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传说》的原文摘录

  • 追溯起源,对人类而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报刊文章、各类书籍、电视节目,乃至博物馆的展览,无一不在反复印证着我们对起源的痴迷。这种痴迷可以具体表现为寻找最古老的人类祖先,探求最久远的农耕文明,搜寻全世界的第一座城市、第一种文字,乃至认定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艺术形式等。在时间长河中,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节点,从某种程度上,既可以被放在人类漫长历史的语境中加以解读,也可以在当今社会的语境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从而为我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提供相应的参照。 (查看原文)
    校书郎公子熙 2022-06-28 22:57:20
    —— 引自章节:第 1 章 缘起 001
  • 正是在这位国王当政时期,苏美尔语的词汇中出现了“黑头人”(sag-gig-ga)的说法,它的意思可以被理解为“黔首”,或者也可以更形象地被理解为“成群的牛羊”。无论如何,这个概念都不可能像某些现代学者所说的那样,专指苏美尔人。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022-09-08 18:37:55
    —— 引自章节:第 5 章 最早的文字 201
  • 位于伊拉克南部,也就是古代苏美尔的那些沼泽湿地,就属于正在遭受威胁的人文景观。2016年,包括乌鲁克、乌尔和埃利都在内的3处古城遗址,还有另外4块湿地(它们属于自然和人文相互交融的特殊环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伊拉克政府的核心诉求,是要将当地沼泽阿拉伯人(Ma ̔dan)所承载的文化一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土著居民,他们仍然生活在那片沼泽地上,日复一日的生活几乎和已知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祖先没什么区别。他们必须生活在这里,也只有在这片沼泽地上,才能体现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 沼泽阿拉伯人并非苏美尔人的后裔,但是他们的存在却可以让世人了解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人与沼泽共生共存的独特生活方式。得到资金支持的伊拉克政府提出了一项灌溉沼泽的计划。这样的做法,不仅使沼泽地的动植物恢复了生命力,更重要的是,也使人们回到了大自然中。人和动植物在这片沼泽地上和谐相处,共同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022-09-08 19:29:52
    —— 引自章节:第 6 章 回到原点 279
  • 实际的情况可能正如杰罗尔德·库珀所说的那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美尔人也许只是当代亚述学家的一种“发明”。他们过于心急地依据一种独特的语言,确认了一个独特的民族。 沿着从语言学到民族学的思维脉络,苏美尔人被构建成了一个族群,也可以说是一个种族或国家。将苏美尔人打造为一个独立族群,进而还将他们视为现代世界的祖先和开创者,以及那些所谓将其视为“低等”民族对立面的做法,本身反映了特定时代语境中的特定诉求。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苏美尔人成为了公元前3000年前后,美索不达米亚世界的唯一代言人。尽管目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那里曾经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本书开头提到的苏美尔王表,就是上述历史建构方式的突出体现。这份由牛津大学保存的王表,将埃利都作为自己的时间起点,出现在王表上的半数国王,大多还拥有闪米特语的名字。与此同时,其他的类似文献,包括现存最早的出自舒尔吉统治时期的文献,则普遍以基什作为自己的时间起点。 尽管如此,这份王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却始终被称为“苏美尔王表”。因为它所选取的那个久远的时间起点,恰恰与当代社会对苏美尔人的想象存在某种契合。事实上,这份王表所要传达的信息可能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曾经存在过一种由说苏美尔语的族群和说闪米特语的族群共同创造的杰出文明。 两个族群和谐共处,直到乌鲁克王朝晚期,这才有一位说苏美尔语的人——可能真的只有一个人——发明了楔形文字。由于目前的原始楔形文字文献中还无法辨认出一个带苏美尔特征的名字,所以类似这样的观点,仍然只是一个得不到证明的猜想。 没有考古证据显示,古代苏美尔文字的演化在早王朝时代的初始阶段发生过明显断裂。相反,那些经书记官之手复制、传承的辞书,体现出了很强的连续性。到了公元前2800年前后,当苏美尔语以可视化的文字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它可能已经蜕变成了一种精英语言。这种语言的使用,往往与统治阶层和书记官紧密相连。... (查看原文)
    张清蕴 2022-09-08 23:05:40
    —— 引自章节:第 6 章 回到原点 279
  • 神话传说讲述的并非是那些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到底做过什么,而是讲故事的人觉得他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希望对当下的生活产生某种影响。 (查看原文)
    yao想退休。。 2023-11-05 13:52:10
    —— 引自章节:第 5 章 最早的文字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