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两端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千森森森 2022-08-16 09:48:02

    书的体量不小,涉及的知识范围宽广,写作的野心也很大。之前读《人类简史》的时候便十分好奇,如果本土学者立足中国会如何书写文明的历史,这本书给出了一个答案。虽然可能更多地是面向大众读者,本书从价值观念入手,串联起古典和现代文明,在确保通俗易懂的同时也对一些近现代思想家的观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书中对古代文明的介绍相对简略,而把重心放在了现代价值体系的变迁上,对我来说也是更多地填补了关于后者的知识空白。无论是自由和保守派别的斗争,还是物欲与节制的平衡,何怀宏老师借这些问题展现了宏大而长久的关怀,这也是文明存续的重大命题。

  • 3 薛定谔的鸽 2022-09-20 19:36:13 北京

    向“大问题”发问。有可贵的“中道”精神。

  • 4 黄西蒙 2022-10-13 01:36:42 北京

    对各种宏大问题的思考,表达方式是通俗和随笔化的

  • 2 不眠飞行 2022-10-22 18:57:35 湖南

    没什么新知

  • 0 黑猫警长 2022-12-10 15:50:20 北京

    按需前三章

  • 3 Error 2022-07-15 20:23:05

    书写格式散乱,单谈马尔库塞,文明体系的物化象征给予现代人一种平均化人格,卢梭对社会性事物的抵制在这里与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身心束缚的“大拒绝”些许重合,“内在压抑”和“自由解放”说得很模糊,针对前者鲍德里亚也作出过类似的评判,作者至始至终都在言说物欲与精神的两端,倾向从文明中寻求理性来调和物化,用脱胎于现有文化关系的理智规训物欲扩张,这种言说可以说是单向度的。另外一直强调人性论和美国自由主义,有点和作者所追求的道德/精神主体相冲突,二者如果是一个东西,当我没说。

  • 0 秦南秦 2024-03-15 07:16:45 浙江

    构架过于宏大,野心着实不小。问题提出很多,解决方案鲜有。 我们的知识的切面越大,我们愈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诚意很足,信息量很大,3.5量礼貌吧。

  • 0 鱼的九思 2024-02-02 11:20:58 北京

    不知道这书到底想说啥

  • 13 维参 2022-07-11 23:53:39

    何怀宏老师是一个读书多、译书多的人。书见得多了,总会渐渐感觉到它们彼此之间那些关联越来越显明、越来越稳固,就会形成一个宏大的、总体的思考。也许研究者求精深、奥渺,学者就要反过来求宽宏、通达,所以人文学者多,理工学者少。本书就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尝试,他所钻研的、遭遇的诸种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科学史和科普作品,终归串起了一条简单的主线:人类历史的早期(开端)和晚期(当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怎样切磋琢磨。这个论题既宏大又简单,人人都能说一句“当代是精神颓废的时代”,可是要把它说清楚讲透彻,就很不容易了。作者细致地填充了许多事实材料和理论评议,既是学理素养的体现,大约也是借此机会整饬、梳理一番自己的知识结构。我的知识远不及作者,但彼此知识结构的细微差异却很清晰,读来获益良多。

  • 4 北溟客 2022-07-18 15:53:50

    大概翻了下,想了想还是四星吧:个人觉得作为一本思考人类文明未来这种大问题的、同时还有点随笔意味的书,体量未免太大。其实越是大问题越适合出小册子,不然思考往往会被忽略,旁征博引又让人觉得何不去看专门性论著。但一路翻下来,发现这本书对所谓“文明的两端”,也即人类文明发轫(远古至古典时代)和近现代“大爆炸”时期的梳理,又确实是比较认真和靠谱的(比如对天朝传统文化优缺点的总结,特别是当前心态的总结),看得出下了大功夫;一些思考也确实具有哲学的启发性。另外对罗尔斯的批评很合胃口(正义论是我为数不多的正经啃过的哲学书。。。虽然啃完写了一篇或许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差评)结果一问小基友,原来本尊就是研究伦理学和罗尔斯思想的。所以还是值得对智识仍有需求的人翻翻,甚至就当世界通史读也很不错。是不会浪费时间的书

  • 2 michaelr 2022-08-15 21:00:25

    没有答案的书,仅为何教授的读书心得和思考。书中很多问题我也想问,可惜寻求答案的思路不在此书中。需补充平克、马尔库塞等思想家的著作来补充和延展本书的内容。长评构思中。

  • 1 雪深蓝 2022-08-06 21:23:04

    人类控物能力和自控能力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是作者探讨文明演进的重要锚点。单一尺度上的“进步”野心既推动着全球范围的平等热潮,也加速着技术理性对人文精神的反噬。整本书的理论性非常强,章节编排风格有教科书式的持重,但也不乏灵光闪现的机锋——对卢梭的分析(和吐槽)非常精彩。作者在最后强调人性的复归,但这种理想化的吁请可能也只是一厢情愿,除非粉碎物质为王的价值尺度,而这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存社会形态的全面颠覆。

  • 2 KKΛΕΕ 2022-08-22 20:28:43 北京

    这书不好读,能感受到作者思考的深度,但本书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过程里的悲观主义很是明显。首先关于文明的界定是以早期农业为基点,这样的话,两端之间大约万年。作者贯通中西、融合古今,在zz、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伦理学意义上的反思,历史的介入同时给予这种反思以哲学的厚重。问题是真实的,解决之道却任重道远,作者的夹叙夹议里满是关于文明存续的现实主义焦虑。虽然意义不在于解决,但本书确实代表了知识分子意图“唤醒”的努力,这份沉重掂在手心,也记在心头。

  • 3 秉存 2022-09-01 15:56:31 浙江

    是本拥有很宏大构架的书,从古至今,自物质于精神。但不知为何,我突然地将视野缩小了,选择凝视草叶上晶莹欲坠的露珠。我承认了,我永远看不清巨大的存在,因为我本身渺小如斯。但当冷雨打湿我的身体时,我还是能感受到灵魂在自由地呼吸,仿佛获得新生。于是,便不得不想起《赤壁赋》里的句子来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1 星尘 2022-09-09 23:28:27 山西

    一本反思文明的著作 文明的两端指的是文明的开端(书中以中华文明为例,也谈及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另一端则是现代文明,亦即我们正在经历的文明阶段。 本书反思过去的意义在于指向未来,作者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大进步,但精神生活和道德水平却似乎发生了大停滞。人类的控物能力不断增强,而自控能力却没有同步跟上反而日渐滑坡,这正是文明危机的一大原因。 不要草率地认为作者是在危言耸听,因为本书的观点其实并不新颖(作者在后记也坦率的承认了这点),甚至对文明的反思也不单单发生在哲学界,同样也发生在文学界,《荒原狼》《血清素》等小说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所以,本书是对人类精神危机的再一次预警,我们身处的时代真的太快了,快到我们的精神与灵魂已经跟不上肉体和物欲了,这是现代人难以摆脱的矛盾

  • 0 梳忽不大意 2022-08-20 01:41:57 山东

    很敬佩,课本级别的作品(综述)。 面对文明的进步,我们要谦卑地向前

  • 0 之暾 2022-08-18 15:14:11

    比较像思想史的梳理和阐释,最后两章比较有启发。

  • 0 天枢 2022-09-15 08:56:37 北京

    文化两端,一为发端、一为现在,全书以世界文明史的架构,梳理主要是西方文明从起源到现在的演化,对发端的部分的讨论偏重历史材料的罗列,对当前部分的追索更见作者思想史的功力,特别是针对近现代政治哲学思潮的点评,颇为犀利。全书更似随笔,是作者对文明里程垫底问题的思考火花,缺乏一种系统性架构纵览全局。另一方面,对当代社会思潮的评论也囿于研究领域,而未能做到尽可能全面的“面面观”,对于当前这一个消费主义、自由主义充斥的时代,缺乏对这两种思潮的分析是本书的一个缺憾。

  • 6 寂照 2022-08-03 14:31:50

    一口气读完,阅读感受太棒了!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文笔如汩汩流水,深入浅出,这都建立在何怀宏老师大量的阅读储备和精密的理解力之上。文明如何诞生?文明如今进化成了什么模样?以及文明如何发展至今?他在人类思想的瀚海中来回穿梭,客观理性地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而最终的目的,是忧虑于当下物欲至上的现象,从而试图对人类提出某些告诫,对文明的未来给出某些警醒式的思考,当然这思考是比较温和均衡的。其中最精彩的,是第七章以美国为例探讨现代人价值观的转变和第八章以中印为例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的趋同,最后的落脚点回到了人性的有限性以及人性是否能达到至善的问题,感觉作者心中依然古代士大夫的志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