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Echopraxia
译者: 姚向辉
出版年: 2022-5
页数: 404
定价: 6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彼得·沃茨作品
ISBN: 9787547742532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22世纪的前夕:逝者从天堂寄来明信片,传道者以出神获取科学突破的契机,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吸血鬼可以解决基准人类束手无策的难题,士兵则身携战斗时会关闭自我意识的僵尸开关……而这一切都在一个拒不现身的外星人的监视之下。
在这个生物学已经变成计算科学的世界,野外生物学家丹尼尔·布吕克斯的一项研究成果变成了恐怖分子的杀人工具。为此他深居俄勒冈沙漠,拒绝与正在分化出不同亚种的人类社会为伍。但有一天晚上他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一场风暴的中心。他在不明所以的追杀与求生里,被裹挟着踏上了一艘开往太阳系中心的飞船荆棘王冠号,与逃出实验室的吸血鬼瓦莱丽、寻觅儿子下落的上校吉姆和一群自称得到了进化启示的僧侣同行。
朝圣之旅的终点,布吕克斯要面对的,是自人类有思考以来大的进化断点。
模仿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每当我觉得自己的生存意志过于旺盛,我就会读一读彼得·沃茨。”——加拿大评论家詹姆斯·尼科尔
彼得·沃茨(Peter Watts)
加拿大科幻作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从事海洋生物工作多年,专注硬科幻写作。《环球邮报》称他是“在世最优秀的硬科幻作者之一”,作品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出版。1999年发表处女作《星鱼》(Starfish),后与续集《大漩涡》(Maelstrom)和《太古菌反扑》(Behemoth)共同构成“裂谷人三部曲”。他的另一个长篇系列Firefall目前包括《盲视》(Blindsight)和《模仿》(Echopraxia)两部作品。
十余年来,彼得·沃茨曾多次入围并获得科幻界重要奖项:2000年,《星鱼》入围约翰·坎贝尔奖;2007年,长篇小说《盲视》入围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并获当年加拿大极光奖最佳长篇;2010年,《岛...
“每当我觉得自己的生存意志过于旺盛,我就会读一读彼得·沃茨。”——加拿大评论家詹姆斯·尼科尔
彼得·沃茨(Peter Watts)
加拿大科幻作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从事海洋生物工作多年,专注硬科幻写作。《环球邮报》称他是“在世最优秀的硬科幻作者之一”,作品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出版。1999年发表处女作《星鱼》(Starfish),后与续集《大漩涡》(Maelstrom)和《太古菌反扑》(Behemoth)共同构成“裂谷人三部曲”。他的另一个长篇系列Firefall目前包括《盲视》(Blindsight)和《模仿》(Echopraxia)两部作品。
十余年来,彼得·沃茨曾多次入围并获得科幻界重要奖项:2000年,《星鱼》入围约翰·坎贝尔奖;2007年,长篇小说《盲视》入围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并获当年加拿大极光奖最佳长篇;2010年,《岛》(The Island)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1年,《怪形》(The Things)获轨迹奖最佳短篇。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模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模仿"的人也喜欢 · · · · · ·
模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Echopraxia剧情介绍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Echopraxia剧情介绍 这是Peter Watts的小说《盲视》的续作。《盲视》是我2010年之后看过的最好的硬科幻,没有之一。在我的心目中要高过《三体》。《盲视》探讨的是意识的问题,《Echopraxia》(直译过来的意思大概是“模仿行为”,跟“盲视”同样是心理学术语)仍然延续了这条... (展开)
《模仿》全解析:作者Reddit Q&A部分摘录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中译本个人捉虫整理 | 来自蛸齿 | 1 回应 | 2023-09-04 08:52:39 |
请真实评价一下翻译如何 | 来自呼吸 | 8 回应 | 2023-06-19 17:35:13 |
吸血鬼为什么? | 来自寒冬夜行人 | 1 回应 | 2023-05-12 15:51:42 |
和《盲视》用的纸张不一样? | 来自当然是喵喵喵啦 | 2022-11-26 04:54:10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Tor Books (2014)8.5分 18人读过
-
Head of Zeus (2015)暂无评分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indle 2 (甜賽)
- 理想国2022年书单 (理想国)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 抓紧去读的书 (oldcet)
- 电子书 (woodealle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模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ggarlic 2022-12-11 22:53:07 北京
开始部分看得我云里雾里,大概是因为我就是废物一样的基准人类
1 有用 奇异矩阵 2022-09-26 00:31:59 广东
2022#19 意外地享受这种被密密麻麻的术语与设定轰击所带来的大脑过载般的阅读快感(用书里的话叫……现时间冲击)。沃茨笔下的世界有着足够目眩神迷的未来感,大量基于神经科学的概念以及关于科学/神学/哲学的思辨性句子让人眼前一亮。但是这个故事讲得不算好,在不少地方的处理都非常模糊,且太过依赖对话来展开,缺少足够的剧情推动力
2 有用 HeavenDuke 2022-07-01 00:56:15
与其说晦涩难懂,不如说彼得·沃茨在进行某种面向未来的写作。和《盲视》一样,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当前人类对自身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无知,因为那些被作者信手拈来当作文学修辞甚至语言本身的概念很多时候就像天书一样(即便是对文化界来说也是如此)。书中外科手术式的心理描写大概是今年看过的最古怪但也最刺激的科幻书写了。
1 有用 leezh 2022-07-05 10:00:57
他者的信仰面向,席瑞父辈的接触历程,外部视角的内向化
0 有用 当然是喵喵喵啦 2022-12-03 16:41:19 河南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基准人类的理解,技术本身就成了一种宗教迷信
0 有用 盐海 2023-09-21 22:30:21 湖北
盲视续作,一脉相承,作者算是为了布道讲了个故事。脑科学+心理学+去人类中心外星生命,这个流派写得这么深的还真挺少的,应该算独此一家了。
0 有用 波洛 2023-09-21 15:41:13 湖北
在看过前作的情况下背景设定比较好接受,同时再次感慨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阅读时创造出介于能想象出与这是个啥之间的模糊体验感非常独特,让我一直想往后看但也知道后面也不会讲明白……一个表面上看很突然但似乎是被安排好的远行,和前作类似的队伍遇到了同样的外星存在,最后匆忙撤回,同时也成为载体。故事的最后本以为有一个相对温馨的结局,丹和瓦莱莉共同见证破碎的地球也挺不错的,但最终还是没想到吸血鬼或者说作者的想... 在看过前作的情况下背景设定比较好接受,同时再次感慨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阅读时创造出介于能想象出与这是个啥之间的模糊体验感非常独特,让我一直想往后看但也知道后面也不会讲明白……一个表面上看很突然但似乎是被安排好的远行,和前作类似的队伍遇到了同样的外星存在,最后匆忙撤回,同时也成为载体。故事的最后本以为有一个相对温馨的结局,丹和瓦莱莉共同见证破碎的地球也挺不错的,但最终还是没想到吸血鬼或者说作者的想法哈哈哈。不知道还有没有下一本,这个故事应该没有完结吧。 (展开)
0 有用 boninqpull 2023-09-16 04:54:35 浙江
翻译比起盲视差太多
0 有用 SammyRabbit 2023-09-10 00:28:12 湖北
首先,虽然《模仿》和《盲视》时间线差不多平行,但是必须先读《盲视》以及《盲视》后面的两个独立小故事,《模仿》是基于它的设定而不是独立的。这本书的节奏非常神奇,它是爆炸式的,没有故事的开始发展和高潮,要么就没有情节(一些描述和思考),要么就突发爆炸式情节。主角没有第一部的席瑞基顿那么有代入感(基顿全程质疑自己是不是人的情感挣扎vs丹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最勾人的角色显然是摩尔上校,他的性格他和儿子妻... 首先,虽然《模仿》和《盲视》时间线差不多平行,但是必须先读《盲视》以及《盲视》后面的两个独立小故事,《模仿》是基于它的设定而不是独立的。这本书的节奏非常神奇,它是爆炸式的,没有故事的开始发展和高潮,要么就没有情节(一些描述和思考),要么就突发爆炸式情节。主角没有第一部的席瑞基顿那么有代入感(基顿全程质疑自己是不是人的情感挣扎vs丹觉得自己不是很有用)。最勾人的角色显然是摩尔上校,他的性格他和儿子妻子的关系在第一部充分铺垫了,相比之下第二部其他配角都有第一部那么描述充分。第二部对第一部的内容做了很重要的补充,虽然完全没提到外星生物攀爬者,但是攀爬者的真正计划和目的只有在第二部才体现出来。我比较在乎:1.逃回地球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席瑞 2.夺舍丹的是什么 吸血鬼对它的计划是什么 (展开)
0 有用 群 レイ 2023-09-04 04:53:23 上海
文本和《盲视》呈镜像的叙事行进,飞船的命运与人物弧光都是反向的。尴尬的三部曲中间章、自然神学的主题基本上都挂起在半截,二分心智教会直到团灭都没讲明白信仰是什么,Siri 的部分甚至上了个元叙事,这些伏线只能后推到不知何时才出版的《全知》里。另一方面这作又的确有足够繁复的隐喻,POV 读起来还算舒服,喜欢像摩西一样行走在沙漠间的瓦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