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第一章版本学论 3
第一节“版本”析义 3
一、什么是“版” 4
二、什么是“本” 5
三、什么是“版本” 9
第二节版本学辨理 11
一、版本学的研究范围 11
二、版本学的研究对象 13
三、版本学的研究内容 15
四、版本学的研究目的 18
五、版本学的研究任务 18
六、版本学的学科性质 19
七、版本学的定义 19
第三节版本学的作用 20
一、读书学习需要讲求版本 20
二、学术研究须有版本依据 22
三、古籍整理不能脱离版本 24
四、藏书活动必须重视版本 24
第四节版本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26
一、与目录学的关系 26
二、与校勘学的关系 27
三、与图书史的关系 28
第二章版本学史 29
第一节版本学的萌芽时期(先秦—五代) 29
一、版本学的萌芽 29
二、版本学的产生 30
三、版本学的缓慢发展 33
第二节版本学的初步兴盛时期(宋—明) 36
一、宋代版本学的初步兴盛 36
二、明代版本学的继续发展 45
第三节清代版本学的繁荣 48
一、清初的版本学 49
二、乾嘉时期的版本学 52
三、清末的版本学 59
第四节现代版本学的独立与发展 62
一、民国时期的版本学 62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版本学 65
第三章版本分析 73
第一节版本的背景情况 73
一、版本的著述背景 74
二、版本的制作背景 74
三、版本的流传背景 78
第二节版本的外观形式 78
一、图文符号 78
二、载体材料 88
三、装订形式 95
四、版式 104
五、装帧结构 110
第三节图书版本的类型划分 113
一、按出版时间划分 113
二、按出版地划分 114
三、按出版者划分 114
四、按制作方式划分 116
五、按出版印刷先后划分 117
六、按抄写、出版方式划分 117
七、按图书用纸划分 117
八、按版本形态划分 117
九、按图书内容划分 118
十、按版本价值、作用划分 118
十一、按书版和版本流传情况划分 118
第四章版本鉴定 119
第一节查检考证法 120
一、牌记 120
二、封面(内封) 123
三、卷端 125
四、序跋 127
五、避讳 128
六、刻工 131
七、题跋 132
八、藏章印记 133
九、书内其他资料 134
十、各种工具书及其他书外资料 136
第二节经验判断法 137
一、装订形式 138
二、版式 139
三、字体 141
四、刀法 142
五、纸张 143
六、墨色 145
七、藏印 147
第五章版本源流 149
第一节同属一书的版本判定 149
一、从书名来分析 150
二、从作者来分析 154
三、从正文来分析 155
四、从辅文来分析 158
五、确定各本同属一书的标准 160
第二节版本系统的分析 161
一、版本系统的划分及其意义 161
二、一书各本间的关系 165
第三节版本源流的考证 170
一、版本源流的几种研究模式 170
二、版本源流的考证方法与步骤 175
第六章版本对勘 178
第一节版本对勘的意义和作用 178
一、利用版本对勘鉴定版本 178
二、利用版本对勘鉴别一书各本之间的关系 181
三、利用版本对勘鉴别各本优劣 182
四、版本对勘法在现代图书版本鉴定中的作用 184
第二节版本对勘的方法 187
第七章版本评价 191
第一节版本评价的一般方法 191
一、文字内容的评价方法 191
二、外观形态的评价方法 193
三、文物价值的评价方法 194
第二节“善本”的评价标准 195
第三节古籍版本的定级标准 200
第八章版本目录 203
第一节简录式版本目录 204
第二节罗列式版本目录 205
第三节提要式版本目录 212
一、版本提要的一般撰写方法 213
二、提要式版本目录举要 214
三、其他较为重要的提要式版本目录 225
第四节图录式版本目录 229
一、最早的古籍图录 229
二、民国时期编印的古籍图录 230
三、新中国成立后编印的古籍图录 234
四、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246
下编
第一章中国历代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53
第一节惰唐五代时期的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53
第二节宋、辽、金时期的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55
一、宋版书的制作 255
二、宋版书的鉴定 262
三、宋版书的优缺点 264
四、辽代版本及其鉴定 267
五、金代版本及其鉴定 271
第三节元代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74
一、元代图书版本的制作 274
二、元刻本的鉴定 281
第四节明代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84
一、明版书概述 284
二、明刻本的鉴定 290
第五节清代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297
一、清代版本概述 298
二、清代版本的鉴定 304
第六节民国以后的图书版本及其鉴定 307
一、民国以后图书版本的类型和特点 307
中国图书版本学(新—版)
二、民国以后图书版本的鉴定 309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主要版本类型及其鉴定 314
第一节刻本及其鉴定 314
一、刻本的制作 314
二、刻本的鉴定 316
第二节影刻本及其鉴定 325
一、影刻本的制作与传世 325
二、影刻本的鉴定 328
第三节覆刻本及其鉴定 330
一、覆刻本的概念与制作 330
二、覆刻本的源流和种类 331
三、覆刻本的特点 335
四、覆刻本的鉴定 337
第四节活字本及其鉴定 340
一、活字本的类型及其制作 340
二、活字本的鉴定 352
第五节套印本及其鉴定 357
一、套印本的种类 357
二、套印本的鉴定 360
第六节手写本及其鉴定 361
一、手写本 361
二、手写本的鉴定 372
第七节拓本及其鉴定 375
第八节其他重要版本类型及其鉴定 377
一、批校本及其鉴定 377
二、百衲本及其鉴定 379
三、书帕本及其鉴定 38其
四、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本及其鉴定 382
五、巾箱本(袖珍本)及其鉴定 384
第九节古书伪本及其鉴定 385
一、古书版本作伪的种种情况 385
二、古书版本作伪手法的鉴定 391
第三章近现代图书主要版本类型及其鉴定 396
第一节近现代印刷术的类型 396
第二节铅印本及其鉴定 398
一、铅印本的制作 398
二、铅印本的鉴定 4其2
第三节石印本及其鉴定 4其3
一、石印本的制作 4其3
二、石印本的鉴定………………………………………4其5
第四节影印本及其鉴定……………………………………4其6
一、影印本的制作………………………………………4其6
二、影印本的鉴定………………………………………4其9
第五节其他近现代版本类型及其监定……………………410
一、胶印本及其鉴定 410
二、油印本及其鉴定 412
三、复印本及其鉴定 413
四、晒印本及其鉴定 414
主要参考文献 415
索引 421
后记 471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