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你或许还记得字缝中透出“吃人”二字,但你注意没,狂人最后也去“吃人”了?
你或许还记得“茴”有四种写法,但你注意意象“掺酒”指向“凉薄”没?
你或许还记得精神胜利法,但阿Q最后死于隔膜,死于程序正义?
你或许认为《一件小事》写的是简单的好人好事,但“碰瓷儿”背后可能非常复杂。
你或许知道《风波》讲的是辫子和脑袋的事儿,但这里竟讲了“书的恐怖”?
……
就算你看《呐喊》百遍,这本书也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书以孔庆东教授多年来讲授“鲁迅小说研究”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大课堂向大众敞开。
作者用鲁迅般的敏锐,对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所有作品,或逐句分析,或就某一作品的某一问题(如意象等)进行深刻解读。孔老师用异想才思,将鲁迅小说创作背景、深刻思想、创作技巧(如动词运用,颜色运用,探索结构、布局、视角,使用连环格……)等娓娓道来。解读同时或揭露...
你或许还记得字缝中透出“吃人”二字,但你注意没,狂人最后也去“吃人”了?
你或许还记得“茴”有四种写法,但你注意意象“掺酒”指向“凉薄”没?
你或许还记得精神胜利法,但阿Q最后死于隔膜,死于程序正义?
你或许认为《一件小事》写的是简单的好人好事,但“碰瓷儿”背后可能非常复杂。
你或许知道《风波》讲的是辫子和脑袋的事儿,但这里竟讲了“书的恐怖”?
……
就算你看《呐喊》百遍,这本书也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书以孔庆东教授多年来讲授“鲁迅小说研究”的课堂记录为底本,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大课堂向大众敞开。
作者用鲁迅般的敏锐,对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所有作品,或逐句分析,或就某一作品的某一问题(如意象等)进行深刻解读。孔老师用异想才思,将鲁迅小说创作背景、深刻思想、创作技巧(如动词运用,颜色运用,探索结构、布局、视角,使用连环格……)等娓娓道来。解读同时或揭露人性,或直面困境,可以说孔老师的解读也同样是“为人生”“为人间”的解读。
虽为解读,作者也从鲁迅文字出发,评身边事、当时事,或带我们了解语言流变、地方风俗、社会状况……兴味盎然,无所不包。
从鲁迅的文字中,孔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力量,以找到一条坚定的人生道路。
人间呐喊的创作者
· · · · · ·
-
孔庆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被誉为“继钱锺书以来真正的幽默”!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高票数当选北大“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暨十佳教师”。孔老师博古通今,有奇才异想,写文犀利独到、天马行空、任意挥洒。
二十余年来,孔老师先后写出当下中国罕见的痛快文字,其《地狱彷徨:解读鲁迅〈彷徨〉》《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47楼207》《空山疯语》《超越雅俗》《正说鲁迅》《金庸评传》《笑书神侠》等书一直畅销不衰。
目录 · · · · · ·
18 不做大哥好多年——解读《狂人日记》(上)
42 到底爱不爱孩子——解读《狂人日记》(下)
61 《狂人日记》的三重结构
68 谁懂孔乙己——解读《孔乙己》
78 乌鸦与人血馒头——解读《药》
· · · · · · (更多)
18 不做大哥好多年——解读《狂人日记》(上)
42 到底爱不爱孩子——解读《狂人日记》(下)
61 《狂人日记》的三重结构
68 谁懂孔乙己——解读《孔乙己》
78 乌鸦与人血馒头——解读《药》
104 曙光为什么银白色——解读《明天》(上)
129 暗夜在狗叫里奔驰——解读《明天》(下)
156 复杂的碰瓷——解读《一件小事》
170 瞬间自愈的狂人——解读《头发的故事》
194 辫子与话语权——解读《风波》(上)
223 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解读《风波》(下)
248 回不去的故乡——解读《故乡》
271 本来是通俗文学——解读《阿Q正传》(上)
297 尼姑骂人断子绝孙——解读《阿Q正传》(中)
323 为什么孙子画得圆——解读《阿Q正传》(下)
349 端午、粽子和金庸——解读《端午节》(上)
368 鲁迅外号方老五——解读《端午节》(中)
392 咿咿呜呜莲花白——解读《端午节》(下)
406 姓白不要叫白光——解读《白光》(上)
419 教育是不是挖金子——解读《白光》(下)
440 滥造滥毁的造物——解读《兔和猫》
466 比沙漠更可怕的寂寞——解读《鸭的喜剧》
496 开启了《朝花夕拾》——解读《社戏》(上)
518 重视的是野外和散漫——解读《社戏》(中)
544 其实什么戏也没看——解读《社戏》(下)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人间呐喊"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间呐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不上北大也能听的鲁迅文学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开始重读(初读)鲁迅的一些文章,年少只觉得鲁迅和我的心理距离太远了,他总是以冷峻的目光凝视时间的丑恶,现在重读发现了很多以前不曾注意的细节,因而感知到鲁迅眼中从来不缺温暖的光。 📍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去了解鲁迅,只能在鲁迅的外部打转... (展开)
呐喊,可否唤醒世俗化背景下尴尬的理想主义?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鲁迅------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Kogorou)
- 文化漫笔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2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间呐喊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黄山张老师 2024-04-30 15:33:50 安徽
小说的功能:(梁启超语)“熏(陶)浸(沉)刺(激)提(升)”。 小说的世界,是一个众生喧哗的世界。这是小说变得重要的原因。但小说的主体性会逐渐耗散。 鲁迅小说中,经常用的最笨的一个修辞手法就是重复。 有些书“没头没尾”,能零距离地接触,未尝不是好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特征,前半叶是“悲凉”,后半叶是“悲壮”。 士农工商,鲁迅写尽了前两者,茅盾写尽了后两者。 小说的本质就是寓言,不... 小说的功能:(梁启超语)“熏(陶)浸(沉)刺(激)提(升)”。 小说的世界,是一个众生喧哗的世界。这是小说变得重要的原因。但小说的主体性会逐渐耗散。 鲁迅小说中,经常用的最笨的一个修辞手法就是重复。 有些书“没头没尾”,能零距离地接触,未尝不是好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美学特征,前半叶是“悲凉”,后半叶是“悲壮”。 士农工商,鲁迅写尽了前两者,茅盾写尽了后两者。 小说的本质就是寓言,不是狭义的寓言,整个的小说是寓言。 (展开)
4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07-09 13:59:37
孔庆东在多年反复研读鲁迅作品、关注鲁迅研究动态的过程中,曾在北大开过诸多鲁迅研究课。此书为孔庆东历年北大选修课“鲁迅小说研究”的内容及相关鲁迅著作解读刊载文章集合而成。 博古通今的孔老师以他独特的视角, 敏锐的社相洞察力,辅之以犀利的时事评论,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面面俱到地为我们解读鲁迅十五部经典作品。其行文风格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就算是没有看过这十五部作品,也能在他的这本书里管中窥豹,学有所得... 孔庆东在多年反复研读鲁迅作品、关注鲁迅研究动态的过程中,曾在北大开过诸多鲁迅研究课。此书为孔庆东历年北大选修课“鲁迅小说研究”的内容及相关鲁迅著作解读刊载文章集合而成。 博古通今的孔老师以他独特的视角, 敏锐的社相洞察力,辅之以犀利的时事评论,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面面俱到地为我们解读鲁迅十五部经典作品。其行文风格挥洒自如,酣畅淋漓,就算是没有看过这十五部作品,也能在他的这本书里管中窥豹,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会抗争、学会呐喊 。 (展开)
1 有用 铁的废墟 2023-04-23 20:07:04 四川
《人间呐喊》差不多整本书都是孔庆东老师的北大选修课“鲁迅小说研究”的课程实录,所以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但又深入浅出,暗藏锋芒,引经据典,正义凛然,左手儒释道,右手马列毛,楚辞唐诗齐登场,萨特福柯来助威,打通古今与中外,冷眼看世心慈悲,五四传统魂犹在,革命精神放光辉。不信?读了再说。
0 有用 徒然鸟 2023-04-20 18:39:45 日本
【纸,已转】读了几篇,发现自己的这个年纪实在是不能适应别人一字一句地讲解了。🤦
1 有用 赵水水 2022-09-27 17:44:32
汉语本没有tomorrow这个词,“明天”本是“月光满天”的意思。