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终其一生致力于金石文字之学的研究。所著有《说文古籀补》《愙斋集古录》《字说》《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权衡度量实验考》《古玉图考》等。
本书内容主要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吴大澂的西北之行与岭南之行,对访古、传古活动进行考察;
二、在对吴大澂书画鉴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追溯其绘画的师法源流与个人喜好,讨论黄易《访碑图》对他的影响,是否如白谦慎先生所说那么巨大,抑或他对此有新的想法;
三、以《集古图》为中心,探讨吴大澂对旧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并以他晚年参与《钦定承华事略补图》的编印为例,讨论彼时学者对石印术、照相术等技术的利用与讨论,窥探他对东渐新技术的态度。
李军,1982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博物馆研究馆员,复旦大学古籍所文学博士。曾主持策划“木石缥缃——苏州博物馆藏古籍碑拓特展”“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梅景传家——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等特展。近年著有《访古与传古——吴大澂的金石生活考论》《春水集》《佣书读画录》《秋山集》《江苏艺文志·扬州卷》(增订本)等,整理有《题跋古今》《上海鬼语》《二叶书录》《遐庵清秘录·遐庵谈艺录》《鹤庐画赘》《吴大澂日记》《顾廷龙日记》等。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
看过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对吴大澂的专题研究,印象颇佳。对原始资料十余年的浸润,让作者写愙斋更显游刃有余。
讲吴大澂,文笔扎实
第一章对吴大澂访古生涯的梳理写得较平实,虽然在一些细节异辞上作了扎实的考证,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对话对象而显得扁平。第二章对白谦慎的商补甚多——既为其正确而说服力不足的结论提供了补证,也对其武断而不精准的结论提出了商榷。第三章将吴大澂对于时新技术的关注及拒斥与接纳写得较详细,写法也很精彩。结尾部分可能因为文献不足徵的缘故稍显虎头蛇尾、急于总结升华。
过苏博,李老师所赠
自然是要好過《吳大澂的拓工》,後者行文不僅是某種文人的浮光掠影,也似乎有意製造出文人與工匠的對抗。本書則不同,精中之精的第三節「傳古」,有意在研究吳大澂的傳拓技藝,並由此指導在陝的拓工。這種不同系統的知識傳遞交融,是物質史研究新拓展的部分,例如高彥頤《硯史》。亦基於此,人際交往的討論也是在探討事件的起末、技術的推動,並不像白薛等對無聊交遊圈的瑣細之論
王婆卖瓜
> 更多短评 7 条
> 6人在读
> 15人读过
> 195人想读
订阅关于结古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郁则 2022-09-29 08:26:20 北京
看过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对吴大澂的专题研究,印象颇佳。对原始资料十余年的浸润,让作者写愙斋更显游刃有余。
1 有用 东京麦子 2022-07-25 18:21:16
讲吴大澂,文笔扎实
1 有用 蘑菇酱在小黑屋 2022-08-07 20:00:53
第一章对吴大澂访古生涯的梳理写得较平实,虽然在一些细节异辞上作了扎实的考证,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对话对象而显得扁平。第二章对白谦慎的商补甚多——既为其正确而说服力不足的结论提供了补证,也对其武断而不精准的结论提出了商榷。第三章将吴大澂对于时新技术的关注及拒斥与接纳写得较详细,写法也很精彩。结尾部分可能因为文献不足徵的缘故稍显虎头蛇尾、急于总结升华。
0 有用 桴客 2022-09-10 15:02:51 江苏
过苏博,李老师所赠
1 有用 stevencheung 2022-09-10 20:12:24 北京
自然是要好過《吳大澂的拓工》,後者行文不僅是某種文人的浮光掠影,也似乎有意製造出文人與工匠的對抗。本書則不同,精中之精的第三節「傳古」,有意在研究吳大澂的傳拓技藝,並由此指導在陝的拓工。這種不同系統的知識傳遞交融,是物質史研究新拓展的部分,例如高彥頤《硯史》。亦基於此,人際交往的討論也是在探討事件的起末、技術的推動,並不像白薛等對無聊交遊圈的瑣細之論
0 有用 郁则 2022-09-29 08:26:20 北京
看过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对吴大澂的专题研究,印象颇佳。对原始资料十余年的浸润,让作者写愙斋更显游刃有余。
1 有用 stevencheung 2022-09-10 20:12:24 北京
自然是要好過《吳大澂的拓工》,後者行文不僅是某種文人的浮光掠影,也似乎有意製造出文人與工匠的對抗。本書則不同,精中之精的第三節「傳古」,有意在研究吳大澂的傳拓技藝,並由此指導在陝的拓工。這種不同系統的知識傳遞交融,是物質史研究新拓展的部分,例如高彥頤《硯史》。亦基於此,人際交往的討論也是在探討事件的起末、技術的推動,並不像白薛等對無聊交遊圈的瑣細之論
0 有用 桴客 2022-09-10 15:02:51 江苏
过苏博,李老师所赠
1 有用 蘑菇酱在小黑屋 2022-08-07 20:00:53
第一章对吴大澂访古生涯的梳理写得较平实,虽然在一些细节异辞上作了扎实的考证,但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对话对象而显得扁平。第二章对白谦慎的商补甚多——既为其正确而说服力不足的结论提供了补证,也对其武断而不精准的结论提出了商榷。第三章将吴大澂对于时新技术的关注及拒斥与接纳写得较详细,写法也很精彩。结尾部分可能因为文献不足徵的缘故稍显虎头蛇尾、急于总结升华。
1 有用 聲聞 2022-08-02 20:10:59
王婆卖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