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用经济学视角解释社会进化,用风险与博弈重新理解人类文明。
一部具有宏大视野和学术突破性的著作。
迷信、婚姻、家庭、宗族、商业、金融……为何生产率不能完全解释文明进化逻辑?如何衡量文明是进步还是倒退?如何正确理解我们当下面临的一些社会现象?……
生产率和风险应对力是判断人类进步的两个关键维度,前者解决正常情况下的生活,而后者决定非常条件下的生存。在《文明的逻辑》一书中,作者以“人类与风险的博弈”历程为线索,使用数据量化分析和文献研究分析,通过人们所熟悉的创新、商业、金融等现象与历史,用翔实的数据与资料分析探讨文明演进背后的内在逻辑,创新性地提出衡量文明的新标尺——“风险应对力”(即应对风险的能力),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完整地解读人类文明化进程,为认识、发展人类社会文明提供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 · · · · ·
陈志武
知名经济学家,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与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耶鲁大学原金融学终身教授,默顿·米勒奖得主。专业领域为金融理论、股票、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与经济史。他担任学术总顾问的纪录片系列《华尔街》与《货币》,对中国金融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著有“金融的逻辑”系列、“财富的逻辑”系列、《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与创富》《陈志武金融投资课》等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风险惹的祸:为什么古代人崇尚暴力?
古代暴力的多种表现
文明化趋势
暴力起因:清朝、汉朝与罗马帝国的故事
风险催生暴力:一般规律
结语
第二章 风险催生定居农耕与技术创新
早期智人的技术探索
生产率无法解释农业革命
农业因气候风险而发明
新世界作物的保险价值
结语
第三章 迷信的起源与价值
从康熙灾政看国家的起源
民间迷信
迷信在其他社会
迷信的作用
迷信、负面情感与理性决策
结语
第四章 婚姻起源与变迁的逻辑
夫妻双双把家还
婚姻的起源与变迁
定居农耕带来婚姻变革
婚姻真的帮助避险吗?
婚姻规则与伦理
结语
第五章 礼制与家秩序的兴起
家秩序解决什么问题
周朝启动礼制建设
周朝礼制事无巨细
儒家名分等级秩序
从思想到实践:礼制的平民化
礼制基本要件:宗祠、族谱、义庄与祭祖礼仪
家秩序的经济逻辑
儒家秩序的历史功效
“养儿防老”的实证绩效
印度种姓制度
结语
第六章 宗教兴起与避险逻辑
宗教的化险绩效
宗教与信任网络
宗教与家秩序的竞争
不同宗教间的竞争
结语:宗教与宗教之外
第七章 基督教排斥金融和反犹的历史
宗教排斥金融
犹太人的前世今生
新教改革与金融解放
新教国家与天主教国家的长久对比
为什么新教国家发展更好?
结语
附录.计量经济学术语解释
注释
下册
第八章 商业市场与文明化
从齐内曼人的经历谈起
商贸市场的避险作用与“永久和平”
大运河及其备灾价值
交易与美德
结语
第九章 海上丝路与全球化的兴起
海上丝路之初
海上丝路兴盛与阿拉伯商人的到来
阿拉伯商人何以主导海上丝路
宋元海上贸易与蒲寿庚世家的兴起
明朝禁海与海盗袭击
大航海时代与现代跨国贸易体系
海上丝路历史的启示
结语
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文明化发展
金融的救急与扶贫价值
金融缺失导致农民卖地
从金融缺失看旧社会鬻妻卖女
如何发展金融市场以降低借贷成本?
金融在西方的兴起
美国的金融革命
现代金融来到中国
从资本化体制看中西大分流
结语
第十一章 风险、福利与国家的起源
国家因应对风险而产生
治灾之道:“一国兴亡之所系”
工业化催生福利国家
国家与宗教间的张力
结语
第十二章 文明化进程走向何方
人类婚姻的未来走向
公司的力量
金融市场带来危机风险
现代国家之能量
宗教之前景
结语
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上册 -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可以给个体带来安心、给社会带来秩序,进而规范个体、促使暴力下降。“迷信是一种伤法。 通过迷信,人类的某一个群体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营造出一种生活是可预期的假象,借此安慰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上册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文明的逻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文明的逻辑"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明的逻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 更多书评 7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2022-05-13 16:42:41 2人喜欢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5.恩格斯认为,男人体力的重要性超出女性后,婚姻关系与家庭结构的权力中心从女性转变为男性,社会从母系转变为父系。 (思考:当后工业时期的现在,女性也能胜任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是几千上万年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恐怕短期无非得到改善。) 6.包办婚姻(避险婚姻)与自由恋爱婚姻的结果不同。如果是父母帮子女安排对象,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养老需求(避险需求)和其他族人的利益;而如果子女自己择偶,会在意自己是否喜欢、是否相爱。 7.假如社会普遍不在意贞节,男女关系混乱,那么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必然是社会的普遍状态。 8.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农村,越往下走,受儒家礼制影响越强。在儒家影响较强的农村和小城镇,子女尤其儿子的确给父母养老贡献多。小城镇和农的文化比城市更传统。 9.儒家文化只认血亲,不信任无血缘的外部商人,导致抑商发生。家秩序内部的经济交换功能太强之后,导致外部市场失去机会。 10.富人家更注重子女质量,穷人家更注重子女数量。
回应 2022-05-13 16:42:41 -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
2022-07-30 14:44:13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引自 上册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可以给个体带来安心、给社会带来秩序,进而规范个体、促使暴力下降。“迷信是一种伤法。 通过迷信,人类的某一个群体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营造出一种生活是可预期的假象,借此安慰自己。” 引自 上册 婚姻关系也是一种人为跨期承诺,是什么让此契约关系胜过一般契约,并且人类对其的信任程度仅次于血缘关系呢?答案在于各社会都花了大量精力,创新推出了各种针对婚姻的仪式、彩礼和迷信故事,众多伦理规则从多个维度加固婚姻关系,最大化“白头到老”的概率。 引自 上册 回应 2022-07-30 14:44:13
-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
2022-07-30 14:44:13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引自 上册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可以给个体带来安心、给社会带来秩序,进而规范个体、促使暴力下降。“迷信是一种伤法。 通过迷信,人类的某一个群体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营造出一种生活是可预期的假象,借此安慰自己。” 引自 上册 婚姻关系也是一种人为跨期承诺,是什么让此契约关系胜过一般契约,并且人类对其的信任程度仅次于血缘关系呢?答案在于各社会都花了大量精力,创新推出了各种针对婚姻的仪式、彩礼和迷信故事,众多伦理规则从多个维度加固婚姻关系,最大化“白头到老”的概率。 引自 上册 回应 2022-07-30 14:44:13 -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2022-05-13 16:42:41 2人喜欢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5.恩格斯认为,男人体力的重要性超出女性后,婚姻关系与家庭结构的权力中心从女性转变为男性,社会从母系转变为父系。 (思考:当后工业时期的现在,女性也能胜任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是几千上万年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恐怕短期无非得到改善。) 6.包办婚姻(避险婚姻)与自由恋爱婚姻的结果不同。如果是父母帮子女安排对象,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养老需求(避险需求)和其他族人的利益;而如果子女自己择偶,会在意自己是否喜欢、是否相爱。 7.假如社会普遍不在意贞节,男女关系混乱,那么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必然是社会的普遍状态。 8.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农村,越往下走,受儒家礼制影响越强。在儒家影响较强的农村和小城镇,子女尤其儿子的确给父母养老贡献多。小城镇和农的文化比城市更传统。 9.儒家文化只认血亲,不信任无血缘的外部商人,导致抑商发生。家秩序内部的经济交换功能太强之后,导致外部市场失去机会。 10.富人家更注重子女质量,穷人家更注重子女数量。
回应 2022-05-13 16:42:41
-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
2022-07-30 14:44:13
从风险互助和利益互换角度看待婚姻,似乎没有温度,因为现代人倾向于将“婚姻”跟“爱情”“浪漫”联系在一起,甚至画上等号,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实际上,不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还是远古东方,人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跨期互助、降低生存风险的,跟爱情并无关系,甚至被认为彼此不兼容。爱情到现代才“征服”婚姻、成为婚姻的核心。 引自 上册 在多数情况下,迷信不能改变现实,不影响客观存在,更不能提高生产率,然而却可以给个体带来安心、给社会带来秩序,进而规范个体、促使暴力下降。“迷信是一种伤法。 通过迷信,人类的某一个群体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里营造出一种生活是可预期的假象,借此安慰自己。” 引自 上册 婚姻关系也是一种人为跨期承诺,是什么让此契约关系胜过一般契约,并且人类对其的信任程度仅次于血缘关系呢?答案在于各社会都花了大量精力,创新推出了各种针对婚姻的仪式、彩礼和迷信故事,众多伦理规则从多个维度加固婚姻关系,最大化“白头到老”的概率。 引自 上册 回应 2022-07-30 14:44:13 -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2022-05-13 16:42:41 2人喜欢
1.唯生产率的历史史观是片面的,不够准确的。风险应对能力,也是个体生存的福利的基础性指标。看待历史,应到多个角度观察思考。 2.暴力冲突与灾害等风险事件有关。当自身生存(活不下去了)受到风险威胁,暴力冲突会加剧。因为任何收益都能救命,主观收益价值大。 3.原始人面对风险挑战,可有四种避险方式:迁移,储存,多样化,交换。人际跨期价值交换。 4.集体主义是提升风险应对力的一种手段,对产出低,风险高的内生反应。 5.恩格斯认为,男人体力的重要性超出女性后,婚姻关系与家庭结构的权力中心从女性转变为男性,社会从母系转变为父系。 (思考:当后工业时期的现在,女性也能胜任各行各业的工作。但是几千上万年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恐怕短期无非得到改善。) 6.包办婚姻(避险婚姻)与自由恋爱婚姻的结果不同。如果是父母帮子女安排对象,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养老需求(避险需求)和其他族人的利益;而如果子女自己择偶,会在意自己是否喜欢、是否相爱。 7.假如社会普遍不在意贞节,男女关系混乱,那么对未来缺乏安全感必然是社会的普遍状态。 8.从大城市到小城市,农村,越往下走,受儒家礼制影响越强。在儒家影响较强的农村和小城镇,子女尤其儿子的确给父母养老贡献多。小城镇和农的文化比城市更传统。 9.儒家文化只认血亲,不信任无血缘的外部商人,导致抑商发生。家秩序内部的经济交换功能太强之后,导致外部市场失去机会。 10.富人家更注重子女质量,穷人家更注重子女数量。
回应 2022-05-13 16:42:41
2 有用 Othernessless 2022-04-29 20:04:46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理解风险的实践素材,和许多写风险问题的专论结合起来阅读收获极大 很有诚意的大型计量经济学史学文献综述/第一本对宗族和宗教的分析框架和视角比较老套,但偶尔有精彩的分析/第二本对金融和福利国家的分析很有启发!故事挺好看的
0 有用 沈孤辰 2022-06-22 15:44:34
陈志武还是讲经济吧,这种东西出来就是圈钱!钱颖一和周黎安也缺钱?
1 有用 Ulysses 2022-07-09 22:23:47
角度挺好的,但写得有点像课件,有点可惜。
0 有用 summer林溪 2022-04-20 12:14:34
所谓追根溯源,对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很多研究者都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这本书却独辟蹊径,从风险的角度来分析从婚姻、家庭等的发展及起源,让我们更加掐面的了解人类文明的演变规律。 事实上现代发生的很多事情在之前都已发生过,当我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以往的演变规律,才能更好的应对将来的各种风险变化。
0 有用 Crab 2022-06-21 12:10:27
论述非常完备的经济史书籍,每一章中引用的文献都极有阅读价值
0 有用 ~YES~ 2022-08-09 14:13:21
挺有意思的。用经济学解读人类发展逻辑。就是论述再简洁一点就满分了。明明可以写300页的事,写了上下两册。
0 有用 Cambrian 2022-08-08 23:29:51
呵呵了
0 有用 王堃 2022-08-05 15:33:57
还能读,但是太长了。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以一篇5000字的文章就可以代替,把观点说出来不就得了,拉拉杂杂——像是杀人犯为自己的杀人找理由一样,没完没了。唉,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
0 有用 无斋山人谈异录 2022-08-04 23:31:23
玄学与婚姻、礼法、宗族、商业、金融一样,都能改进人类的风险应对力,降低暴力的发生频率,进而促进社会文明化,把人类带上文明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玄学对文明化发展是有积极贡献的。
1 有用 格野 2022-08-04 17:36:19
看完此书,对文明进化的里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抗风险的各种发明有了更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