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几个灵魂》的原文摘录

  • 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客观现实,而心理世界的规律是心理现实。 ...........意象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不自信的男孩子,可能很难真的想象出自己骑在白马上的样子,即使他努力了,结果也只是白猪。 意象是心理状态的象征,所以它不会是任意的,而会和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致。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在上帝、菩萨、圣母、月光女神等子人格中存在.......爱体现出的形态是温暖、是和谐的音乐、是光明、纯净的色彩、是融合、是开放。爱是宇宙最基本的品质。爱是心理能量的来源。纯净的爱是一种有力量的、喜悦的感受,是对世界和他人的感同身受。。。心理咨询与治疗需要“共情”,实际上共情就是爱的表现。 在爱的能量不够时,它只好和其他的元素结合而存在,这样的爱纯净性减少了。它可以和“性”元素结合成为爱情,和“关怀”元素结合成为母爱和亲情,和“王”元素结合成为怜爱,和“温暖”元素结合成为友爱等等。爱和任何元素结合,都可以形成一种美好的事物。即使是和“死亡”结合,也可以使死亡变成美好的,变成对人生痛苦的解脱;即使是和“灰暗”结合,也能够成为“怜悯”。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酒神、弥勒佛、快乐的精灵、快乐儿童等子人格中存在。 最大的快乐是大智慧的品质,是得到了爱和觉悟的快乐,这快乐是无与伦比的,是没有条件的。 次一等的快乐是知道自己快乐,而快乐不源于外在条件,只源于内在的条件。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存在于宁静的少女、和尚等子人格中,是静的状态,对生命的定力的体验。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性能量弱的时候,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比如借助于爱,成为牺牲者,借助于温柔,成为奉献者,甚至加上借助死亡而成为受虐者。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我们对自己心中的【副本】的感情越多,我们在这个副本上投注的能量就越多。我们越爱一个人,他(她)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有越多的能量。我们恨一个人,也是一样。所以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恨别人就是恨自己。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可以允许一个人暂时用这样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受损失的感觉,但是最好逐渐地把他寄托在这个“副本”上的能量转移。 在基督教这样的正教,教徒一开始也是把能量交给了自己心中的上帝形象。但是,如果知道“上帝”在你心中,而不在外部,则信徒知道这能量在自己心中。如果信徒相信上帝永远和自己同在,则“上帝副本”中的能量可以以“上帝帮助”的形式为信徒所用。而且,如果有真正的爱,上帝和信徒之间就消融了界限,上帝副本中的能量也就是信徒的能量。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本来,来访者以为抑郁的是自己整个人,而这个识别使来访者把“抑郁”定位,知道了抑郁的不是整个的自己,只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使抑郁由弥散变为不弥散的,可以控制的。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在《聊斋》中或是《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有这样的故事,美丽的狐女和书生告别后,留下一只自己的绣花鞋,告诉书生说“只要你拿着这个鞋子叫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 现实世界中是没有这样的事情的,不过在我们的心灵世界,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狐女就是我们想念的人,是她的形象在我们心中的“副本”,每当我们用她的鞋做标志,再呼唤她的名字时,她的形象就在我们心中出现了。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如果一个人试图通过“杀死”子人格的方式消灭心理元素,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就像我们用刀子试图割掉黑影子一样,这是荒谬的;而且“杀死”这一行动代表的是压抑、是不接纳、是愤怒和傲慢等情绪和态度,这些本身就是黑暗的,用黑暗来除去黑暗更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我们内心中恐惧的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被禁止的欲望,主要是攻击的欲望和性的欲望。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知道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个子人格在努力追求某一个目标,我们恐惧,是因为知道另有一个子人格坚决不允许这个目标实现。追求者日夜不松懈地寻找机会,试图实现自己的目标;阻止者必须时刻警惕,害怕一响就出问题,这就引起了恐惧。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爱自己,在我们的人格意象分解中,就是【让所有的子人格相亲相爱】。这是一切心理咨询的基础。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在人格意象分解中,我们可以这样说,【缘】就是两个人有相似的或相同的子人格。 如果一个人自己心中的异性子人格和某个人相似,而那个人心中的某个异性子人格也刚好和这个人相似,双方就有一种特殊的“缘”,我们或可以称为“情缘”。 ...如果他在总的人格中是一个心理冲突的一部分,这虽然也是情缘,但是两个人在现实中一旦成为恋人或夫妻,就可能会成为“问题夫妻”或者老百姓所说的【孽缘】。这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人相互的吸引,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心理问题或障碍。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真正幸福的婚姻和爱情要求的条件是,双方都刚好是对方的主要的异性子人格,而且双方的人格结构中,这个子人格和其他子人格之间都有良好的关系。双方的异性的子人格之间越相似,双方的关系就越密切.......爱对方如同爱自己,而在我们的眼中可以说他们爱对方就真的等于是爱自己。在个别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感觉到这样的相互认同,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的感觉“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她喜欢的事情是玩、幻想。这个儿童就与表演性无关了,因为她的关注点不再别人身上,而是在自己的玩和幻想上。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如果你自己有一个很丑陋的子人格,千万不要轻视他,请在想象中像善待亲人好友一样善待它。你会发现,只要你能一直这样做,总有一天,青蛙会变成英俊的王子。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依赖者和表演者一样,都是在操纵别人,依赖者也是广义上的表演者,但是不同的是,她只演一种角色,就是“柔弱的我”。表演者追求的是别人的注意,而依赖者要的是别人的关怀照顾。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绝大多数人的子人格中都有动物,也都有儿童。不过,依赖性人格中就动物和儿童的数量相对要多一些。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得病是得到关怀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此,依赖性的人几乎必然有“生病”的子人格。 ....“病人”子人格的存在会增加他得病的可能性,而得病的事件也会加强他的“病人”子人格,而且可能会加强他的依赖性。这两者之间有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只要削弱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也会随着削弱。 ....依赖者也不可能整个人都衰弱,“病人”子人格衰弱只是因为这个子人格上的心理能量太少了。一个人的心理能量是守恒的......只要我们借助那个心理能量多的子人格,就可以使心灵中的“病人”子人格康复。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
  • 不过我在为来访者做人格意象分解时,发现中国人有一个特别的动物子人格似乎是我在西方人的文献中很少见到的,那就是”蝴蝶“。具有这个子人格的人,性格有一种超然的态度,喜欢自由和美,而对世俗生活不是很在乎。 ....我想这或许是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一个特质,中国人有超然出世的一面,而西方人是更为入世的。 (查看原文)
    W.elly 1回复 1赞 2012-08-08 18:59:08
    —— 引自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