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封皮及线装极有意境,都是一篇篇的小文章随笔,会友、出游、纪实、感悟,不离红学,也处处有作者反思中国文化的小观点。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精辟的文字总是自己弹出来,并不用费心去找。老人家一生的精华随感都集齐在这本书里了,当然,只是吉光片羽,但谈及某些小观点的时候,总是会促使我去思考许多文化现象。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精辟的文字总是自己弹出来,并不用费心去找。老人家一生的精华随感都集齐在这本书里了,当然,只是吉光片羽,但谈及某些小观点的时候,总是会促使我去思考许多文化现象。
常读常新!
从一本书进入一段人生,书籍蕴含的永远不只是文字里的世界,“读书似水能寻脉”,我们可以从一本书看到一个领域。这就是文字的妙谛,中国文学的文心匠意现在在繁复的网络阅读中逐渐缺失了,我们也逐渐从读者变成看客。可是像这样对于名著的寻根溯源,对于我们是有意的,不过也并不是说“专”“精”要比“博览”要好,只是我们需要从文字中不断获取力量。
一开始了解先生是因为他讲的红学,他带我从红楼梦的冰山一角逐渐走向更远,带来一直求知若渴的感觉,这本散文集不仅讲了一些红楼梦的未解之迷,也讲了他关于读书的一些方法,很不错的一本书。装帧设计很棒
88篇散文集,篇篇精品。正如蒲松龄所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生活中也有这么多值得记录的事啊。
文风上至文言文的雅,下至白话文的俗。大家小书,雅俗共赏。从中既可看到阳春白雪的华丽,又可寻觅到下里巴人的悲喜。周汝昌先生是举世闻名的红学大师、中华文化大家,国学修为已臻化境,不论是行文运笔的“外家功夫”,还是艺术感悟、思想深度的“内力”,都首屈一指。
我只能说不求甚解。 可是我喜欢《红楼梦》。
读《红楼梦》,读周汝昌
通读全书文章,我深深感悟到周汝昌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失的遗憾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爱护,这也启示着当下的“文人”与“俗人”,我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年年皆有精髓现,我们当下再如何的发展,亦不能将我们引以为傲、千古流传下来的精髓文化丢掉,必须大力弘扬,并创新。
纪念周汝昌老先生逝世十周年,市面上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大家就是大家,文字功底深厚,是一本看了就不想放下的书,很多金句都值得摘抄。推荐
极好极好
> 岁华晴影
0 有用 尘埃落定 2023-01-10 21:23:23 江苏
封皮及线装极有意境,都是一篇篇的小文章随笔,会友、出游、纪实、感悟,不离红学,也处处有作者反思中国文化的小观点。
1 有用 偷咖啡的喵 2022-06-27 23:39:57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精辟的文字总是自己弹出来,并不用费心去找。老人家一生的精华随感都集齐在这本书里了,当然,只是吉光片羽,但谈及某些小观点的时候,总是会促使我去思考许多文化现象。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精辟的文字总是自己弹出来,并不用费心去找。老人家一生的精华随感都集齐在这本书里了,当然,只是吉光片羽,但谈及某些小观点的时候,总是会促使我去思考许多文化现象。
0 有用 希克斯 2022-06-15 10:23:07
常读常新!
1 有用 药罐子的日常 2022-06-17 22:57:02
从一本书进入一段人生,书籍蕴含的永远不只是文字里的世界,“读书似水能寻脉”,我们可以从一本书看到一个领域。这就是文字的妙谛,中国文学的文心匠意现在在繁复的网络阅读中逐渐缺失了,我们也逐渐从读者变成看客。可是像这样对于名著的寻根溯源,对于我们是有意的,不过也并不是说“专”“精”要比“博览”要好,只是我们需要从文字中不断获取力量。
1 有用 cilpnosis 2022-08-08 23:21:50
一开始了解先生是因为他讲的红学,他带我从红楼梦的冰山一角逐渐走向更远,带来一直求知若渴的感觉,这本散文集不仅讲了一些红楼梦的未解之迷,也讲了他关于读书的一些方法,很不错的一本书。装帧设计很棒
1 有用 飞燕说人生 2022-06-24 19:07:39
88篇散文集,篇篇精品。正如蒲松龄所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0 有用 mooki 2023-03-16 15:49:08 广东
生活中也有这么多值得记录的事啊。
0 有用 盛京读书人 2022-06-13 15:35:55
文风上至文言文的雅,下至白话文的俗。大家小书,雅俗共赏。从中既可看到阳春白雪的华丽,又可寻觅到下里巴人的悲喜。周汝昌先生是举世闻名的红学大师、中华文化大家,国学修为已臻化境,不论是行文运笔的“外家功夫”,还是艺术感悟、思想深度的“内力”,都首屈一指。
0 有用 杨大格 2022-11-26 23:27:26 山东
我只能说不求甚解。 可是我喜欢《红楼梦》。
0 有用 否极泰来 2022-06-16 13:24:25
读《红楼梦》,读周汝昌
0 有用 🍀红红的sunny 2022-06-11 21:39:54
通读全书文章,我深深感悟到周汝昌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失的遗憾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崇与爱护,这也启示着当下的“文人”与“俗人”,我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年年皆有精髓现,我们当下再如何的发展,亦不能将我们引以为傲、千古流传下来的精髓文化丢掉,必须大力弘扬,并创新。
0 有用 豆友3OaF8JCTjk 2022-06-13 20:01:29
纪念周汝昌老先生逝世十周年,市面上最近比较火的一本书,大家就是大家,文字功底深厚,是一本看了就不想放下的书,很多金句都值得摘抄。推荐
0 有用 雨荷 2025-04-14 13:10:16 江西
极好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