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 短评

热门
  • 5 魔豆7号 2022-05-31 00:56:24

    有野心的写作,国潮三要素很受启发,举的不少例子还挺引起共鸣的,关于文化自信,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 6 小鱼啃腿 2022-05-21 02:34:43

    文艺类从业人员阐述的国潮文艺复兴,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框架里提供了自己的看法。

  • 2 被窝英雄 2023-11-27 19:06:56 山西

    作者的思维比较发散,因此证明的逻辑链偶尔很曲折,但是真的对国潮或者说文化自信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并给出了解决的方向:中国符号、更新观点、面对市场。非常值得一读!

  • 5 BiBiDiu 2022-05-13 21:37:34

    90年代以前的孩子们,青春里有张艺谋、姜文和徐克,周杰伦和费玉清,哪吒和回力鞋,现在的孩子们想到国潮这两个字脑子里会浮现什么呢,我不知道。

  • 4 婴儿 2022-05-11 22:18:02

    我属于那种对喜爱国潮的人更感兴趣的人。比如,我喜欢看汉服,因为这里面有理想,有青年。再比如,虽然我喜欢日本文化,却从来不欣赏里面的传统元素,我喜欢的是经过美国改造后的那个日本。我认为拍凡尔赛玫瑰和鲁邦三世才真正说明了文化的自信。但我又简直可以说完全理解创作者们向传统文化求索的心态。作为国潮支持者,我会为北冰洋和冰峰而不是油泼面投赞成票。本书所涉及的是一个早已开始的长期话题,而且至少在我孙子辈的有生之年是得不到解决的。而且随着形势的恶化,我大胆地推测这个话题会大到可能最终决定你们人类物种的生存与毁灭。所以我们都会在有生之年不停滴与这位年轻的作者进行超时空切磋。《国潮》这本书展现并梳理了它不仅仅是中国的部分,你可以完全信任作者,没有比博闻强识并且逻辑自洽的张导更适合做这件事的了。

  • 2 乡村土狼 2022-05-29 17:07:42

    中国民族精神的物质寄托?中国的符号,更新的观点,面向市场的不断完善,这就是国潮。

  • 3 孙欲言 2022-05-29 09:22:04

    这部书很好!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恰当。尤其,它总结并且鼓舞了我们的热情。

  • 6 在山清泉水 2022-04-28 21:19:03

    导演跨界写作,对国潮重新定义并提炼出国潮三要素。书中提出的新知和洞察,对于中国新商业的产生,能激起更多的思考,但更重要的是要采取行动。知易行难!

  • 1 星星被风撩过✨ 2022-10-10 21:05:38 浙江

    感受到了语言学的有趣,作者提的问题也很一语中的,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似乎不太有力。

  • 0 虬戈翼王 2023-12-02 15:10:32 北京

    学贯中西,旁征博引,思路清奇,对很多原点的追问和阐述,很有五四遗风,文化问题往往没有确切答案,专业人士会陷入专业的壁垒之中,但作者没有俗套和科班出身的桎梏,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十分有见地。

  • 0 阿正 2022-08-15 07:57:33

    我们的传统文化该如何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这是我在看完《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以下简称《国潮》)这本书后最关注的问题。 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事情,但随着全球化的大发展,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变得越来越艰难。 这两年,无论是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还是央视的《止此青绿》都让人们意识了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世纪,我们着眼于强国;现在,我们着眼于文化复兴。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国人民族文化的觉醒,在全世界掀起一场中国潮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 1 草妤儿 2022-07-11 21:22:00

    很受启迪的一本书。可能对于“国潮”到底是什么,我们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它已经兴起,或者说是复兴。如果想在文化创意方面有所尝试,不如读一读这本有意思的书。

  • 1 芙夫思想 2022-06-18 03:22:03

    《国潮》是青年导演对当代消费主义横行下文化困境的思考结果。中国潮流不是“中国风”,历史上的中国风都是国外流行起来的。国潮打造的是让世界传播中国符号的本土潮流。

  • 1 饮者 2022-06-30 05:10:50

    书中铺陈大量史料和文献论据,对大量案例进行剖析,并且深入浅出地对“国潮三要素”(中国符号、更新观点、面对市场)进行了充分地阐释。

  • 0 yuwede 2024-12-05 00:51:30 云南

    相较于国潮的定义,本书最对伪国潮内容的剖析确实入木三分。周星驰、周杰伦这种华人群体家喻户晓的人物在欧美则鲜有人知,汉服也是被认为非主流。我们可以从三个因素分析这种现象。其一,模糊的中国符号—日本的幽灵(为什么日本从全盘西化到回归东方成为东亚文化代言人):首先日本的西化只是形式上的西化,实质上的阳明心学、天皇年号并未被完全舍弃,所以在昭和泡沫破灭后极易捡起来,但中国则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发展的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导致既不了解自己的文化又对西方文化缺乏系统性认知,导致乱象丛生。

  • 0 SoulMeditation 2023-05-22 18:21:21 陕西

    整本书话题很好,很吸引人,是“国潮”。但是整本书的文字写作不大好,主要体现在: (1)每一个小节都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和结构。这意味着作者没有一个贯穿性的逻辑思路引导,就感觉读起来很乱。 (2)没有主题,不聚焦,非常散。一会写写这个,一会写写那个,想到哪写到哪,可是到底要想说什么呢?也不清楚。感觉像随笔和个人的杂记。 (3)表达、引用、分析目的不明确,所引用的那些分析,比如文学上的、音乐上的、艺术上的、语言学上的那些东西,最终是为什么服务的呢?最终想要说明什么观点呢?不明确。 (4)缺少一个关键总结。就是一篇一篇写下来,最后落脚点是什么?每一篇和前后的文章的联系是什么?这篇在这里表达在整本书论证的目的上的作用是什么?不清楚。 表达有些啰嗦,而且很容易偏离主题…

  • 0 木讷乡下人 2023-10-21 10:02:43 北京

    他似乎讲了些什么,又似乎没有。国潮的出现是客观的,真的需要阐释原因吗?

  • 1 Keegan 2023-01-02 20:28:08 浙江

    和国潮本身并无强关系的杂文集,作者的知识体系真广。一口气读完。

  • 0 munianli 2024-11-01 17:33:58 中国香港

    总体感觉:作者在尾声中写“请原谅笔者花费这么多篇幅,用泥浆摔跤似的语言试图将真相解释清楚”,“泥浆摔跤”,这形容词确然不错。中国业界版韩炳哲式的写法!读到最后,再看封底的评价摘录,笑出声。摘录见长评。

  • 0 我本善良 2022-07-19 15:18:08

    21世纪,与时俱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