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采用简洁明快的案例与探讨写法,较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跨文化交流学”(一门产生于1959年的新学科)的已有理论研究成果,自然而又切实地展现了世界不同文明、文化的多姿多彩和人类交流活动的成败得失,并有意强化了众多中国文化背景中人际交流案例的启示作用。本书旨在有效提高当代中国人的跨文化素质和交流能力,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案例鲜活、生动有趣。
最近十多年,中国的国情和世界不同文化间的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快速和深刻的变化。本书第二版,针对这些时代巨变和第一版中的缺憾,进行了大胆、谨慎和建设性的修订努力,为的是更自觉地展现中国文化自信,更强调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特点。
潘一禾,女,1959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和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1987年获(原)杭州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1992年获美国纽约市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专业硕士。2012年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已经撰写个人学术专著多部:(一)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经典通论》(1999、2014)、《故事与意义:现代西方文学名著品评》(2015)、《西方文学中的政治》(2006)、《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2002);(二)比较文化研究方向:《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2002)、《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2004)、《文化与国际关系》(2005)、《文化安全》(2007)、《生活世界的民主》(2010)、《漫长的细节:当代文化问题的体验与思考》(...
(展开全部)
潘一禾,女,1959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和社会思想研究所所长。1987年获(原)杭州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硕士。1992年获美国纽约市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专业硕士。2012年荣获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奖。已经撰写个人学术专著多部:(一)世界文学研究方向:《故事与解释:世界文学经典通论》(1999、2014)、《故事与意义:现代西方文学名著品评》(2015)、《西方文学中的政治》(2006)、《裸体的诱惑:论文学中的性与情》(2002);(二)比较文化研究方向:《观念与体制: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2002)、《阅读经典:世界文化名著阐释》(2004)、《文化与国际关系》(2005)、《文化安全》(2007)、《生活世界的民主》(2010)、《漫长的细节:当代文化问题的体验与思考》(2021);(三)跨文化交流学研究方向:《西方文学中的跨文化交流》(2007)、《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2011、2022)、《百紫千红:跨文化电影欣赏》(2019)等。译著《新西方论》(潘一禾、刘岩合译,2017)。
中国的大学普遍有计算机和外语两门必修课,跨文化交流学应该是第三门人人都应学习的必修课程。
> 更多书评 3篇
> 2人在读
> 1人读过
> 5人想读
订阅关于超越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的案例与探讨(第二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WH 2022-02-28 09:39:05
中国的大学普遍有计算机和外语两门必修课,跨文化交流学应该是第三门人人都应学习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