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最后尾声上价值的部分,写得很好。整本书没多少事件,作者在写一个叫常野的女人从生到死的那些年,从历史的不同角度去还原常野可能经历,或者对她产生的影响的事件,可以从她身上和当时江户城的日常里看到一些我们当下的影子。书的最后是江户变成了东京,一百多年前常野走过的街道,看过的风景,如今都已经不在,一切物是人非,幸运的是作者从中她的家书里把她的一生拼凑了出来。
为了追求真心的感情而毅然踏上前往江户之路的常野是幕末社会的见证者,她见识了因参勤交代而出现的官道驿馆,见识了江户城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感受到了江户城的人心冷暖。通过一封封书信,人们得以从她的视角一窥当时的江户城。事实上正如作者所言,如果像她这样的女性不曾从乡下涌入江户,江户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如果没有她们擦地板、卖木炭、记账、洗衣服和端食物,经济就无法运转。如果没有她们买戏票、买发夹、买布片和面条,江户就不会发展为一个大都市,而仅仅只会是一个要塞都市,不会使得佩里重视。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书信史料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回忆,江户时代的人们告诉我们江户城市的噪声和拥挤、雄心、能源和成本。“只要字迹尚存,常野那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世界,就不会完全消失”,这就是微观史书写的感性动人之处吧。
看到题目和简介最初联想到是幕末期因为贫困而涌入江户的越后农民。(毕业论文研究的案例中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被卖到江户做娼妓的越后少女),主人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因为贫困饥荒流入江户的外地人(例如《世事見聞録》所描述的那样),因此读时也一直在思考主人公的人生轨迹能否在当时的都市移民潮中得到解释(看到最后莫名其妙奇妙被感动到,真是亲切又陌生的江户啊~)
与想象中的有点差距。毕竟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女子的故事,书里除了那些收集到的社会大环境描写,剩下还有很多不确定的故事。她没有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细微之中看见的是那个不甘于婚姻生活的女人,努力生活的女人,也许被书写下的历史与她们无关,但她们实实在在是历史中的一员。在这世间我不是德川,确是也只能是常野。
以临场感书写历史,需要丰沛的想象、过人的自信以及超乎寻常、极为丰富的史料支撑。《江户城里的异乡人》非常精彩,为两百年前一位女子画像,给江户城书写了一段血肉丰满的历史。
一個市井小民平凡但曲折的一生透過家書流傳到百年後,還蠻神奇的,原來那時候離婚很平常但還是不容女子單身,女主角結了五次婚。。。
终于一口气读完。尾记里常野的一生用一段话就可以总结完,这本其实是幕府统治末期江户城志,细节很详尽,也比较客观,可以看出来作者下了大功夫。但书封和书名的确给人误导了,对常野的个人分析并不深入,到底为何催生出她一心要去江户?为何一生无子嗣?其他女性的遭遇也较为模糊
一本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的书(都是被副标题误导的,看完才发现原版根本不叫这个),但不妨碍依然是写作范本。
两百年前从山村出走,自决命运选择奔赴江户的女人的一生。因她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未曾放弃通过书信与家人联络、表达自我,因而在百余年后成了本书主角,作者相当详实地还原了「常野」的经历与彼时纷繁的江户城,很好看。虽对书中一些内容有异议,但释卷还是被打动了: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常野依靠丈夫才在江户取得一席之地,但在文字世界里,丈夫才是依附常野而生的——一旦执笔人常野去世,书信中断,他也就完全湮没于历史中,这样的逆转唯有文字与时间的双重魔力才能做到;作者对义融其人的判断有许多我无法认可之处,但她形容兄妹通过彼此认清自我,这点张力很是微妙。最后,思及常野再婚得到家人认可终于肯给她寄来日用品一段,我尤感悲哀,世易时移但有些逻辑未曾改变——即便血缘被奉为独一无二的联结,但现实还是女人不嫁人就别奢望得到家人支持。
用一个平凡女子的一生来看19世纪的日本历史,不管是选题还是所用的材料,都是很经典的微观史的写法,类似的作品其实我们也看了不少,但实话实说,想要把这样一个故事写好,需要掌握的材料实在太多,写起来真的不简单。
早年间的日本江户让我想起早期的印度孟买,那是穷苦人的机会所在之地,这可能也是大型城市早期发展的共性。作者凭着有限的书信试图勾画主角常野的一生,这里也伴随着更多的对当时江户城以及幕府后期日本历史社会的大背景描述。可惜作者对主角常野的刻画深度不足,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信息缺失的原因,使得作者无法弥补叙述中的众多空缺,另外由于过去这段历史上很少留下女性视角的文件记录,其他女性命运的只言片语使我们难以将其与主角经历相比较(资料不足可能是主因),这也让读者很难真正感受到常野,感受到她所在时代下她的选择她的命运以及她的独特。
很羡慕作者,因为常野,东京不再是东京,而是一位名叫常野的女性两百多年前生活过的地方。我也很幸运,因为读到这本书,东京也不再只是东京。
> 江戶城裡的異鄉人
1 有用 亵渎电影 2023-12-22 17:33:33 河北
最后尾声上价值的部分,写得很好。整本书没多少事件,作者在写一个叫常野的女人从生到死的那些年,从历史的不同角度去还原常野可能经历,或者对她产生的影响的事件,可以从她身上和当时江户城的日常里看到一些我们当下的影子。书的最后是江户变成了东京,一百多年前常野走过的街道,看过的风景,如今都已经不在,一切物是人非,幸运的是作者从中她的家书里把她的一生拼凑了出来。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12-20 11:03:52 福建
为了追求真心的感情而毅然踏上前往江户之路的常野是幕末社会的见证者,她见识了因参勤交代而出现的官道驿馆,见识了江户城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感受到了江户城的人心冷暖。通过一封封书信,人们得以从她的视角一窥当时的江户城。事实上正如作者所言,如果像她这样的女性不曾从乡下涌入江户,江户就不会有持续的发展。如果没有她们擦地板、卖木炭、记账、洗衣服和端食物,经济就无法运转。如果没有她们买戏票、买发夹、买布片和面条,江户就不会发展为一个大都市,而仅仅只会是一个要塞都市,不会使得佩里重视。也许还有许许多多的书信史料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回忆,江户时代的人们告诉我们江户城市的噪声和拥挤、雄心、能源和成本。“只要字迹尚存,常野那看似离我们很远的世界,就不会完全消失”,这就是微观史书写的感性动人之处吧。
2 有用 江寒 2022-12-04 22:17:39 日本
看到题目和简介最初联想到是幕末期因为贫困而涌入江户的越后农民。(毕业论文研究的案例中的主人公之一就是被卖到江户做娼妓的越后少女),主人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因为贫困饥荒流入江户的外地人(例如《世事見聞録》所描述的那样),因此读时也一直在思考主人公的人生轨迹能否在当时的都市移民潮中得到解释(看到最后莫名其妙奇妙被感动到,真是亲切又陌生的江户啊~)
0 有用 飞天珠 2024-03-07 23:10:28 广西
与想象中的有点差距。毕竟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女子的故事,书里除了那些收集到的社会大环境描写,剩下还有很多不确定的故事。她没有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是细微之中看见的是那个不甘于婚姻生活的女人,努力生活的女人,也许被书写下的历史与她们无关,但她们实实在在是历史中的一员。在这世间我不是德川,确是也只能是常野。
0 有用 阅后即焚 2024-01-28 19:24:16 浙江
以临场感书写历史,需要丰沛的想象、过人的自信以及超乎寻常、极为丰富的史料支撑。《江户城里的异乡人》非常精彩,为两百年前一位女子画像,给江户城书写了一段血肉丰满的历史。
0 有用 Orange 2023-10-05 19:22:25 中国台湾
一個市井小民平凡但曲折的一生透過家書流傳到百年後,還蠻神奇的,原來那時候離婚很平常但還是不容女子單身,女主角結了五次婚。。。
0 有用 nkinki 2024-09-25 17:36:20 河南
终于一口气读完。尾记里常野的一生用一段话就可以总结完,这本其实是幕府统治末期江户城志,细节很详尽,也比较客观,可以看出来作者下了大功夫。但书封和书名的确给人误导了,对常野的个人分析并不深入,到底为何催生出她一心要去江户?为何一生无子嗣?其他女性的遭遇也较为模糊
0 有用 库索 2024-03-31 23:48:44 日本
一本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的书(都是被副标题误导的,看完才发现原版根本不叫这个),但不妨碍依然是写作范本。
0 有用 别的熊 2023-02-07 16:03:53 福建
两百年前从山村出走,自决命运选择奔赴江户的女人的一生。因她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未曾放弃通过书信与家人联络、表达自我,因而在百余年后成了本书主角,作者相当详实地还原了「常野」的经历与彼时纷繁的江户城,很好看。虽对书中一些内容有异议,但释卷还是被打动了: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常野依靠丈夫才在江户取得一席之地,但在文字世界里,丈夫才是依附常野而生的——一旦执笔人常野去世,书信中断,他也就完全湮没于历史中,这样的逆转唯有文字与时间的双重魔力才能做到;作者对义融其人的判断有许多我无法认可之处,但她形容兄妹通过彼此认清自我,这点张力很是微妙。最后,思及常野再婚得到家人认可终于肯给她寄来日用品一段,我尤感悲哀,世易时移但有些逻辑未曾改变——即便血缘被奉为独一无二的联结,但现实还是女人不嫁人就别奢望得到家人支持。
0 有用 Chopin J.F.YU 2025-01-09 16:25:28 中国台湾
用一个平凡女子的一生来看19世纪的日本历史,不管是选题还是所用的材料,都是很经典的微观史的写法,类似的作品其实我们也看了不少,但实话实说,想要把这样一个故事写好,需要掌握的材料实在太多,写起来真的不简单。
0 有用 Jiang 2025-08-19 21:22:35 英国
早年间的日本江户让我想起早期的印度孟买,那是穷苦人的机会所在之地,这可能也是大型城市早期发展的共性。作者凭着有限的书信试图勾画主角常野的一生,这里也伴随着更多的对当时江户城以及幕府后期日本历史社会的大背景描述。可惜作者对主角常野的刻画深度不足,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信息缺失的原因,使得作者无法弥补叙述中的众多空缺,另外由于过去这段历史上很少留下女性视角的文件记录,其他女性命运的只言片语使我们难以将其与主角经历相比较(资料不足可能是主因),这也让读者很难真正感受到常野,感受到她所在时代下她的选择她的命运以及她的独特。
0 有用 Fiona 2024-06-23 23:57:58 上海
很羡慕作者,因为常野,东京不再是东京,而是一位名叫常野的女性两百多年前生活过的地方。我也很幸运,因为读到这本书,东京也不再只是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