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的动力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淇刻 2023-12-21 21:25:27 辽宁

    不了解作者和全书内容的话可以先看译者序。主要内容是一位保守的学者、天主教徒在上世纪20-50年代对宗教、文化与现代西方的反思。 重点看了宗教相关的,道森的观点很好理解:1.对于人类的宗教现象,从生物科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都可以对它进行分析,但宗教本身有独立的意义。人免不了思考神圣与永恒之物。宗教-精神需求当然可以被各种科学解释和历史解释所解构,但永远不会被消灭。“唯有接受宗教的观点,把宗教本身视为目的,而非实现其他什么事物的途径,我们才能从宗教问题的讨论中获益。”2.原始宗教与社会文化混合交融,轴心时代给同样材料以新的解释、造就了二元世界观,西方科学启蒙彻底剥除宗教,但后者仍旧作为不减的热情,出现在每一场典型的政治革命中。 道森说,勿让步、勿消沉,真正的信仰之路必缓且艰。无比认同。

  • 0 若愚 2023-10-18 13:50:14 北京

    对读汤因比

  • 9 死透气了 2022-08-17 10:19:52

    作者20世纪初几篇文章的汇集,不必从头读到尾,挑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即可,而且其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位当年赫赫有名的作者确实在20世纪下半叶被遗忘了,可能和他的研究路数不再时髦有关。全书人名未标注原文是个遗憾,例如“勒普雷”我能反应出是Le Play,大部分读者恐怕不能。

  • 4 请好好读书老佩 2022-08-03 21:48:33

    作者的目的在于展示宗教的作用,但如果从马克思·韦伯,雅思贝尔斯等人的角度去考虑,就会发现作者的思考不是简单的吹捧宗教,而是更想去展示文化背后的作用。我们今日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传统文化有什么作用,能起到什么作用,实际上应和西方的宗教去进行比较以得到一定了解。

  • 9 麋鹿黑森林 2022-06-26 12:22:00

    虽然作者将历史作为替天主教辩护的手段,幸而译者清晰地指出历史学者和(中国)读者在历史认识中同样面临的当代关切问题,回归本书可化约为: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一本初版于1958年,带有明显宗教辩护色彩和时代、地域、文化局限性的历史书?1· 作者将社会学与史学结合,经由社会学与人类学考察历史 2· 元史学问题,引入假设前提和哲学理论支撑 3· 矫正前人对罗马帝国的理解,其对罗马帝国晚期的定义与1970年以降学者的晚期古代息息相关。书评还未审核通过,道森对父权制的思考值得玩味,“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

  • 6 业余法师 2022-06-02 15:51:53

    译者在译者序中介绍了很多,其中提到本书出版时(1978)很受欢迎,后来西方史学范式发生转变,有人认为作者受到了冷落。如今又几十年过去,该书亦成为史学研究的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就是这样无情的推动。

  • 0 sarah chesedh 2023-06-27 07:13:20 四川

    分析了历史总体脉络和因素,非常有益。

  • 0 never here 2022-08-21 17:52:46 上海

    翻完了。

  • 1 安特卫普街巷 2022-11-01 23:24:35 浙江

    虽然现在读起来觉得有些空泛,但是在一个堕落的世代里传讲了道路与真理。

  • 4 夜萱钟晓 2022-04-02 13:45:34

    历史前行,并非是一方势力的推动,而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 2 jiangren 2022-08-11 20:17:16

    如果世间有智者,应该就是他的模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