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王家卫访谈合集重磅面世,《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标配读物,精选二十篇重要访谈,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
-----------------------------------------
★他是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曾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
★字字珠玑,直击都市人的情感痛点,洞悉爱情、疏离、孤独、无根与恋旧。
-----------------------------------------
★二十堂大师电影课,清晰勾勒王家卫创作理念与电影之路。
听王家卫深度解析他的作品:《东邪西毒》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花样年华》的三个层次,《2046》的隐含意蕴……
听王家卫亲授电影拍摄心得:要和演...
【编辑推荐】
★王家卫访谈合集重磅面世,《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标配读物,精选二十篇重要访谈,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
-----------------------------------------
★他是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屡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曾任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
★字字珠玑,直击都市人的情感痛点,洞悉爱情、疏离、孤独、无根与恋旧。
-----------------------------------------
★二十堂大师电影课,清晰勾勒王家卫创作理念与电影之路。
听王家卫深度解析他的作品:《东邪西毒》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花样年华》的三个层次,《2046》的隐含意蕴……
听王家卫亲授电影拍摄心得:要和演员就角色做充分讨论,要像即兴演奏一样拍摄,不要做老气横秋的学究……
听王家卫回忆电影拍摄逸事:躲避警察拍摄打戏的惊险经历,拍摄《春光乍泄》时的啼笑皆非,拍摄《花样年华》时遭遇的危机,为《一代宗师》做的深度考察;与梁朝伟、张曼玉、王菲、诺拉•琼斯众明星的相处……
-----------------------------------------
★二十份大师书影音私人收藏,完整收录王家卫挚爱电影、音乐、文学清单。
侯孝贤、张艺谋、戈达尔、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斯科塞斯、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纳京高、莫里康内……
马尔克斯、普伊格、川端康成、太宰治、鲁迅、老舍、穆时英、施蛰存、刘以鬯……
-----------------------------------------
★二十部王家卫即兴主演的香港微电影,回放他的童年、亲情、事业,记录他的情感独白。
关于爱情、孤独、缺乏归属感,对老香港的记忆与眷恋;电影启蒙,编剧生涯,功成名就;喝酒飙车乌烟瘴气的经历;与母亲的相伴,与儿子的调侃……
-----------------------------------------
★二十次面对面畅谈,捕捉王家卫光影都市的音符:爱情、孤独、无根与恋旧。
-----------------------------------------
★随书附赠幸运船票或精致书签,你有一半概率获得幸运船票,与所爱之人从花样年华起航。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用王家卫电影名拼成墨镜图案,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王家卫,《花样年华》《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的导演,蜚声国际影坛的异数与奇迹。《王家卫访谈录》收录王家卫接受的二十篇重要采访,时跨二十五年,其中包括数篇珍贵的粤语访谈,更有多篇外语访谈首译中文。这些访谈涉及与王家卫有关的一切,更记录了他对自己电影的独特解读,以及张国荣等影星对这位导演的评价。它们仿佛用时光胶片拍摄的老电影:记录王家卫的童年、求学生涯与成名之路;刻印60年代的香港、上海人群体的生活;折射王家卫式的格调——探戈、音乐、下午茶;洞悉都市人的爱情与孤独……王家卫以他擅长的即兴方式,亲自参演这些访谈,墨镜后面闪动着愉快的星芒。
作者简介 · · · · · ·
【编者简介】
李惠铭(Silver Wai-ming Lee),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学士及哲学硕士,主修文化研究,兴趣包括华语电影、媒体及图书信息学,硕士论文研究当代中国内地电影在中国香港地区的传播与接受,毕业后从事学术、媒体与文化管理工作。
李沛然(Micky Lee),俄勒冈大学博士,萨福克大学传播、新闻与媒体教授兼临时主席,研究方向为国际传媒、新信息和通信技术等。
【译者简介】
邵逸,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硕士,译有《小说的八百万种写法》《无法上映的54部电影》等。
目录 · · · · · ·
致谢
年表
王家卫纵谈《旺角卡门》
独当一面的王家卫
疯狂的日子:菲律宾外景八日
关于《阿飞正传》的一切:与王家卫对话
王家卫的它与他
像即兴演奏一样工作
凯悦森林的北丐南帝——与王家卫对话
王家卫的一枚硬币
王家卫的电影超级市场
非一般电话故事:打开沟通王家卫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运气
王家卫访谈:《花样年华》
专访王家卫:音乐灵感
《2046》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王家卫谈文学与美学(上、下)
因为诺拉•琼斯:《蓝莓之夜》——独家专访王家卫
美国方式
独家采访:王家卫(《东邪西毒:终极版》)
一代宗师——导演王家卫
访谈:王家卫
其他资源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王家卫访谈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王家卫访谈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 更多书评 4篇
-
王家卫告诉蔡康永,当安东尼奥尼邀请他参与拍摄分段式电影《爱神》时,他想到了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的《薄暮的舞女》这个短篇小说。在故事中,施蛰存用对话表现舞女的境况。王家卫在采访中提及,这部电影更多是关于偷听,而不是偷窥。他还说他年轻的时候会拜访他同学的一位邻居,那位邻居的姐姐就是夜店舞女。因为她很晚才起床,王家卫能听到她房间里的声音,但很少见到她。这种“听到但是看不到”的感觉激发了王家卫的想象。影...
2022-07-23 14:24:18 45人喜欢
王家卫告诉蔡康永,当安东尼奥尼邀请他参与拍摄分段式电影《爱神》时,他想到了新感觉派作家施蛰存的《薄暮的舞女》这个短篇小说。在故事中,施蛰存用对话表现舞女的境况。王家卫在采访中提及,这部电影更多是关于偷听,而不是偷窥。他还说他年轻的时候会拜访他同学的一位邻居,那位邻居的姐姐就是夜店舞女。因为她很晚才起床,王家卫能听到她房间里的声音,但很少见到她。这种“听到但是看不到”的感觉激发了王家卫的想象。影片的另一个灵感来源是巩俐的手,据说她的手很柔软、很性感,所以王家卫决定拍摄一部关于她的手的电影。
想故事并不能预先定下框框的,故事一边发展,人物的性格与你的偏好是分不开的。它可能有多样化的发展,但也是源出于你的。可以这样说,我是以我的认识,来认为这些人会有这种反应。我的戏是没有故事性的,全由人物的性格发展出情节来,我觉得故事不重要的,人物才是要紧。
时间是最大的因素,人与人的接触。假如在一大段日子内,我均与你一起,就像揭开日历,每天都有你的踪迹,那这些感情是来得不知不觉的。
张国荣:面对我这级数的演员,很多导演都会迁就我,我做什么他都会收货,但王家卫绝对不会,他要求十分严格。我做一个表情,他会建议我用另一个方法去演,尝试跳出自己的框框。我觉得这种工作态度才可擦出火花,才可以有chemicals(化学反应)。
王家卫是NG我最多的导演,最高纪录是四十七 takes(次)。
爱情是一场重病,杀伤力可以维持很(久),到了现代社会,一切都去得很快,谁也没有空去记着谁。可是经过蜕变,我才发现(意识)到电影内所发生的事情,到了今时今日仍然在我们身旁发生着,只不过换了60年代的背景有疏离效果。
没有编剧愿意跟导演共同奋斗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的,他们也得吃饭嘛。
我想,一个人若要替亲人复仇,他起码要花上十几廿年。而有一样嘢(东西)我们从来无提及的是,当时由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要经过许多了无人迹的地方。他开始不懂得说话,又或开始自言自语,经过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经历,最初的动机便变得模糊了。而中间那段旅程和时间是古装片从来无强调的。
有些感情是永恒的。而我到了这个最尾的阶段,终于发觉《东邪西毒》原来是讲什么的,还有《东邪西毒》和我以前的戏有什么关系。其实,全部都是讲被人拒绝和怕被人拒绝。《阿飞正传》中每一个人都被人拒绝,他们害怕被人拒绝,所以就先拒绝别人,也有说被人拒绝后的反应。
有人说我的电影是讲时间、空间,其实唔系(不是),可能只是和我自己有关系。戏里人物也因此很封闭,不容易表露自己,怕会 get hurt(受到伤害)。
旁白是其中一个观察事物的视点,要控制得很好,否则便会依赖了旁白表达。是不是一定要像布列松一样,要用那样克己的方法?布列松教晓(教会)我们不要做多余的功夫,用精练的手法表达。
真正好的对白就是戈达尔(Jean-Luc Godard)的对白。我们的对白只属文艺腔,戈达尔的才算是poetic(有诗意)。
采访者:为何你的电影花了那么多时间在剪接上呢?
王家卫:我通常会找一个我信赖的朋友替我剪片,然后我便可以用较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其实,《阿飞正传》不是剪得很久,谭家明只用了三个星期便剪完了。《东邪西毒》之所以剪那么久,是由于故事结构始终未搞得掂(定)。《东邪西毒》有很多零碎故事,如何将它们组成整体的意念,是我们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直至最近才能解决。《重庆森林》也不是剪了很久。
采访者:但见你剪来剪去都像不合心意。
王家卫:最大问题是我的电影不是由故事出发。若(从)故事出发,必有起承转合,一定是一场接一场,但我的戏是(从)人物出发的,容许很多 possibilities(可能性)出现。
我的戏和解构主义是没关系的。可能你在里面找到蛛丝马迹,但我从来不是从这点出发的。
采访者:香港大学里有某些课程很喜欢讨论你的电影,多是与后现代主义、香港文化、怀旧意识扯上关系。
王家卫:后生仔应该不要听那么多别人的话,这样会变得老气横秋,后生仔应该可以好直接,自己多看些电影比听人讲好得多。很多人将理论放入电影里,渐渐便会发现看电影看得很无瘾(扫兴),变成一条 formula(公式)。其实我自己也经历过这个阶段,开始中意睇戏(看电影)时,你会睇很多影评,就像玩紧(在玩)一个游戏,看到些线索,便对号入座。
采访者:有人说《重庆森林》给人的感觉像村上春树的小说给读者的感觉。
王家卫:可能是用号码和时间这些地方相似吧。当然,村上春树对我有影响,但若说我受村上影响不如说是受加缪影响。我觉得……为什么大家会说村上春树呢?可能只是借我的戏谈谈村上春树吧。
实验性的电影在香港很难做的。香港的观众需要的是不能停下来的感官刺激,可能是受好莱坞电影影响,观众也甘于亦乐于受影片支配自己的情绪。香港的观众是懒的啊!无可厚非,因为大家太累、太忙了。
像希区柯克那些便无所谓,因为他拍的时候已有清楚的意念,所以他的戏无人识(会)剪,只能由他亲手剪。我在拍时,有大概的意念,但不是很准确地知道每个shot(镜头)要跟哪一个。
我不赞成别人武断地说我的电影是艺术片,哪有艺术片呢?从来只有电影的艺术,没有艺术电影。
观看《阿飞正传》时,失望烦躁的观众在影片放映期间破坏了影院的设施。
我记得我跟谭家明说笑:如果你屋企火烛(家里着火),你会带走哪几部戏?你个list(清单)其实会不断地转的,可能那时你便知道哪几部电影对你最重要。但最后你可能发觉火烛的时候,你宁愿带个passport(护照),也不捧那些带和碟走,因为电影到最后可以是无的。
我常常收到年轻编剧创作的、写满画面提示的剧本。我每次都告诉他们那些都没用,因为节奏和画面是导演负责的。
大家以为会看到一部类似《旺角卡门》、有很多动作场面的电影。但《阿飞正传》并没有太多动作场面,严格来说也没有多少情节。影片非常失败,在韩国甚至有观众朝着银幕扔东西。所以制作人拒绝投资下半部分。
因为我总是不断地改剧本,所以我不让演员看剧本,不排练。我对场面都有大概的想法,会在拍摄前三四个小时到达片场,思考画面和摄影机动作。然后,我告诉我的演员他们要说的台词。当然,我之前会和演员就他们的角色做充分的讨论。我重视的是传达人物动作和行为的原因:他为什么坐在那里?他为什么抽烟?她为什么睡在那里?她为什么哭得那么大声?一旦演员对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理解人物的动机就很容易。刚开始拍摄的时候,我会拍很多次,直到演员和我找到共同的节奏。到后面,镜次方面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我读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他讲故事的方法令我印象深刻。我开始读很多拉丁美洲小说家的作品,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曼努埃尔·普伊格一《蜘蛛女之吻》的作者,他的叙事被分割成一个个不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碎片。这种碎片化的形式最终向我们传达了更加强烈的情感。这种手法影响了《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
西门特:你给两位警官设计的识别号有特别的意义吗?
王家卫:由于懒得给人物起名字,我就想到用数字,别有一种风味。毕竟卡夫卡笔下所有的主人公都叫K!我读19世纪俄罗斯小说家的作品时,被其中的各种名字和昵称绕得晕头转向,所以我很高兴回归卡夫卡式的简洁命名!
西门特:从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近十年哪些华语电影——无论来自什么地方——对你影响最深?
王家卫: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东邪西毒》以前的东西比较沉重一点,到了《重庆森林》我已经开朗许多了。你知道这个世界的毛病,你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不可避免地面对一切,你最后只好自得其乐,不需要那么沉重下去。《重庆森林》是一部教你怎么去“消遣”的电影:你很孤立,你一个人生活,但是你也可以用很多方法让自己拥有乐趣。我开始觉得,自己的沉重感是因为自己不够成熟,到现在很多事都可以放开了。
每个人都爱自己多过爱别人,所以被他爱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爱这个过程中,他有否寻找到乐趣。现在每个人都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更明白爱一个人(很多时候)反会换来伤害,但有些人也可在这个伤害中得到自己的乐趣,因为大部分的都市人都会爱自己多些,对其他人则有所保留。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那时因为地方太小而用了超厂角镜,一试之下效果果然不错,所以继续用。而超广角镜会把镜头的perspective(透视)扭曲。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看似很远,但其实很近,颇符合剧中人物的关系。
这些看似对剧情没帮助的情节其实也很重要,尤其是当你对一个人有兴趣的时候,他的行为便很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心声,说话可以随时欺骗别人,但他的行为瞒不到他人。
现在很多人很喜欢滥用名词(语带厌烦),什么世纪末、颓废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我觉得这些事(戏中人物关系)在什么时候都会出现,与世纪末毫无关系,根本天天都是世纪末。
一个导演在拍摄的时候,可能会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拍得这么辛苦?可不可以不拍?”拍电影简直是无期徒刑,但很多时间过后会享受那一刻,这是因为值得回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电影也是。享受的只有三分钟,但痛苦的可能是两年。
我喜欢曼努埃尔·普伊格的小说,他的一部作品叫《布宜诺斯艾利斯情事》。我喜欢这个标题,(是它)让我想去这座似乎与香港截然相反的城市拍电影。然后,在拍摄《春光乍泄》的过程中,我开始一点点远离最初的计划。最终,我好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再现了香港。
我们从来不重拍,我灵活地运用摄影机捕捉真实的时刻,有点像拍摄纪录片。拍摄《春光乍泄》时,我们总是缺胶片,不得不寻求帮助。我从柯达要到了一种一般不用来拍虚构电影的胶片,是一种很老的型号,库存很少。快拍完的时候,胶片还没有到,我就让杜可风用他的照相机给场景一张一张拍照。我并不介意,因为到最后时间停止了,我们在电影中使用了静止的照片。不过我也决定缩短这个场景。如你所见,拍摄电影其实是百无禁忌的!
我并不是在讲一个外遇的故事。我尝试展现香港历史上一个特定时期内人们的态度-他们怎么看待这种事情。我觉得拍一个外遇的故事非常无聊,因为已经有很多讲外遇的故事了。外遇中没有胜利者,所以我尝试寻找另一个角度。电影讲述的是那个时代、那个时期,以及那时人们怎么对待外遇-保守秘密。秘密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采访者:这部影片的场面调度比较平静,动作更少、更短。这算是一种改变吗?
王家卫:最大的挑战是,我们总是希望让观众成为某个(角色的)邻居,所以我们总是隔着东西看这两个人。这导致演员只能在有限的空间、特定的环境中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悬念很重要,只能看到特写,只能看到一部分,这是我们从布列松那里学到的。取景框外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在同一段音乐、同一个场景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男女主角的心态和心境,经过时间流年的激荡和筛汰,有一些不一样,同中有异。这种细微的雕琢,就是电影的情境和趣味了。
王家卫:吴哥窟对我而言就是个timeless(永恒)的东西。理解这部电影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一个fictional(虚构)的剧情,男女主角的关系就是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的情爱小事。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看到现实发生的东西,就像个纪录片。电影中,我们把虚构的戏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最后就是一个永恒的时空感觉。对历经沧桑的吴哥窟而言,在它眼前晃动出现的一个游客,对它而言可能只是瞬间的一秒,或者只是悠悠时空中的一个章节,事实上它有无数这样的章节。
蓝祖蔚:吴哥窟的场景和音乐似乎是在替电影下一个结论?
王家卫:没错的,它就是个结论。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地方,吴哥窟就像是一个比较absolute(绝对)的东西。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吴哥窟,一个永恒的圣地。繁华过后,或者颠沛流离之后,你回到自己的“绝对圣地”,都会是一种清洗、告解或者安慰吧。
某种意义上,两部电影是彼此的镜像。如果观众还没有看过《花样年华》,他们应该先看《2046》。如果他们想知道张曼玉和梁朝伟之间发生了什么,就要看《花样年华》——就像小说中缺失的章节一样。
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大家都可以非常容易地接收到相关的讯息来理解它,但是它不只适用男女情爱,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现在很多人都说,你为什么拍那么多爱情故事。我说我没有,这些都不能作为传统的“爱情故事”。可能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而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好像这个电影,应该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就在这个戏做完之后,这个爱情故事才发生,这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起点。这个电影的终点,当他们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想象,下面可能是一个爱情故事了。但前面是一个在找寻那个爱情的过程,找寻那种爱的感觉。那比如《2046》就是一个爱情的后遗症。它不是讲爱情,它是说爱情的后遗症的。
当然我不能说带着白纸一张去现场,不可能。因为我是当编剧开始的,所以我会有个粗略的剧本,我大概知道故事讲些什么,现场可能这一句跟那一句台词会有变动,这个是可以变的。
在家看了电影之后,他们感觉“我看过这部电影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观看,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最好的方式是去电影院看。就应该去电影院看。
我总是感觉参加电影节一定要带着任务,必须传达某种讯息,必须有社会良知(social conscience)。我不是说这么做不对,但这并不代表电影必须这样拍。不是所有的电影都要有(社会意识),因为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探讨的主题。
我想拍一部与众不同的功夫电影,不仅仅关注武艺,还关注其中的智慧、哲学。武术的传统为何能传承这么多年?其中蕴藏着某种智慧。
我不会(为了追求美)去构建一个好看的镜头。
穆里根:所以你借用《美国往事》中的音乐片段,不仅仅是因为你喜欢那段音乐?这部影片和《一代宗师》的主题有联系吗?
王家卫:哦,是致敬。两天前,我们和一位写了很多大片的很棒的编剧进行了讨论。他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电影以前像长篇小说,现在像短篇小说。”我之所以想要向《美国往事》、赛尔乔·莱昂内、莫里康内致敬,是因为已经没有人再拍那样的电影了-人们没有耐心看史诗电影了。时间对于史诗电影十分重要。那是一场旅行,而不仅仅是动作。
回应 2022-07-23 14:24:18 -
问:知道你在拍《重庆森林》时使用了即兴手法拍摄,有些导演用这方法保持real time(实时)你的用意何在呢? 答:就像放假一样,人轻松起来。要训练返回自己的instinct(本能)直觉的反应,我们平日生活,每一步都考虑的很清楚,所有事情都要安排得很精密,严紧,渐渐我们对事物没有了即时的反应,也就是失去了直觉。拍《重庆森林》就像突然推你出街,你只能做出直觉的反应。也让自己有番energy(活力) 采访者:有人说《重庆森林...
2022-06-29 14:54:04 5人喜欢
问:知道你在拍《重庆森林》时使用了即兴手法拍摄,有些导演用这方法保持real time(实时)你的用意何在呢?
答:就像放假一样,人轻松起来。要训练返回自己的instinct(本能)直觉的反应,我们平日生活,每一步都考虑的很清楚,所有事情都要安排得很精密,严紧,渐渐我们对事物没有了即时的反应,也就是失去了直觉。拍《重庆森林》就像突然推你出街,你只能做出直觉的反应。也让自己有番energy(活力)
采访者:有人说《重庆森林》给人的感觉像村上春树 的小说给读者的感觉。 王家卫:可能是用号码和时间这些地方相似吧。当 然,村上春树对我有影响,但若说我受村上影响不如说是 受加缪影响。我觉得……为什么大家会说村上春树呢? 可能只是借我的戏谈谈村上春树吧。 采访者:会否因为你和村上的作品都爱描写感情中 那份机缘呢? 王家卫:我和村上春树唯一的共同点是,大家都是一个有感情的男人。 采访者:《重庆森林》中的林青霞一角,有人说她戴了假发和黑超(墨镜),又只是行来行去,根本不用找林青霞来做。 王家卫:我有时想:如果这个金发女郎不是由林来 演,而是找个普通演员来做,大家又会否有这感觉呢? 采访者:我想大明星都建立了自己的某些形象,观众 对他们有 expectation(期待),看见某个明星,便想见到某些既定形象。 王家卫:正如有人问刘德华:做差人(警察)为何不 打、不开枪呢?就因为是刘德华做行行企企(走来走去)的差人才有 impact(冲击力)。大家认为那个演员有某些image(形象),当他不再是那些既有形象,观众便有惊喜。
采访者:有人说《重庆森林》中,林青霞与王菲擦身而过一幕很突兀。
王家卫:大家不容许有这个空间睹?! 采访者:有人觉得前面有些引子会流畅一点。 王家卫:很多人会觉得有前面一段才会真实一点。 加上香港电影要求有嚼发生,事件接事件一直去(进行)。 可否事件之间角色坐下来饮杯茶?唔得(不行)。但饮杯茶那段才是真实时刻。 采访者:所以观众顶唔顺(受不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戏。 王家卫:唔系喝(不是哦),我觉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戏,很多人接受得到(得了)。 采访者:我觉得有少少(一点点)是因为他的名声大了。 王家卫:(正是)。
西门特:你为何中断《东邪西毒》的制作去拍《重庆森林》? 王家卫:我们停工了两个月,等一个重做声音的设 备《东邪西毒》的声音是在沙漠里录制的,质量很差。我没事情做,就遵从直觉,决定去导《重庆森林》。 西门特:《重庆森林》里的两位警察有相似的命运,他们就是《东邪西毒》中欧阳锋(张国荣饰)和黄药师(梁家 辉饰)的化身。他们就像彼此的倒影,一个硬币的两面。两人都被女友抛弃了。 王家卫:《重庆森林》中我选择了两个警察,我希望第一个警察不穿制服。林青霞冷酷的外表和金色的假发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制服。一开始,我想拍一部由几个部分 构成的电影。一个故事发生在香港岛,一个故事发生在九龙;一个故事的情节主要发生在白天,另一个在晚上。尽管有所不同,但它们其实是同一个故事。
.
回应 2022-06-29 14:54:04 -
某四 (欢乐是力量的征象)
1990年 《阿飞正传》上映,但观众反响不佳,影片被迫下映。 1991年 《阿飞正传》获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五个奖项: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张国荣)、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摄影。电影在影院重映,观众仍不买账。 王家卫多次在访谈中否认自己是艺术电影导演,并表示他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商业化。嗯。2022-07-23 20:39:36 3人喜欢
-
xi-xia (微信公号:Yi-foodie)
一开始,他以为我让他演张国荣的爱人是一个玩笑。第一天拍摄就要演性爱场面。他特别震惊,立刻就拒绝了,而且他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穿内衣。此后三天,他一直处于震惊的状态中,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什么话也不说。他不知道怎么向他母亲解释这一切。昨晚影片在(戛纳)影节宫的大影厅放映时,他非常紧张,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最终的成片。他对这部影片一个月之后在香港公映充满恐惧。我跟他说会邀请他母亲,但他拒绝了。要么...2022-07-29 11:44:48 2人喜欢
-
刘嘉玲:最初,我很害怕王家卫,这种恐惧感来自梁朝伟。梁朝伟拍过王家卫(的戏)后,对我说他今天NG了二十六次,他责怪自己不懂演戏,于是在我脑海形成恐惧感,觉得这个导演要求好高。加上《阿飞正传》的演员不是影帝,就是最佳男配角、女主角,跟这班人演出,我觉得有很大压力。 做每一场戏,每一个表情、动作,王家卫都会讲很多资料给我知道,令我完全(被)说服投入角色中去。我就是这么一个女人,有什么背景,我母亲做什么...
2022-08-14 20:15:46
-
穆里根:所以你借用《美国往事》中的音乐片段,不仅仅是因为你喜欢那段音乐?这部影片和《一代宗师》的主题有联系吗? 王家卫:哦,是致敬。两天前,我们和一位写了很多大片的很棒的编剧进行了讨论。他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电影以前像长篇小说,现在像短篇小说。”我之所以想要向《美国往事》、赛尔乔·莱昂内、莫里康内致敬,是因为已经没有人再拍那样的电影了一人们没有耐心看史诗电影了。时间对于史诗电影十分重要。那是一...
2022-08-14 20:12:38
-
蓝祖蔚:你对自己过去的电影和音乐,似乎也是念念不忘。《2046》中的音乐手法明显是反复又反复,每一小段的音乐刚冒出头时,有点像美丽的渗透,又有点像诱惑,只让你浅尝即止。等到乐音再三出现时,观众开始熟悉、适应,自然就欣然接受你音乐美学的洗脑了。你的用意是这样的吗? 王家卫:我其实很像个DJ,别人是音乐DJ,我却是电影DJ,但是目的都一样。只要是我喜欢的音乐,我就会千方百计要让它一再地在电影中出现。别人或许会...
2022-08-14 19:56:23
蓝祖蔚:你对自己过去的电影和音乐,似乎也是念念不忘。《2046》中的音乐手法明显是反复又反复,每一小段的音乐刚冒出头时,有点像美丽的渗透,又有点像诱惑,只让你浅尝即止。等到乐音再三出现时,观众开始熟悉、适应,自然就欣然接受你音乐美学的洗脑了。你的用意是这样的吗? 王家卫:我其实很像个DJ,别人是音乐DJ,我却是电影DJ,但是目的都一样。只要是我喜欢的音乐,我就会千方百计要让它一再地在电影中出现。别人或许会觉得重复,我却不觉得重复有什么关系。我当然自觉到自己有时候会把音乐处理得太饱满,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我会努力去避免。p220 引自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王家卫谈文学与美学(上、下) 回应 2022-08-14 19:56:23 -
吴哥窟对我而言就是个timeless(永恒)的东西。理解这部电影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一个ictional(虚构)的剧情,男女主角的关系就是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的情爱小事。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看到现实发生的东西,就像个纪录片。电影中,我们把虚构的戏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最后就是一个永恒的时空感觉。对历经沧桑的吴哥窟而言,在它眼前晃动出现的一个游客,对它而言可能只是瞬间的一秒,或者只是悠悠时空中的...
2022-08-14 19:50:20
吴哥窟对我而言就是个timeless(永恒)的东西。理解这部电影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一个ictional(虚构)的剧情,男女主角的关系就是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的情爱小事。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看到现实发生的东西,就像个纪录片。电影中,我们把虚构的戏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最后就是一个永恒的时空感觉。对历经沧桑的吴哥窟而言,在它眼前晃动出现的一个游客,对它而言可能只是瞬间的一秒,或者只是悠悠时空中的一个章节,事实上它有无数这样的章节。 蓝祖蔚:吴哥窟的场景和音乐似乎是在替电影下一个结论? 王家卫:没错的,它就是个结论。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地方,吴哥窟就像是一个比较absolute(绝对)的东西。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吴哥窟,一个永恒的圣地。繁华过后,或者颠沛流离之后,你回到自己的“绝对圣地”,都会是一种清洗、告解或者安慰吧。p198 引自 专访王家卫:音乐灵感 回应 2022-08-14 19:50:20
-
刘嘉玲:最初,我很害怕王家卫,这种恐惧感来自梁朝伟。梁朝伟拍过王家卫(的戏)后,对我说他今天NG了二十六次,他责怪自己不懂演戏,于是在我脑海形成恐惧感,觉得这个导演要求好高。加上《阿飞正传》的演员不是影帝,就是最佳男配角、女主角,跟这班人演出,我觉得有很大压力。 做每一场戏,每一个表情、动作,王家卫都会讲很多资料给我知道,令我完全(被)说服投入角色中去。我就是这么一个女人,有什么背景,我母亲做什么...
2022-08-14 20:15:46
-
穆里根:所以你借用《美国往事》中的音乐片段,不仅仅是因为你喜欢那段音乐?这部影片和《一代宗师》的主题有联系吗? 王家卫:哦,是致敬。两天前,我们和一位写了很多大片的很棒的编剧进行了讨论。他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电影以前像长篇小说,现在像短篇小说。”我之所以想要向《美国往事》、赛尔乔·莱昂内、莫里康内致敬,是因为已经没有人再拍那样的电影了一人们没有耐心看史诗电影了。时间对于史诗电影十分重要。那是一...
2022-08-14 20:12:38
-
蓝祖蔚:你对自己过去的电影和音乐,似乎也是念念不忘。《2046》中的音乐手法明显是反复又反复,每一小段的音乐刚冒出头时,有点像美丽的渗透,又有点像诱惑,只让你浅尝即止。等到乐音再三出现时,观众开始熟悉、适应,自然就欣然接受你音乐美学的洗脑了。你的用意是这样的吗? 王家卫:我其实很像个DJ,别人是音乐DJ,我却是电影DJ,但是目的都一样。只要是我喜欢的音乐,我就会千方百计要让它一再地在电影中出现。别人或许会...
2022-08-14 19:56:23
蓝祖蔚:你对自己过去的电影和音乐,似乎也是念念不忘。《2046》中的音乐手法明显是反复又反复,每一小段的音乐刚冒出头时,有点像美丽的渗透,又有点像诱惑,只让你浅尝即止。等到乐音再三出现时,观众开始熟悉、适应,自然就欣然接受你音乐美学的洗脑了。你的用意是这样的吗? 王家卫:我其实很像个DJ,别人是音乐DJ,我却是电影DJ,但是目的都一样。只要是我喜欢的音乐,我就会千方百计要让它一再地在电影中出现。别人或许会觉得重复,我却不觉得重复有什么关系。我当然自觉到自己有时候会把音乐处理得太饱满,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我会努力去避免。p220 引自 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王家卫谈文学与美学(上、下) 回应 2022-08-14 19:56:23 -
吴哥窟对我而言就是个timeless(永恒)的东西。理解这部电影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一个ictional(虚构)的剧情,男女主角的关系就是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的情爱小事。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看到现实发生的东西,就像个纪录片。电影中,我们把虚构的戏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最后就是一个永恒的时空感觉。对历经沧桑的吴哥窟而言,在它眼前晃动出现的一个游客,对它而言可能只是瞬间的一秒,或者只是悠悠时空中的...
2022-08-14 19:50:20
吴哥窟对我而言就是个timeless(永恒)的东西。理解这部电影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一个ictional(虚构)的剧情,男女主角的关系就是以这两个人为中心的情爱小事。但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也看到现实发生的东西,就像个纪录片。电影中,我们把虚构的戏剧和真实的纪录片放在一起。最后就是一个永恒的时空感觉。对历经沧桑的吴哥窟而言,在它眼前晃动出现的一个游客,对它而言可能只是瞬间的一秒,或者只是悠悠时空中的一个章节,事实上它有无数这样的章节。 蓝祖蔚:吴哥窟的场景和音乐似乎是在替电影下一个结论? 王家卫:没错的,它就是个结论。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地方,吴哥窟就像是一个比较absolute(绝对)的东西。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吴哥窟,一个永恒的圣地。繁华过后,或者颠沛流离之后,你回到自己的“绝对圣地”,都会是一种清洗、告解或者安慰吧。p198 引自 专访王家卫:音乐灵感 回应 2022-08-14 19:50:20
论坛 · · · · · ·
请问在哪里或者什么时候能买到? | 来自Jesse | 4 回应 | 2022-08-15 14:19:25 |
王家卫:爱情故事,是电影最表面的层次 | 来自希庇亚 | 2022-08-07 21:36:33 | |
有删节么? | 来自四月的朱颜海 | 2 回应 | 2022-07-18 22:16:17 |
一看李沛然我还以为是有山先生 | 来自赤剧永恒演笨贼 | 2022-07-18 19:30:22 | |
出特装,三面刷黑,限量400册,走闲鱼 | 来自二十五画生 | 4 回应 | 2022-07-05 15:26:1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17)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影事杂陈 (疯行)
- [魔力与恐惧]我策划的奇诡的书们 (顾舜若)
- 闲置 (犯怵中的嫌疑喵)
- 维城乱马电影馆藏书 (维城乱马)
- 出口成章——对话录与谈话录(续) (維舟)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王家卫访谈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bird 2022-07-10 22:56:12
相当容易散架的书,购买需谨慎。也刚好和这本访谈录一样,没啥深度,十多年散落在各地的墨镜王专访合集,只有背后的拍摄故事还算有趣。我能想到的一本好的导演访谈录,也许是像赫尔佐格的《陆上行舟》:一位专业且面面俱到的提问者,集中一段时间疯狂发问,让他不能很快从谈话中逃逸,直至逼他卸下墨镜,袒露真实。
19 有用 思郁 2022-07-15 17:25:52
我不是王家卫电影的粉丝,但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访谈录。这里面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趣,比如他说自己的电影一直都是商业电影,不接受艺术电影的说法。解释他没有剧本的问题,就是喜欢调整编剧的台词,因为他本身就是编剧出身。还说他如果不拍电影就读书,吃东西,过不一样的生活。为他的电影的晦涩辩解说,“我们当然愿意和观众交流,但并不代表必须选择容易的方式”。王家卫的文学的语感很好,总是提到他的文学偶像是《蜘蛛女之吻》... 我不是王家卫电影的粉丝,但并不妨碍我喜欢这本访谈录。这里面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趣,比如他说自己的电影一直都是商业电影,不接受艺术电影的说法。解释他没有剧本的问题,就是喜欢调整编剧的台词,因为他本身就是编剧出身。还说他如果不拍电影就读书,吃东西,过不一样的生活。为他的电影的晦涩辩解说,“我们当然愿意和观众交流,但并不代表必须选择容易的方式”。王家卫的文学的语感很好,总是提到他的文学偶像是《蜘蛛女之吻》的作者曼努埃尔·普伊格。好电影都具备一种文学性,王家卫的很多电影就是这样的。 (展开)
5 有用 子戈 2022-07-15 17:13:51
一口气读完,访谈或口述文字读来很有趣,讲述者的性格都在文字里了,这种性格本身有时候比他讲了什么还要传神,更有助于了解这个人。 王家卫在导演中肯定算不上口才好的,他说话有时像他的电影一样暧昧。但这就是他的个性,也是他作品的个性。 看王家卫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看不透,难以捉摸。不是说他的电影难懂,而是说他的电影达到了一种精确的模糊。很真实,又躲躲藏藏。 印象很深是他说,他要做一个探索者,而不是游客... 一口气读完,访谈或口述文字读来很有趣,讲述者的性格都在文字里了,这种性格本身有时候比他讲了什么还要传神,更有助于了解这个人。 王家卫在导演中肯定算不上口才好的,他说话有时像他的电影一样暧昧。但这就是他的个性,也是他作品的个性。 看王家卫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看不透,难以捉摸。不是说他的电影难懂,而是说他的电影达到了一种精确的模糊。很真实,又躲躲藏藏。 印象很深是他说,他要做一个探索者,而不是游客。意思是,他总在探索未知的大陆。他还提到哥伦布。但有意思的是,哥伦布当年把美洲错认为了印度。这种错认是探索者的宿命,某种程度上,它也构成了王家卫的魅力。 (展开)
1 有用 fifi 2022-07-08 10:41:01
这里面的墨镜,有点搞笑怎么回事hhhh
3 有用 钟楼不怪我 2022-07-09 00:28:42
“要看清楚点,有些人讲话好像很真,其实他是在讲笑。”顺着访谈标记了很多。
0 有用 楓亦懷風 2022-08-15 17:35:54
访谈质量不一,有些还带营销性质。
0 有用 来自东京的帅哥 2022-08-14 22:32:30
资料汇总,把麦递给王家卫,让他自己说。香港媒体多问制作和明星,法国人多问文本细节,各有侧重、相互补充。虽说越到后面,王家卫说得越少,但还是比张建徳那本阐释书更切中。对于学者来说是很有用的研究资料,之于影迷也很有料。
0 有用 矢炎宜 2022-08-14 12:14:44
真直觉派代表,对文字、视觉、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出乎本能无可挑剔,不管市面怎么在技法上模仿他,这一点永远无法被习得。对男女情感的理解看待又chic又sensual,这还是个直男,他不赢谁赢!
0 有用 琭羽 Grace 2022-08-13 22:34:38
挺薄的一本小书,跟林耀德过招那次采访有种武侠感。另外,老王跟他迷弟QT还真是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意思哈哈!
2 有用 小寒馨💫 2022-08-12 15:43:43
他说“我不想做游客。我想做发现者。”他做到了。很妙的是,小学六年级开始看王家卫,在这本书里发现我的观影方式都恰好符合他的期待,比如先看《2046》再看《花样年华》,比如着重看人物的构建而非故事的构建。读完书脊开胶了,应该不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