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大一统”理念与秦汉兵学的发展 9
第 一 节 “大 一统”理念:秦汉兵学建构的文化基石 9
第二节 “大 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 18
第三节 “大 一统”与秦汉历史文化地位的再评价 23
· · · · · ·
(
更多)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大一统”理念与秦汉兵学的发展 9
第 一 节 “大 一统”理念:秦汉兵学建构的文化基石 9
第二节 “大 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 18
第三节 “大 一统”与秦汉历史文化地位的再评价 23
第二章 秦汉兵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动因 29
第 一 节 钢铁兵器普遍使用主导下的武器装备建设 29
第二节 以长城修筑为中心的军事工程 32
第三节 军事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军用地图的使用 35
第四节 武库的普遍设置及其影响 38
第三章 秦汉军队与国防建设对兵学发展的意义 41
第 一 节 “将从中御”的军队领导体制 41
第二节 “三位 一体”与 “居重驭轻” 43
第三节 习战阵之仪:军队训练的相关原则 44
第四节 四大兵种与骑兵时代的来临 48
第五节 移民实边与军事屯田的实践与总结 52
第六节 征兵与募兵:对秦汉兵役的理论考察 54
第七节 从刺史领兵到坞壁林立:汉末统 一局面的瓦解 57
第四章 秦汉兵学建树的显著成就与时代特征 61
第 一 节 兵学在目录学中的地位与兵书的系统整理 61
第二节 兵书的分类与学术价值总结 70
第三节 秦汉兵学的多样性与普及化 75
第四节 兵学主题的转换 79
第五节 兵儒合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81
第五章 《黄石公三略》 的兵学思想及其地位 91
第 一 节 云笼雾罩:《三略》 的来龙去脉 91
第二节 兼容博采:《三略》 的思想特色 102
第三节 安治天下:《三略》 的时代精神 116
第四节 指陈成败:《三略》 的兵学内涵 122
第五节 通道适用:《三略》 的历史地位 131
第六章 秦汉兵学的实用理性与学术建树 (上) 135
第 一 节 《 吕 氏春秋》 的兵学思想 135
第二节 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体现的兵学观念 142
第三节 韩信 《汉中对》 的战略决策思想 145
第四节 张良 “运筹帷幄”的战略决策造诣 150
第七章 秦汉兵学的实用理性与学术建树 (中) 161
第 一 节 贾谊的 “民本”兵学观 161
第二节 周亚夫 “细柳治兵”的军队管理思想 167
第三节 晁错卓荦不群的军事见解 171
第四节 《淮南子》 的兵学论述 178
第五节 李广 “数奇”所反映的汉代战略方针变革 186
第六节 卫青 “和柔自媚于上”与秦汉时期君将关系的演变 191
第七节 《盐铁论》 所反映的西汉中期兵学观念分歧 199
第八节 赵充国的治边方略 209
第八章 秦汉兵学的实用理性与学术建树 (下) 215
第 一 节 光武帝刘秀 “驭将之道”所体现的政治智慧 215
第二节 邓禹 “取天下策”所反映的战略思维 226
第三节 来歙的 《平陇蜀策》 229
第四节 王符 《潜夫论》 的边防军事思想 235
第五节 何休与今文经学家的兵学观念 242
第九章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略及其相关问题 251
第 一 节 秦汉时期统 一 战略的思维方法与特色 251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秦汉时期统 一 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258
第三节 秦汉时期统 一 战争的战略指挥 270
第十章 秦汉重大战役中所反映的兵学成就 289
第 一 节 秦统 一 六国战争的战略指导 289
第二节 巨鹿之战的作战指挥艺术 293
第三节 汉军在楚汉战争中的战略方针 295
第四节 背水阵与韩信的用兵方略 298
第五节 西汉平定 “吴楚七国之乱”的战略决策与实践 305
第六节 汉匈战争及其战略指挥 309
第七节 昆阳之战与刘秀的作战指挥艺术 314
第八节 东汉王朝统 一之战的战略与战术 318
第九节 “八州并起”:黄巾起义战争的战略指挥得失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25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