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学术理论成果,尤其是建议类的书写框架,让我不得不怀疑作者是不是考研一把能手?作者对新媒体阅读的中庸之道导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难道作者就没有看到,当下大多数的新媒体阅读无非是些臭鱼烂虾的浅薄内容加上自以为是的乌合之众?这不是精英主义的偏见,而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技术的进步并不会促进阅读的全民化,反而会侵蚀这种阅读传统。 过去两年有篇与阅读有关的文字:20年人物的《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以及21年谷雨计划的《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介即讯息,纸质书阅读与电子书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获得的认知也是天差地别。技术具有的偏向性虽然不会摧毁我们,但也没有拯救我们。如果忽略或无视了这一观点,任何对“阅读”的研究都是隔靴搔痒。
全民阅读在日渐普及当中,不过我发现身边同事或者朋友真正有阅读或阅读习惯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还是头条、抖音、公众号等碎片化互联网内容。
> 阅读的嬗变
3 有用 是隅隅呀 2022-07-21 18:47:23
几乎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学术理论成果,尤其是建议类的书写框架,让我不得不怀疑作者是不是考研一把能手?作者对新媒体阅读的中庸之道导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难道作者就没有看到,当下大多数的新媒体阅读无非是些臭鱼烂虾的浅薄内容加上自以为是的乌合之众?这不是精英主义的偏见,而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技术的进步并不会促进阅读的全民化,反而会侵蚀这种阅读传统。 过去两年有篇与阅读有关的文字:20年人物的《葬花词、打胶机与情书》以及21年谷雨计划的《一个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新媒体时代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媒介即讯息,纸质书阅读与电子书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获得的认知也是天差地别。技术具有的偏向性虽然不会摧毁我们,但也没有拯救我们。如果忽略或无视了这一观点,任何对“阅读”的研究都是隔靴搔痒。
0 有用 文兴 2022-06-16 07:37:19
全民阅读在日渐普及当中,不过我发现身边同事或者朋友真正有阅读或阅读习惯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还是头条、抖音、公众号等碎片化互联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