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有光 短评

热门
  • 3 danyboy 2022-08-15 16:54:46

    关于深海发光生物的科普,挺好玩的,也细思恐极。最后面那个大王乌贼的照片值得一看。

  • 2 牙太 2022-05-26 19:34:03

    作者探索海洋发光生物的经历

  • 1 小小辰 2022-10-25 16:32:25 江苏

    关于海洋生物的一本有意思的科普书。作者以自己第一视角的文字述说着自己探索海洋发光生物的旅程。可读性不错,中间的彩色图片也很有意思。

  • 3 银古桑 2022-10-12 18:38:10 江苏

    研究深海发光动物,需要做多少事?到处找资金,搭建大型设备,解决各种深海潜水和拍摄、采样问题,克服自己的身体困难,迎接各种危险,造出黑暗环境研究生物光。每一件都不容易,每一件都做到了。个人能力太强大了,真是充满魅力的科学家。而且是位身高157经常被看不起的女性。最后她说:“必须保持乐观”。

  • 1 兔洛夫斯基 2023-03-04 00:39:51 浙江

    又是一本回忆录、考察笔记等文学体裁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的读物,这也是近几年大众科普书籍的常见创作手法。不过,通常这类作品中,关于科学知识的部分往往都能有不错的阅读感受,文学体验部分则始终质量参差不齐。理想中的创作参考《鳗鱼的故事》,作者的个人经验、生物知识以及观察对象本身的某些特质,连成一体,隐喻呼应,可惜本书未能做到…作者的个人故事拖沓多余,对几段考察经历的吐槽重复雷同,盖过对探索乐趣的传递。最终,最好的片段依然只剩那些科普知识的部分

  • 0 heyChariot 2023-03-11 17:55:23 江苏

    通过作者潜水镜的视角观察深海的发光生物 很有意思 作者一直在说经费不够 确实声纳都是来自大国敌对造出的潜水艇 可能探索太空更能发现新东西?

  • 0 twopersons 2023-10-14 09:54:55 上海

    差点失明所以才知道光的可贵,由此开始了寻找光明之旅。在深海里各种各样神奇的生物,深海探索,也经历过差一点的生死离别。值得阅读,科普加一点自己的生活经历作品。

  • 0 gonemax 2022-12-12 16:14:23 美国

    活在底下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在百慕大附近居然有90%以上的鱼会发光!作者提出的一个想法是,如果要了解这些小生物是怎么活着的,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发光,那我们就需要穿上这些小生物的鞋去了解他们的世界和挑战。深海里,生物显示的都为其拒绝的颜色,人的眼球接受的是发射光,而深海生物则是相反,他向外发射光子,大部分是红色的(所以很多餐桌上的深海鱼都是红色的🤔红色到了遍满蓝光的海里,就会变成黑色,捕食者反而不会接受到任何光反射!所以一定程度上发光=隐形。 而另一方面,发光又是一种求偶的方式,可以让大家在黑漆漆的海里找到彼此,而同时又不被捕食者发现,这个光波的进化原理也是着实神奇!“能活下来的,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最聪明的,而是顺应变化者。”另一个没想到的事情是发现了大王乌贼原来也是一种很“可爱”的生物

  • 0 流火西沉 2023-02-03 10:56:37 辽宁

    我就想知道海底世界是怎样的,海底生物为什么会发光,你一直在讲你发现这些生物有多么多么辛苦多么难是怎么回事,不否认作为自传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是封面和宣传都是科普向的!谁关心你啊!气死了,还是不能盲目相信评分!10块钱卖了,有想要的私信我。

  • 0 FTY 2023-02-13 12:50:05 上海

    细菌的DNA修复酶需要蓝光,紫外线压力下,细菌主动发蓝光加速自我修复;菌群,用化学信号实现群体感应,有把握的时候,就一起发光,吸引海洋宿主;吸引猎物、隐藏自己、曝光对手、威慑对手,生物发光,妙用多;科考机会须珍惜,备用方案不可少;达芬奇说,最棒的快乐是理解的快乐~

  • 0 光阴只方寸 2023-03-22 22:43:27 新加坡

    女性作家圆桌会之十四·Edith Widder 3/21 海洋或许一直是人类神往却又神秘的未竟之地:在地球上占据70%的板块,却将自视为地球霸主的人类隔绝在外;或许是众多生命的起源之地,始终被深远而汹涌的水体所包裹,令人难以窥见藏在海底的物种秘密。在有限的向下探索中我们发现,深海并不像“神说要有光”那样的光与暗分离,在静寂的黑暗中难以生存,深海生物便自我创造光亮,这星光点点往往是为了吸引猎物、伪装自己、吸引异性、找到同伴、吓退捕食者,深海中的生物不如想象中的寂寥而沉默。他们在用我们所看不懂的语言而交谈。 深海之光是隐秘世界的奇妙之处,深海中的生命之光或许能照亮人类科学发展的另一些新方向,不过,誰说得清呢?正是未知引导我们的探索、激发更多想象,也是这未知与我们共同谱写着地球的奥秘乐章。

  • 0 蠹鱼的鱼 2023-08-05 10:07:20 广东

    我愿意用“光芒四射”、“光彩夺目”来形容它。 作者有一个观点,认为资源有限,大力探索太空不如多探索海洋。 通读全书,我完全同意作者的看法,海洋比火星有趣多了,大把地花钱在太空探索上,而对地球本有的海洋生命置若罔闻,实在太愚蠢,我们应该缓一缓踏向太空的脚步,把目光投向迷人的深海,趁一切还不太晚的时候。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充满了奇妙的发现和智慧的见解,海洋生物太美妙了。 我一般不看名人推荐的话,但是这次,我赞同封底上的每一句推荐语。

  • 0 顾湘 2023-09-24 02:14:20 上海

    非常好看

  • 1 koala 2022-07-22 15:15:07

    科研探险经历

  • 0 Rsld(黑泥版) 2022-08-16 15:23:26

    读作者写自己战胜病痛的过程看哭了,其他的部分比较新手写作,明显有极强的故事性,但读起来没有太感受到海洋生物的魅力,还是靠想象力补足,3.5

  • 0 菜菜菜籽油 2022-08-16 16:53:56

    很有趣的科普书耶

  • 0 东林皆石 2022-08-31 21:15:25 安徽

    1、一位海洋学家的探险与发现之旅:“每个人都是探险家,我们生于世上,如同踏上陌生的土地,是探索塑造了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知” 2、海洋:“地球表面只有29%是陆地,其余部分皆由水覆盖,从三维现实来看,与海洋占据地球99.5%生存空间的惊人体积相比,陆地微不足道。更何况,海洋绝不是空虚无物,那是一片富有生命的水域。但由于探索工具的局限性,我们对这个地球上量大的生态系统所知甚少,心怀偏见” 3、深海有光:“在星球的蓝色心脏,光品然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地球的自转,照射在海洋表面的阳光时强时弱,黄昏的到来无情拉扯着深海中的生灵。阴沉的天空下,许多生物会迁移到较浅水域,或将腹部的亮光调暗。在阳光无法抵达的海洋深处,以及夜间的浅层水域,生物发光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与太阳光相比,我们对其特质所知甚少”

  • 1 Icarus2022 2022-09-03 21:44:54 上海

    不科也不普

  • 0 午夜深蓝 2022-07-27 19:52:20

    作者做过的大手术令人惊叹,后续继续深海研究的意志令人敬佩。发光生物使我深感地球之神秘,生命之奇妙,以及人类之浅薄~

  • 2 shizitou321 2022-09-13 16:31:02 上海

    无关内容太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