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产省与日本奇迹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酱鸭 2022-09-30 12:49:52 浙江

    翻译问题很大,s读起来很不顺,作者以人物为主线来讲,导致看起来有点琐碎,如果大章之间分一下小节,以通产省本身的演变逻辑为主线 更好一些。

  • 9 五花王 2022-03-10 13:25:48

    作为经典之作,本书的信息含量近乎过于密集、具体,但作为中国当代读者回望四十年之经过,这位师傅的履历,却又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当下。作者将发展型国家与单纯“极社国家”相分离,进而以“经济发展”共识作为官僚进行国家经济管理的合法性依据,展开历史论述,提出了“表里分离”、“计划主导型市场经济”、“官民协调”、“理性决定型计划”、“顺应市场的干预方法”等等论述范式,并总结出了“日本模式”四要素。诚如作者所言,不经过贫穷和漫长战争,不经过苦难动员,社会无法形成对经济发展作为优先目标的一致共识,而过上了好日子的年轻人,自然不愿意继续牺牲自己当下的幸福了,那时,也便是“奇迹”终结的时刻。

  • 0 东土大唐 2022-03-15 09:49:59

    通产省的发展历程。日本版的yes,minister。

  • 0 昆图库塔 2024-01-22 18:53:40 浙江

    首先的阅读体验是感觉文字流畅,也可能是最近看的其他书太枯燥了。看到中间某一章的时候甚至有点心潮澎湃。就原书而言,绝对是经典,非常细致地描绘了通产省的前世今生,甚至还有一些轶事,比如大领导不想通过某个文件怎么办,可以等他退休啥的。研究发展型国家所必读,国家如何通过产业政策介入经济生产来推动发展,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断调整,背后反映出的也是日本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模糊。最大的缺点就是,这是本学术书,很多名词都没有英文注释,连最关键的MITI的全称都没有出现。

  • 0 秋山雪見🍁 2023-10-19 22:12:39 福建

    从“经济参谋本部”到通产省的产业政策发展轨迹中,作者归纳了“日本模式四要素”(善于经营的技官层、供前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有效开展工作的“体”、完善靠近市场经济规律的干预经济手段、作为领航者的通产省)。作者指出战前到战后产业政策的连续性,通产省是商工省的延续,战后日本的“经济奇迹”并非许多学者认为的“搭便车”与文化价值观层面的因素,而是通产省有意识干预的结果。

  • 0 步方 2023-11-21 10:44:34 北京

    日本的产业政策战前、战后具有“连续性”,只是服务的目标从军事转向经济,这一点启发最大,与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另,昨天刚读过德鲁克的书,看到本书结尾处“诚如德鲁克所言,作为例外的、能够实现有效性的相对稀缺的服务机构,比仅完成计划的大多数更具启发意义”,多么美妙的感觉。

  • 1 Hoxx 2022-08-14 20:44:25

    老美研究日本非常深入。日本经济起飞绝不可能只是大家常常挂在嘴上的“年功序列”、民族性、官民协调等直接原因。为什么日本在60年代开始能够形成一种 从官僚、财阀直至民间相互配合,甚至愿意以较低的短期利润率换取长期的产业协调发展。这本书给出一种版本的答案。 从一战前后开始,二战前、二战中、二战战败被占领期间、战后,其实是日本整个近现代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日本的政治权利格局,从最极端的军国主义集权到甚至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组阁,应该说日本尝试了整个政治权利光谱上的不同位置。 对应政治格局的产业发展方式,也同样有极端的军管到纯粹的自由竞争,中间还有各种不同导向的产业卡特尔组织。产业结构跟随政治格局,做到了全频谱的试错。 而60年代,美国逐渐放松对日控制之后,利用地缘的特殊窗口,日本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坐标

  • 0 朱棣 2023-08-20 22:38:33 上海

    可以一读,日本奇迹诞生的背景和为何走入失去的二十年

  • 0 呵呵哒 2023-05-17 21:59:21 上海

    太琐碎了,翻译又不好,读的异常别扭

  • 0 echo 2024-03-30 11:27:26 湖北

    记录一个记忆深刻的评论 “以经济发展”共识作为官僚进行国家经济管理的合法性依据” 将历史条件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在一起,我认为非常诚恳

  • 0 春来草自青 2022-03-24 02:15:00

    妈的 感觉要走别人老路了

  • 0 Rafaella 2022-11-18 02:19:22 上海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解释了日本经济腾飞的发源与日本模式的四大要素:官僚阶层+政治体制+ 市场先导的国家干预经济手段如行政指导+类似通产省的领航机构。整体来说阅读体验感一般,但是思路很清晰,提出了“发展型国家”的概念,有待后续进一步学习。

  • 0 2022-10-21 13:06:54 湖南

    课程作业选了这本书来写读书笔记,很想借此了解日本经济体系。但总是读不下去,后来索性玩去了。这本书内容庞杂,收录了很多表格及文件资料。仓促读完几章印象最深的只有东京大学共同教育背景塑造出来的日本官员间盘根错节、层层叠叠的关系,结果读书报告我只是做了个全书概括总结,什么也没写出来(连上面这句话都没)。难受。可能觉得自己的观点不重要吧。刚刚去看了分数,规格化成绩让我更难受了。又想到老师给我的报告写的B-及那句红色的“你的观点呢?”读书还是要形成自己的评价呀,哪怕是觉得微小、琐碎、不重要,也要表达、思考与反复修正。诸君引以为戒。真难受,很可以做得更好的。

  • 2 莫斯科科长 2022-10-19 20:39:51 安徽

    愿称之为流水账式的西方砖瓦匠老头自认辛勤耕耘产出的意识流社科写作集大成产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