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過去談台灣經濟,三句不離中小企業,如今則必談台積電?
●民主化對經濟發展而言,是禮物,還是包袱?
●兩兆雙星發威了嗎?台灣品牌的未來又在哪裡?
●中國崛起對台灣產業是助力,還是阻力?
●台灣如何成為世界唯二在極短時間內躋身已開發的國家?
縱橫學界與政界的知名經濟學者陳添枝,
在台灣人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之際,
梳理1990~2020年台灣經濟脈絡,並提供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引
1950~1990年,台灣經濟從開發中國家順利走過初步工業化的階段,達到每人所得1萬美元的成就,造就台灣經濟奇蹟。如今,到了2021年,台灣每人所得超越3萬美元,順利突破中度所得陷阱,成為已開發國家。在如此短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成就,在世界上除了南韓,就是台灣。
這30年來的努力國外學者沒看見,因為他們都被中國的快速成長所吸引,但是從實際數字來看,台灣已經無聲無息創造又一次的經濟奇蹟。這段工業化後期的產業發展比工業化初期更困難,因為產業已經走過價格競爭,進入品質競爭,不能靠便宜而成長,得靠創新來成長。而台灣雖然有民主化與中國崛起的內外兩個因素,但藉由組織轉型、創新與品牌的發展,確實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本書中,陳添枝記錄這30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肯的給予這段時期台灣經濟評價。不過邁入已開發國家以後,台灣仍面臨很多挑戰, 作者也提出幾個未來發展方向供讀者參考。
※本書收錄〈台灣經濟大事件〉年表
好評推薦
陳添枝整理近30年間的台灣經濟發展歷程,聚焦民主化政府下的產業政策,記錄台灣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下如何突破高速成長後的產業轉型,不論是在產業界努力拚經濟的經理人,或是擬定與研究產業政策的政府官員與學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多啟發。——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台灣經濟經過30年(1990~2020)的奮鬥與掙扎,終於跨越了「中等所得陷阱」(每人所得3萬美元)。這是30年來經濟成績單上平庸中的「不平庸」。
本書作者學養豐富,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先後擔任經建會與國發會主委,負責台灣經濟策略的訂定與運作,對30年來台灣經濟的轉變及歷程提出了精闢的觀察、評析與解讀。
書中特別討論到如何應對產業組織轉型、民主化的包袱,及中國崛起的影響。結論是:台灣走的這條路,平凡、辛苦、笨拙,稱不上「奇蹟」的等級,卻有重要的學習價值;似乎也更有複製的可能。
這是一本關心經濟發展者,值得細讀的好書。——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氣候變遷、疫情不減、大國交惡,政經動盪的時代裡難找解方,一旦系統背離舊有標準、價值,既有的制度和態度支離破碎,世界已進入不斷從失衡找回均衡的歷程。
70年來的「發展型政府」,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添枝一本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學者本色,完整的追述工業化後期轉進品質競爭,期能把握科技深耕基礎,突破定價、規格的智財權權力遊戲,以技術能量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重組,為地緣政治再均衡中的台灣,再造國際地位。然而,長期的經濟停滯,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家的「不作為」。面對新世局領導者的方向,行政規畫的思維與途徑,仍需「有為的政府角色」,繼續「發展」職責功效、民主化下的政治責任,更不得忽視發展中的貧富差距之擴大。——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余範英
作者一生鑽研產業經濟、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此書是作者匯集其近四十年研究心得,以及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實際參與台灣經濟發展之規畫,與研究、觀察鄰近國家之發展的見聞、體會、感想與省思,所完成探討台灣如何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嘔心瀝血之作。本書主要著重於台灣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
此書是寫給普羅大眾閱讀的通識性著作。全書不含艱澀難懂的經濟學術語與理論,也無統計圖表;只見作者以平實無華、極為流暢的文字,對影響台灣經濟發展的各項因素,以及各重要產業之發展過程與興衰,娓娓說給讀者聽,可讀性極高。作者對部分議題的看法可能涉及仁智之見,也可供思辯之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許嘉棟
0 有用 蒹葭苍苍 2024-02-08 00:31:44 中国台湾
作者認為1990-2020三十年間台灣快速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極有研究價值,本書試圖回答台灣何以快速成為發達經濟體。前1/3為概述台灣當代經濟政策,其後2/3介紹台灣個別頭部企業的發展歷程。並沒有以宏觀經濟的角度解釋作者的觀點。 最後一章如果當初怎樣,現在可能會怎樣甚,是可笑!如果我當初努力學習,現在我已經上了復旦,如果我復旦畢業現在肯定年薪百萬。這種純粹假設的推論有意義嗎? 個人不同意作者為代工業不... 作者認為1990-2020三十年間台灣快速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極有研究價值,本書試圖回答台灣何以快速成為發達經濟體。前1/3為概述台灣當代經濟政策,其後2/3介紹台灣個別頭部企業的發展歷程。並沒有以宏觀經濟的角度解釋作者的觀點。 最後一章如果當初怎樣,現在可能會怎樣甚,是可笑!如果我當初努力學習,現在我已經上了復旦,如果我復旦畢業現在肯定年薪百萬。這種純粹假設的推論有意義嗎? 個人不同意作者為代工業不願意研發做的辯護,確實隨著代工規模的擴展生產方式也必須進步,然而這種進步無法改變代工行業低毛利率的本質,也無法解決代工廠只能接觸到B而非C端的問題,這仍是台灣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此外更不同意作者夾帶宏達電的手機很好用只是不懂營銷的私貨,我想銷售狀況已經給出了答案。 (展开)
1 有用 Jimmy47 2023-03-13 15:43:12 黑龙江
万维刚精英日课5解读 一个经济体从贫穷到发达,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马尔萨斯阶段」,增长由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驱动。 第二阶段叫「索洛阶段」,也可以叫中等收入阶段,增长由投资驱动。 第三阶段,也就是通往发达经济体之路,增长是由创新驱动的。 而陈添枝这本书最关键的思想,就是台湾地区走的是一条非常特殊的发达之路。既搞成了自己的制造业创新,又避免了跟发达国家直接竞争。台湾地区的选择是跟人... 万维刚精英日课5解读 一个经济体从贫穷到发达,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马尔萨斯阶段」,增长由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驱动。 第二阶段叫「索洛阶段」,也可以叫中等收入阶段,增长由投资驱动。 第三阶段,也就是通往发达经济体之路,增长是由创新驱动的。 而陈添枝这本书最关键的思想,就是台湾地区走的是一条非常特殊的发达之路。既搞成了自己的制造业创新,又避免了跟发达国家直接竞争。台湾地区的选择是跟人合作。 陈添枝把这个路线叫做「联盟资本主义」。这条路是历史积累和时代机缘的产物。台湾地区发达的秘密就在于,生产环节,也有创新。 (展开)
1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22-09-13 06:02:54 广东
2021年,台湾经济历时三十年,艰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人均GDP三万美元以上俱乐部。本书可能是第一本对这一历程作系统阐述的力作。全书印象最深的有两点。1,台湾企业近三十年锐意创新,在ICT产业链的众多环节积累起关键核心技术,远不是富士康血汗工厂,或联发科山寨之王的刻板印象所能概括的。2,台湾产业发展,一直奉行联盟资本主义的信念,在和国际品牌客户稳固的分工协作中巩固自身优势。作者对这一特点,用“... 2021年,台湾经济历时三十年,艰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人均GDP三万美元以上俱乐部。本书可能是第一本对这一历程作系统阐述的力作。全书印象最深的有两点。1,台湾企业近三十年锐意创新,在ICT产业链的众多环节积累起关键核心技术,远不是富士康血汗工厂,或联发科山寨之王的刻板印象所能概括的。2,台湾产业发展,一直奉行联盟资本主义的信念,在和国际品牌客户稳固的分工协作中巩固自身优势。作者对这一特点,用“不与客户争”来概括,并指出,“唯其不争,固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不仅是对台湾经验的生动总结,大概也是未来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原则。推荐人:丁可 (展开)
0 有用 芸 2022-06-07 20:00:26
看的熱血沸騰、看的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