2025-02-03 15:16:55 荷兰
女性视角但是故事稀烂。车祸没有解释。
0 有用 谢谢瑶🦷 2022-12-21 18:30:55 湖南
每一部分都着墨不多感觉不够深入,没说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