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建构的气质和野心;诗化的语言和结构;文学史的定位勾连;社会学和人文学的关怀;高度密集的知识和信息;附着于作品“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必将如此,也只能如此”——谁也无法提供答案,无论是写作还是批评,我们只能拥有现实和正在进行的实践。
超级有用好吧!很喜欢杨老师的论述,虽然是评论集但是质量非常高,尤其是上编。关于青年写作和非虚构写作的论述尤其全面精到!新南方写作的部分学习到了很多新内容,科幻文学、AI写诗的部分显示出老师与时俱进的能力。可惜下编论述的作品几乎都没读过😂。
杨老师见解独到而中肯,很受启发。
吃铁丝拉笊篱
杨庆祥是有东西的。
青年写作和新南方写作
上编甚好,论题新颖,视野开阔,深刻剀切,有许多入木三分的宏论与灼见,颇能启人心智。下编的论评似乎随意、散碎了些,不像上编那么深闳,但仍然值得一读。
第一篇非常不喜欢。哪一个世纪不是人民的世纪?稍显假大空了。发言也好,文章也好,都是自己的声名信誉。
作者真的读过好多青年小说家作品。
基调很正,步子很稳,天赋所在灵光闪烁。
第八届鲁迅文学家文学评论奖。2024.4.20可是好难读啊。认同关于青年写作的观点,现在青年文学欠缺经典化的文化坐标。读了评价李修文的《诗来见我》,其他看不进去。
青年写作,非虚构写作,新南方写作有创见,提出四点理想特质:地理性、海洋性、临界性、经典性。关注青年作家,林森、朱山坡、王威廉、陈崇正、陈春成等。 与ai的角力是警示,要避免新诗的自我复制、自动化和程序化,避免技艺至上和诗歌与诗人的错位。
讲青年写作、新南方的几篇还不错,剩下的有点一言难尽,感觉把废话文学包装成了学术文章。
如果不是偶然在线上听了《作品》杂志社的一个讲座,我还不知道杨庆祥老师!听了他的课读了他的书,我大约知晓了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所应具备的学识与涵养。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关于“新南方写作”一文,作者剖析了由于地域文化造就的文学特质,以及“南方”文化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家和他们的文学烙印。下编讲叙了九位“七零后”、”八零后”青年作家们的写作。显然,他们都是时代下的蛋,作为评论家,挖掘作品背后作者的文学认知、审美取向,甚至写作技巧已然成为职业习惯。时代是宏大的主题,作者试图分析时代对于写作者的影响,而个体的体验千差百异。每一个写作者要根植于时代的“现场”,描写时代的“真实”,但又“超脱”时代的局限,让作品隽永不朽。
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的论文,能读这样多的当代文学(哭……4.5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了解“新南方写作”的时候,被杨老师的那篇《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吸引住了,然后就下单了这本书。 都是很扎实的评论文章,没有名词的胡乱堆砌,而是言之有物,用文学史、写作谱系、具体作品等各种例证去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随性所书之处,但这样也给读者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在随笔式的书写中将文学经验化、生命化。 某些观点也很独到,比如对卡夫卡、门罗等小资产阶级写作的批评——他们都深陷于此时此地的秩序而无法他者化。这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切入角度,当然,也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考量:将科幻文学作为方法论就必然要做出或然性、他者化的越界,要善于打破既有秩序,而不是深陷其中。 下编对几位青年作家作品的分析也很严谨、深入,受益匪浅,可做文本分析的典范。
一般般吧
论文集,学术腔重,偏重小说,最大的硬伤是忽视诗歌,毋宁说是无力为之。
前两篇是主基调。对于非虚构和新南方写作的论述很有用。主要为了看第二编的作家评论。只看评论,相比于悦然,更喜欢孙频。悦然是“美”的,经过市场装帧的包装,孙频的姿态更“小说家”一些。
3.5
> 新时代文学写作景观
1 有用 香蕉鱼垂钓带师 2022-05-04 14:29:03
建构的气质和野心;诗化的语言和结构;文学史的定位勾连;社会学和人文学的关怀;高度密集的知识和信息;附着于作品“就像水消失在水中”;“必将如此,也只能如此”——谁也无法提供答案,无论是写作还是批评,我们只能拥有现实和正在进行的实践。
4 有用 soooooooosweet 2022-03-29 23:09:12
超级有用好吧!很喜欢杨老师的论述,虽然是评论集但是质量非常高,尤其是上编。关于青年写作和非虚构写作的论述尤其全面精到!新南方写作的部分学习到了很多新内容,科幻文学、AI写诗的部分显示出老师与时俱进的能力。可惜下编论述的作品几乎都没读过😂。
0 有用 祝捷巷 2022-12-03 15:26:55 陕西
杨老师见解独到而中肯,很受启发。
0 有用 Cambrian 2024-02-05 17:35:04 安徽
吃铁丝拉笊篱
0 有用 solopeanut 2022-09-28 03:10:51 四川
杨庆祥是有东西的。
0 有用 好只🐑 2023-09-02 00:34:10 上海
青年写作和新南方写作
0 有用 林雪哲 2023-10-09 23:26:26 北京
上编甚好,论题新颖,视野开阔,深刻剀切,有许多入木三分的宏论与灼见,颇能启人心智。下编的论评似乎随意、散碎了些,不像上编那么深闳,但仍然值得一读。
6 有用 Uzumaki 2022-08-26 11:07:35 广东
第一篇非常不喜欢。哪一个世纪不是人民的世纪?稍显假大空了。发言也好,文章也好,都是自己的声名信誉。
0 有用 悦 2022-08-27 23:08:59 美国
作者真的读过好多青年小说家作品。
2 有用 北青萝 2022-07-12 00:17:37
基调很正,步子很稳,天赋所在灵光闪烁。
0 有用 芳华正茂 2024-04-20 14:25:21 广东
第八届鲁迅文学家文学评论奖。2024.4.20可是好难读啊。认同关于青年写作的观点,现在青年文学欠缺经典化的文化坐标。读了评价李修文的《诗来见我》,其他看不进去。
0 有用 金土 2023-05-09 11:18:52 广西
青年写作,非虚构写作,新南方写作有创见,提出四点理想特质:地理性、海洋性、临界性、经典性。关注青年作家,林森、朱山坡、王威廉、陈崇正、陈春成等。 与ai的角力是警示,要避免新诗的自我复制、自动化和程序化,避免技艺至上和诗歌与诗人的错位。
0 有用 Lecleg 2023-10-23 20:46:09 四川
讲青年写作、新南方的几篇还不错,剩下的有点一言难尽,感觉把废话文学包装成了学术文章。
0 有用 陆亦慈 2023-11-04 22:34:07 湖南
如果不是偶然在线上听了《作品》杂志社的一个讲座,我还不知道杨庆祥老师!听了他的课读了他的书,我大约知晓了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所应具备的学识与涵养。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中关于“新南方写作”一文,作者剖析了由于地域文化造就的文学特质,以及“南方”文化背景之下诞生的作家和他们的文学烙印。下编讲叙了九位“七零后”、”八零后”青年作家们的写作。显然,他们都是时代下的蛋,作为评论家,挖掘作品背后作者的文学认知、审美取向,甚至写作技巧已然成为职业习惯。时代是宏大的主题,作者试图分析时代对于写作者的影响,而个体的体验千差百异。每一个写作者要根植于时代的“现场”,描写时代的“真实”,但又“超脱”时代的局限,让作品隽永不朽。
0 有用 不见山 2023-11-27 12:16:14 陕西
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样的论文,能读这样多的当代文学(哭……4.5
0 有用 若风·扶苏 2023-10-26 16:51:48 河北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了解“新南方写作”的时候,被杨老师的那篇《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吸引住了,然后就下单了这本书。 都是很扎实的评论文章,没有名词的胡乱堆砌,而是言之有物,用文学史、写作谱系、具体作品等各种例证去严谨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当然也有随性所书之处,但这样也给读者带来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在随笔式的书写中将文学经验化、生命化。 某些观点也很独到,比如对卡夫卡、门罗等小资产阶级写作的批评——他们都深陷于此时此地的秩序而无法他者化。这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切入角度,当然,也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考量:将科幻文学作为方法论就必然要做出或然性、他者化的越界,要善于打破既有秩序,而不是深陷其中。 下编对几位青年作家作品的分析也很严谨、深入,受益匪浅,可做文本分析的典范。
0 有用 望夏 2023-10-13 08:45:07 广东
一般般吧
0 有用 頨譞 2023-12-10 10:25:34 北京
论文集,学术腔重,偏重小说,最大的硬伤是忽视诗歌,毋宁说是无力为之。
0 有用 product劣 2023-04-12 12:52:40 甘肃
前两篇是主基调。对于非虚构和新南方写作的论述很有用。主要为了看第二编的作家评论。只看评论,相比于悦然,更喜欢孙频。悦然是“美”的,经过市场装帧的包装,孙频的姿态更“小说家”一些。
0 有用 CAMILA 2023-01-02 20:35:26 安徽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