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印象很深刻的是那位书籍设计大师,命运的大锤在青春正好的年纪砸下来,我现在终于感同身受那种绝望了,几乎所有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都有类似的经历,背负着十字架前行。京都那位开化堂六代目的故事,就非常的日本匠人模版,一生只做一只茶罐,但能够微调传统也很棒了!
这些手艺,绝大多数一两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还是凡人凡物,当实用性褪去,艺术性凸显。我喜欢朱哲琴啊,一直就喜欢。今天我们的手边身上之物,又有多少将来会重蹈命运呢。如果从今天开始,执著的做一件事情做到老到死,你会选择做什么?(写钢笔字手艺大师?手机输入法大师?……)
解开一个结,有时只在闪念之间,有时却要琢磨十年。匠心的传承往往潜移默化。
继《荒野上的大师》之后张泉又一非虚构群像写作,多次采访东亚中、日、韩、越多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的心路历程,非常规整的人物采访通讯结集,读者可以从阅读中,汲取专注的心力,以及看淡人生百态。
看多了手艺的没落和挣扎,这本富有生机,新鲜的东西。
2023.2.14看完 这本书还是有点不太行,略显失望。虽然装帧设计不错,但是内容撑不起来。首先这个排版就很不舒服,图片和文字排的不利于阅读。其次,文章很浅,像拼的。采访也没有深度,没有干货。最后,不论是民艺的专业本身,还是创意或者说心法,艺术家的见解都没说透,整本书不痛不痒。值得肯定是一有阮义忠,其他人都不太认识,但是其实感觉写的故事都不够好,没有把动人的地方写出来。二是很多产品真的很漂亮,瓷器,陶器是有生命力的,可惜了。
以阅读朝圣,理解手艺与艺术。访谈都是实录,在乎受访者个人的修养水准,有启发的,当然也有没有意思的。抄下欧阳应霁的不少金句,追寻实用主义艺术的香港人,较得我心。
20230615 看过了,微信读书。听完的。 还行吧,有点意思。但都是以大家为主,其实很多民间小工坊的艺人也很重要的。
适合放在书架案头的一本书,无论是手艺还是手艺人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世界,像杂志一样可以随手翻开一页,内容都很详实。
手艺和艺术。喜欢殷九龙篇(人生的起落,不可遮蔽的天赋),吕敬人篇(时代的磨难),蒋琼耳篇(雅致腔调),欧阳应霁篇(平实接地气),汪芜生篇(用神性重新描绘黄山天域)。
样本的选择还是很精致的,且有高度。唯一的问题是,对话和正文很多内容都重复了。
18场对话,18个火种,沉潜于造物的时光,令传统手艺与当代语境接轨,重获新生。
汪先生做的那张效果图太惊艳,真是可惜。
近来ai绘画带来一阵热度,对于现今几乎日日伏案画画的自己也难免有些微思虑。这本书让人安静下来,诚如作者所言,在疫情中回忆整理这些采访和文字,仿佛在回顾中踏上新的修行。手艺人日日夜夜的创作,似身处摩拳擦掌的江湖地界,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推挪。想起自己写的一首诗,崖边的茶盏,茶汤映月,美而身处岌岌可危之地,幸有守护的手指相伴,夜夜对弈。一本不错的降低浮躁感的小书
手工艺品瓷器、漆器、茶筒,曾经的日用品,现在的艺术品、奢侈品。缂丝、印染、制琴技艺,未全部被工业化所代替,其个性化、仪式化、象征化的一面,具有着物质层面之外,精神层面的附加意义。
最喜欢欧阳应霁那篇,说的通透
采访通稿
以为只有我自己觉得文风有些华丽了,看见评论并非我一人觉得更有底气了。但总的来说,能用这么长时间去探访这些匠心者实属不易,出版后的只要能让更多人看到知道中国艺术已属欣慰。日本民艺有其优秀点,我们虽慢但为时不晚。
日本新民艺挺有意思的
可读性很强,优美又有思考力,角度有力的文字。流畅的媒体内容。
> 手艺之道
2 有用 叶酱 2022-12-01 11:17:59 浙江
印象很深刻的是那位书籍设计大师,命运的大锤在青春正好的年纪砸下来,我现在终于感同身受那种绝望了,几乎所有同时代的中国艺术家,都有类似的经历,背负着十字架前行。京都那位开化堂六代目的故事,就非常的日本匠人模版,一生只做一只茶罐,但能够微调传统也很棒了!
0 有用 danyboy 2023-12-19 09:32:06 北京
这些手艺,绝大多数一两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还是凡人凡物,当实用性褪去,艺术性凸显。我喜欢朱哲琴啊,一直就喜欢。今天我们的手边身上之物,又有多少将来会重蹈命运呢。如果从今天开始,执著的做一件事情做到老到死,你会选择做什么?(写钢笔字手艺大师?手机输入法大师?……)
2 有用 万物静默如初 2022-05-19 10:49:25
解开一个结,有时只在闪念之间,有时却要琢磨十年。匠心的传承往往潜移默化。
2 有用 韧勉 2022-04-04 13:20:07
继《荒野上的大师》之后张泉又一非虚构群像写作,多次采访东亚中、日、韩、越多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的心路历程,非常规整的人物采访通讯结集,读者可以从阅读中,汲取专注的心力,以及看淡人生百态。
2 有用 外外 2022-03-30 19:01:38
看多了手艺的没落和挣扎,这本富有生机,新鲜的东西。
0 有用 羊小姐 2023-02-14 18:04:43 安徽
2023.2.14看完 这本书还是有点不太行,略显失望。虽然装帧设计不错,但是内容撑不起来。首先这个排版就很不舒服,图片和文字排的不利于阅读。其次,文章很浅,像拼的。采访也没有深度,没有干货。最后,不论是民艺的专业本身,还是创意或者说心法,艺术家的见解都没说透,整本书不痛不痒。值得肯定是一有阮义忠,其他人都不太认识,但是其实感觉写的故事都不够好,没有把动人的地方写出来。二是很多产品真的很漂亮,瓷器,陶器是有生命力的,可惜了。
0 有用 莹Winny 2023-06-14 21:11:58 广东
以阅读朝圣,理解手艺与艺术。访谈都是实录,在乎受访者个人的修养水准,有启发的,当然也有没有意思的。抄下欧阳应霁的不少金句,追寻实用主义艺术的香港人,较得我心。
0 有用 infodick 2023-06-15 18:13:02 北京
20230615 看过了,微信读书。听完的。 还行吧,有点意思。但都是以大家为主,其实很多民间小工坊的艺人也很重要的。
0 有用 余同 2023-11-09 21:40:53 广东
适合放在书架案头的一本书,无论是手艺还是手艺人的文化理念与精神世界,像杂志一样可以随手翻开一页,内容都很详实。
0 有用 cyberuta 2023-12-21 18:16:18 浙江
手艺和艺术。喜欢殷九龙篇(人生的起落,不可遮蔽的天赋),吕敬人篇(时代的磨难),蒋琼耳篇(雅致腔调),欧阳应霁篇(平实接地气),汪芜生篇(用神性重新描绘黄山天域)。
0 有用 蒋瞰 2022-05-11 14:52:52
样本的选择还是很精致的,且有高度。唯一的问题是,对话和正文很多内容都重复了。
0 有用 新民说 2022-05-07 13:27:15
18场对话,18个火种,沉潜于造物的时光,令传统手艺与当代语境接轨,重获新生。
0 有用 shawn 2022-05-19 20:29:57
汪先生做的那张效果图太惊艳,真是可惜。
2 有用 TOYSTORY 2022-06-03 13:27:13
近来ai绘画带来一阵热度,对于现今几乎日日伏案画画的自己也难免有些微思虑。这本书让人安静下来,诚如作者所言,在疫情中回忆整理这些采访和文字,仿佛在回顾中踏上新的修行。手艺人日日夜夜的创作,似身处摩拳擦掌的江湖地界,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推挪。想起自己写的一首诗,崖边的茶盏,茶汤映月,美而身处岌岌可危之地,幸有守护的手指相伴,夜夜对弈。一本不错的降低浮躁感的小书
0 有用 阿梦 2022-04-14 11:56:48
手工艺品瓷器、漆器、茶筒,曾经的日用品,现在的艺术品、奢侈品。缂丝、印染、制琴技艺,未全部被工业化所代替,其个性化、仪式化、象征化的一面,具有着物质层面之外,精神层面的附加意义。
0 有用 恶鸟 2022-04-01 14:19:11
最喜欢欧阳应霁那篇,说的通透
0 有用 miss_forward 2022-10-25 19:18:11 广东
采访通稿
0 有用 会飞的大海 2022-11-06 22:28:43 浙江
以为只有我自己觉得文风有些华丽了,看见评论并非我一人觉得更有底气了。但总的来说,能用这么长时间去探访这些匠心者实属不易,出版后的只要能让更多人看到知道中国艺术已属欣慰。日本民艺有其优秀点,我们虽慢但为时不晚。
0 有用 特洛布里恩岛民 2022-12-16 01:57:07 北京
日本新民艺挺有意思的
0 有用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23-04-29 19:16:17 上海
可读性很强,优美又有思考力,角度有力的文字。流畅的媒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