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楚凝 2022-06-23 20:46:21

    3.5。第一次读梁晓声,感觉中规中矩、平实普通,无甚出彩之处。 1)本书共收录5篇中短篇小说,语言浅白,或者说直白,总之,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有点过于用力,缺少韵味,不像读张爱玲、白先勇、汪曾祺,来的那么细腻、自然、有味道。 2)人物的冲突、性格的刻画等有时过于刻意,为求奇而奇,为写复杂而复杂,就让人感觉唐突、不真实,比如《灭顶》中女儿的焚烧自家鸡舍+自杀,明贵刻骨的仇恨,《蓝发卡》中刑警的跳崖…… 第一篇《母亲》更像篇追思的散文,另四篇故事虽有曲折,但总觉过于刻意。勉强7.0/10分吧。

  • 6 言桉 2022-05-10 18:27:46

    其实作者写《母亲》早于写父亲,大抵是每个人的心里,母亲都比父亲重要得多。相比父亲,母亲多了温柔与坚韧,那是只有母亲才有的品质。

  • 3 oho好的好的 2022-05-11 20:00:34

    刚开始以为是全篇写母亲的,读完了才发现是小说集,嗯,里面的故事还是有意思的

  • 2 幸福只差10cm 2022-05-20 13:11:42

    人生漫长几十年,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逆境,作为父母,很难陪伴孩子到老,很难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风雨雨,所以,与其给孩子留下巨额财富(况且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能力给孩子留下巨额财富呢),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应对未知。

  • 5 丢失的可爱兔 2022-05-23 16:53:39

    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这位母亲,是可怜、可悲、可敬还是可爱?始终与贫困拴在一起的她似乎一生都在用单薄的身体扛起生活的重担,她对孩子是无私的付出,对生活是毫无怨言的坚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微薄的家用支持梁晓声的阅读梦,即使自己被艰苦的生活压弯了腰,熬废了眼。

  • 1 要听董二千 2022-05-23 18:08:07

    仅标注 土地 中的母亲 倘若说父亲是一座沉默巍峨的高山 那么母亲便是一棵树 一条奔流的江河 人的一生都将活在母亲之下 比《父亲》更释放了情感 也更突出了因为贫困 所悲哀的一辈子 如同梁晓声自己写到 母亲老而多病 如同一段枯朽的树根…真正的就好似根雕一个样子 读起来太难过了

  • 1 狗毛蛋儿 2022-05-16 19:59:52

    我可能会像作者母亲那样吧,虽然身在底层,但依然要将眼光放长远。让孩子懂得去用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生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一个母亲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 1 Vincent_Ruo 2022-05-17 14:53:52

    8分 梁晓声那一代人的父母,经历了新中国后的几次剧变,在天灾人祸里,肩扛整个家庭,活得格外辛苦。如今的父母,虽不必为孩子的物质生活过分担忧,但处在三代人的夹缝里,精神的压力显然也不是那个年代可比的。但是,现在的孩子还会如同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深切地感恩父母吗?原文和五年级课文里的选段相比,更加令人触动,放在整个故事里去读,尤为感人。(读完以后,很奇怪课文的删减修改,感觉不是很有必要。)

  • 1 理纱 2022-06-02 21:58:07

    课本之外的母亲变得更加立体丰盈。

  • 0 路十九 2022-06-04 11:25:11

    以母亲、小姨、邻家姐姐、彩凤、秀秀五个女性形象,用短篇小说的故事描绘了她们伟大、自由、抗争命运的生命。 这本短篇小说集,虽不全是母亲的形象,读过之后却发现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汇总了。

  • 0 2022-11-09 20:01:01 江西

    通过五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细腻的表现出女人的果敢刚毅,伟大!摇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为母则刚!

  • 0 Faye 2022-11-27 15:22:48 广东

    这本书中的一部分被编入部编教材中,梁晓声的文字很有感染力,让人不禁为书中五个女性的命运而悲哀。不过既然编入教材,建议选取《母亲》《父亲》中的部分内容,编成一版少儿可读的版本,更好。

  • 0 茉莉加冰糖 2022-10-02 19:47:15 江西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母亲真的太伟大了!

  • 0 尾班车乘客 2022-10-05 20:51:41 广西

    第一篇母亲不错,第四篇蓝发卡写法稚嫩,与母亲不在一个高度

  • 0 小猪Olivia 2022-11-03 15:18:47 西藏

    第一次读他的作品,喜欢的

  • 0 Hej Helen 2022-11-06 10:07:31 上海

    母爱的隐忍与包容 淋漓尽致 但是最后一篇更是佳作 读到了解放与自由

  • 0 凪洛 2022-11-08 20:32:33 广东

    与《父亲》相比,这本书当中所描绘的所有女性角色,更多的时候除了要经受周遭人的恶意与折磨之外,仍要去承受那些来自自己家人(包括丈夫,父亲,兄弟等)的男性个体(甚至是群体)的恶意与控制。在这其中所有的故事里,每一个“她”,仿佛天生地,除社会阶层差异带来的苦难之外,都还得承担作为女性的苦难,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而这些对于女性的折磨,基本都是围绕着强迫生育、拐卖,基于利益的婚嫁、以“贞洁”屠杀、以“女德”操控,令人感觉十分的恶心却又那么现实,没有任何一个故事会让人觉得是虚构的存在,每一个都让人看得非常致郁哎…

  • 0 Castor_Pollux 2022-12-09 09:11:21 北京

    看到他把鸡蛋捏碎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一股诡异的恐惧。 感觉母亲是那种,苦,但是看不到苦的尽头的人。 小狗三号的死想到了巴金的《小狗包弟》,一切为文革洗白的人(即使文革是他们最活泼的青春)都应该被谴责!

  • 0 千已 2022-12-12 12:25:42 广东

    书里五篇单独的故事,讲得都是那个年代女性生存的不容易。看完了我在想,知道为什么第一篇选进教材,其他四篇没有,因为其他都不能进。母亲的隐忍坚强,小姨为了爱人的名声独自抚养肚子里的孩子,“姐姐”一家人搬来受到针对欺负“姐姐”最后被强暴自杀,两姐妹来到城市被拐卖从而走向不同人生,女孩追求自由与欲望最后逃离父亲与未婚夫的掌控。一切一切,为自己活着好难。有时女性帮助女性,更多的时候,女性打击女性。人性看穿人性。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喜欢梁晓声。

  • 0 若寒anita 2022-12-14 17:10:20 天津

    梁老师的文笔极其的成熟稳重,读来循序渐进,有时候不舍放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