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玩意是怎么冲到8分的?全篇都是中年油腻男的YY,还有好几个地方有大段大段令人不适的父女性暗示互动描写,看的人直犯恶心,这是什么男性娇妻文学??
男主人公出轨女同事,妻子出轨丈夫的好朋友,两个小孩不是男主的而是好朋友的,故事情节跟深夜档看的肥皂剧差不多,取名镜中,还以为要从故事中映射出多么深刻的人物人性,实际完全没有,这样的小说毫无深度可言,也完全对不上腰封上的推荐语,不推荐不推荐不推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背叛真的能被救赎吗?主人公过于书面化的人物,太虚构,反而喜欢过于日常、普罗大众的角色。没看作者前以为是女性作家。因为张枣才看的,看后越到后面越看不下去
说实话,最开始支撑我读下去的动力就是特别像追网文时候的那种八卦心,不得不说作者还是很会设置悬念的,但是中间的一描写真的令我不适,可能为了表现男主跟女儿关系好,说自己的女儿这么漂亮以后有人娶她会嫉妒是什么鬼啊?而且不止一处令我不适,生病了嘴对嘴喂粥什么就不细说了,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非常讨厌男主,这性格真的很像人到中年有点小成就的男的那种形象我觉得真的hin油腻,我现在怀疑是不是真的到了那岁数的男的都这样啊,作者把主角写成这样的性格倒是很写实,我就不打分了,但我到还想继续看下去。等看完再打分吧🙃
讲真,真的蛮差的,非常蹩脚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到故事情节,再到建筑的各种所谓的意义,以及文笔都好差劲啊。男女关系也是,陈旧无聊,自我感动,还很烂俗,甚至连孩子车祸都没能写出什么动人情感。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差啊!🆘!
其实书名就说明了一切,这本书就像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从人与建筑的关系洞悉人世间的种种。书中涉及到事业、婚姻、父子与子女等多重人际关系的变化,述说了一个彻骨铭心的故事。其间还穿插着宗教与历史战争、民族风情、跨国的背景,使其情节更加的生动饱满。从而发现作者具有如此强大的知识储备,真是太厉害了!细腻的文笔加上从光与暗来探讨生死的哲学思想、生命的意义与自我救赎,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在这多重镜像的设置里,好似一张网,写尽了你我这般小人物们所经历的人生轨迹。这网中的任何细节,都没能逃过作者的双眼,所有阅读中产生的疑问都会随着故事发展逐一呈现,可见作者故事的架构能力是比较强的。读来让人心情复杂而沉重,久久不能平复。总之,这文字真是太有力量了!让我着迷!不足之处是铺垫和场景描写比较多,展开剧情比较慢……人物情绪的转变不太明朗,整体可以的。
读完之后,体会镜中两面。润生与世平,易蓉与子珊,生与死,爱与恨,即是这般互为镜面,各在镜中,彼此对立,又浑融一体。只是这镜中两面最终不能同时共存,所以只有一个消失了,另一个在此刻暂且留了下来。
慢热之作
学生时代很爱张枣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变落满了南山。”同名《镜中》其实没有关联,但不知为何,总让我感受到熟悉的浪漫和淡淡的忧伤。 艾伟从四个人的情感纠葛中找到了一种释放自我的方式。小说跨越多个城市、国度,哪怕在熟悉的杭州街头也带着一种审视的距离感。作者在熟悉的空间中处理着相对熟悉的人性命题,明显松弛下来。 婚姻,总是一地鸡毛;爱情,也不过尔虞我诈。在这组复杂的关系背后,我们最终放过了自己,世间多少难事,都是因为不懂得放下。
读到深夜一点,荡气回肠,心情却有些压抑,有些人为了秩序造出了爱的赝品,因为难以克制的欲望让秩序在平衡的泡沫下千疮百孔,最终是以悲剧换来了心安的结局,违背了常人对美好的景愿但是显得那么真实。艾伟老师从《过往》到《镜中》,写情感与欲望、背叛与救赎,把个人悲剧的复杂讲述得尤为扎实、细腻、精彩。
近期看过最好的一部作品
No.44 或许此时的我正如润生一样已经变得四分五裂
建筑 婚姻 家庭 巢穴 都需要秩序 一名建筑师的关于爱情,家庭,事业纠缠不清的故事,一个俗套的故事,被写成一部略显高级的小说。
我用了8个小时结束了文字,但不知道需要多久能结束情绪,更不知道需要多久去终结思考。 人需要多大的气力和时间去看待生死,路过生死,走出生死。 生活的终点,无非就是为了放过自己。 镜像人间,有天有地,有你有我,有死有生。
读过艾伟的《敦煌》,私以为艾伟是中国最像村上春树的作家。 《镜中》是一个关于芸芸众生如何面对人生中悲苦,如何面对世界的故事,在巢穴主义建筑的阴与阳的交汇中,人间即是佛境,佛的庄严,慈悲与安详中,如同镜子般倒映着润生,世平,易蓉,子珊,一贝一铭这些在人世间滑落,哀伤而平静的人们。
大户人家的龌龊事
前半部分在缅甸遇难时那段很精彩!本以为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明白怎么草草收场?
现在出版的小说,靠什么吸引读者来读?就此书而言,首先应该离不了营销,作者的身份,同行的推荐;再就是内容本身,文笔是流畅的,故事情节也算曲折有趣,当然这是前提;生活的细节,比如作者自己的阶层,生活圈,结交层次,阅历,体现在书中人物的活动轨迹(比如厌烦当下生活逃离到美国读个书,去仰光拜个大金塔,长崎原弹遗迹馆等一般人难以接触的场景)和对人对事的视角,给感兴趣的部分读者以新奇感,不过总觉还是撑不起一本书的应有之意;再说人物,虽然有血有肉的,总觉不真实,甘世平最后的自我信救赎式的牺牲,有点突兀,造成人物不真实感;导致整体事情发生的女主易蓉,更是一个现实世界不太能理喻的奇葩,也许真有此等人物方成冲突激烈的小说吧,反正这样的人对家庭对社会危害挺大的;对于重点要展示的建筑理念,是文学化的,票友唱戏般的效果
很久没看这么可怕的小说了
> 镜中
63 有用 我累特 2022-06-23 13:52:24
这玩意是怎么冲到8分的?全篇都是中年油腻男的YY,还有好几个地方有大段大段令人不适的父女性暗示互动描写,看的人直犯恶心,这是什么男性娇妻文学??
5 有用 小芙吃大福 2022-12-06 15:40:59 广东
男主人公出轨女同事,妻子出轨丈夫的好朋友,两个小孩不是男主的而是好朋友的,故事情节跟深夜档看的肥皂剧差不多,取名镜中,还以为要从故事中映射出多么深刻的人物人性,实际完全没有,这样的小说毫无深度可言,也完全对不上腰封上的推荐语,不推荐不推荐不推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 有用 小灰 2023-12-16 13:21:14 广东
背叛真的能被救赎吗?主人公过于书面化的人物,太虚构,反而喜欢过于日常、普罗大众的角色。没看作者前以为是女性作家。因为张枣才看的,看后越到后面越看不下去
13 有用 glow 2022-06-23 13:56:49
说实话,最开始支撑我读下去的动力就是特别像追网文时候的那种八卦心,不得不说作者还是很会设置悬念的,但是中间的一描写真的令我不适,可能为了表现男主跟女儿关系好,说自己的女儿这么漂亮以后有人娶她会嫉妒是什么鬼啊?而且不止一处令我不适,生病了嘴对嘴喂粥什么就不细说了,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非常讨厌男主,这性格真的很像人到中年有点小成就的男的那种形象我觉得真的hin油腻,我现在怀疑是不是真的到了那岁数的男的都这样啊,作者把主角写成这样的性格倒是很写实,我就不打分了,但我到还想继续看下去。等看完再打分吧🙃
29 有用 阿巴厮 2022-06-21 22:35:54
讲真,真的蛮差的,非常蹩脚的文学作品,从人物到故事情节,再到建筑的各种所谓的意义,以及文笔都好差劲啊。男女关系也是,陈旧无聊,自我感动,还很烂俗,甚至连孩子车祸都没能写出什么动人情感。怎么可以写得这么差啊!🆘!
10 有用 小筑美 2022-05-10 23:28:01
其实书名就说明了一切,这本书就像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10 有用 Rinna芮娜 2022-05-16 16:11:47
在这本书中,作者试图从人与建筑的关系洞悉人世间的种种。书中涉及到事业、婚姻、父子与子女等多重人际关系的变化,述说了一个彻骨铭心的故事。其间还穿插着宗教与历史战争、民族风情、跨国的背景,使其情节更加的生动饱满。从而发现作者具有如此强大的知识储备,真是太厉害了!细腻的文笔加上从光与暗来探讨生死的哲学思想、生命的意义与自我救赎,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在这多重镜像的设置里,好似一张网,写尽了你我这般小人物们所经历的人生轨迹。这网中的任何细节,都没能逃过作者的双眼,所有阅读中产生的疑问都会随着故事发展逐一呈现,可见作者故事的架构能力是比较强的。读来让人心情复杂而沉重,久久不能平复。总之,这文字真是太有力量了!让我着迷!不足之处是铺垫和场景描写比较多,展开剧情比较慢……人物情绪的转变不太明朗,整体可以的。
8 有用 不良生 2022-06-03 18:28:09
读完之后,体会镜中两面。润生与世平,易蓉与子珊,生与死,爱与恨,即是这般互为镜面,各在镜中,彼此对立,又浑融一体。只是这镜中两面最终不能同时共存,所以只有一个消失了,另一个在此刻暂且留了下来。
8 有用 杜鹏 2022-05-13 22:53:46
慢热之作
10 有用 瓦片外婆 2022-05-12 21:51:21
学生时代很爱张枣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变落满了南山。”同名《镜中》其实没有关联,但不知为何,总让我感受到熟悉的浪漫和淡淡的忧伤。 艾伟从四个人的情感纠葛中找到了一种释放自我的方式。小说跨越多个城市、国度,哪怕在熟悉的杭州街头也带着一种审视的距离感。作者在熟悉的空间中处理着相对熟悉的人性命题,明显松弛下来。 婚姻,总是一地鸡毛;爱情,也不过尔虞我诈。在这组复杂的关系背后,我们最终放过了自己,世间多少难事,都是因为不懂得放下。
7 有用 雨涣 2022-05-28 01:10:30
读到深夜一点,荡气回肠,心情却有些压抑,有些人为了秩序造出了爱的赝品,因为难以克制的欲望让秩序在平衡的泡沫下千疮百孔,最终是以悲剧换来了心安的结局,违背了常人对美好的景愿但是显得那么真实。艾伟老师从《过往》到《镜中》,写情感与欲望、背叛与救赎,把个人悲剧的复杂讲述得尤为扎实、细腻、精彩。
4 有用 DQ镇宇 2022-05-29 22:22:32
近期看过最好的一部作品
3 有用 莎菲女士 2022-05-28 13:59:51
No.44 或许此时的我正如润生一样已经变得四分五裂
2 有用 其木格nice 2022-05-29 21:03:27
建筑 婚姻 家庭 巢穴 都需要秩序 一名建筑师的关于爱情,家庭,事业纠缠不清的故事,一个俗套的故事,被写成一部略显高级的小说。
7 有用 嗷嗷嗷嗷 2022-06-04 10:46:06
我用了8个小时结束了文字,但不知道需要多久能结束情绪,更不知道需要多久去终结思考。 人需要多大的气力和时间去看待生死,路过生死,走出生死。 生活的终点,无非就是为了放过自己。 镜像人间,有天有地,有你有我,有死有生。
0 有用 超图像 2022-11-22 14:47:17 江苏
读过艾伟的《敦煌》,私以为艾伟是中国最像村上春树的作家。 《镜中》是一个关于芸芸众生如何面对人生中悲苦,如何面对世界的故事,在巢穴主义建筑的阴与阳的交汇中,人间即是佛境,佛的庄严,慈悲与安详中,如同镜子般倒映着润生,世平,易蓉,子珊,一贝一铭这些在人世间滑落,哀伤而平静的人们。
4 有用 荒腔走板 2022-09-17 17:07:13 江苏
大户人家的龌龊事
0 有用 皓天眩光 2022-10-27 21:36:56 上海
前半部分在缅甸遇难时那段很精彩!本以为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明白怎么草草收场?
4 有用 吾歹戏拖棚 2022-10-29 15:09:05 山东
现在出版的小说,靠什么吸引读者来读?就此书而言,首先应该离不了营销,作者的身份,同行的推荐;再就是内容本身,文笔是流畅的,故事情节也算曲折有趣,当然这是前提;生活的细节,比如作者自己的阶层,生活圈,结交层次,阅历,体现在书中人物的活动轨迹(比如厌烦当下生活逃离到美国读个书,去仰光拜个大金塔,长崎原弹遗迹馆等一般人难以接触的场景)和对人对事的视角,给感兴趣的部分读者以新奇感,不过总觉还是撑不起一本书的应有之意;再说人物,虽然有血有肉的,总觉不真实,甘世平最后的自我信救赎式的牺牲,有点突兀,造成人物不真实感;导致整体事情发生的女主易蓉,更是一个现实世界不太能理喻的奇葩,也许真有此等人物方成冲突激烈的小说吧,反正这样的人对家庭对社会危害挺大的;对于重点要展示的建筑理念,是文学化的,票友唱戏般的效果
10 有用 momo 2022-11-08 09:22:01 上海
很久没看这么可怕的小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