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戴森是我非常喜欢的公司(当然不是因为名字的因素),戴森和苹果、保时捷、索尼、B&O等公司一样,是少数几个把设计,科技,工程制造结合到完美,又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的公司。这本书的叙述确实有些流水账,但发明创造的核心在于首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积累,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Dyson的例子中是不断革命马达,并从中衍生出不同产品线的机会。很多人以为发明是一个灵光一现的过程,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发明是一个严谨缜密的过程。尤其也欣赏他在看到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自己无法带来竞争力的时候果断砍掉的魄力。聚焦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情。
居然是戴森自己写的🥺“教育应该是教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就擅长的事情。”而我们的年轻人被迫在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考研考公考证,什么时候这些产业链可以收敛一点。
3.5。我以为是传记,结果读下来更像戴森产品目录,后半部分的zz输出有点多。比较动人的一点是工匠精神和对品质设计的执着,也许大英正是靠这种品质引领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虽然这本书写得一般,但是作者的视角对我来说很新鲜,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英国人如何通过不断尝试和失败,最终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和技术。相比于美国和中国企业家的书,这本书能看到作者的弱点和恐惧,让人感到更加亲近。他描写坚定脱欧那一段也让我看得新鲜,感受到了作者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最后一章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发明家的鼓舞,坚持梦想的人都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时间线比较杂乱,但是厉害人物的人生经历值得五星,在乔布斯传下面有个评论说“悲哀地发现那些厉害的人在二十几岁就已经获得成功”而戴森在研制出吸尘器之前所经历的挫折也是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其实不难发现,现代企业做产品都一定要积极迭代产品,戴森的一系列吸尘器,苹果手机和电脑。有时候在外行人看来,一个吸尘器而已,可以吸尘就可以了,但是工程师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使用体验也更好,这些作为普通消费者,往往是察觉不到的。在我目前知识范围内,回顾中西方科技和企业发展,我们中国似乎真的没有开创性的创新。乔布斯引领了个人电脑的变革,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脑机接口,宇宙火箭,戴森的吹风机,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我们有美的,格力,阿里巴巴,腾讯,现在的造车新势力,也确实非常厉害,但都是追随西方的技术和理念
天生的发明家实业家,可惜英国已经无法支撑更大的规模化制造业野心,但极其珍贵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还是创造了奇迹。学习了不断产品创新的经验,理解了19年退出造车的决定,希望Dyson越来越好,以后继续同类产品首选dyson~
一个好的发明家,但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ps.最后关于教育的升华还让我怪感动的,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设计师
前一半写的很好 后一半泛泛而谈,像公司的宣传,食之无味。 “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
看完第六章后就看不下去了,后面快速翻完。大概是挫折让人成长。作者在创业前期的坎坷经历更让人有启发性,而且不可置否的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精神更让人敬佩。(但这本书更像是本流水账…)
当戴森品牌发展史看看
如何打造人们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当一个全新产品推出时,人们需要使用销售艺术来解释它——它是什么,它如何工作,以及你为什么需要它。 不要强迫人们购买,而要了解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如何工作、他们对新产品的期望是什么。你需要向他们展示新的可能性、新的想法和新的产品,并尽可能清晰地解释。 戴森并不特别看重经验。经验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最好避免什么。当我们对不该做的事情更感兴趣时,经验就变得无用武之地。如果你想开创和发明新技术,你需要踏入未知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经验可能是一个障碍。 我在一生之中不断经历失败,也不懈地努力解决问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只有秉持无惧未知与无畏质疑的信念,才能颠覆创新。
成功的路由挫折铺就,走过它的是百折不挠。1-5章是最闪光的创业维艰,6-7章是产品设计说明书,往后是工作日志。P34 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P59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也只是道听途说;P61 发明家要始终关注如何改进;P95 如果你有新技术和新产品,记者的意见和评论远比广告重要和可信;P113 一次只做一个改变;P346 发明家本意并不在于赚钱,如果他们想要赚钱的话,那他们的梦想通常不会实现;P391 就其本质而言,创业并不总是成功的,否则就太容易了。我们冒险的前提并不是觉得自己必然会成功,我们都非常清楚可能会失败。当然,我不知道戴森的最终目的地在哪,那不是我决定的。我唯一要确认的是,那是一个令我兴奋的地方。
改变世界的人,不过是每一次做选择时都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是一本关于创造和发明事物的故事,詹姆斯·戴森发明家精神令人敬佩。
主要就是戴森的品牌历史,讲了很多中间的曲折历程,专业名词颇多。留下的就是:要让创造围绕你的日常,一辈子都要如此
发明更加看重的,其实不是灵感,而是一个人的耐力,看他能不能耐心地从失败中观察、改进。就拿戴森吸尘器的原型机来说,为了一次成功,詹姆斯失败了5126次。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理念和历程,能鼓励更多年轻人成为工程师,为这个世界遇到的问题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失败是发明家的挚友,通过詹姆斯的故事,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解决问题时应该接受甚至享受失败。
每一项设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戴森传奇的底层逻辑
本书是艺术家、工程师戴森爵士的生平流水账。1974年,戴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背负着巨额透支与房地产抵押贷款,放弃了优渥的工作,进入了未知的企业家领域。无疑,这场创业历程是无比成功的,戴森公司众多天马行空的产品逐一成为了行业内的流行奢侈品,祝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戴森公司能够让不起眼的小家电,变成黑科技的化身,就是因为创新,而这家公司的创新基因,来自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从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是他的第二天性。大学时,他形成了自己的发明观,他坚信,“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对于一样产品来说,技术和工程的内核要比工业设计的外壳更重要。在他的创造之旅中,设计、制造、营销、售卖同样重要,因为他的目标不是成为设计师,而是成为一个企业家,这是成功发明的关键。作为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信奉、践行精益求精的理念,把吸尘器从普通的家电改进成高性能机器。“发明总会催生另一个发明”,成功总会促进另一个成功。詹姆斯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面对问题,如果我们想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那么就不应该让自己远离失败,而是主动与失败建立联系。
> 发明
4 有用 yusen 2022-06-02 23:25:16
戴森是我非常喜欢的公司(当然不是因为名字的因素),戴森和苹果、保时捷、索尼、B&O等公司一样,是少数几个把设计,科技,工程制造结合到完美,又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的公司。这本书的叙述确实有些流水账,但发明创造的核心在于首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积累,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Dyson的例子中是不断革命马达,并从中衍生出不同产品线的机会。很多人以为发明是一个灵光一现的过程,但实际上大多数的发明是一个严谨缜密的过程。尤其也欣赏他在看到电动汽车领域竞争激烈自己无法带来竞争力的时候果断砍掉的魄力。聚焦是一个知易行难的事情。
1 有用 bugle 2024-03-25 16:01:38 福建
居然是戴森自己写的🥺“教育应该是教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死记硬背。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就擅长的事情。”而我们的年轻人被迫在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考研考公考证,什么时候这些产业链可以收敛一点。
1 有用 李科森 2024-02-24 10:24:51 北京
3.5。我以为是传记,结果读下来更像戴森产品目录,后半部分的zz输出有点多。比较动人的一点是工匠精神和对品质设计的执着,也许大英正是靠这种品质引领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1 有用 六弦断有谁听 2023-03-30 18:50:24 上海
虽然这本书写得一般,但是作者的视角对我来说很新鲜,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英国人如何通过不断尝试和失败,最终创造出了伟大的产品和技术。相比于美国和中国企业家的书,这本书能看到作者的弱点和恐惧,让人感到更加亲近。他描写坚定脱欧那一段也让我看得新鲜,感受到了作者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最后一章让我感受到了作为发明家的鼓舞,坚持梦想的人都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1 有用 艾斯麦尔 2023-02-22 00:08:11 广东
时间线比较杂乱,但是厉害人物的人生经历值得五星,在乔布斯传下面有个评论说“悲哀地发现那些厉害的人在二十几岁就已经获得成功”而戴森在研制出吸尘器之前所经历的挫折也是普通人无法承受的。其实不难发现,现代企业做产品都一定要积极迭代产品,戴森的一系列吸尘器,苹果手机和电脑。有时候在外行人看来,一个吸尘器而已,可以吸尘就可以了,但是工程师可以把产品做得更好,使用体验也更好,这些作为普通消费者,往往是察觉不到的。在我目前知识范围内,回顾中西方科技和企业发展,我们中国似乎真的没有开创性的创新。乔布斯引领了个人电脑的变革,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脑机接口,宇宙火箭,戴森的吹风机,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我们有美的,格力,阿里巴巴,腾讯,现在的造车新势力,也确实非常厉害,但都是追随西方的技术和理念
1 有用 书非借不能读也 2025-03-22 17:12:44 上海
天生的发明家实业家,可惜英国已经无法支撑更大的规模化制造业野心,但极其珍贵的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还是创造了奇迹。学习了不断产品创新的经验,理解了19年退出造车的决定,希望Dyson越来越好,以后继续同类产品首选dyson~
1 有用 减少换乘 2024-09-02 23:00:14 北京
一个好的发明家,但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ps.最后关于教育的升华还让我怪感动的,这个世界真的需要设计师
1 有用 ghjklzxvbbnnet 2024-08-23 17:17:32 浙江
前一半写的很好 后一半泛泛而谈,像公司的宣传,食之无味。 “发明往往更看重的是耐力和耐心地观察”
1 有用 与肆 2024-07-19 16:29:23 湖北
看完第六章后就看不下去了,后面快速翻完。大概是挫折让人成长。作者在创业前期的坎坷经历更让人有启发性,而且不可置否的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精神更让人敬佩。(但这本书更像是本流水账…)
5 有用 恶鸟 2022-04-06 15:51:23
当戴森品牌发展史看看
6 有用 Serendipity 2022-04-04 14:15:04
如何打造人们还没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当一个全新产品推出时,人们需要使用销售艺术来解释它——它是什么,它如何工作,以及你为什么需要它。 不要强迫人们购买,而要了解他们的工作是什么、他们如何工作、他们对新产品的期望是什么。你需要向他们展示新的可能性、新的想法和新的产品,并尽可能清晰地解释。 戴森并不特别看重经验。经验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最好避免什么。当我们对不该做的事情更感兴趣时,经验就变得无用武之地。如果你想开创和发明新技术,你需要踏入未知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经验可能是一个障碍。 我在一生之中不断经历失败,也不懈地努力解决问题,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只有秉持无惧未知与无畏质疑的信念,才能颠覆创新。
6 有用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22-04-02 22:49:48
成功的路由挫折铺就,走过它的是百折不挠。1-5章是最闪光的创业维艰,6-7章是产品设计说明书,往后是工作日志。P34 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P59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如果知道的话,也只是道听途说;P61 发明家要始终关注如何改进;P95 如果你有新技术和新产品,记者的意见和评论远比广告重要和可信;P113 一次只做一个改变;P346 发明家本意并不在于赚钱,如果他们想要赚钱的话,那他们的梦想通常不会实现;P391 就其本质而言,创业并不总是成功的,否则就太容易了。我们冒险的前提并不是觉得自己必然会成功,我们都非常清楚可能会失败。当然,我不知道戴森的最终目的地在哪,那不是我决定的。我唯一要确认的是,那是一个令我兴奋的地方。
15 有用 宅急送女士 2022-04-05 14:18:31
改变世界的人,不过是每一次做选择时都遵循了自己的内心
4 有用 庚甲 2022-03-29 09:42:57
《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是一本关于创造和发明事物的故事,詹姆斯·戴森发明家精神令人敬佩。
0 有用 古耐菜菜 2022-05-18 15:02:07
主要就是戴森的品牌历史,讲了很多中间的曲折历程,专业名词颇多。留下的就是:要让创造围绕你的日常,一辈子都要如此
1 有用 木木茁灼 2022-05-30 23:51:09
发明更加看重的,其实不是灵感,而是一个人的耐力,看他能不能耐心地从失败中观察、改进。就拿戴森吸尘器的原型机来说,为了一次成功,詹姆斯失败了5126次。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理念和历程,能鼓励更多年轻人成为工程师,为这个世界遇到的问题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失败是发明家的挚友,通过詹姆斯的故事,我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解决问题时应该接受甚至享受失败。
0 有用 酸梅棒冰 2022-05-31 16:40:16
每一项设计都要有明确的目的。
0 有用 请叫额聂小仙儿 2022-05-30 08:29:37
戴森传奇的底层逻辑
1 有用 无法搜索 2022-05-30 23:32:52
本书是艺术家、工程师戴森爵士的生平流水账。1974年,戴森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背负着巨额透支与房地产抵押贷款,放弃了优渥的工作,进入了未知的企业家领域。无疑,这场创业历程是无比成功的,戴森公司众多天马行空的产品逐一成为了行业内的流行奢侈品,祝贺!
1 有用 哆啦大胖 2022-05-31 07:33:27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戴森公司能够让不起眼的小家电,变成黑科技的化身,就是因为创新,而这家公司的创新基因,来自创始人詹姆斯·戴森。从小,“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是他的第二天性。大学时,他形成了自己的发明观,他坚信,“每一项设计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对于一样产品来说,技术和工程的内核要比工业设计的外壳更重要。在他的创造之旅中,设计、制造、营销、售卖同样重要,因为他的目标不是成为设计师,而是成为一个企业家,这是成功发明的关键。作为工程师,詹姆斯·戴森信奉、践行精益求精的理念,把吸尘器从普通的家电改进成高性能机器。“发明总会催生另一个发明”,成功总会促进另一个成功。詹姆斯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是:面对问题,如果我们想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那么就不应该让自己远离失败,而是主动与失败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