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打造的世界(第4版)》的原文摘录

  •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类买入某物或将该物送人,除了尽可能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有时还借此表明他的身份或他对这种身份的想往,表明他与别人的社交关系或他对这种社交关系的想往。 经商要想成功,不仅要懂得积累财富,也要不吝于花费,竭尽所能节省开销并非总是上策。 (查看原文)
    Ofwhat 1赞 2014-10-21 14:20:59
    —— 引自第16页
  • 欲保护那些地区的土著、少省来植乱的成本。满洲是满族的发地,满族就靠着在那里练就的精骑术、武艺入中原,建立清朝,因此清朝政府保护该地、不让外入进去。外,满洲出产人参,那是皇家所家断、有利可图的商品。移民满洲会改种大豆、小麦,或许能増加粮食生产、眼饱人民,但无助于增加皇帝的私人财库(在美洲,情形相反、通常是殖民地的作物,糖、烟草、啡之类,占对外贸易的大宗对政府税收的黄献大毛和普)。 (查看原文)
    花墨子岩 1赞 2021-06-28 15:30:48
    —— 引自章节:2.5 勇于移民的华人!
  • 过去,为了保住财富,道德良心给用在一旁。天主教徒照喝穆斯林咖之类的异教徒饮料(但他们很快就在照理信仰基督教的欧洲人殖民地生产咖啡豆。法国革命人士一边草拟理念崇高的人权宣言,边喝着、抽着美洲大陆奴隶所生产的加糖咖啡、烟斗,丝毫不觉矛盾。在中国的英国商人,在船的一边卖掉鸦片,让更多人中鸦片瘾,在船的另一边念(圣经)以寻求救赎,证实了马克思称宗教是大众之鸦片的策言,也证实了20世纪反该箴言的妙语一一鸦片已成为大众之宗教。 (查看原文)
    花墨子岩 1赞 2021-06-28 15:30:48
    —— 引自章节:2.5 勇于移民的华人!
  • 与此同时,伦敦的时髦男女正小心翼翼地将磨碎的马铃薯撒进食物里,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东西有催情效果。 例如现在人们一提到巧克力,联想到的是小孩、甜美滋味、天伦之乐,而以前则会联想到战士、准备上战场、宗教狂喜。换句话说,商品本身的有其“社会属性”,在这“社会属性”里,商品的意义、作用、价值不断改变;这种属性的“供应”与“需求”,由具有爱、恨等情感的人,通过文化力量来决定,而非由具体化的“市场力量”决定。 (查看原文)
    Ofwhat 2014-10-21 13:45:08
    —— 引自第6页
  • 中国皇帝通过与藩属国统治者派遣的代表——贡使互换礼物,正式确认他们的统治者身份,这也清楚表明彼此的尊卑主从关系。 朝贡制度主要考虑的不是经济利益,却无意间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共同市场,并为该市场提供了统一的货币,定义了主流品位,创造了时尚和行为的标准 (查看原文)
    Ofwhat 2014-10-21 14:53:36
    —— 引自第255页
  • 此外,这里没有品质标准、没有一致的土地丈量标准,而且资讯封闭。 (查看原文)
    Ofwhat 2014-10-29 17:04:31
    —— 引自第41页
  • 蓬勃发展的贸易也促成东南亚区很多人改信伊斯兰教,因而采用新法典时往往以《古兰经》为基础。 在17世纪中叶,中国、欧洲都出现了经济大萧条,他们对东南亚产品的需求剧降,东南亚地区性的关税骤减,许多王国越来越穷,也越来越乡村化,越来越不能包容异族和异族文化。 (查看原文)
    Ofwhat 2014-10-30 10:20:07
    —— 引自第46页
  • 如果给资本充裕国家的投资商投资机会,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锁定资本欠缺的国家,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 (查看原文)
    Ofwhat 2014-10-30 10:48:57
    —— 引自第54页
  • 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上台后,将刚果地区纳入掌控。当时非洲仅有一小部分被殖民统治,80%的地区由土著领袖控制。1879年,利奥波德运用非洲雇佣兵,控制刚果人、匹格米人(矮黑人)、坤达人以及其他没有土地所有权观念的民族。他将土地分为几小块,由白人带领黑人士兵,全权管理当地。士兵杀死大象,非洲人则被迫背运象牙。 (查看原文)
    yoyo 2019-03-05 15:32:38
    —— 引自第204页
  • 19世纪的西方社会,在观念上进步,深信自由市场和人类自由不可分割。……它的成就之一是取消奴隶制。……有人赞同奴隶制是因为,他们深信依赖自由劳动不仅有助于提升道德形象,也会获利更高。 (查看原文)
    yoyo 2019-03-05 15:39:06
    —— 引自第201页
  • 不是仅仅集中在邻近的地区,而是已经扩散到澳大利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尽管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农业国家,其统治者始终不热衷于远洋贸易,但如今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已经非常之高,其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大约80%。过去,能达到这样高比例的国家,要么是像比利时、荷兰或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要么是主要依赖于一两种关键资源的出口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些东南亚的殖民地。即使是我们认为对外开放程度非常高的大国,如英国和日本,其贸易占GDP的比重也无非在20%以下。但是,在中国的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中,绝大部分仍然来自东亚和东南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人的大量移民,华人移民遍布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内地引进的外资首先来自于香港(其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是中国国内的资本,只是绕道境外重新进入内地),其次是来自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最近几年东亚地区再度团结的一个方面,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影响力的传播是从中国大陆和日本流向诸如韩国和台湾这样的地区,但不会出现方向相反的文化传播。如今,韩国和中国合湾的流行文化已经在上海或东京大行其道)。与此同时,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迅速崛起与其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缓慢进步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文化的角度打动目标客户的人心要比让产品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更重要(本书的案例中讲述了土豆的缓慢传播和可口可乐的迅速流行,就说明了这一问题而且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带来的利润空间远远大于简单的产品制造。有一些初步的证据表明,那些原本针对本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比向国外销售大部分产品的中国企业更容易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方面上手。这和当年日本企业的经验颇为相似。 (查看原文)
    Moon. lo 2020-02-23 12:45:49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 012 贸易打造的世界 一想起巧克力,联想到的是小孩、甜美滋味、阖家天伦之乐,而非战士、准备上战场、宗教狂喜。换句话说,商品本身有其“社会生命”,在这“社会生命”里,商品的意义、用处、价值不断在改变;“供应”与“需求",由具有爱、恨、瘾性的人,通过文化力量来决定,而非由具体化的“市场力量”决定。 此外,我们不该认为浮华行径和角色扮演可以和据称更为根本层次的功利行为截然分割。因此,中国的朝贡制度协助界定了藩属上层阶级的品味,确立多种贸易的规则,赋予崇高价值给藩属统治者在这些交换活动中所得到的某些商品,进而让身为国内其他贵族之重要主子的藩属统治者,得到可赏赐给下属而有助于巩固他们统治地位的商品。朝贡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和今日世界贸易组织乃至联合国所发挥的众多作用(联合国的作用之一,在于借由承认各统治者的身份,协助稳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有一部分相同,而朝贡制度能发挥这些作用,原因在于它也发挥了今日分由时尚设计师、一流学府、国际传媒公司所发挥的其中某些作用。在这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舞台里,成功落在努力有成者身上,但不必然落在最有才华、最苦干实干或最聪明的人身上。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向来不是特别讲究道德的领域。奴隶买卖、海上劫掠、贩售毒品,往往比生产粮食或其他基本食物,利润丰厚得多。最后,我们若欲评价某交易或某事件的重要性,不只应了解该交易或事件的国际背景,还应了解其发生所在地的特殊之处。 我们既摒弃欧洲中心观,同时也拒斥无知的反帝国主义观。也就是说,欧洲人和北美人既非特别天赋异禀,也非特别邪恶。我们不单单锁定在欧洲人与其他地方的贸易或锁定某一地区,而是检视多个地区和这些地区间的互动。我们所要讲述的是世界经济创造过程中的盛衰消长。 (查看原文)
    Moon. lo 2020-02-23 12:54:56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 文化总是能改变特定人群想要的东西,并且会让某一事物在不同地方的价值千差万别。这种差别会让那些能够跨越文化差异的商人获利不菲,也会让人们常常困惑不已:为什么自己钟爱的事物在别人那里却不被赏识。在有些致命的误解中,感到困惑的人会诉诸武力。英国商人以为,如果中国能够“开放”,就肯定会从他们那里购买大量的制造品,他们因此想借助武力迫使中国开放。那些殖民主义者也总是觉得,凡是不想得到挣工资的机会,不买新的消费品的“土著”,都是“非理性的”“迷信的”。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中文版序
  • 我们扬弃以欧洲为中心的目的论(欧洲人是首要推动者,其他人只能被动回应),主张世界经济存在已久,欧洲以外的人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欧洲人虽拥有某种程度的优势,这些优势往往来自运用暴力或运气(例如欧洲人所带来的疾病摧毁了美洲大陆的既有社会,为他们征服大片土地大开方便之门)。欧洲直到其历史的后期才明显享有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欧洲是否曾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创新精神或高社会适应能力,仍有待商榷。 …… 我们既摒弃欧洲中心观,同时也拒斥无知的反帝国主义观。也就是说,欧洲人和北美人既非特别天赋异禀,也非特别邪恶。我们不单单锁定在欧洲人与其他地方的贸易或锁定某一地区,而是检视多个地区和这些地区间的互动。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英文版序
  • 在这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舞台里,成功落在努力又成者身上,但不必落在最有才华、最苦干实干或最聪明的人身上。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向来不是特别讲究道德的领域。奴隶买卖、海上劫掠、贩售毒品,往往比生产粮食或其他基本食物,利润丰厚得多。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英文版序
  • 欧洲的上流婚姻,通常是两“家族”的联姻,两家族都由男人掌控资本,且都借由交换女人(女人本身简直就如同商品)经营生意,但在东南亚,拥有流动资金和经商头脑者往往是新娘本人。……这些男人不习惯于丛林生活,往往比“本地”妻子早死许多年;失去丈夫的这些女人,继承了土地,随之拥有更多可用于下一场冒险或下一桩婚姻的谈判筹码。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Ⅰ 市场准则的形成
  • (1819)在那二十五年后,在上海创办公共租界的洋人,最初希望创立的是一个由他们完全自治的纯白人聚居区;后来中国爆发内战,有钱的中国难民逃入租界,使租界内房租水涨船高,租界当局才打消种族隔离的念头,从而创造出一个由西方人治理而华人住民居多的聚居区。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Ⅰ 市场准则的形成
  • 在最理想的状况下,统治者甚至可能从贸易性离散族群里找到一个听话的核心人物,说服他支付一大笔钱,以取得高居他所有侨居同胞之上的“老大”地位;统治者选对了人,能有金钱收入,有一名心存感激(且有钱)的追随者,且贸易商聚居区里有个完全不必他操心就管理良好的政府。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1 18:27:36
    —— 引自章节:Ⅰ 市场准则的形成
  • 清廷眼中的世界,不是由主权各自独立,各有自己法律、习俗、相对较稳固疆界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相反的,他们认为普天之下只有一个真正文明开化的国家,即中国这个天朝上国,中国屹立于世,依赖的是适用于普天之下所有人的法则和代表天庭统治全人类的一个统治者(中国皇帝,即“天子”)。由皇帝本人和他所任免的文武百官直接治理的子民,构成人类世界的最内圈,他们按义务缴税,但也可能自愿(理论上这么说)“上贡”。……最外一圈是“夷人”,他们对于中国中心观连口头上的支持都不表示,遭完全排除于朝贡礼仪之外,若不是获准在一两处边关从事非常有限的贸易(18世纪的英国是广东,俄国是恰克图),就是通过让自己的商品混入别人贡品中,从事间接贸易(例如葡萄牙商品可能由暹罗国王买去,纳入献给中国皇帝的贡品中)。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7 12:13:33
    —— 引自章节:1.2 中国朝贡制度
  • 借由以贡品交换赏赐,许多中国商品的价值得到确立,使它们成为在国外奇货可居的奢侈品,因为它们是皇帝所御赐的东西。 (查看原文)
    张炯敏 2020-06-07 12:13:33
    —— 引自章节:1.2 中国朝贡制度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