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懂的相对论》的原文摘录

  • 月球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请在你的脑海里将月球想象成是静止悬挂在一个不停自转的地球上空。在月球直射下的海水会因为月球重力的影响而向上凸起一些,地球在此影响下以每天一周的速度自转,这样就形成了海水的潮汐。海水和地表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正因为这样,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不断减慢。这个影响虽然很小,但也能被测定出来。每一地球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会增加大概千分之二秒。物理学家们都是通过角动量来测量旋转的速率,所以我们可以说地球的角动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速率在不断减慢。而诺特告诉我们,世界从仍和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样的(更准确地说是,在旋转的状态下自然法则具有不变性)。所以角动量是守恒的,也就是说所有转动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那么地球因为潮汐现象产生的摩擦力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当中所失去的角动量上哪儿去了呢?答案是,它们被传递给了月亮,使得它在环地球轨道中加速运动,以抵消地球自转慢慢减速的作用。这导致月亮移动到距离地球稍稍更远的地方。换句话说,为了保证整个地月系统中角动量的守恒,月亮必须通过移动到一个更宽的环地轨道上才能补偿由于地球自转减慢所带来的影响。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赞 2013-06-10 23:19:41
    —— 引自第49页
  • 月球以每年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在脑海里将月球想象成是静止悬挂在一个不停自传的地球上空。在月球直射下的海水会因为月球中立的影响而向上凸起一些,地球在此影响下以每天一周的速度自传,这样就形成了海水的潮汐。海水和地表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正因为这样,地球自还的速度在不断减慢。这个影响虽然很小,但也能被测定出来。每一地球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会增加大概千分之二秒。 那么地球因为潮汐现象产生的摩擦力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当中所失去的角动量上哪儿去了呢?答案是,他们被传递给了月亮,使得它在环地球轨道中加速运动,以抵消地球自转慢慢减速的作用。这导致月亮移动到距离地球稍稍更远的地方。换句话说,为了确保整个地月系统中角动量的守恒,月亮必须通过移动到一个更宽的环地轨道上才能补偿由于地球自转减慢所带来的影响。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被这个奇妙现象所深深吸引,他创作出一个短篇故事,名为《和月球的距离》。在这个故事里,作家想象在远古的某个时候,我们的祖先每天晚上都能坐船穿越海洋到达月亮停靠的地方,并且用梯子救能爬到月亮的表面。然而随着月亮不断地远离地球,终于有一天晚上那些喜欢月亮的人们必须面对一个选择,要么永远地呆在月亮上与世隔绝,要么永远的告别月亮返回地球。卡尔维诺笔下这个奇幻故事,能在不变性这个抽象概念以及不变性与物理量守恒定律的深层关系中找到解释。 (查看原文)
    Jacky 1回复 2011-12-04 01:09:32
    —— 引自第51页
  • Science is a discipline that celebrates uncertainly, and recognizing this is the key to its success. (查看原文)
    泠弦静寒 2012-10-02 17:24:57
    —— 引自第10页
  • 人类常常感到自然真相和直观感受背道而驰,其实一点都不稀奇,因为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处于银河系的边缘、站在一颗以石头为主构成的行星上、绕着一颗毫无特色的中年恒星旋转的碳基猩猩的后代。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2013-06-09 23:07:45
    —— 引自第10页
  • 空间意识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经过几百万年适者生存法则的不断加强,如果某种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能带来生存上的优势,那么这种想法就会普及开来,而它在科学上的正确与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3-06-10 23:13:29
    —— 引自第48页
  • 月球是如此的巨大,然而谁会想到它年复一年的渐行渐远,而这都是为了角动量守恒。意大利小说家伊泰洛·卡尔维诺被这个奇怪现象所深深吸引,他创作出一个短篇故事,名为《和月球的距离》。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想象在远古的某个时候,我们的祖先每天晚上就能爬到月球的表面。然而随着月亮不断地远离地球,终于有一天晚上那些喜欢月亮的人们必须面对一个选择,要么永远地待在月亮上与世隔绝,要么永远地告别月亮返回地球。卡尔维诺笔下这个奇幻浪漫的故事,能在不变性这个抽象概念以及不变性与物理守恒定律的深层关系中找到解释。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4-05-14 20:46:26
    —— 引自第51页
  • 如果某个理论无法产生可以观测到的结果来证明或者推翻理论本身,这个理论就是毫无意义的,不管你对这个理论多么执着、多么热情。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任何观点和假设任何事物的存在,但如果没有办法观测这些观点和事物的本身或者其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些观点和理论就没有对科学地理解宇宙做出任何的贡献。 (查看原文)
    Mr.ColaCoffee 2014-07-22 09:41:27
    —— 引自第12页
  • 我们下一个,事实上也是仅存的猜想是时空中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应该用s2=(ct)2-x2来计算。和加号版本所不同的是,这个世界里欧式几何并不适用,就好像它不适用于计算地表两点之间距离那样。数学家们给适用以上公式计算两点之间距离的空间取了个名字,叫“双曲空间”。物理学家们则给了它另外一个名字,他们管它叫闵科夫斯基时空。读者们可以把这当作是我们正走上正确方向的一个标志。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看看闵科夫斯基时空是否和因果性相斥。 (查看原文)
    zheng 2023-04-27 00:32:16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时空
  • 如果一个物体以速度c运动,那么Y就变得无穷,因为我们得用1除以0(0的平方根还是0)。所以,当一个事物的质量为0、速度为c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状态。在代表动量和能量数学公式中,我们分别得到了以无穷乘以0的情况,这在数学上是未定义的。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两个表达式是毫无用处的。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表达式的未定义或者无意义并不代表我们有权由此认定没有质量的事物的动量和能量都为0。 (查看原文)
    zheng 2023-06-20 16:18:20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为什么E=mc2?
  • 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意义的结论。E=mc2中的c和光速能联系上是由于实验中发现组成光的粒子们是没有质量的。 (查看原文)
    zheng 2023-06-20 16:42:34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为什么E=mc2?
  • 我们应该非常真切地感受到E=mc2是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它,太阳不会燃烧,黑暗会永久笼罩大地。 (查看原文)
    Satoru 2024-01-31 20:22:52
    —— 引自章节:第五章 为什么E=mc2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