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几个世纪以来,炼金术士们一直在徒劳地把贱金属变成黄金,而中国的皇帝们不费力气地把纸变成了货币……
货币是个人生活中最抽象、最去个人化的元素。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道:“金子,黄黄的发光的, 宝贵的金子!这个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很有趣,期待后续的几卷~
通过货币来看社会历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象征符号里传达的信号与观念渗透到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的不同派别中。
透彻,收益颇多。
中世纪欧洲复杂的货币体系和计量单位,一直很有兴趣。当然文化史本身不是介绍这些内容,但对区域货币演变,接受的原因有了很系统的了解。包括欧洲现代货币名称的来源,重量单位的很多计算方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历史问题。总之国内类似作品有限,本作属于领域内不可不读
流水不腐,貨幣不蠹。惟有在流通狀態下的貨幣才能實現經濟價值,然而反諷的是,留存下來的中世紀錢幣,卻多是出於祭祀或墓葬的目的。此書展現出中世紀這個模糊概念下五彩繽紛的貨幣「亂」象,同樣對應中國中古,從半兩五銖到開元通寶似乎官方恆定,錢幣出土卻是各展風采。神權、君權、經濟權,誰為主宰?謝@204341737 📚 #讀而愛#090
《货币文化史II》,主要讲中世纪时期的货币文化。 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货币文化史I》中讲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货币文化,确实主要集中在军事、神圣仪式、象征权力身份认同等方面,货币的使用范围多数集中在精英阶层和大城市。 在《货币文化史II》能看到,到了中世纪时期,货币逐渐变得普及,除了在商贸交易流通过程的作用之外,货币的社会属性更加多元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矛盾争议。比如宗教组织大量财富的管理离不开各类货币的流通,同时一些宗教组织又对金钱引发的贪婪、堕落、腐败等问题格外反感、大加批判。在中世纪,随着货币在社会生活的普及深入,在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之外,货币能够更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内容。
就像作者在概述中所说的,货币是了解中世纪思想和社会的一个窗口,是经济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途径,是大多数人与统治者最密切的接触媒介,是君王实现勤政或赚取额外收入的手段。它的制造、发行和使用都承载着象征意义。《货币文化史2》通过详尽的研究和严谨的考证,为我们认识中世纪货币文化,提供了十分实用而又有趣的视角。
编写的很用心,读后收获很大。
当神权至高无上,黄金走出欧洲,成为流动的盛宴。
中世纪的货币使用越来越频繁,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而在这本书中,包括权力象征、支付手段、宗教信仰、贸易结算、宗教仪式等等方面都有与货币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了解这些内容就是了解中世纪整个社会发展重要的一方面。走进《货币文化史Ⅱ:中世纪黄金的盛宴与贸易兴起》就是走进了解中世纪的文化氛围之中。
货币本身也是依托于历史与文化共同发展的产物。
挺好,值得读
风格和第一册基本一致,只是这本的翻译水平不敢恭维,第四章的影响尤其大,一时无法接受,多扣一星。最近正好在读一本讲中世纪历史的书,很方便对照阅读,我个人最关心的是货币体系所体现的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角逐,以及教会如何看待和使用货币;个人意趣来说,我对造币的工艺也有一定兴趣(这个在第一册里有相当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有专门章节解读,读有所得。总之,从古至今,造币都是权力的象征;穷苦社会都容忍不了高调的富人,以及钱不是万恶之源,念头才是……历史还真是有太多不会改变的东西呢。
中世纪的货币让我们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依然在社会、道德以及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这一本《货币文化史》,我们也试图跟随着作者在眼花缭乱中理出清晰的脉络,了解货币在这一段时间中所发生的传承与变化。
我讲老实话,方法、视角和第一卷几乎一样…如果阅读不在于获得知识,恐怕很快就翻过去了。
偏学术性的一本书,主要是介绍欧洲中世纪(500-1400)的货币相关内容,一共分为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的作者都是不一样的,此时货币已经开始逐渐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对于一直用惯了硬币的西方人来说,当时看到马克波罗记述到元朝人用一张纸做货币时是何感想。
> 货币文化史Ⅱ
8 有用 2koo 2022-07-19 16:49:44
几个世纪以来,炼金术士们一直在徒劳地把贱金属变成黄金,而中国的皇帝们不费力气地把纸变成了货币……
2 有用 洛兹尼茶 2022-08-08 09:04:09
货币是个人生活中最抽象、最去个人化的元素。
1 有用 陈律读书 2022-09-30 18:43:47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写道:“金子,黄黄的发光的, 宝贵的金子!这个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2 有用 回回馆の巴图鲁 2022-09-22 22:02:06 北京
很有趣,期待后续的几卷~
0 有用 momo 2022-09-28 17:48:19 山东
通过货币来看社会历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0 有用 木头人 2022-09-30 10:40:34 北京
象征符号里传达的信号与观念渗透到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的不同派别中。
0 有用 纯钧 2024-02-07 17:18:47 陕西
透彻,收益颇多。
0 有用 songtong2010 2023-06-25 10:34:40 北京
中世纪欧洲复杂的货币体系和计量单位,一直很有兴趣。当然文化史本身不是介绍这些内容,但对区域货币演变,接受的原因有了很系统的了解。包括欧洲现代货币名称的来源,重量单位的很多计算方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历史问题。总之国内类似作品有限,本作属于领域内不可不读
0 有用 廢肥匪·老🐰 2022-07-22 19:12:34
流水不腐,貨幣不蠹。惟有在流通狀態下的貨幣才能實現經濟價值,然而反諷的是,留存下來的中世紀錢幣,卻多是出於祭祀或墓葬的目的。此書展現出中世紀這個模糊概念下五彩繽紛的貨幣「亂」象,同樣對應中國中古,從半兩五銖到開元通寶似乎官方恆定,錢幣出土卻是各展風采。神權、君權、經濟權,誰為主宰?謝@204341737 📚 #讀而愛#090
0 有用 雾凇 2022-08-21 19:31:57 北京
《货币文化史II》,主要讲中世纪时期的货币文化。 在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货币文化史I》中讲到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货币文化,确实主要集中在军事、神圣仪式、象征权力身份认同等方面,货币的使用范围多数集中在精英阶层和大城市。 在《货币文化史II》能看到,到了中世纪时期,货币逐渐变得普及,除了在商贸交易流通过程的作用之外,货币的社会属性更加多元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矛盾争议。比如宗教组织大量财富的管理离不开各类货币的流通,同时一些宗教组织又对金钱引发的贪婪、堕落、腐败等问题格外反感、大加批判。在中世纪,随着货币在社会生活的普及深入,在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之外,货币能够更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内容。
0 有用 尤里卡 2022-08-16 19:11:08
就像作者在概述中所说的,货币是了解中世纪思想和社会的一个窗口,是经济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途径,是大多数人与统治者最密切的接触媒介,是君王实现勤政或赚取额外收入的手段。它的制造、发行和使用都承载着象征意义。《货币文化史2》通过详尽的研究和严谨的考证,为我们认识中世纪货币文化,提供了十分实用而又有趣的视角。
0 有用 豆浆不水 2022-08-16 23:15:54
编写的很用心,读后收获很大。
0 有用 阿丘 2022-08-21 00:35:33 上海
当神权至高无上,黄金走出欧洲,成为流动的盛宴。
0 有用 Aaron 2022-08-08 18:39:51
中世纪的货币使用越来越频繁,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功能。而在这本书中,包括权力象征、支付手段、宗教信仰、贸易结算、宗教仪式等等方面都有与货币有着重要的联系,而了解这些内容就是了解中世纪整个社会发展重要的一方面。走进《货币文化史Ⅱ:中世纪黄金的盛宴与贸易兴起》就是走进了解中世纪的文化氛围之中。
0 有用 蜗牛格格 2022-08-12 10:35:32
货币本身也是依托于历史与文化共同发展的产物。
0 有用 麒麟 2022-08-13 15:29:54
挺好,值得读
0 有用 自娱者小五 2022-08-07 22:22:00
风格和第一册基本一致,只是这本的翻译水平不敢恭维,第四章的影响尤其大,一时无法接受,多扣一星。最近正好在读一本讲中世纪历史的书,很方便对照阅读,我个人最关心的是货币体系所体现的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角逐,以及教会如何看待和使用货币;个人意趣来说,我对造币的工艺也有一定兴趣(这个在第一册里有相当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有专门章节解读,读有所得。总之,从古至今,造币都是权力的象征;穷苦社会都容忍不了高调的富人,以及钱不是万恶之源,念头才是……历史还真是有太多不会改变的东西呢。
0 有用 自有我在 2022-08-10 14:52:26
中世纪的货币让我们令人眼花缭乱,但它们依然在社会、道德以及经济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这一本《货币文化史》,我们也试图跟随着作者在眼花缭乱中理出清晰的脉络,了解货币在这一段时间中所发生的传承与变化。
0 有用 小茴香🌙 2022-09-03 20:51:17 北京
我讲老实话,方法、视角和第一卷几乎一样…如果阅读不在于获得知识,恐怕很快就翻过去了。
0 有用 磬夏 2022-09-03 07:51:49 湖南
偏学术性的一本书,主要是介绍欧洲中世纪(500-1400)的货币相关内容,一共分为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的作者都是不一样的,此时货币已经开始逐渐具备多种多样的功能。对于一直用惯了硬币的西方人来说,当时看到马克波罗记述到元朝人用一张纸做货币时是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